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不可复制的课堂

不可复制的课堂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4年被评为市级骨干教师之后,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成为我的追求。“平移、旋转”一课。我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大量素材,在大量观察的基础上将运动情况用肢体语言——动作来表示,在此基础上,将运动情况分为沿直线运动、绕着一个轴运动的旋转两种类型,由此揭示出平移、旋转两种运动现象。“统计初步知识”一课。“分数的训练”一课。

不可复制的课堂

如果课堂像计算机一样,可以复制、粘贴,那么课堂教学也就不能称其为教学艺术了。

课堂不可复制。正因为如此,教师更有责任把40分钟演绎出深度和广度,不能在教师手里荒废学生的40分钟。

2004年被评为市级骨干教师之后,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成为我的追求。仅2007年4月,我所任教的三年级数学在市级骨干教师课堂开放课中,仅常态课听课人数就累计80多人。

“平移、旋转”一课。我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大量素材,在大量观察的基础上将运动情况用肢体语言——动作来表示,在此基础上,将运动情况分为沿直线运动、绕着一个轴运动的旋转两种类型,由此揭示出平移、旋转两种运动现象。

“统计初步知识”一课。通过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预测的过程统计了全班同学一个月内扔掉废旧塑料袋的情况。通过想像、观察、比较、分析、预测等环节,学生经历了统计的全过程。教师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播放一个短片——塑料的危害,更加深了学生的环保意识,为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分数的训练”一课。牢牢抓住分数概念的核心——“份”,由分数中分母、分子的深刻含义,引导学生思考,4个苹果的1

2是2个苹果,2个苹果的1

2是1个苹果,1个苹果的1

2是几个苹果……设计多种形式的训练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高认识,加深理解。

……

我有个保留至今的习惯,用录音机或者录音笔录下来自己的课,听自己的课,反思自己的课。后来发展到用录像机录下来,反复品味自己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

回忆每一节课,尤其是研究课、示范课、公开课,已经记不得修改了多少次教案、修正多少回课件了。

当初一笔一画地手写教学设计,现在计算机打字;当初用钢笔写,后来发现钢笔不好修改,于是我用铅笔书写教案,为的是每次试讲之后可以修改的方便一些。常常是为了仔细钻研一节课,厚厚的一摞办公纸都写满了反复修改数次的教案。

20世纪90年代的信息技术手段是投影仪,为了在屏幕出现黑色背景、白色文字的效果,我冥思苦想,点燃一炷香,用香火的燃烧一笔一笔、一点一点地把字烫在白纸上,这样做出的效果与众不同——投影出来的效果是黑屏白字,学生观察时耳目一新,不同以往。

如射线、角的认识,就是用这样的方法。在屏幕上学生能够看到一个亮点,随着老师移动白纸,学生看到了一条射线,再从一点出发引出两条射线形成了角。当时那个年代里,学生看到这样的投影时,注意力特别集中,鲜明地看到了角的形成过程,留下直观、形象、生动的认识,学习效果非常好。

并不是每节课都尽如人意,哪怕你付出的更多,也会有失误或者不足。

2004年11月,我校迎接北京市教科院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对密云的视导,做课“24时计时法”,教科院文喆院长也听了我的数学课。第一次试讲后,教研员王海军老师指着板书严肃地对我说“这是一个县级骨干教师的板书吗?认真了吗?”这句话记忆犹新。王老师对我的教诲警醒着我,要用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磨砺中我有了进步,数学课得到文喆院长的高度评价。此后我更加努力地从研读教材发展到利用教材、补充教材、创新教材,我的课堂严谨生动、轻松快乐。

失误或者不足也是成长中珍贵的礼物,有勇气接纳才能完善和提高。

对数学教学痴迷和喜爱之至,借北京教育学院王长沛教授朗诵过的一首数学诗歌,聊以表达我对数学的喜爱:

数学思想美妙强大,

过程贯穿数学转化;

联系沟通盘根错结,

推理论证处处开花;

数感统计空间代数,

各有思想有待开发;

观察反思学会鉴别,

春风细雨精心策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