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同步和引导技术

同步和引导技术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这里,我要给大家介绍NLP中的“同步和引导”技术,一种非常好用的工具。如果只是一味地将自己认为正确的东西灌输给对方,往往会因为遭受抵触而达不到自己所期望的效果。后来,我想到了同步和引导,就把她揽在怀里,对她说:“虽然你说妈妈坏,可我还是很爱你!”在我看来这还不够,还可以做得更好。需要注意的是,同步和引导的目的是引导,同步是手段,所以并不是让家长屈服于孩子不合理的要求。

孩子发脾气、哭闹,是令父母非常头疼的。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形,当孩子向父母提了某要求被拒绝,或父母向孩子提出某种要求孩子不答应,父母严加斥责或打骂后,孩子就开始哭闹,年幼的哭闹、打滚、摔东西,稍微大一点的则大声顶嘴、摔门抗议,这时的父母常常是怒不可遏,或无计可施。

孩子可以生气吗?父母们为什么如此愤怒?

其实,父母们之所以如此愤怒,就在于他们不认为孩子有生气或哭泣的权利,所以他们才大声吼起来:不准哭!不准发脾气!不准摔东西!再闹再不答应我就揍你了!

不过,这一连串的“不”,以及紧随其后的打屁股,已经被证明是不可能收到好效果的。来上我课的家长们倾诉的问题总是惊人的一致:为什么多次批评甚至打骂,孩子就是不改?为什么我的孩子怎么打都不怕,越打越皮了?为什么我的孩子总是跟我闹别扭,没完没了?

在这里,我要给大家介绍NLP中的“同步和引导”技术(pacing and leading),一种非常好用的工具。

所谓“同步和引导”,指的是要想取得好的沟通效果,就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气氛,首先认同对方、接纳对方,进入对方的思维体系当中,这样才能获得对方的信任,得到对方的认同。在对方接受你的情况下,再进行引导,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只是一味地将自己认为正确的东西灌输给对方,往往会因为遭受抵触而达不到自己所期望的效果。

有一段时间,女儿不知为何爱说些我不爱听的话,比如:“我不想理你了!”“我不想看见你了!”甚至出言不逊:“妈妈坏蛋!”“爸爸坏蛋!”刚开始的时候,我尝试着用NLP中的感知位置法,让孩子试着站在我的角度去感受,听了这句话之后感觉如何,但是因为孩子正处于激动的情绪当中,根本就不理会。

后来,我想到了同步和引导,就把她揽在怀里,对她说:“虽然你说妈妈坏,可我还是很爱你!”与此同时,我还轻轻地抚摸着她的头发,想透过温柔的抚摸,让她的潜意识接收到妈妈的爱。果然,女儿虽然还说着“妈妈坏蛋”,可是声音却低了很多,仿佛自言自语,到后来就完全没有了情绪,从最初的对抗变成了一种撒娇。

看着她可爱的小模样,我不禁想起从她出生以来那点点滴滴的片段。于是,我一边干着活,一边给女儿讲她小时候的故事,想让她体会到妈妈是如何深爱着她。孩子听得津津有味,已经完全忘记了自己刚才还在说着妈妈是坏蛋,一个劲儿地说“那后来呢”,接着又是“妈妈再讲一遍”。

一天下班后还没到家,我就接到了女儿急切的电话:

“妈妈,你什么时候回家呀?”

“妈妈加了会儿班,还没这么快,你不用等我了,早点睡吧!”

“不,我要等你回来,我都好久没有见你了!”

“不是早上都见了吗?怎么是很久呢?”

“早上只见了一会会儿!”

可爱的小家伙!

晚上,我刚推开家门,女儿就兴奋地跑过来,递给我她画的画:“妈妈你看,这是我给你画的像,我不会写‘爱妈妈’三个字,光写了名字!”我说不出的感动!后来,外婆还告诉我,女儿在当天的美术课上获得了班上唯一的“超级奖”!

这就是同步和引导的威力。你不用说不,却能达到不的目的。

当然,同步和引导是工具,爱才是灵魂。

我在一位朋友孩子的身上,也很好地验证了同步和引导的威力。

那天,我和朋友在小区的石凳上闲聊,她的孩子在跟其他的小朋友玩。不一会儿,小女孩就扭身回来了,委屈地大哭着说:“妈妈,她们不和我玩!”朋友是位严厉的妈妈,在她看来,哭就是娇气的表现,她非常不喜欢女儿哭。以往的时候,看见女儿哭她立刻就会火冒三丈,如果孩子不小心摔跤了,哭不仅不会得到她的安慰,反而可能是一番指责。由于我经常跟她交流情绪管理的方法,今天的她已经做得很好,只是平静地问了句:“她们为什么不和你玩?”

在我看来这还不够,还可以做得更好。于是,我悄悄贴着她的耳朵说:“把孩子抱住!”她很配合地把孩子揽在怀里。我继续面授机宜:“你跟孩子说,小朋友不和你玩,你感到很委屈,很伤心,是吗?”

当朋友这样做后,我留意到,孩子看着妈妈,一边哭着,一边点了点头。

朋友接着按我的“指示”说了第二句:“妈妈知道你不开心。”

这时候,孩子的哭声已经明显降了下来。

“再把她抱紧点,你去感觉一下孩子的呼吸,然后用她的节奏呼吸,对她说,妈妈爱你!”

朋友一一照做了。孩子的哭声变成了小声的抽泣。

“让孩子做三次深呼吸,吸气,吐气。在她吐气的时候,告诉她把所有的不好的感受都呼出去。”

三次深呼吸做完,孩子的情绪已经完全平复了,就像暴风雨过后的大海,风平浪静,波澜不兴,脸上重新焕发出光彩,没有一丝残留的伤心和委屈。过了一会儿,她就平静地离开妈妈,自动自发地找小朋友玩了。

朋友觉得很神奇,为什么这么简单的几句话,就会有这么好的效果。她说,如果换作以前,肯定是大人小孩都不开心,最后的结果就是孩子说:妈妈,我们回家吧!

于是,我详尽地给朋友解释了同步和引导的做法。

第一句话:“你觉得很伤心,很委屈是吗?”这是同步,描述的是孩子内心当下的感受。当你这么讲之后,孩子会觉得你明白她,理解她,这句话说完,你通常都会看到孩子点头。

第二句话:“妈妈知道你不开心。”这一句,是进一步的同步,这一次是站在妈妈的角度说,我理解你,我明白你的感受。这时候,孩子会产生种被接纳的感觉,接纳的力量是很强大的,当她觉得有人明白她了,有人理解她了,她的委屈和伤心就好像被分担了,变得好像没有那么大了。

第三句话:“亲爱的,妈妈爱你!”这一句,是在接纳的基础上,用妈妈的爱去融化孩子心中的悲伤。妈妈的爱就像阳光一样,可以照亮孩子的内心,伤心、委屈的负面情绪就像乌云在阳光的照射下,很快就会消散得无影无踪。这时候,孩子的内心又会重新充满力量,内心是自信的、饱满的。因为她知道无论碰到什么,都有一个人,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个人,喜欢她,爱着她,她是有价值的,她是值得的。这样一来,她自然就生出勇敢面对周遭一切的力量。

最后的深呼吸,是一个化解情绪的有效方法,简单易行,符合了NLP的一个观点:“身心是互动的整体。”当我们的身体怎样做,我们的心灵就会怎么反应。反过来,也一样。我们的心灵无论想些什么,身体都会按照心里所想去运作。

需要注意的是,同步和引导的目的是引导,同步是手段,所以并不是让家长屈服于孩子不合理的要求。情绪是情绪,行为是行为,智慧的父母要学会分开情绪和行为。情绪没错,所以要接纳,并平和地对待、安抚情绪的主人。但是,行为错了,或要求不合理,就不能答应。如果孩子摔东西、耍无赖或是哭闹不止,父母怕丢面子嫌烦躁而息事宁人答应要求,那就等于被孩子控制了。很多家长担忧孩子养成乱发脾气的习惯,所以为了不让孩子哭闹就用妥协的方式来息事宁人,但这非但不能让孩子改掉哭闹的毛病,反而容易养成骄横的习惯,但凡他的要求不能被满足,他就会大哭大闹或是采取更激烈的方式表示对抗。其实,生气是孩子的权利,只要你不因他发脾气而答应他,他渐渐就会明白发脾气是没有用的,也就渐渐没脾气了。

此外,“同步和引导”还可以用于引导孩子放弃不合适的行为,建立正确的行为。

比如,当孩子沉迷于电脑游戏时,你直接去否定,在家里堵掉这条路,效果并不好,不如你先认同他,甚至也去玩电脑游戏,但你随后要给他一个信息:玩游戏的人只不过是在别人设定好的局里玩,没什么意义,设计游戏的人才是真酷、真厉害等等,总之就是激发孩子认识到创造比玩更有价值。张国维就是这么做的,所以他那一度沉迷于网络的儿子后来成了计算机博士。

有一阵子,我女儿喜欢拿我的手机去玩手机游戏,我为了激发孩子从玩中跳出来,就说:“你会不会设计游戏?那才有意思呢!”孩子真的放下手机,剪了小纸片来设计迷宫,从中得到一种有创意的设计师的感觉。

有的青少年学会了抽烟,父母就应该先看到孩子抽烟背后的心理追求,他也许是觉得抽烟是成熟的标志,抽烟很酷。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父母应先认同他,说抽烟看起来很酷,的确很多领袖人物都抽烟,但随后要引导他认识到领袖人物真正酷的地方是什么,给他设定新的追求目标。

上述的这种方法之所以奏效,是因为我们在避免了和孩子对抗的同时,巧妙地改变了孩子的思想,改变了他思想中的身份感和价值观,重新帮孩子定义了有价值的事情,让孩子从思想的根源上明白了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应该并值得去做、去追求的。如此一来,所有的引导自然而然就能收到明显的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