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郑州市的生态城市品牌建设

郑州市的生态城市品牌建设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4年,郑州市被评为“国家森林城市”,可以说基本完成了当年的建设目标,说明森林型生态城市的建设比较成功。根据《规划》中所描述的城市布局,郑州市的森林生态城市按照“一屏二轴三圈四带五组团”的格局开始进行建设。在森林型生态城市的品牌塑造中,郑州市政府积极宣传森林城市的品牌形象,动员企事业单位和公众,发动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到生态城市的建设中来。

(一)郑州市城市资源环境

郑州市,河南省省会,位于华北平原地区,处于河南省中北部,黄河下游,北部与黄河相邻,西部与嵩山相靠,曾经有五朝建都于此,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古称商都,今称绿城。郑州市占地总面积7446平方千米,人口956.9万人,城镇化率为69.9%。主要的地形地貌为东部和北部是黄淮平原,西北部与西南部为山地、丘陵沟壑,地形间海拔高度处于75~300米。郑州市属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冷暖适中、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在14~14.3℃。当地植被属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植被型,跨2个植被区,植被以华北区系植物为主,自然植被稀少,绝大部分是人工栽培植被,全市植被约有184科、900属、1900多种,乔木、灌木、草本均有,植物资源十分丰富。郑州市有大小河流共124条,较大的河流分别属于黄河和淮河两大水系。其年平均降雨量为640.9毫米,无霜期220天,全年日照时间约为2400小时。由于长期的地质运动及人类活动的作用,郑州形成了种类繁多的土壤类型,有褐土、潮土、风沙土、棕壤及水稻土5个土类,13个亚类,20多个土属,100多个土种[21]。郑州市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已经被探测出来的矿物有30余种,并且是中国最大的油石基地之一。

(二)郑州市生态城市品牌定位

郑州市之所以选择将森林型生态城市作为城市的品牌定位,主要是因为郑州市面临着非常严峻的生态问题,政府不得不从长远的角度来思考城市的发展问题。具体说来,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郑州气候干燥,风沙肆虐,干旱问题一直是郑州市农业和林业面临的一大难题,其年平均降雨量仅为640.9毫米,城市更是经常受到风沙的威胁,平均有将近0.4万公顷耕地遭受到风蚀,近 2.60万公顷风沙化耕地产量受到影响,每年受灾面积 8.20公顷,成灾面积6.33万公顷[22]

第二,郑州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严重,虽然境内河流众多,但是人口基数太大,再加上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人均水资源量不足230立方米,仅占全国人均利用量的十分之一。而且,郑州水土流失面积最高曾达到3795平方千米,经过治理后有2655平方千米得到控制,不过仍有1500平方千米流失[23]

第三,郑州工业污染严重,人均能源消费水平较高。作为曾经的工业大省,高速的工业发展带来了许多环境保护问题,工业污染严重。工业污染不仅仅会对周遭的环境产生影响,还有可能影响到郑州市的空气质量,进而对当地居民的健康产生威胁。同时,由于随着郑州市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升,会造成人均能源消耗水平的上升(李博,李清彬,2013)。郑州市政府需要找寻一种办法,系统地解决能源与环境的约束问题,节能降耗已成为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第四,郑州湿地环境遭到破坏。郑州市的湿地资源是非常丰富的,除了河流、沼泽、河滩之外,还有湖泊、洼地等。这些湿地资源对于生态系统的健康循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们对于经济的追求和人口数量的增加,造成了对湿地资源的破坏。湿地资源一旦破坏之后,很难在短时期内恢复,因此就出现了湿地旱化、水质污染等问题。

为了解决城市生态问题,郑州市在2003年做出《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了要利用十年时间,在郑州市周边营造百万亩森林,实现“城在林中,林在城中,山水融合,城乡一体”的森林生态城市建设目标。2014年,郑州市被评为“国家森林城市”,可以说基本完成了当年的建设目标,说明森林型生态城市的建设比较成功。

(三)郑州市生态城市品牌战略实施

1.脚踏实地的品牌再造战略

郑州虽然进入21世纪之后生态破坏严重,但实际上其森林生态文化底蕴是非常深厚的。早在20世纪70年代,郑州市政府就大力鼓励农民造林,城市森林资源逐渐增长,绿化美化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郑州的绿化覆盖率位居国务院公布的317个城市前列,赢得了“绿城”的美誉。所以,事实上郑州市的原城市品牌定位“绿城”也是基于绿化覆盖率提高的目标来设置的。结合城市的发展现状和生态环境的新要求,郑州市政府在“绿城”的基础上,提出了“森林型生态城市”的品牌定位,基于“绿城”美誉的引导,借助城市居民关注森林生态的文化氛围,重新制定了生态城市的品牌战略。

2.步步为营的分步走规划

森林的生长和培育周期决定了森林型生态城市的建成不是一日之功。与我国一些“速成”的森林型生态城市相比,郑州市政府没有采用购买现成的“大树移植”的速成办法,而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政府制定分步走十年规划,逐渐建成森林型生态城市。2003年,发布《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明确森林型生态城市的定位;2008年1月,各辖市政府与省政府签订了林业生态建设目标责任书,就森林生态城市建设中的责任问题进行了落实;为了确保森林生态城市建设的合理性,聘请专家编制了《郑州城市总体规划》。在《规划》中指出,郑州市城市布局应为“多中心,组团式”,市区由中心组团、北部花园口组团、西部须水组团、东部圃田组团和东南部小李庄组团组成,东西向为城市的主要发展方向。根据《规划》中所描述的城市布局,郑州市的森林生态城市按照“一屏二轴三圈四带五组团”的格局开始进行建设。“一屏”主要是指沿黄河建设绿色屏障;“二轴”是指以纵贯郑州南北的107国道和以横跨郑州东西的310国道为轴线,组织森林生态城“西抓水保东治沙,北筑屏障南造园”的建设格局;“三圈”为以市区为核心,沿三条环城路营造三层森林生态防护圈;“四带”是沿贾鲁河、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连霍高速、京珠高速营造四条“井”字形防护林带;“五组团”是在城市近郊西北、东北、西南、南部和东南部,建设五大核心森林组团。

在经过多年的建设后,郑州市森林建设水平已经有了明显的进步,截至2014年,郑州市已经取得了跨越性的进步,其林地面积达35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3.6%;城区绿化总面积达1.4亿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40.5%,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1.25平方米,年森林生态效益价值评估达438亿元[24],并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3.群策群力的全民参与

在森林型生态城市的品牌塑造中,郑州市政府积极宣传森林城市的品牌形象,动员企事业单位和公众,发动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到生态城市的建设中来。首先,兴建市民工程,将城市环境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提高城市居民的舒适感和幸福感。郑州市大力发展绿化苗木产业,做到将森林生态城市的建设和提高人民收入相结合;建设国家级湿地公园——黄河湿地公园,为城市居民提供旅游休憩之处。其次,加大投入,对企事业单位环保改造提供支持。郑州市市政府连续多年将创建林业生态村、镇作为为广大群众办的实事之一,对每建成一个生态村奖补30万元、生态镇奖补60万元,目前累计投入资金1.7亿元。在政府下达建立森林生态城市规划之后,有不少企业开始改变传统的作业方式,并更换了传统的作业机器。如荥阳市彤瑞实业有限公司和玉林木业有限公司,它们通过提升公司的技术和其他方面来避免出现污染环境的情况,做到尽最大的努力来保持经济和环境的平衡发展,2013年两所企业都荣获了“河南省林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称号。再次,多渠道宣传森林型生态城市品牌定位,提高公众的生态环境意识。2012年,郑州市举办了主题为“亲近黄河湿地,共享生态文明”的湿地文化节活动,在这期间进行了“保护黄河湿地我们在行动”万人签名留言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来宣传湿地的重要性,并且提高了民众保护湿地的意识;2015年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组织召开了2015年“世界湿地日”——郑州黄河湿地保护座谈会,并且在会上发布了《湿地保护倡议书》。此外,随着生态城市理念的广泛宣传,越来越多的民众意识到建立生态城市的重要性,因此对于政府的号召,民众一般都持支持的态度,对于一些企业出现的污染现象,民众能够敢于揭发并向政府部门进行报告。郑州市民众素质的提高加速了森林型生态城市的建设。

郑州市在森林型生态城市的建设中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除了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的称号之外,还夺得了2010年第二节中国绿化博览会的举办权,城市环境也从原来的风沙肆虐到现在的蓝天常在。但是,在其生态城市品牌的塑造中,依旧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空气质量虽有改善,但仍然污染较严重,森林的分布不均,结构层次比较单一等问题,在未来的城市发展中仍需要进一步改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