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公众环境意识的概念界定

公众环境意识的概念界定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环境保护做得好坏与否,其执行动力主要来自于公众的环境意识。环境意识的提出是现代社会文明和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但至今为止,我国也没有形成一个普遍认可的“环境意识”概念界定。本研究更为认同我国学者的第三种观点,即公众环境意识不仅仅是对环境问题的认知,还包括公众对环境的体验和可能产生的环保行为倾向。

环境保护作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对于我国实现生态经济、保护国家环境、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有重要的作用。在环境保护战略实施过程中,政府只是政策的制定者和颁布者,环境保护的具体执行主体应该是企事业单位等组织机构和城市中的个人(即城市居民),而且,企事业单位的环保行为也是由所有者、管理者和员工来共同做出,他们作为城市的一分子,与城市居民合在一起统称为城市公众。环境保护做得好坏与否,其执行动力主要来自于公众的环境意识。

环境意识的提出是现代社会文明和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作为一种理论或者概念,环境意识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社会,词源来自于英文的“Environmental Consciousness”一词,国外的众多研究者对环境意识这一概念做出了界定,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两个。一个是美国学者Roth在1968年提出的,当时的美国媒体认为环境污染的起因是因为那些环境盲们造成的,Roch为了找出辨认有环境素养的公民的方法,最先在世界上提出了“环境素养(Environmental literacy)”的概念,并对市民进行了“环境素养”相关调查。在后来的研究中,“环境素养”慢慢地演变成了“环境意识”。另一个是美国的Dulap和Liere,他们在1978年设计了“新环境典范”调查,并在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环境典范”的概念,这个概念提倡的是人与自然之间存在互动关系的新思想,提出人是整个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人们必须认识到地球的负荷能力不是无穷无尽的,认识到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性。后来的学者围绕这两个定义也都给出了各自对环境意识的理解,总体上看,多数学者认同环境意识是个人在进行环保行为之前的一种心理倾向,体现了人们对环保问题的个人认知、价值判断和行为倾向(Schlegelmilch等,1996; Zelezny & Schultz,2000;Zheng,2010)。学者们将环境意识分为两个方面:对环境问题的认知和保护环境的行为倾向。其中环境认知是人们对环境问题的了解和认识,保护环境的行为倾向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指的是在人们心中环境保护所具有的价值,这个价值高低决定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关系,也包括为了保护环境而支付的意愿,另一方面指的是人们对参与环境保护的态度(Xi等,1998)。仅有对环境问题的认知是不足以带来环保行为的,人们对环境问题认知很好,也可能会去进行有害环境的行为。环境问题的解决必须从改变人们的态度做起,也就是说,公众的环境意识不仅仅是对环境问题的了解和认知,更重要的是对环境问题的态度(Abdul-Wahab,2008)。

我国学者对环境意识的研究相对较晚。“环境意识”一词最早出现在1983年的全国环境工作会议上,国务院提出把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作为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措施。但至今为止,我国也没有形成一个普遍认可的“环境意识”概念界定。学者们总体上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环境意识是人们主观上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水平和为此采取行动的意愿程度的一种表现形式,更多的是从主观感受方面考量公众的环境意识,强调环境意识是人们的一种心理觉悟(蒋妍等,2008);第二种观点认为,环境意识是人对待自然和环境的态度,是人们对周围环境的察觉和认知(洪大用,1998),它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意识水平,即人们是否认识到环境问题的存在及其认知程度,是根据自己的基本价值观念而发生的参与环境保护的自觉性,二是行为取向,即人们根据自己的价值判断对环境问题所做的行为选择(洪大用,1998),这种观点开始侧重行为取向,强调环境意识由“知”和“行”两个方面构成;第三种观点认为,环境意识是人们通过一系列心理活动过程而形成的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体验与行为倾向,这三种心理成分以环境认知为基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统一于环保意识之中(雷秀雅等,2009)。这种观点实际上是第二种观点的一个延伸,强调了环境意识源于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体验,并会影响其未来的行为倾向,不仅强调了“知”与“行”,还强调了知行统一。

综观国内外学者对于公众环境意识的定义可以发现,无论是哪一种观点,对环境意识的概念界定只是体现了不同视角的侧重,其核心内涵还是一致的,即都反映了人们对个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看法以及人们参与生态环境问题的主动程度。本研究更为认同我国学者的第三种观点,即公众环境意识不仅仅是对环境问题的认知,还包括公众对环境的体验和可能产生的环保行为倾向。提升环境意识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公众正确的环境行为,政府需要通过了解公众环境意识的影响要素和构成要素,来提升公众的环境意识水平,进而使公众做到知行合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