首页 理论教育 传统教育手段的主导,缺乏创新

传统教育手段的主导,缺乏创新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比较沉闷,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负责“怎样教”,根据教学计划扮演着执行者的角色,很少能发挥自主创造性;学生只负责跟着教师一个又一个问题跑被动地接受教科书的结论在课堂上学生状态大多是“身在课堂心在外”。

我国从古至今传统的课堂基本以“讲听式”模式为主,发展到现在,虽然部分教育者提出了一些先进的理念,但要么是处于实验阶段,要么是作秀,日常的学校课堂仍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传统的课堂教学仅仅把学生当作纯粹的认知性存在,忽视了学生的整个生命活动。不可否认,这种以传授知识为核心的传统课堂教学在开发人的认知潜能、帮助人们发现客观世界的规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生产技术的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有时甚至还起到了负面作用。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比较沉闷,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负责“怎样教”,根据教学计划扮演着执行者的角色,很少能发挥自主创造性;学生只负责跟着教师一个又一个问题跑被动地接受教科书的结论在课堂上学生状态大多是“身在课堂心在外”。一些公开课上,学生配合教师解决了一个又一个事先设置好的问题,导致到最后没有问题、没有质疑,圆满“被”下课,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潜能,压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教得没有激情,学生学得没有热情。

教育除了学科之外,另一个重要阵地就是德育。德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小学生心理尚未成熟,德育活动对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至关重要。而传统德育教育主要依赖于思想品德课,教师对学生进行灌输教育使学生接受社会主流道德价值观,这样“填鸭式”的教学手段教出来的学生虽然嘴上对于道德要求说得头头是道,但行动上却是跟不上或恰恰是相反的,因为他们缺乏体验,实践认知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均是缺乏的。除了思想品德课,学校德育最常用的就是中规中矩的班队会、国旗下讲话、集体学雷锋等活动,而没有利用好平时点点滴滴的教育资源,缺乏对生活的再创造,提不起学生的兴趣,教育效果欠佳。而当学生出现道德偏差时,绝大部分教育者包括家长首先想到的就是采用说服、强迫执行、奖罚等方法,逼迫孩子接受规定的道德标准,有一部分家长甚至采用“棍棒教育”等极端手段,这样不能从根本上让孩子心服口服,逐步导致孩子学会撒谎、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等不良品质的形成。

传统教育中的评价手段也十分单一。学习上主要以分数论输赢,教师、家长把分数高低作为划分优生、差生的标准,久而久之学生自己也对号入座,导致部分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对学习再也提不起任何兴趣,认为自己就这样了,没希望了,进而产生厌学思想,一走进学校就头疼,整天心情低落,自暴自弃。每学期末以一张试卷作定论来评价每一个学生一学期的学习成果,课改中提出的多元评价也大都流于形式,不能看到每个孩子的某一方面的优点,也不能充分发挥孩子的个性特长,采取“一刀切”的简单片面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心理成长是极端不利的。

总之,社会在发展,教育也在发展,然而教育的步伐很多时候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无法满足每一时期的特别需求,存在滞后或被禁锢的现象,让很多的先进教育思想受到多方面的束缚,无法走出一条为孩子量身定制的教育发展之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