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做最好的自己

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做最好的自己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为散步是自由、自主地随意走,每人确定自己的目标,不按规定的路线和路程,自己选择时机和路程长短,这样每个人才能成长为最好的自己。当你作为家长的时候,你也可以做出自己的选择,至少是可以不让你的孩子遵守这些毁损人的创造力的规则。打开适合自己成长的门径之后,还需要找到自己与他人不同的成长路径。

中国教育长期习惯“齐步走”,走得人们都不知道自己该如何独自去走路了,不会一个人依据自己的兴趣自主地迈开步子;近一二十年又以同一个起跑线为标准,让不少人产生“起跑线上的恐慌”,所有的人都想挤进同一个跑道赛跑。赢在起跑线上的说法只在短跑竞赛中成立,人生是一辈子的长跑,起势凶猛,后劲必然不足,赢在终点才是真赢。让刚入学的小学生突然间承受了极大的压力,这样的“赢法”逼得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遵从人的成长发展规律,齐步走和所有人在一条跑道上跑步的方式都不对,“散步”才是治愈中国诸多教育病的良方。因为散步是自由、自主地随意走,每人确定自己的目标,不按规定的路线和路程,自己选择时机和路程长短,这样每个人才能成长为最好的自己。

(一)学会在多样性中选择而非跟随

中国教育当下需要的正是每个人的自主,每个人迈出自己的脚步,以自己适合的速度、方式,朝着自己认定的方向、目标,用自己的头脑思考如何走,才能从根子上解决教育的各种问题。

然而,现实中遇到的问题是,由于习惯了模仿,千人一面,不少人在面对多项选择的时候,反倒不知所措。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在研究中国科学史后曾提出“李约瑟之问”:为什么中国的科技在唐宋时代就已领先西方,却在明清时代落后下来。主要原因就在于政府对思想的禁锢,导致人们都不能思想,时间一长就不会思想,进而认为思想就会招惹灾祸,也就不思想了,长期大面积的不思想就会引发这个社会中人的创造力退步。

正因为此,全球市场大到家用电器、小到服装玩具都销售“中国制造”的产品,但大都是“贴牌”产品,中国企业赚到的只是一点点加工费,绝大部分利润被品牌拥有者赚走。中国儿童喜欢看动漫,大量看的却是日本和美国的动漫作品,中国人天性中的创造力远未充分发展起来。

谁偷走了中国人的创造力?这个偷窃者不是别人,正是不思想的教育观念下的教育行为,以及在这种教育观念影响下产生或选择的教育体制、教育方式、教育内容和教育评价。中国人天赋的创造力被中国教育方式扼杀了。

扼杀的方式就是从孩子一出生就必须顺从和跟随,只能遵从和信从,不能拒绝、怀疑和反对。如果有什么不同意见,不管你有没有道理,就会想法整治你。进到学校里更是不断用标准答案训练你,选班干部、评好学生,都拿听老师的话做最起码的条件,否则,老师那里绝对通不过。作为生活在这种环境下的人,你不能改变这些的时候,你至少可以选择远离,选择不为那些诱惑所诱,而是通过自己的创造获得更多。

家长要求孩子听话出于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的生存术,出于趋利避害的现实;社会管理者,则是出于社会安定,政权稳固;教育受这种影响而试图满足社会的要求,便不断要求学生符合单一标准的要求,于是十数年下来,一个个先天差异巨大的个体,都被驯养成标准件。当你作为家长的时候,你也可以做出自己的选择,至少是可以不让你的孩子遵守这些毁损人的创造力的规则。

学会在多样性中选择首先需要有看到多样性的能力,一个人要善于借助他人和外物发现自己,你可以从同学身上,从老师那里,从书本上,网络上,到处寻找自己,发现自己。一个人需要有怀疑精神和实证精神,能够面对现实不断提出问题。跟随和顺从则会多变成一,最终走向常规、习惯、多数人遵奉的习俗;质疑则会使一变成多,进而探求出能够经受更多怀疑、更多考验的原则,最终不断地趋向真理。

创造和创新就是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敢于对权威、对传统理论、对已有的结论、定论和规范进行质疑,从而生成问题意识与批判思维,对人们习惯的事物说“不”是一切创新、创造活动的前提。这种能力是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养护好自己先天的求异思维而形成的,需要始终保持一种健康的怀疑态度;如果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不断寻找标准答案,尤其是在幼儿园、小学和中学这段思维形成的关键时期不断进行这样的训练,结局就只能是没有创造力,再想改变已是极其困难了。

通常,由于不同人学习目标的多面性、学习内容的多样性和学习者的个性差异,学习就是多样性的,不存在两个人完全相同的学习,当你的学习与他人不同时,那是正常的;若是完全相同,就应该警惕自己是否已落入简单的接受性学习,缺少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这三种学习方式。有利于人成长发展的方式是确立学习方式多样性的观念,并依据发展目标、学习内容和你自己的特点,灵活地选择适宜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有效的学习是符合学习者个性的主体性建构,要求学习者能动、积极、自主地支配和调控自己学习的过程,利用学习资源。被动的学习常因为目的不明确,即便被学校或其他人测试出学习成绩,对学习主体成长而言也未必是有效的。

简言之,对自己的成长和发展做多样性预期,才有可能打开适合自己成长的门径。卓越的人可以不受眼前干扰,始终保持自己的最高方向和最佳状态,平庸常是被眼前功利浮华淹没。

(二)寻找自己的成长路径

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一个多维高阶方程,由多重因素以复杂的组合方式决定其程序。打开适合自己成长的门径之后,还需要找到自己与他人不同的成长路径。

每个人的成长路径是自己的先天禀赋与现实的人际关系的多因多果的机遇性组合。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个人的成长路径都不是一条确定不变、看得清晰的现成路径,而是一个个每个环节都需要探索和选择的迷宫。但是人们在寻找的时候还是有规律可循的。

首先,当然是可以从自己的祖先那里获得信息。从遗传特征上看,每个人的天赋与自己父辈、祖辈、祖祖辈的同质性远远高于其他人,他们怎样成长发展,他们在哪方面有超群的优势,他们的人生经历对你的成长发展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同时,从文化角度考虑,对祖辈业绩的景仰本身就是一股强大的动力,也是每个人未来生活的引导,在人的成长发展过程中,随着年岁的增长,你会越来越清晰地找到自己与祖辈相对于某个轴的对称。只是这个方面的搜寻是复杂并且微妙的,工作量也很大,不同人只能依据自己所能获得的信息加以不同程度的参考。

其次,当然是依据自己的生活经历,依据自己的体验验证自己的优势潜能在哪个方向,找到特定时间段自己最有可能的突破点,生成真正属于自己的志向。从孩提时代开始就不要去简单模仿任何人,永远依据自己的内心体验和对外在世界的判断做出自己的选择,杜绝依赖某个人或者某个观念做出自己的人生抉择,不要受短期利益的诱惑,不要为权势左右,不要为他人的言辞绑架。正如意大利诗人但丁在他的代表作《神曲》中所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再次,就是敏锐地感知社会需求,找到自己的天性与社会需求之间的最大切面,那里有你宽广的成长路径。这条路径常常表现为你发现社会中存在某一重大问题,你最有可能去解决它,你能敏锐地注意到与此相关的一切内容,你一直在兴致极高地学习与此相关的内容,保持永不停息的探索的心态,能从观察、挣扎、快乐与痛苦中学习,这就是适合你的成长路径。

当然,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你会发现自己的同路人,他们将成为你探寻属于自己的人生路径的重要参考。你可以通过和他们的切磋、探讨、对话、组成团队等各种方式为自己的人生路径进行更为精确的定位、校正,你会因此大大增加独辟蹊径的可能,走出与前人不同的路径,站到巨人的肩上,到达前人尚未到达的境地。

理论上说,人的成长路径没有终点,它不受人的学历阶段、职业状态、生活际遇的影响。现实中,不少人在成长途中就停歇下来,如果你意识到自己走到终点,也就不会再成长。所以每个人都应当永远处在发问之中,做一个真理的探询者、社会的改造者,努力寻找事情的真相,努力寻找推动社会改造的支点,这样你就会永远处在成长发展之中。

人的成长还在一定程度上由于意识到自己还是不完美的,并知道自己哪里不完美,然后努力使自己完美,不断地累积,不断地丰富,永远处在变化之中,永远在成长之中。认识到你的局限,也就是你的成长发展。

如果你自以为你已经很完美,那么表明需要成长的你已经死了;如果你认为自己的人生大方向不错,一直在发现与了解,不急于寻找终点,只问攀登不问高,你就会发现前路遥远,这才是属于你的人生路径。

常言道,路在脚下,意味着你需要开步行走;需要强调的是,适合自己的路在自己的脑子中,需要不断思考,边走边思考,边走边选择,定时记录、总结、反思、提升自己的行动轨迹,用反思积累智慧,用智慧拓宽自己的成长之路,用智慧延伸自己的成长路径到达新的纵深。

(三)生成自己有效的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很多,当下介绍学习方法的文献可谓浩繁,关键是哪些是对自己有效的,怎样把它们变成真正属于自己的,每个人都应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获得它的方式只有一种,就是在学习过程中自主生成。

不同的人用相同的方法学习不一定会有相同的学习结果。这表明学习方法是有个性化特征的。实际上不同人之间学习效果存在巨大差别的重要原因也就在于它的方法是否得当,或者说在多大程度上形成了适合自己有效的学习方法。对于那些有杰出成就的人,还不仅仅是有适合他的学习方法,他们大多形成了自己使用起来特别有效的学习方法体系。

方法体系无疑是多种方法的组合,比如有人将符号性学习活动(如听讲、阅读、书面作业等以文字符号作为对象和媒介)、感知性学习活动(如观察、参观、调查等对实际事物及其模型、形象的感知)、动作性学习活动(如实验、实习、制作、游戏、音乐、绘画、舞蹈、体育活动等对实际事物的操作或身体器官动作)、交往性学习活动(如对话、交流、讨论等)等不同类型的学习交叉进行,收效高于单一方式的学习,如何组合对不同的人又有时间长短、先后次序、成分比例等方面的差异。

组合的学习方法形成学习方法策略,它是“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它既可以是内隐的规则系统,也可以是外显的操作程序与步骤”[171]。通常可以用多种不同的学习方法或策略去实现学习目的。

生成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的现实路径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对自己使用各种方法进行分析、比较、鉴别,然后不断选优汰劣。在这个过程中也可对别人的学习方法加以观摩,以丰富自己的方法种类,扩大自己的优选空间,即便是未必适合你的方法也可以通过“互补”来自我调节,使自己的智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通常学习方法单项使用时具有较多的普适特征,比如记忆需要及时复习,使用编码的方法能记住较多的内容,这些对较多的人都适用;越是对方法进行组合,其适用性越低,个性化程度越高,而进行复杂高效的学习则需要对方法进行组合,如何组合就需要每个人细心摸索,很难有通用的法则。

依据现有研究,个人的智力、性格、气质都会对一个人的工作和学习方法适应有着微妙的内在联系。古代教育家孔子就注意到这点,总结出“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对性格软弱的多鼓励鞭策,对好强过人的让他注意谦逊和忍让。选取哪种方法还在一定程度上与学习内容相关,与所学内容相对于你的学习难度相关,与你学习这一内容的目的如何相关,还与你的年龄特征相关。不区分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及相关情况而机械地套用某一方法也是不恰当的,效果未必好。

形成自己独特有效的学习方法是与一个人的成长同步的,所以不要寄希望于短期内一下子形成自己的方法体系,而是需要像建罗马城那样日积月累,当一部分方法能够熟练使用后再寻找新的有效方法,当相对较简单的方法体系能够熟练使用后再建更为复杂的方法体系,这样有效的方法能够助你更好地成长,你在成长的同时又积累了适合自己的独特学习方法体系。

总之,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有自己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设计好学习的方法策略是成长为最好的自己的必备条件。

(四)向着自己的人生目标前进

人生目标是人成长的方向,新生活从选定目标开始,你选择什么样的目标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要成为最好的自己就需要明确自己是什么,从哪里来,现在哪里,去哪里。然而,确定人生目标又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不少人偶尔似乎有明确的目标,但却没有终身的恒定目标;有些人似乎目标明晰,却不知自己所追求的目标原来是虚无缥缈的一场空;有些人确定了如何升官发财揽权,到晚年方知自己原来追求的目标效价不高;还有些人确定目标后却由于找不到自己可行的路径,最终无法实现而不得不放弃。

坊间流传,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地下室的墓碑林中一块十分普通的墓碑改变了曼德拉的人生,其碑文如下:

当我年轻的时候,我的想象力从没有受过限制,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定改变我的国家。当我进入暮年以后,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我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但是,这也不可能。当我现在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自己,然后作为一个榜样,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然后,谁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

不论这段碑文真假,它所阐明的人生目标定位的逻辑是有参考价值的,中国古人也有“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说法。人类在经历了长期向外发力的过程之后,转身改变自己就是人本教育的一项重要职能,唯有改变人类自身,才能提升人的素养,人类才能可持续生存与发展。对于个人而言,也是如此,只有找到自己可用并有效的支点,才能瞄准自己的人生目标。

中国古人确立人生目标的基本原则是“士志于道,明道济世”,简言之就是寻求真理,再用真理解决社会问题,在这个方向上去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儿时的梦想,现实中遇到某个急需解决的问题都是确立人生目标的源头或素材。

有研究者统计人类大约只有3%的人能设定自己的人生目标,这也就是有成就者总是极少数的根本原因。而对不同人群的研究又表明,不同人群有明确人生目标的人数比例相差巨大,说明是否设定了明确的人生目标是当事人主观确定的,只要你有意愿,你就可以设定自己的人生目标。

设定明确的目标是所有成就的生长点。历史上有所成就的人,几乎都是将全副精力指向于自己设定的目标。有了目标内心的力量才会找到释放的方向,茫无目标的飘荡终归会迷路。研究也表明,不同人的人生目标明晰程度以及与自身条件相符程度是不一样的,最终成就较高的是那些几十年都不改变自己的人生目标的人,他们始终朝着同一个方向不懈努力,几乎都成为社会各界白手创业者、行业领袖、社会精英。

那些有短期目标的人也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阶层,他们的短期目标不断被达成,生活品质稳定上升,他们成为各行各业中的专业人士,如医生、律师、工程师、高级主管等。那些目标模糊的人生活在社会的中下阶层,他们有安稳的生活与工作,却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没有目标的人几乎都属社会的最底层,生活过得很不如意,常常失业,需要社会救济,并且常常抱怨他人,抱怨社会。

这样说并不意味着人们在确立自己人生目标时可以漫天要价,越高越好,而是要在依据自己意愿的同时,还要依据自己的兴趣和实力来决定,并可以随着自己的实力的变化而变化,无须过高,也不能过低。

确立目标比较谨慎可行的做法是,在起点的时候把目标放低一些。实现一个目标后再在不断超越自己设定的目标中前进。若一开始目标设定太高自己总达不到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半途而废,背负过大的压力,损伤自信心。在实现一个阶段的人生目标之后,才会展开你新的视野,用这种积极的心态去努力,就可以在不断超越目标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喜悦,人生的路就会越走越宽。

一个人一旦定下自己的人生目标,就需要竭尽全力去实现。最不完善的行动也要比束之高阁的最好目标强上百倍。即便是不大的目标,不行动就永远不会实现;即便相对较高远的目标,投入兴趣与热情坚持去做,终会梦想变成现实。现实中比较常见的是总有人不知天高地厚地确立了宏伟目标,却找不到实现目标的方向和现实路径;没有做事之前信誓旦旦,但是一到事情真正做起来就只有三分钟热度。

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首先就需要找对方向,传说在撒哈拉沙漠中有一个小村庄,村里的人没有一个走出过大漠,他们尝试过很多次都没能走出去。待到一个外地人到了那儿,听说了这件事后不解,他决心带两名村民做一次试验,他们从该村向着北斗星的方向一直向北走,结果三天半就走出了沙漠。原来该村村民之所以走不出大漠,是因为他们根本就不辨方向。这位外地人告诉村里的一位青年,要想走出大漠,只要白天休息,夜晚朝着北面那颗亮星星走就能走出大漠。

实现人生目标还可以将远期目标分解为近期或阶段目标,将大目标依逻辑条理和可实现顺序分解成小目标,逐一实现;对分解的目标还可以从目标的作用、功能、价值、意义、主次关系等方面考虑删繁就简,主攻选择核心目标,并从失败中获得教训,从成功中获得经验,从创新中获得灵感。

需要注意的是,任何目标都不意味着人生的终点,不要认为只要实现目标就万事大吉,忽略了人生还会生成新的目标。在向自己人生目标前进的途中,你没有终点,因为你的最终目标应瞄准创造人类的幸福,有做不完的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