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语言的首要动机是影响别人的行为

语言的首要动机是影响别人的行为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们最需要关注的是语言的基本用途,毕竟在日常生活中,语言对思维习惯的作用很是强烈,甚至远远高于对人类意识的研究。对语言科目的学习,目的就是突出语言所包含的意义。但就是这种对潜在真理的表达,有可能会导致实施错误的行为。语言的第一个目的就是影响别人的行为;第二个目的在于利用语言形式,与别人建立一种更加密切的社交关系;第三个目的是作为思想和知识的有意识的载体,但这个用途形成的时间比较晚。

言和教育之间的关系非比寻常。一则,语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阔,尤其是在学校的各种教育上,语言每天都在被重复运用,如果教育者不用语言来教授,那么学生肯定无法接收到正确的信息;二则,语言又是一门独立存在的学科,它可以不依靠任何其他类型的学科而单独存在。

人们最需要关注的是语言的基本用途,毕竟在日常生活中,语言对思维习惯的作用很是强烈,甚至远远高于对人类意识的研究。对语言科目的学习,目的就是突出语言所包含的意义。

有人说:“语言是思想的展现。”其实,这句话只是说明了语言的基本真理,而深层次的含义并没有说出来。但就是这种对潜在真理的表达,有可能会导致实施错误的行为。

尽管语言能够解释思想,但最初并没有表达思想,甚至都不算意识性的。语言的第一个目的就是影响别人的行为;第二个目的在于利用语言形式,与别人建立一种更加密切的社交关系;第三个目的是作为思想和知识的有意识的载体,但这个用途形成的时间比较晚。

芝加哥大学著名

哲学家约翰·威尔认为,文字有两个应用范围,一是民事活动,二是哲学研究。他表示:“语言的第一个用途,就是在文字的主导下,进行思想与观念的交流,就像公共交谈一样,目标就是实行一般事物的交流,促进社会生活的发展。至于第二个用途,在我看来,就是传输事物的精确含义、阐述普通的命题、表达一些不容置疑的真相。”

如果能够合理地划分语言的实际、理智、社会用途,那么就可以优异地表达出学校教育中关于语言的问题。

这里的问题并不复杂,就是教育者如何指导学生使用正确的口头和书面语言,使语言由之前仅作为实际的社交手段,逐渐变成有意识的传输知识、增强思考能力的工具。

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既不压制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能够使语言变成他们生活中理性而又灵活的工具?

要达到这个目的,只激励学生自学语言的能力,而不重视将语言变成思维反应的一些方面,或许会比较容易;而且,压制或者破坏他们天性中的好奇心和学习力,并在一些独立的事物上设立刻板的规矩也是非常简单的。但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将解决“日常事务”的生活方式转化为诠释“准确含义”的习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