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拓宽环境保护知识获取途径,提高公众环境教育水平

拓宽环境保护知识获取途径,提高公众环境教育水平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在研究如何提升公众环境意识的过程中,必须强调个体与群体的关系,通过提升公众环境意识的社会化程度,来影响个体公众的环境意识,进而制约个体公众的环境行为,这样势必会提升生态城市的品牌形象。

从本次调研结果来看,我国生态城市的公众对于生态城市的定位并不是很熟悉,同时,公众对于生态城市的生态环境现状满意度也普遍不高,参与并不积极。这一方面说明政府对于“生态城市”品牌战略的宣传仍需加强,另一方面也说明公众对于生态城市建设并不十分理解,对于环境保护认知还不够高,整体公众环境意识较弱,公众整体的环境教育水平偏低。这些都不利于生态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个体的环境意识向群体环境意识的转化将更有利于环境问题的解决,呼吁提高公众环境意识水平时,不能只强调意识的深度,还应注意环境意识的广度(崇素文等,2003)。因此,在研究如何提升公众环境意识的过程中,必须强调个体与群体的关系,通过提升公众环境意识的社会化程度,来影响个体公众的环境意识,进而制约个体公众的环境行为,这样势必会提升生态城市的品牌形象。具体说来,可以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持续性的环保教育体制

在国外成熟的生态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学校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推动力。相比之下,我国学校在公众环保教育中发挥的作用明显不足。因此,我国各地方政府应该充分考虑环保教育的可持续性,从幼儿园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大学教育等几个环节,设置不同程度、不同层次和水平的环保知识讲授课程,充分发挥学校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在学生的课程设置、课程讲授、实践教学等环节,融入环境知识的传授,带领学生一起对城市中存在的环境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同时对于前沿的环境保护理念也要进行专题学习,让学生们从小就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从自身做起,防微杜渐,从思想的源头重视环境意识。

(二)鼓励社会性环境保护活动

借鉴发达国家成熟的生态城市发展经验,除了学校教育之外,政府还应鼓励各种社会性的环境保护活动,如企业的公益活动、学校的环境保护参与活动、民间环保组织的研讨会活动等,鼓励同事、同学、家人一起参与到环境保护活动中来,不仅要学习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更要将其深入骨髓,学以致用,从知识的学习转变成一种行为习惯。同时,政府对于各种社会性的环境保护活动也应该给予足够的支持和关注,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性的环境保护活动,增加环境保护的力度,提升整个城市环境意识的社会化程度。

(三)加强大众传播媒介的建设

大众传播媒介是公众接受新事物最便捷的途径,是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手段和有力举措。环境意识社会化属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不仅仅要考虑其教育普及,更要考虑其社会意义。政府应加大正面的环保宣传力度,电视、互联网等大众媒体应充分发挥其优势,从社会化的角度宣传环保知识,推广社会化环保知识的普及。通过大众传媒正向的宣传和有效的监督,保证先进的个体环境意识和行为受到赞扬,不好的个体环境行为受到批评,在社会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先进群体环境意识的形成,实现生态城市品牌战略。

(四)实施差异化宣传模式

根据中国环境意识项目办公室对公众生态环境的调研结果可以发现,环境意识与受教育程度、个人收入、职业等个人特征要素之间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不同群体之间的环境意识水平差别较大,本研究也通过调研数据验证了人口统计特征在公众环境意识水平程度上的差异性影响。这就要求政府在进行环境保护相关知识的宣传过程中,应注意受众,实施差异化宣传模式,以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保证宣传信息的有效到达。例如对于高学历的人群可以增加资源节约型、环保辅助消费型的宣传内容,对于低学历的人群可以增加环保基本知识的普及和自然资源有限性的认识;对于高收入人群可以强化环保公益意识,对于低收入人群可以进行环保重要性及节约性的宣传。通过差异化的宣传渠道和宣传内容,最终增加环保知识的受众到达率,提升整个社会的公众环境意识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