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博客与微博简介

博客与微博简介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直到2004年“木子美”事件,才让中国民众了解到博客,并开始运用博客。目前,已有数十家大型博客站点。但是,在各大博客网站完全建立自身特色的情况下,微博时代的迅速到来,抢走了博客绝大部分的读者群。未来,博客更应起到辅助微博做深度分析与引导的功能。在一些突发事件面前,微博及时有效,但显然深度分析承受力不足。从长远来看,博客、微博等都不再是最新产品,都会受到国人习惯的挑战,也必然会以自己的特色寻求发展。

1.概念与发展历程

(1)博客:“博客”一词是从英文单词Blog翻译而来。Blog是Weblog的简称,Weblog就是在网络上发布和阅读的流水记录,通常称为“网络日志”,简称为“网志”。简言之,Blog就是以网络作为载体,简易迅速便捷地发布自己的心得,及时有效轻松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再集丰富多彩的个性化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Blog的构想始于1998年,但到了2000年才真正开始流行。而2000年博客开始进入中国,并迅速发展,但都业绩平平。直到2004年“木子美”事件,才让中国民众了解到博客,并开始运用博客。2005年,国内各门户网站,如新浪、搜狐,也纷纷加入博客阵营,开始进入博客的春秋战国时代。目前,已有数十家大型博客站点。现在意义上的“博客”有两层意思:第一,个人所写的日记、日志,书写以时间为顺序,在外在形式上,Blog是个独立的站点,相当于是一种个人主页,代替了以前的个人网站。任何人不需要懂得网页设计制作技术,就可以在互联网上表达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风采,记录自己的生活琐事或工作经历,让自己得到更多人的关注。这也是博客得以快速发展起来的原因之一。第二,以Web(网页)方式显示和发布,借助于互联网,人们就可以彼此分享自己的经验、想法。由于沟通方式比电子邮件、讨论群组更简单和容易,Blog已成为家庭、公司、部门和团队之间越来越盛行的沟通工具,因此它也逐渐被应用在企业内部网(Intranet),并由此形成一种新型的网络虚拟社群和人际交往方式。

(2)微博于2006年在美国诞生,2009年开始在中国迅速发展。微博是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可以通过手机IM软件(gtalk、MSN、QQ、skype)和外部API接口等途径向微博客发布消息、更新信息、实现分享。相对于强调版面布置的博客来说,微博的内容只是由简单的只言片语组成,从这个角度来说,对用户的技术要求门槛更低,而且在语言的编排组织上没有博客那么高,只需要反映自己的心情,不需要长篇大论,更新起来也方便。

(3)微博能否取代博客?在这里,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个我思考了一段时间的问题,那就是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使得原本在中国红火一时的博客流量开始逐步下滑,甚至开始遭遇一个相对冷清的局面。连原本依靠明星博客火爆的新浪博客,也已经很难看到娱乐明星的更新,因为他们都纷纷转到了更为方便快捷的微博模式。而原先一些从纸媒转行到博客阵地的专栏学者、作家,也逐渐冷静下来,开始逐步回归有稿费的纸媒。其实,近几年博客网站实际也在寻找自己的定位,并做了重点的偏移,我们欣喜地发现:凤凰博客时政性强,网易博客知识性强,新浪博客娱乐性强,博客中国则以尺幅大为特色。但是,在各大博客网站完全建立自身特色的情况下,微博时代的迅速到来,抢走了博客绝大部分的读者群。而理性分析来看,我认为微博并不会真正取代博客,就像电视没有取代广播、报纸,网络没有取代电视,博客没有取代网站、论坛一样,微博自然也无法完全抹杀博客。我们需要140字以内的微博简讯,同样也需要1400字的博客分析。未来,博客更应起到辅助微博做深度分析与引导的功能。在一些突发事件面前,微博及时有效,但显然深度分析承受力不足。博客则起到了深度交流、讨论的重要作用。从长远来看,博客、微博等都不再是最新产品,都会受到国人习惯的挑战,也必然会以自己的特色寻求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