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让学生在课堂上享有主动学习的权利

让学生在课堂上享有主动学习的权利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只有如此,学生在课堂上才能享有学习主体的地位,享有主动学习的权利,学生的学习动力才能激活,师生间的对话、沟通、情感交流才可能真正发生,学习共同体才得以建立。而达到这一目的,要注意激发学生积极主动、自主学习实验的权利意识,尊重、保护学生积极主动、自主学习实验的权利。因此实现化学教学的课堂转型,实验教学转型是极其重要的立足点。

不同的教育思想和不同的教学观念,必然有不同的课堂管理。在“传授—接受”式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管理上,强调师道尊严、统一规范,忽视学生的个体发展需求和学习能力的差异,课堂像军营,教师专心讲授,学生安心听讲并随时准备应答教师的提问和检查,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只有学生的人格、受教育的权利、在全面发展基础上的个性发展需要得到尊重,学生才能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课堂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的基本出发点,就是对学生学习权利的尊重。

[案例10-1]童庆炳谈上课[1]

(童庆炳,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文艺学理论领域的泰斗级人物)

你是老师,但你在学生面前绝不能摆老师架子,似乎自己讲的句句是真理。我有一位学生,叫陶东风,他跟了我七年,从硕士生到博士生,他如今已是文学博士、大学教授,在学术界小有名气。他从不当着我的面,说我的好话,我讲着、讲着,突然他会固执地举起手来表示反对,有的同学同意他的意见,试图为他的理论进一步论证,有的同学不同意他的意见,激烈地为我的观点辩护,他们争得面红耳赤,把我这个老师暂时忘掉了,到头来他们往往“两败俱伤”,他们主动说咱们还是听听老师怎么说吧,多数情况下总是我的意见占了上风。而有意义的是我讲的一个观点经过这种争论而被学生消化了、发展了,受益的不但是学生,而且还有我自己。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时刻意识到,站在讲台上不仅仅是教书,更是教人。课堂教学的目标不应着眼于考试成绩,而应该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和学习成功的体验。课堂应该成为学生的学习场所,是“学堂”,而不应是教师的“讲堂”;课堂应该是真实的教和学过程的呈现,不应该是一场“教案剧”。教学目标应该达成,但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的,教学有预设也会有调整和生成,即使有遗憾,也不奇怪。教师要真正做到心里有学生,不把课堂教学看成是教师个人的表演,敢于如叶澜教授所言“把课堂还给学生”。只有如此,学生在课堂上才能享有学习主体的地位,享有主动学习的权利,学生的学习动力才能激活,师生间的对话、沟通、情感交流才可能真正发生,学习共同体才得以建立。

要让学生在课堂真正享有主动学习的权利,教师要在课堂设计、组织上下功夫,在教和学的方式上做变革。例如:

(1) 教学设计、组织要关注班级学生间的个体差异,不能只凭个人好恶关注部分学生。在只有少数人可以享受教育的时代,“得英才而育之”是快事。在人人都有享受基础教育机会的现代社会,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关心、帮助,都得到发展,一个也不落下,是教师的职责,也是教师的价值体现。要帮助学习基础和学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对他们要持理解、宽容的心态,要耐心、热情地帮助、鼓励他们。在教学设计、组织上尽可能照顾到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如倡导学生间的讨论、交流、分享和互助;在课堂讨论问题的设计、课外作业的布置上,有不同层次、要求的题目,让各种学力水平的学生都有思考、解答的机会。由于我国基础教育的班生数多,学生间学习基础、学力差异大(在一般学校尤甚),在教学设计和组织上做到这点是比较困难的,但是让这些学生体验到教师对他们的理解、尊重和关怀,是最重要的。许多得到学生热爱的“最美教师”的感人事迹就是明证。

(2) 要给学生以表现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有机会发问、质疑,表达自己的看法,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与同学交流。要改变课堂上只有教师的话语权而没有学生话语权的状况。否则,不可能有师生间的交流。当然,学生要习惯于使用话语权、主动地学习,也需要一个过程。每节课也不可能有太多时间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愿望。但只要教师有诚心,能持之以恒,学生会习惯于有话语权的课堂,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也必然会形成。

(3) 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要让学生亲历学习的过程、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方法,体会学习的乐趣,包括体验学习困难的苦恼,克服困难、学习成功的兴奋和激动。不要为了赶进度而以教代学,只求学生记住结果或结论。不应为了让学生能“快速解答”问题,用各种题型的解答范例作为工具,让学生用套题模仿的方法来应付考试。

(4) 要坚持原生态的教学,让学生在真实课堂里学习。公开教学、示范教学、课堂教学录像,不能为了显示“教学设计、组织的成功”,搞预演、排练或只选取部分好学生上课,让学生配合自己的教学,把教学变成演出。这种不真实的课堂教学,把学生变成陪教师进行教学表演的道具,只会使学生产生反感和对课堂教学的厌倦。

[案例10-2]实验教学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和自主学习精神

化学实验教学是中学化学最重要、最具特色的教学活动。教师在设计组织实验教学中的行为,非常鲜明地表现出教师对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学习权利的认识和态度。

实验教学具有提高学生探究意识、探究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作用。然而,在化学教学中,教师普遍重视的是化学实验对于提高化学知识和技能学习效果的作用:提高学习化学兴趣,提供感性知识,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概念、原理,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运用实验技能,积累实验经验,学会设计、完成实验,提高解答实验试题的能力。对化学实验教学功能认识的片面性,导致对实验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学习活动权利的无意识和不尊重,甚至从实验对提高书面考试成绩作用有限的经验中得出实验教学“做不如看,看不如听,听不如书面练习”的结论。

戴安邦教授说:“只重视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的教学不是全面的化学教育。全面的化学教育要求化学教学既要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更应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还应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化学实验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教学形式。”换言之,实验教学具有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的功能。而达到这一目的,要注意激发学生积极主动、自主学习实验的权利意识,尊重、保护学生积极主动、自主学习实验的权利。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由于教师对实验功能认识片面,加上学校实验设施、实验员配备不足等因素,不少学校或多或少存在着许多实验教学问题。因此实现化学教学的课堂转型,实验教学转型是极其重要的立足点。

(1) 确立学生实验学习权利的意识。

漠视学生实验学习的权利表现在:看不到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进行化学实验和实验探究的兴趣和渴求,在教学中实验教学被严重削弱。例如,没有注意探索改进演示实验现象的观察效果,班级后排的大部分学生难以观察到显著的实验现象;实验失败了也敷衍了事,认为“实验做过了”“出现的问题做了交代、说明就行了”;为把更多时间用于讲授和习题讲评,随意减少甚至取消学生实验,用讲实验、解答书面实验试题,让学生机械地记、背教材上写的现象和结果与解释。有的教师在组织学生实验时,重视的是实验现象、结果和实验结论、解释的表述和记忆,以及实验报告的规范填写,却不注重科学态度的培养和良好实验习惯的养成;没有要求学生如实记录实验现象和结果,更不注重实验的过程分析;没有帮助学生体会如何从实验现象、结果得出实验的结论,如何运用已学知识解释实验现象和结果,从中获得新知识。

(2) 正确认识实验纪律管理的目的。

实验的纪律管理要严格,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纪律的养成和管理要晓之以理,用事实并结合学生中出现的错误说明遵守实验室规则对于实验安全、保证实验顺利进行和取得实验成功的重要性。让学生领会到教师对实验纪律的严格管理是对他们的爱护,遵守实验室纪律是进行科学实验应该养成的基本习惯、应有的作风和科学态度。

实验纪律管理,对于实验安全和实验的成功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实验纪律管理不是为了杜绝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失误。不能因为学生发生实验失误,实验没有得到所预期的结果,就批评指责,甚至取消学生进行实验的权利。学习中的失误是正常的,学习的成功是在不断改正错误中取得的。对学生实验中出现的失误要持宽容的态度,帮助学生查找发生失误的原因,允许重做。

中学生在化学实验学习中,不同的个体、同一个体在不同学习阶段,有不同的心理状态,例如新奇神秘感、游戏心理、紧张恐惧、被动应付、厌倦逃避、追求刺激、热心探索等等。化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对学生的化学实验学习心理有很大的影响。过分片面地强调实验现象的新奇、有趣,试图用实验游戏的表演激发学生的实验学习兴趣,又不注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研究的兴趣和习惯,可能导致学生的游戏心理;对学生实验的失误过分苛责,强调破损仪器要赔偿或化学实验的危险,会使部分学生产生对化学实验的恐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经意地把自己对化学实验的敷衍、轻视等错误或片面看法传递给学生,会使学生产生对化学实验的被动应付或厌倦心理。

教师要用自己的教学行为给予学生正面的影响,要通过耐心细致的教育工作对学生不正确的学习心理进行矫治。实验教学中要注意消除学生不健康学习心理的诱因,创造优化学习心理的氛围。例如:兴趣激发上,既要消除神秘感,也要防止游戏化;实验规范的要求上,既要严格要求,也要重视实验条件和环境的优化;实验的管理,既要严格纪律,也要有宽容的态度;实验指导,既要有实验前的说明,也要有实验中的个别辅导矫正;实验操作教学,既要有严格训练,也要有规范的示范;实验观察的指导,既要加强引导和提示,也要提高实验本身的可见度和清晰度;实验教学安排,既要遵循教材的内容和进度,也要依据学生情况,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创造性。

(3) 尊重学生在实验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给予思考和体验的空间和时间。

要营造宽松的实验氛围,让学生能从容地进行实验,仔细地观察,认真地思考实验现象和结果,依据自己的经验和思考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说明,或利用实验现象、结果和各种数据作证据,进行逻辑推理、逻辑证明或逻辑判断,获得新知。不应忽略学生自己的思考和体验过程,让学生直接照搬教材的实验结论。

(4) 正确认识和处理实验教学中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

应用现代教学技术和加强实验教学二者不矛盾,也不能相互替代。现代教学手段的利用可以降低实验条件控制的难度,提高实验可见度,突破时间、空间对实验的限制,提高实验数据处理的速度和精确度等。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在呈现物质及其变化的现象上可以有更好的效果。例如,用摄像和剪辑技术可重现实验,作用时效长,避免了失败的可能且绝对安全;也可以实现时间的延长、跳跃,空间的扩张、紧缩,尺度的放大、缩小,以强调、突出某个细节和过程。通过模拟操作可以完成某些实验操作训练。应用电脑、摄像机数码相机、数字投影仪可以实现现代教育技术和实验教学过程的整合。实验录像和视频可以作为网上实验教学资源,应用于远程教学,改善实验设施不足的地区和学校的实验教学。

但是,不能用实验录像替代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观察真实实验的现象、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是学生的化学实验学习权利,不能轻易地剥夺。不能因为利用实验录像省时、省事,不会有失误,就用它完全取代真实的实验。教师自己进行演示实验和讲解,是一种示范,是对学生的面授和指导,是通过实验进行的对话和情感交流。学生自己进行的实验实践活动,是一种真实的体验,是在实验过程中与物质及其变化的对话、互动,是学生自己头脑中设想的实验的物化和检验。比较真实实验和现代教学技术所呈现的实验效果,需要以学生为本,从实验的功能做全面的考量。

【注释】

[1]童庆炳.我的“节日”.中国教育报,2015年6月19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