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致力于油气开发科研工作

致力于油气开发科研工作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姚军长期从事油气田开发工程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从毕业留校至今,他始终兢兢业业的工作在科研的第一线。“吃水不忘挖井人,自己的发展离不开油气田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学科的支撑。”经过“211”三期建设和教育部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该学科已汇聚多名国家级、省部级人才,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学科实力不断增强,获批“油气田开发工程国家创新引智基地”“油气田开发山东省优秀创新团队”等。

姚军长期从事油气田开发工程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从毕业留校至今,他始终兢兢业业的工作在科研的第一线。姚军常说:“只有不懈的科学研究才能体现创新水平,站到科学顶峰。”这是他30年科研工作实践的经验之谈。近年来,他先后承担承担“973”课题2项、“863”重大项目1项、国家自然基金重大和重点项目各1项及横向课题,形成了“纳微米多孔介质内的流体运移理论、方法及应用”“缝洞型大尺度介质流体运动的理论、方法和应用”“流线数值试井理论和解释方法”等3项系统的创新性科研成果,丰富和发展了油气渗流力学理论,促进了油气田开发工程的技术进步;出版专著和教材8部,其中由国际著名出版商Elsevjer出版英文专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290余篇,其中三大检索系统收录150篇(SCI收录38篇,EI收录112篇)。他的同事经常说:“姚军总是课题组来得最早走的最晚的那个人,他取得这样的成绩我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

付出总会有收获。1999年,姚军的“水平井试井分析方法研究及应用”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7年,他的“流线数值试井解释方法与应用”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一等奖。2008年,他的“复杂油藏试井解释方法及应用研究,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0年,他的“特低渗透油藏有效开发非线性渗流理论和开发方法及其工业化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评审专家给出了这样的评价:“该项目技术难度大,创新性强,开发理论和技术方面都获得根本性突破,取得了原创性成果,实现了特低渗透油田的有效动用和高效开发。属国际先进水平,部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推动了油气田开发技术的进步。”

姚军在主持学术会议

2012年,姚军应邀参加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局主办的“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作题为“页岩气开发中的关键力学问题”的报告,受到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页岩气开发中的关键力学问题》后作为特约论文于2013年11月发表在《中国科学G辑》,截至目前,该论文的下载量已达8900多次,排该期刊历年所有论文下载量第一。2015年,他先后获评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山东省泰山学者攀登计划专家,是“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他领衔的学校油气渗流中心与美国得克萨斯A&M大学数值科学计算中心、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石油工程系和沙特阿拉伯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数值多孔介质中心等共建,保持着长期的科研合作关系。同时,油气渗流中心也走在了全校科研实体化建设的前列,在国内外具有较大的学术影响力。

荣誉中、光环下,姚军没有停滞,而是紧扣国家“十二五”规划,顺应国际油气发展潮流,开始了页岩气非常规资源的研究。假期中,他与同事们一道分析资料、外出考察、现场实践,在页岩气藏的渗流机理、页岩气井测试资料解释方法、页岩气井产能评价及预测方法等方面开展科技攻关。功夫不负有心人,由他负责的“页岩气藏开采基础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最高级别——重点项目的资助。

“吃水不忘挖井人,自己的发展离不开油气田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学科的支撑。”姚军这样说。作为学科负责人,他与团队一起搞规划、凝练方向,为大家搭建发展平台。经过“211”三期建设和教育部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该学科已汇聚多名国家级、省部级人才,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学科实力不断增强,获批“油气田开发工程国家创新引智基地”“油气田开发山东省优秀创新团队”等。

卓越的科研成果对于姚军来说也以为着更大的责任。目前,他还兼任第六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石油与天然气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第十三、十四届工程与材料学部评审专家,中国力学学会流体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渗流力学专业组副主任,中国科学院《渗流力学进展》副主编,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油气田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学科负责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复杂油藏开发及提高采收率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IRT1294)负责人,油气田开发工程山东省优秀创新团队负责人,国际期刊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Carbonate Reservoirs科学顾问等职,在科研道路上越走越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