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于青年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研究的方法论

关于青年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研究的方法论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科学把握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则是加强德育工作的基础。现在,很多学校和团体重视对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已出了一批成果。青年学生在这一条件下生活,思想道德状况一定会打上时代的烙印。我们分析研究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往往选取某一共同的时段,选择一定的区域或学校,抽取相当数量的样本来进行。以沿海发达城市高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为例。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指出:“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德育工作,努力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把这一任务真正落到实处,使学校德育工作真正得到加强,必须调动学校、社会、家庭等方方面面的力量,齐抓共管、形成合力。而科学把握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则是加强德育工作的基础。

我们知道,所谓方法论就是研究认识和实践方法的理论。它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哲学方法论和具体科学方法论。现在,很多学校和团体重视对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已出了一批成果。如果我们能在方法论的层面上再进行一些研究,必将会产生质量更高的研究成果。本文力图在这方面进行一些探索,以求教于各位同仁。

一、微观与宏观——建立科学的参照体系

现在的青年学生大多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生的,是直接吮吸着我国改革开放成果的乳汁长大的。我们观察和探索这一代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不能离开他们生活的环境和成长的背景。

展望90年代的中国,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中华大地呈现出一派蓬勃的生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彻底摒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路线,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在这一背景下成长起来的青年学生,敢想敢说,很少顾忌,直率坦然,很少隐瞒自己的观点,过去那种在“左”的路线统治下出现的部分青年学生唯唯诺诺、没有主见或者盛气凌人、头上生角的扭曲状态,部分青年学生口是心非的双重人格,现在则绝少再有了。

同时,我国经济体制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实施了几十年的计划经济体制,经过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过渡以后,正式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国经济体制的变化已引起了社会意识的相应变化。青年学生在这一条件下生活,思想道德状况一定会打上时代的烙印。因此,在他们身上,竞争的意识、效率的意识、民主法制的意识、重视个体价值的观念等等都得以确立或得到加强。最明显的是价值观念的变化。犹如二次大战以后的几十年间日本青年的价值观从中庸走向多彩一样,现在我国青年学生的价值观普遍从单一趋向多元,价值判断的标准已不再是以社会需要为唯一准则,而是从社会需要、个体需求以及两者的结合点上寻找答案。这些现象的产生都是与经济体制的变化密切相关的。当然,正如《决议》所指出的“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也会反映到精神生活中来”。这十几年中一些不健康的社会思潮,诸如所谓的合理利己主义和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等,都是上述弱点和消极面的反映,自然也会对青年学生的思想产生负面的影响。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实施这一方针,促进了我国社会进步、加速了我国社会发展。随着国门的打开,青年学生的眼界开阔了、胸境拓宽了,为我国繁荣富强而建功立业的竞取心增强了。但是,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最终说服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要靠我们的发展”(《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04页)。由于青年学生自身的弱点,不善于进行正确的比较,看到了社会主义暂时在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还比不上资本主义,有些人会对国家发展的道路和体制产生一定的疑惑。

通过以上一些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对青年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研究是一项微观的研究,一定要把这一研究放到宏观的大背景下进行分析,建立科学的参照体系,从而明确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提倡什么、允许什么、反对什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提出什么切合实际的要求,教育引导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从而提高教育的成效。

二、静态与动态——确立科学的发展观念

我们分析研究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往往选取某一共同的时段,选择一定的区域或学校,抽取相当数量的样本来进行。这无疑是很需要的。这好比是察看一个标本的横断面,在这一断面上的各种现象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因此,我们选取的调研样本数量应力求多一些,样本的代表性应力求高一些,对样本了解的面应力求广一些、深一些,总之,应尽量使我们掌握的情况更加科学和准确。

但是,事物往往是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就很容易陷入片面性。以沿海发达城市高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为例。1992年的调查显示,多数学生相信和热爱社会主义,相信和拥护马克思主义;赞同“为人民服务”这个基本道德观念的比例不高,仅为41.8%;选择职业中首选的因素是个人兴趣和抱负,去合资或外资企业、外事部门工作是他们最乐意选择的职业;大多数学生对前途具有信心,生活态度乐观。4年以后,1996年的《当前高中学生思想状况及对策研究》课题组的调查给我们描绘了这么一幅高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的画面:他们有较强的国家意识和很高的爱国热情,70%以上的学生相信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79.8%的学生赞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仍需大力提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职业选择中把收入丰厚、工作稳定作为重要标准,外资企业仍为首选去处;大多数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健康、积极向上。两相比较,我们不难看出我国沿海发达城市中高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出现了可喜的变化,政治态度更趋明朗、正确,生活态度更趋积极,道德观念上的奉献精神正在为更多的人所接受。变化不大或没有什么变化的主要是在价值判断上,在个人兴趣和社会需要的首选标准上。

如果仅凭这两组数据就得出一个我国沿海发达城市高中学生的思想发展轨迹,这未免为时过早。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坚持数年,每年或每2年在相同的范围内对相同年龄段的对象进行一次相同内容的调查分析,那么,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数学模型,就可以使我们比较准确地把握住这些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的动态表现。

再推而广之,如果我们对所选的调查对象能够进行数年的跟踪调查,从中学到大学、再到就业,累积起来进行研究,收益一定匪浅。

总之,我们在研究青年学生思想道德状况时,只有注意了静态与动态研究的结合,才能较好地把握其发展趋势。因此,要想避免主观臆断,使我们的判断更加科学,就必须下“笨”功夫,扎扎实实地坚持几年,坚持调查研究不断线。尤其是当微机运用的领域越来越普遍的时候,对调查数据的处理日益方便,回归分析产生的对动态轨迹的描绘将更加准确。

三、纵向与横向——运用科学的比较方法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经常运用纵向比较可以较好地把握事物的变化与发展,而经常地运用横向比较,则可以更好地了解事物的差异与特征。因此,纵向与横向比较的有机结合,才是科学的比较方法,才能较快地触及事物生存与变化的规律。

当我们对青年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进行研究的时候,非常需要进行科学的比较。上面就动态分析涉及了一些纵向比较的问题。其实,纵向比较的内容是很多的,其时段也可以是相隔较长的。譬如,当我们常常听到某些老人感叹现在的青年学生不如五六十年代的纯朴、刻苦、无私、合群时,就可以将当时的青年学生与现代的进行比较,从生活环境、家庭境遇、文化程度、社会阅历、政治氛围等等多个方面来进行分析。这样,我们就会得出不尽一样的结论,就会对当代青年建立起信心。我们不会否认学校与社会对教育培养青年的责任,但是,我们对这代青年将会胜过上一代、能够顺利接好班的信心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又如,我们在分析研究高中学生思想道德状况时,还可以与初中学生和大学生的情况进行类比,找出异同、分析原因,从而找准高中学生的思想脉搏

这里,我想特别强调一下进行横向比较的必要。同样是这一年龄段的青年学生,不同地域、不同学校、不同家庭的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是有差别的。抓住这些现象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我们以不同地域的青年学生为例。调查结果表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青年学生,对党的大政方针的认同程度比内地的学生高出5~6个百分点,而对传统的道德价值观念的认同程度则要低几个百分点;沿海城市中的青年学生思想活跃、观念变化快,消费态度上的宽容度比较大,这些则往往是内地学生所缺乏的;沿海城市的学生在职业选择上大多把去外资企业放在第一位,而内地的学生还看重科技工作或外事工作。总之,就不同地域的同龄青年间的有关指标细细进行比较,我们就可以看到本地区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的特点,找出形成这些特点的主客观原因,进行有益的扬弃,从而改进和加强学校的道德工作。

不仅如此,同一地区的青年学生中,重点中学与普通中学之间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在学习兴趣、生活感受、自信心等方面的落差也比较大。同一学校中,不同家庭的学生之间也有差异,工人家庭的、知识分子家庭的、干部家庭的,还有那些破损型家庭的、先富起来的家庭的……社会生活变化的加快也使人群中的变迁增加。现在的学生家庭类型比之五六十年代早已多出很多。对于各种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同龄学生进行比较研究,其益处是显而易见的。

我们在习惯于纵比的基础上,将横比结果有机地融合于其中,再进行仔细的分析研究,将会真实地捕捉到青年学生的思想特点和脉络。

四、个体与群体——形成科学的研究思路

我们现在对青年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研究,往往比较注意这一年龄段的群体情况。这无疑是十分必要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从一定数量的学生样本中汇总出带有共性的思想特点,具有较大的可信性。

但是,仅此还不足以立体地看出青年学生的全貌。我们还非常有必要结合进行个案调查或典型调查。一些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个体所具有的某些特征,完全可以成为面上调查的补充,从而使调研成果更加扎实。

这样的调查方法早在半个多世纪以前就已为我党所采用,成为我党开展革命斗争、分析敌我友的重要手段。我们可以仔细查看一下30年代初毛泽东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寻乌、兴国、宁冈等地所写的调查报告。为了分析当地人民的生活状况,他认真调查了8户人家,一户户作了记录,为了剖析当地的经济状况与商业流通情况,他详细记录了小商店所出售的100多件商品,其中还包括不少洋货。这些调查报告,现在读来还是那么生动,内容翔实,分析有据。这些调查报告已经成为我党思想理论宝库中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么一种好的传统,将群体分析与个体解剖紧密结合起来,以形成科学的研究思路。

前几年,中宣部曾在全国五六个省、市同时对数百个青年学生进行个案研究,形成了数百万字的文字材料,可供教育和理论工作者研究好几年。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会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个性之中孕育着共性,共性的发展离不开个性。因此,面上的普查一定要与个体的调查结合起来。

从个案的深入研究中我们可以得到不少启示。青年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不少“关节点”,此时此刻他们所受的教育与影响将是终身难忘的。我们可以看到一股股的冲击波在他们脑海中泛起的浪花。班主任的影响、一本印象深刻的书所起的作用、一次精彩的报告所产生的推动力……总之,在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中,有几个“力”是肯定起作用的:家长的教诲、学校的教育、大众传媒的影响、同龄人之间的相互感染。但是,现在我国还缺少对这几个作用力的强度、时效、在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身上的反应等方面的科学数据。这是放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课题。如果我们的研究能够有所突破,我们就会为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更好的条件。

同样,个案研究的结果还将提醒我们注意教育对象的差异。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之间相同是相对的,不同是绝对的。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我们在鼓励帮助每个人勤奋努力的同时,仍然不能不承认各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才能和品德的差异,并且按照这种差异给以区别对待,尽可能使每个人按不同的条件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总目标前进”(《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106页)。因此,个体的分析研究,可以促使我们更逼近青年学生的思想实际,在整个教育活动中加强针对性,提高有效性。

个体与群体研究的有分有合,根据调查研究中的不同要求可允许有一定的侧重,这是需要倡导的研究思路。当我们常常比较重视面上的普遍情况调查研究的时候,现在需要提醒人们更为重视一下典型的或个体的调查研究。

综上所述,本文所涉及的对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进行研究的方法论问题,基本上是属于哲学方法论的范畴。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军事、党务等等)总是作为过程而向前发展的。而任何一个过程,都是由矛盾着的两个侧面互相联系又互相斗争而得到发展的”(《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第843页)。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运用这一科学的世界观去研究工作方法、调查方法,才能产生科学的方法论。本文所述的四个问题,实际上也是四对矛盾。运用唯物辩证论的世界观去解决这些矛盾,就能使我们对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有一个更全面、更切实的把握,为培养更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更为成熟的条件和基础。

*本文原载《上海教育学院学报》,1997年第1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