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最有效的学校管理制度

最有效的学校管理制度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没有最有效的制度呢?一个“情”字贯穿始终,这种情实际上就是对教育事业的最高度的负责任。这就需要我们建立切实可行的学校管理制度,那就是“教书育人承包责任制”。“教书育人承包责任制”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那就是教书育人是有责任的。作为学校,必须全面制定、实施“教书育人承包责任制”,切实做到包字当头、无所不包、无人不包、无时不包、无处不包。

前文我们讲了制定制度的必要性、意义、价值以及实施的原理,那么对于学校,什么样的制度才是最有效的呢?有没有最有效的制度呢?如果有,如何理解并实施这样的制度呢?

对于学校,什么样的制度才是最有效的呢?这个问题必须回答,必须找到答案。

通过实践可以得出,能使所有教职员工都把学校的事当作自家的事、都把别人的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看待的制度,才是最有效的制度。

试想一下,谁不爱自己的家,不爱自己的孩子?如果有,也是很少见的。一旦家中出了事,一旦孩子出了事,父母一定会全力以赴为家、为孩子解决问题。如果我们的教师也能如同父母为家庭、为孩子那样对待学校和学生,做到学校即我家、学生即我的孩子,那么,还有办不好的学校,还有教不好的学生吗?

把学校的事当作自家的事,把别人的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看待,其实就是“以校为家,爱生如子”。我们身边有许多优秀的教师,他们为什么优秀?为什么出色?因为他们对教育、对学校、对学生痴情、忘情、钟情!一个“情”字贯穿始终,这种情实际上就是对教育事业的最高度的负责任

所以,最有效的学校管理制度最核心的特征就是八个字——以校为家,视生如子。

这八个字的内涵就是要求教师必须以一种高度负责的精神对待学校、对待学生,从心底里认同学校,为了学校的发展——学校的兴衰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关系到每一位在学校工作的同志的发展与前途,学校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这样,教师就会对学校、对学生真正全面地负责。

这种“当成”,不是说在嘴上的,也不是表面做做就行的,而是既有真正的感受,也有与其一致的行为,时时、处处用行动维护学校的利益,通过个人的努力来促进学校的发展,分配给自己的工作不仅不折不扣地完成,还想方设法创新,使工作效率提高、效益增加。

“以校为家,视生如子”,不是说一定要让教师弃离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孩子。这是不人道的,也不是教师应该有的品质。试想一下,如果连自己的孩子都不关心,还会关心他人的孩子吗?至少这种关心是一种变态的关心。如果连自己的孩子都不能教好,还能教好别人的孩子吗?这种教育缺少根基。

我们所讲的“视生如子”,实质就是要用对待自己孩子的态度来对待学生。因为你是希望孩子成长、发展的,你是相信你的孩子能够成功的,你是坚信在自己的调教下孩子能够进步的,所以,在你千方百计的努力下,你的孩子成长了、发展了、进步了。换位思考一下,假如别人的孩子也是你的孩子,那么,那些所谓的教不好的孩子还会教不好吗?更何况,教师的职责就在于改变孩子,就是无条件地把孩子教好!而要教好孩子,不付出、不努力、不创新怎么行?要教好学生,唯一的办法就是“以校为家,视生如子”,这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师必须做到的。

“以校为家,视生如子”,并不是说教师非要搬到学校去住,做一些形式的、表面的文章。也不是说,教师要始终与学生在一起,一分钟都不离开学生,时时刻刻地看着他们,一有风吹草动马上迎上去。这些只是低层次的做法。

如今的中国并不缺少系统、完整的管理理论,缺少的是扎扎实实、实实在在的落实措施。

为了使“以校为家,视生如子”不致成为空洞的口号,就必须将其变成实际的可操作的内容。

如何变?如何使管理理论变成实在的措施?如何落实措施?这就需要我们建立切实可行的学校管理制度,那就是“教书育人承包责任制”。

所谓“教书育人承包责任制”,就是将教师教书育人的工作以责任制的形式给予规定:必须如何做,必须达到什么目标,达到如何奖励,达不到又如何处罚,等等。换句话说,就是改变考核办法,不再是弹性制度式的管理,不再是良心发现式的管理,而是刚性的、规定性的,即达到什么目标,不是教师自己说了算的,而是以国家的相关制度、人民的需求、学校的相关要求为依据。这样,育人的责任就落实到每一个教师,落实到教师的每一节课,落实到教师的一言一行中。

所以,“教书育人承包责任制”不能有半点虚假、半点花拳绣腿,这对每一个教师的师德和师能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教书育人承包责任制”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那就是教书育人是有责任的。不是端了教师的碗之后,走进了学校、走进了校园、走进了学生,备了课、讲了课、作了辅导,就算完成了教师的工作。这些只能说明做了,但是做得如何呢?做得全面吗?做得到位吗?做得尽力吗?还有没有更简单的办法呢?可不可以有更好的策略?最终结果是不是令家长满意呢?以上问题都是“教书育人承包责任制”必须解决的。

我们洋思中学从小到大、由弱而强,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全面贯彻与实施了“教书育人承包责任制”。

做什么事都必须讲责任,没有哪一件事情没有责任。人与人、单位与单位的不同之处在某种程度上说,不是人的不同、单位的不同,而是责任的不同,要把责任转加给学校的教职员工,使每一位教职员工都有工作的责任——对学校的责任、对学生的责任、对家长的责任、对自己的责任。俗话说,“责任重于泰山”,落实了责任,一切问题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

怎样实施“教书育人承包责任制”呢?也就是说,如何使每一位教职员工都能自觉地把教书育人工作当作责任呢?行政管理人员如何做?备课组长如何做?一般教师如何做?后勤工作人员如何做?所有问题如何解决?怎样确保真正落实“教书育人承包责任制”?

通过实践,我们以为一个字就能彻底地解决问题,那就是“包”。

作为学校,必须全面制定、实施“教书育人承包责任制”,切实做到包字当头、无所不包、无人不包、无时不包、无处不包。

“包”字当头,即一切以包开始,以包结束,要进入学校工作,就必须包,就必须心里想着包,行动上实施包。

无人不包,即校长要包,其他校领导要包,各部门要包,备课组长要包,一般老师要包,生活老师要包,保安要包,后勤人员要包,即使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也要包,包自己的成长,包自觉接受学校正确而有益的教育,包帮助别人成长,等等。

无时不包,即只要在校一天,就必须包,从开学的第一天起就要包,在学校工作的过程中要包,在学校工作的最后日子要“包”,一包到底。

无处不包,即教学、德育、体育、美育、后勤、行政管理等处处都要包。

“教书育人承包责任制”的实质就是“知责任、明责任、负责任”——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明确自己如何做,对自己负起责任。

从洋思中学学校管理的实践来看,制定和实施“教书育人承包责任制”一定要坚持三个字,那就是:实、利、真。

(1)何谓“实”?“实”就是指包的内容、方式、方法必须结合校情,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千万不能搞假、大、空、套的形式的包,不能搞拿来主义的包,不能搞应付式的包,不能搞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一套的包,不能搞任何花架子的包。

正如这个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个人一样,每所学校都有其特殊性,这就意味着每一所学校都应该有切合自己学校特点的规章制度,而绝不能照抄照搬他校的制度,更不能东拼西凑、不切实际,应该深入扎实地调查研究,把情况摸准、问题找透,根据自身的情况和问题,制定出切合学校实际情况的承包制度。只有从实际出发、从实效出发的承包制度,才是切实可行的。

承包面前人人平等。学校通过承包制度的确定,不仅能够规范教职员工的行为,也能规范学校以及学校管理者的行为。有的学校只是用承包制度来约束教职员工,却不约束学校以及学校管理者的行为,承包只是管理被管理者的一种手段。这是一种非常不对等的行为,是一种以强凌弱的行为;这是一种旧制度,是一种视人为物的制度。这样的承包制度是不实在的,只有规范了双方的行为,即学校的行为(包括领导者的行为)和教职员工的行为,才能促进所有人向着学校发展的大方向迈进。

所以,制定制度应该实实在在,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能左藏右掖、空假成篇,不能是空中楼阁,应该从学校实际出发,从存在的问题出发,从学校大局出发,在现实情况下必须做到而且能够做到的,则必须建立,这样建立的制度才是“实”的制度。

(2)适当借鉴,使“实”富有品位。听了上面关于“实”的解说,也许有人会说,你的意思就是一切白手起家,一切依从学校现有的条件,一切服从学校实际,不需要学习和借鉴了。

错了!在建立制度时,是否借鉴已有制度,完全看需不需要、可不可以。过度地强调自给不行,过度地拿来也不行。

我们以为,适度科学地借鉴是应该的,但不能一味地照搬其他学校,甚至成功学校的管理制度,也不能盲目地跟从。因为任何一种管理理论或管理制度都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都有其特定的成长与发展的空间。首先必须从教师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并适度地借鉴其他学校的有效管理制度,最终形成适合自己学校操作的制度——适合的才是最好的。那些的确有利于学校成长的别人的“绝招”为什么不可以拿来“为我所用”呢?先进的管理总有先进之处,不要说其他学校的先进制度了,就是其他行业的先进管理制度有时也需要借鉴。这不仅有利于管理,而且可以提升我们的管理水平,提高我们的管理品位。其实,洋思中学借鉴了海尔等公司的许多管理方法。

还要强调一点,就是借鉴一定要适合校情。

(3)让学校里所有的人知晓制度、理解制度。制度是用来执行的,而执行制度的是人,包括管理者,也包括被管理者。如果制度内容很好,但大伙儿却不知道,或者只有少数人知晓,或者只有老员工知道,那么,如何实现高效管理呢?许多学校领导以为进了我这个学校的门,就是我这所学校的人。错了,还远着呢!因为他只是一个生客,还摸不着北呢!他犯了规,你要根据制度来处罚他,可他却不知道啊!中国有句古话——“不知者不为过”,你去追究一个什么都不知道的人的责任,有什么价值呢?

所以,为了使制度让每一个人都知晓并切实执行,为了使我们的工作富有意义,就要形成制度汇编,每人一册,不仅发到手,还要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其自学、研讨和消化,并且要进行考试——这些工作我们都是在每一学年的暑期培训时进行的。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员工的执行能力,还可以减少许多推诿扯皮的情况。

使管理制度人手一册,等于使之“尽人皆知”,如果教职员工工作不到位,就能更好地“问责”,否则,教职员工通常会找出很多理由进行辩解。因此,一定要做到制度人手一册,不仅给每个教职员工完成工作提供依据和方法,也明确责任的界定,让其对自己的工作结果负责,让学校对自己的管理负责。

(1)何谓“利”?任何一种制度的出台都有一定的目的性,都有一定的动机。这种目的性与动机不能只是为了学校管理的方便,因为管理是双向的,还必须从对方——被管理者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也就是要促使管理者乐意接受、自觉实施、有效执行。

所以,制度的制定、出台和执行必须遵循三个“有利于”的原则,即有利于全面促进学校的发展,有利于全面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也就是说,整个制度的创立一定要让所有教职员工参与,并挖掘所有员工的智慧,本着积极的态度有选择地采纳教职员工的意见,并取得教职员工的同意。在这样的制度下,教职员工能够结合本职工作,对工作衔接的方方面面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与管理者一同,围绕着学校共同的发展目标,全面推动学校和学生发展。这就需要有配套的奖惩制度,做好了、做对了、做精了、做出色了、做得超乎寻常了、作出巨大贡献了,该如何奖励,包括精神的、物质的、经济的,都要事先写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一切都应该在制度中充分体现出来,使全体教职员工明白:这不是一时兴起,而是长久之计;这不是一人所为,而是大家的举措;这不是针对一个人,而是针对大家的。反之,如果不能完成,完成得不好,完成得不彻底,完成得不全面,等等,那么,依据制度如何处罚,这些也必须写得一清二楚。

我们洋思中学就是把“利”字作为“包”的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这是“包”的思想之根本所在,这是实现“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理念的基础与保证。这使教师愿意去包,愿意去实现人生价值,自觉地投入教育教学中,形成氛围。

“包”千万不能脱离实际,要求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要分层次、分阶段实施,使“包”能一步步地接近“利”、体现“利”、实现“利”。

通过“利”的原则的体现,使学校在短期与长期内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所以,“包”一定要注重“利”——于校有利、于师有利、于生有利,无利可图的事情谁愿意去做呢?折本的事情谁愿意去做呢?“学生利益至上,教师利益不让,学校利益要想”,这是承包制度追求的目标。如果三者的利益真正兼顾到了,还会有人不向往这种制度吗?

(2)一定要保证制度让大家都获“利”。

首先,我们要纠正自己的认识误区。我们的学校管理不是搞选拔性人才的管理,而是要使每一个人都得到提升与发展的管理,就如同我们的办学理念“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一样,这不仅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法令的规定。

其次,我们的“利”分为大利和小利。这是相比较的结果。我们的比较不仅是人与人的比较,更是自己与自己的比较、自己的过去与现在的比较。如果我们能够设立一个基数,达到或满足这个基数就可以获“利”;或者给每一个人设定一个基数,因为各人各班各学科的基础是不一样的,如果超过就能获利,那么不就能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了吗?当然,这只是小利。如果想获大利,则可以采取与他人比较的方法,看名次、看幅度、看实际成绩,提升大、进步大、名次靠前的当然就是获大利者。

最后,一所学校要树立正气,一定要做到奖面大、惩面小,让大多数人或者绝大多数人甚至所有人都有信心,只要出力、出劲、用心、用情,就能获利。这样,大多数人的积极性就能调动起来,对于少数人就能起到敲警钟的作用。

在体现“利”的原则下,还应该做到不能落实的坚决不制定,否则,不就成为一纸空文了吗?不就是自我否定吗?一个制度只是好看,却实施不了,其反作用力更大。

(1)何谓“真”?“真”是确保“包”富有成效的最为重要的保证。

所谓“真”,就是在“包”的整个实施过程中必须做到真抓实干、顶真碰硬、求真务实。

要做到此,就要执著地追求,严格、细致、认真地管理——严格要求、严格督查、严格兑现,及时公布、及时表扬、及时批评,今天能解决的绝不拖到明天,明天要解决的今天就要认真思考。只有有了真实的过程,才能有真实的、令人信服的结果。

(2)如何落实“真”字?

1)制定过程的“真”。我们在制定制度的过程中,必须围绕办学理念展开,因为办学理念是整个制度的统帅。所以,凡是有利于落实办学理念的条款必须严格坚持下来,凡是不能落实或与之相悖的条款必须坚决去除,这样才能使制度服从、服务于学校的办学理念,促进办学理念的实现。所以,制定制度的出发点必须求真,制定制度的起点也必须求真。

2)执行过程的“真”。如果好的制度没有得到切实的落实,那么这种制度就是“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所以真正落实是最重要的,也必须真实。

有人说:“有了制度不执行,比没有制度更糟糕。”这就告诉我们,在执行过程中必须做到真抓实干。

这种真抓实干,一方面是指一般教职员工要真抓实干,另一方面是指管理者要真抓实干。只有两者都真抓实干,才能如期完成各项工作。管理者在执行的过程中应给予当事人关注与指导:一方面,管理者自己能够尽可能地掌握执行过程中的各种情况,便于宏观控制;另一方面,让执行者产生足够的重视,让执行人更好地主动完成工作。

在执行制度时还必须做到公事公办。办事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处,有些人公事私办,有些人私事公办。自然,这些现象都不能使制度得到真正的执行。因此,学校领导要想建立正常的工作秩序,就必须坚持公事公办的原则。

兵法讲:“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虽然如此,但学校领导疑人的现象非常严重,结果造成很多矛盾——领导对老师的怀疑会引起敌对情绪,弄不好会使教师寒心失望,也使自己陷入孤立,这样就得不偿失了。所以,学校领导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充分信任每一位教师,以免使自己陷入被动不利的境地。不要随意怀疑任何人,让每一个人都能在信任中做好自己分内的事。

有了刚性的管理,也就意味着制度是做事的依据。如果一切按照既定的要求去做,那么学校就能得到顺利的发展。

为了使执行过程“真”起来,学校领导,特别是校长一定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同时,面对制度,执行者首先必须严肃认真,这种态度本身也应当成为一条纪律、一项制度。

3)结果的“真”。有人会问,要高度重视过程,那么要不要重视结果呢?或者说,应如何处理过程与结果的关系呢?

当然要重视结果,但又不仅仅重视结果。有些领导往往只看结果,至于结果是怎样取得的、是否牺牲了谁的利益,从来不过问。这种管理使得某些当事人为了得到满意的结果,往往会不择手段,结果导致虚报瞒报的不良风气滋生。聪明的管理者更应该下大力气关注过程。仅仅关注结果,显然是不当的,甚至是有害的。仅仅关注结果更多的是一种短视的行为,不利于学校的长期发展。因此,从科学管理的角度看,关注过程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多的还在于确保结果朝预期的方向发展,也就是以过程控制换来预期的结果。

所以,要高度重视过程,但结果同样需要重视。事实上,再好的过程管理,也不可能每一个环节都到位,都无懈可击,管理者不可能盯住每一步、每一个人,关键还是要靠个人的自觉性,靠个人自身管理的自觉性。所以,在抓好抓实管理之后,必须以结果来说话,以结果来论英雄。对于结果,我们一定要求真,即结果的各项考测数据都是真实的,都是严格得出来的,都是大家认可的。

4)奖惩兑现的“真”。结果出来后,还必须依据制度来兑现奖惩。无论结果怎样,都应该取信于民,制度中规定如何奖惩应该无条件地执行,因为在学校里制度最大,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有时,制度不严密会造成很大的失误,这时怎么办?我们以为,仍然应该按制度执行。

如果问题实在突出,则必须经过教代会同意,然后才能作适当的修改。但绝不能因为制度的修改而影响了大家的士气、斗志,这样会得不偿失。

所以,最重要的还是严格执行制度,按章办事,按结果严格兑现奖惩。

现代管理研究表明,能否按章办事决定了学校各项工作是否能够有序、有效进行。

许多学校都制定了成套的管理制度、规章标准,大到校规校纪,小到领物规定、作息规定,不可谓不完善。如果这些制度都能真正地执行和贯彻下去,那么对学校有着莫大的益处。

然而,我们应该看到这样一种现实:有些学校,规章制度倒是不少,但只是一种摆设、形式,是给别人看的,是为了得到上级的表扬、参观者的美言的,只挂在墙上,只装订成册,却没有实施或者没有很好地实施、真正地实施、严格地实施,更不要说真正地兑现奖惩了,这会造成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结果。

所以,规章制度制定得再多、再全、再完善,如果仅仅是摆设,就会产生负作用。有了制度,一定要执行,特别是要兑现奖惩,这是一种取信于民的做法,这样的制度才有严肃性。

一所学校具备比较完整的规章制度,除了需要严格执行,还要时刻注意保护有益制度的延续性,不能朝令夕改,不能“一朝天子一朝臣”。如果制度随着人员的变动而随意改变,岂不是形同虚设,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现实工作中常常因为人情而破坏制度,一旦制度遭到一次破坏,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最终,制度就会变成一纸空文。

现代社会最缺的不是金钱,而是诚信。学校同样要讲诚信。所以,按制度执行、依制度兑现奖惩是学校管理中最重要的一个基本原则,谁也不能超越制度,谁也不能让制度成为一纸空文。

我们洋思中学所推行的“教书育人承包责任制”的“包”字,不是停留在口头上的,而是有严格的奖惩措施作保证。这种保证一方面是资金奖励,另一方面是绩效考核。学校再穷,也不能穷好教师。所以,学校就是经费再紧张,也要挤出资金,用于对老师的奖励。同时,还全面制定了学校绩效考核办法,从工作量、师德(包括出勤、平日工作、家长满意度、服从安排等)、教科研质量、教学质量四个方面进行严肃认真的考核。另外,不管是学校领导还是普通教职员工,出了问题、完不成承包任务,都会受到相应的处罚。

凡是到洋思中学来参观过的同志都知道洋思的黑板特别多,很多黑板都是用来通报情况的。在三个年级的一楼,都有一个大的公布栏,对整个年级教育教学工作每周和每月的情况进行公布。上面有几个字特别醒目——严格评比、严格检查、严格兑现。三个“严格”说明了执行的力度。

可以这么说,洋思中学与其他学校的一个根本不同之处就是执行的严格——没有严格,怎么能够取得实效呢?

只有知责任,才能明责任。为此,校长必须代表学校与所有相关同志签订责任状,确定承包内容,明确各自的职责、义务与权利,以及达标和未达标后的奖惩措施,在每一位相关承包人全面知晓的基础上落实并实施。

为了使责任状的签订富有神圣感与庄严感,学校专门召开签订责任状大会,全校师生都参加,议程科学明确。一定要阳光操作,让所有人都确认这是学校与个体之间的一种契约;千万不能暗箱操作,让人以为这是校长与某个人之间的契约,如果这样,就让人缺少信任感,起点就不高,责任就不大,就不能变成自觉行为。

所以,洋思中学在每一学期开始时,都要高调举行责任状签字仪式,校长亲自主持,全员参与,全程摄像,转播到各个班级,所有承包人在会上都要作出庄严承诺,校长、承包人面对面签名、盖章,一式三份,学校、两位当事人各留存一份。签订责任状后,学校及时布置橱窗,并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报道,让承包意识深入每一位老师心中。

学校的责任状有其特定的内容。又因为学校的工作内容较多,所以不同人员的责任状的内容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

(1)相同点。

教师应尽的义务和应承担的责任:都是为了学校的发展而制定的责任状,都是为了促进学生成长、教师自我成长及实现自身人生价值而确定的内容,也就是必须都符合我校“三个有利于”的办学思想。

(2)不同点。

1)校级领导责任状主要从学校层面来确定。如学校一把手——校长,主要包全校各项工作一流;抓后勤的校长,主要包学校后勤工作及时、到位、安全、一流;抓教学工作的校长,主要包学校教学工作一流,在与他校竞争的过程中各项教学工作必须超先;抓德育工作的校长,主要包学校德育工作一流,确保学生在校和在家期间遵守《中学生守则》,家长、社会反映良好;抓教研工作的校长,要确保学校教研工作一流,人人参与教研,人人都有教研成果,并有机地将教研成果自觉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全方位促进教师业务能力的提升;抓体育工作的校长,要全面落实“健康第一”的思想,切实保证师生的休息权、运动权,积极开展好“体艺2+1”活动。

2)中层干部在相关校级干部的领导下,承包各自分工的内容。如教导处必须包备讲改辅考工作落实到位,学科平均成绩差距必须在5分以内;政教处必须包学生思想向上、行为规范、品质优良;教科室必须包每一位老师都积极地参与校本教研,并获得不同的发展;体育处必须包学生“两操”正常、一流,春秋运动会成绩突出,中考体育成绩领先;总务处必须包后勤不后,做好后勤工作,按照国家和上级部门的各种规定合理运用钱物,确保食品安全、师生对食堂等工作满意。

3)年级负责干部。洋思中学实行条块管理,一方面是校级和中层部门垂直的条的管理,即上面所讲的;另一方面实行块的管理,即分年级进行管理。每个年级都配备了年级负责人,由中层干部兼任。同时,学校为每一个年级负责人配备了相关的协作人员,这些人员将作为学校的后备力量进行培养并储藏。年级是学校管理工作的实体,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都必须通过年级工作来实施与推进。为此,学校视年级为小的学校,视年级为校中之校。年级负责人下设年级教学负责人、年级德育负责人、年级教研负责人、年级后勤负责人,所有年级负责人的职责与学校领导的职责大同小异,都必须尽责尽力地做好年级的各项工作,确保年级学习、卫生、纪律都保持一流。

4)备课组长。除了条块管理外,洋思中学还切实加强一线教师的包。

学校每个年级、每门学科都有备课组长,备课组长是由大家推举出来的,是能为大家服务的学科领头人,学校与他们分别签订岗位责任状,要求他们做好“五包”工作:

学习一流——要组织本组教师学习先进的理论知识。

课改一流——要切实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确保课堂教学领先。

备课一流——要切实做好集体备课工作,在备课中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实绩一流——要保证本组教学差距在5分之内,并在全市处于领先位置。

师品一流——要保证本组教师都具有优良的师德,不折不扣地完成教学任务以外的品德教育,做好双师型教师。

5)班主任。一线教师的包还包括班主任的包。班主任既要包巩固率、合格率、毕业率、优秀率的达标,又要包后进生转化等。

很多学校实施坐班的方法,认为坐班能解决很多问题,还有必要包班吗?我们以为,包班要比坐班好得多。

的确,坐班似乎能够维持班级秩序,使班级不出乱子,然而,这会让学生处于被动、压抑的状态,也不能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甚至会使学生变得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产生逆反心理,故意与教师对抗;坐班也是对教师的不尊重,也会使教师处于被动的状态,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

而包班则不同。包班要求班主任按照学生发展的要求切实做好应该做的各项工作,只要工作做到位就行,不管你坐不坐班。坐班只是形式,我们要的是结果。我们要求班主任必须包学生做好操、扫好地、吃好饭、睡好觉、走好路、处好人、学好习、讲卫生、守纪律、肯动脑、会创造、懂礼貌等,包班级学生的巩固率、合格率、毕业率达到100%,包优秀率一流,包后进生转化,包教好每个学生,确保每个学生德、智、体全面、协调发展。这样,就用一个“包”字牵住了班级管理的牛鼻子,所有的班主任就会主动而自觉地苦干、实干、巧干,就会把问题作为班级的研究课题,就不一定要身在班里,而要看需不需要在班里。这种“包班”的效果是任何坐班都达不到的。

6)任课老师要包备讲改辅考工作,特别是要包灵活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法,要包课堂上让学生学得好,要包自己在教的过程中获得发展,要包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家长个个满意。

7)师傅。洋思中学实行师徒制,师徒之间均签订责任状,让师傅对徒弟全面实行“三包”,即“一包”徒弟上路,师德一流;“二包”徒弟成长迅速,能胜任工作;“三包”徒弟教学质量一流,不拖学校的后腿。如果徒弟教不好,师傅同样受罚;如果徒弟教得好,师傅同样受奖。这就是洋思中学所倡导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作风。

为了让徒弟进步,师傅首先得做出样子,做好表率。在培养徒弟的过程中,师傅的师德与师能也得到了提升与发展,这就实现了管理的“双赢”。

8)后勤人员。后勤人员要包的内容也是五花八门的。如食堂工作人员要包食物安全卫生,菜谱科学合理;包师生准时吃到热饭热菜,保证菜肴烹制美味可口。宿舍管理人员要包宿舍内清洁卫生,无欺侮小同学现象,无失窃现象;包学生晚上按时睡觉,无随便讲话现象。保管室人员要腿勤、手勤、眼勤,保证及时将校园内散失的校产收入仓库,经常清仓查库,及时修旧利废等。

9)学生。在洋思中学,不仅老师要包,学生也要包。优生要包后进生,不仅包学习,还要包纪律,包卫生,包变化,即优生与后进生之间结对,优生、后进生同桌,组成学习小组,在学习上进行“兵教兵”,这既密切了同学之间的关系,又提高了自己的水平,起到了教师起不到的作用。

洋思中学的承包内容都是在充分调查学校教育教学实际的基础上,由校长或各个部门负责人亲自起草、确定,经过领导班子会议反复研究,最后经过全体教师讨论和修改而定稿的。这些承包内容“细”、“实”、“全”,没有“漏网之鱼”,事事有章可循,不留任向空白。在确定内容的基础上再建立承包制度,从校歌、校风、校训、办学理念、模式、领导班子的“八不准”、先进班集体评比制度、师德考核办法到职称评审办法共73种。人员涉及学校领导班子、任课教师、班主任、学生、备课组长、生活老师、图书馆工作人员、值日教师、食堂人员、司务长、食堂带班班长、后勤副校长、教导主任、政教主任、校长办公室主任、教科室主任、总务主任、总账会计、出纳、物资保管员直到学校理财小组组长。内容涵盖学校的班集体评比、师德考核、教学质量奖惩、评先评优、课外活动、教师和学生的课内要求、学生的考试规则、教学区和生活区各年级的卫生纪律考核、教师请假、班主任工作、教科研工作、升降国旗、备课、讲课、课外辅导、作业批改、考试、周周清、学校课内规定、评课制度、学生宿舍、体育器材及场地、图书的借还损坏和遗失、值日、食堂直至用电以及厕所卫生。每项制度都语言简练,直接切中要害,可操作性强。

(3)承包对象。学校应将相关工作与任务包给谁呢?包给能够承包的人,包给愿意承包的人,包给所有对学校负责的人。我们没有搞硬性摊派承包,凡是不愿意承包的人都不会让他承包,他愿意干就让他干,不愿意干就不让他干,不搞迁就,不搞人情,不搞关系。我们要通过包,发现能人,形成合理竞争的新秩序,缩小教师之间素质的差异,使好教师香起来,使差教师慌起来。

洋思中学在用人问题上有一句名言:让最会教学的当教导主任。言外之意就是,通过教学实践,你取得了实际成绩,就说明你对教学有一套、你有发言权。就如同在战场上打仗,打了胜仗,你就可以做将军,说明你对打仗有一套,你对作战就有指挥权,常言道:“有为才有位。”没有作为,谁会信你?即使说得天花乱坠,也无用、无效。

(4)承包考核。由谁来考核承包呢?学校里所有的人,每一个在学校工作、学习的人,包括教职员工、学生,都有责任考核“包”。

在“包”的问题上,我们主张要打一场“人民战争”,即让所有人都来参与战争,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真正做到“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都是被管理者”。

洋思中学全面推行检举制,使所有问题都能及时被发现、被解决。领导、教师、学生、家长、来宾等都是考核者,这样学校就有了一支庞大的考核队伍。

在承包中,我们不仅发挥人的作用,还发挥“物”的作用,尤其是充分发挥了监控室探头的作用,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记载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使师生行动自觉、行动规范、行动统一,使师生时时、处处、事事做到文明、高雅、有序。

有人说,这监控室有什么可以谈的?我说,你别小看监控室,作用可大着呢!

在洋思中学,我们给每一个教室、校园的每一个可控的位置都安置了摄像头,就是要留下证据。有人也许会说,这太不人道了吧?这能保护人的隐私吗?我们以为,学校是一个公共场合。在公共场合之下,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行为规范,这是作为人、作为学生、作为教师必须做到的。这种场合,不是一个人的私人空间。再者,训练成习惯,习惯成自然——凡事都有一个适应期,适应期一过,一切就都好了。事实上,现在洋思中学每一个师生都认为这是很正常的事——在红绿灯处不也有摄像头吗?在大的广场上不也有摄像头吗?这叫规范自己的行为。更何况,有些事有了摄像头就能说清了。

由于“教书育人承包责任制”将教师的工作情况与个人利益,包括物质利益、精神利益、前途利益等紧密挂钩,实现了权力下放、责任上移,这就把学校的各项工作真正地落到了实处,从而从根本上真正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使教师的工作富有实效和创造性,实现了教育公平——教师之间的公平、教育过程和结果的公平,你必须教好每一个学生,必须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必须尽自己的责任用心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真正达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人人做好事,事事做得好”的境界。同时,由于学校坚持严格考核,奖优罚劣,因此大大增强了教师的竞争意识、责任意识、危机意识和质量意识,广大教师头上始终都悬着这把“达摩克利斯剑”,他们就会想方设法拼命把教学质量搞上去。

总之,一个“包”字给学校注入了不尽的活力,带来了不尽的效益。

下面,仅以洋思中学的餐厅管理为例。

洋思中学的餐厅楼共三层,一层一个年级,而一个年级就有一千二三百人,这可是一个庞大的用餐队伍。凡是到洋思中学参观的来宾,无不为其餐厅管理所震撼。

学生有序进入餐厅后,没有一个学生动碗动筷子,都坐在那儿静静等待着没有来的学生。待学生到齐后,一声号令,组长起身,一一分餐,等分完后,大家一齐用餐。用餐结束后,学生都很自觉地等待其他同学用餐完毕,又是一声号令,学生以班为单位自觉到指定地点将餐具洗净,放到指定位置,然后有序离开餐厅。在学生离开餐厅后,你会发现3000多人用餐的食堂桌面上竟然没有一个饭粒;仅有的十多位后勤服务人员则能够做到忙而不乱、井然有序,不到十分钟,各项工作全部完毕。

也许有人会说,这太了不起了。是的,这不是一般学校所能做到的。这得归功于“教书育人承包责任制”,是它有效激活了学校管理。

是的,当“事事承包,项项承包”被细化到餐厅管理中时,分工更明确,细节更完善,让就餐的师生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由以上案例,“包”字的威力可见一斑!

这种“教书育人承包责任制”的好处当然很多。但我以为,包的作用概括起来,实际上就是以下两点:

人活着是为什么?答案是多种多样的。但我以为,人活着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实现价值,谁也不想活着仅仅是生命的存在、身体的活动,还应追求精神的愉快以及实现自身存在的意义。

校长包的是一所学校,能走上校长的位置,能把学校治理好,就体现了一个校长的价值;副校长包的是学校的一条线,能够把自己分管的这条线管好,就体现了价值;年级负责人分管的是学校的一块,能够把这一块工作做到位,让这个年级各个方面的工作都有起色、特色,让这个年级的师生都获得发展,也就实现了他作为年级负责人的价值。同样,每一位老师、每一位职工都能在相应的本职岗位上干好自己的工作,干出成绩,完成学校交给的各项任务,让学校放心,让家长放心,让学生欢心,也同样是教师、职工的价值体现。

俗话说:“权利与义务是对等的,有多大的权利就必须尽多大的义务。”

确实,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尽职尽责,“在其位,谋其政”,要使自己有政,就必须尽到责任,如果没有尽到责任,就必须追究其责任。

校长包的是一所学校,学校里发生的一切都是校长的责任。如果学校工作管理不到位,那就应该追究其责任,这也是陶行知先生为什么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的根本原因。我们教师包的是一个班、一门学科,包的是教好学生,那么,这个班、这门学科出了问题,责任就得由教师来承担。

所以,“包”实际上体现了权利与义务的对等原则。

在与大家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家对实施“教书育人承包责任制”有着诸多理解和执行的误区。

有人说,教师是要讲奉献的,不能讲钱,谈到钱,就变味了,就有了资产阶级的“铜臭”。我说,错了,前面已经讲过,“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价值。“包”是一个人价值的体现,“包”不等于“钱”,但也不排斥“钱”。在学校的具体管理中,我们不是随便发钱,发钱总是有依据的,总是按合同严格兑现的,不是发了钱不做事、无贡献。我们发钱不是目的,我们发钱是为了表明我们的思想——有价值者、有贡献者、有突出表现者,就应该奖励,这是应该的,也是必需的,这是正气的表现。国家除了给那些有突出贡献者奖励外,还给那些见义勇为者一定的奖励,这就是对正气的一种肯定——在正气缺失的大背景下,这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方法。

一位记者对洋思的“包”是这样评价的:“这是一个有着共同规则的有序的王国,人们都自觉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维护着这垒殿堂的庄严。”

“评比是最好的武器。”是的,如果一所学校能在同向的基础上实现强有力的评比,那么这所学校就会有无穷向上的力量。这句话在洋思的承包责任制中得到了真正的体现。

“谁先进,谁能干,评比表上看一看”,这句话在洋思中学每个教室的黑板上、每个年级的公布栏上都有所体现。学校制定了严格规范的承包责任管理体系,这就展开了部门与部门之间的竞赛、年级与年级之间的评比、班级与班级之间的竞争、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对决、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比试。从学习到生活,从纪律到卫生,从做操到活动,都要评出个一二三来,并奖励先进,处罚后进。让管理人员从分数栏中寻找差距,让师生从成绩对比中查找不足。人人为荣誉而战,个个为目标而搏,整个校园充满了正气。试问,这样的管理不正是我们所追求的吗?如果每一所学校都能这样,那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还能差吗?还需要担心他们将来不能承担重任吗?

曾经有人说,学校一定要淡化建章立制,认为现在倡导以人为本,建立和谐社会,不需要制度,不需要承包,一切靠自觉。他们认为,只有在没有秩序、没有标准、教师思想混乱的情况下,学校才需要制度。他们认为,什么问题上了墙,就说明这个问题学校还没有解决。他们还认为,应该取消对教师的量化考核,奖惩教师应依据教师的工作态度,至于工作业绩,仅凭相关领导自己判断就可以了。

我说,这彻底错了。当然,从有制度到无制度、从管到不管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但不能因此而认为制度无用、制度应取消。建立健全制度,这是现实的需要,是发展的需要,也是从实际出发的需要。

淡化制度,取消制度,这是典型的意识评价说。不要说一个国家,就算是一个单位,也要有相关的制度,而且还需要细化。否则,就只有两个字——“乱套”,即使现在不“乱套”,将来也会。

“教书育人承包责任制”以严格著称,甚至称得上严厉。这个制度像一台冷冰冰的机器,但它是公平的,是学校的每一位领导、教师举手表决过的。又因为其责任明确、奖罚分明,教师的积极性高,他们会主动地全身心地投入,所以工作效率就高。

但有人认为,“教书育人承包责任制”是一种刚性管理,缺少人本精神,束缚了师生的发展。

是的,学校是要“以人为本”,但首先必须弄清楚“以人为本”的根本内涵。

“以人为本”是要尊重人,但更要发展人;“以人为本”是要以每一个人为本,而不是以那些落后者为本。否则,学校会将我们的师生队伍引向何方呢?事实上,只有搞了承包,我们的老师才能做到“人饥己饥,人溺己溺”。这在某种程度上确实是对教师的一种束缚,但更是对教师责任的一种推动,也是培养人所采取的必需策略。

江苏省综治委17名处级以上干部曾在考察我校后写了一份调查报告,说洋思中学也是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典型,并把我校的图片等资料送公安部展览。2004年,江苏省人大的领导认真考察我校后,派江苏省省委主办的《群众》杂志副总编来我校采访,写了一篇题为“苏中的教育奇迹”的文章,登在2005年第2期《群众》杂志上(该文也登在《人民日报》上),它全面介绍了我校的德育工作,文章结尾是这么说的:

“解读洋思中学创造性地开展学校德育工作的做法和经验,无疑能为全社会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提供有益的启示:充分尊重未成年人的主体地位。洋思坚持尊重主体地位、面向全体的教育理念,高高擎起了以人为本的旗帜。不把学生看成被动的接受者,而看成德育工作的主体,把以人为本的精神贯穿于思想道德建设的整个过程中。遵循未成年人道德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形成的规律,他们开设生活课程,把道德教育生活化,让学生在学会生活、学会做事、学会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学会做人,符合青少年道德品格形成的系统性和统一性要求。他们既重视严格规范、正确引导,更防止用简单的行为管束代替思想教育,用简单的‘治人’代替‘治心’。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注意从细节做起,通过潜移默化的熏陶,培养学生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的高尚情操。不断创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方式。洋思中学将德育与学校的智育紧密结合,体现了以德立教的精神,实现了以教兴德的目标。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形成的‘兵’教‘兵’学习法,更是融入了道德的精神,把学生学习的过程变成了良好道德品质养成的过程。他们坚持‘从最后一名抓起’,抓差生的转化,既突出了工作重点,又提高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洋思中学正是通过不断创新德育的思路、载体和机制,不断增强实效性和可操作性,使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建设焕发了勃勃生机。”

所以,我们认为,对严格管理这个问题,要讲辩证法,要从实际出发,让学生张扬个性不等于让学生放任自流。学生年龄小,行为必须规范。通过规范,使他们的行为向完美的方向发展。我校把中学生规范细化,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规范了学生的行为,使学生不仅学习、生活有序,养成良好的习惯,而且能够全面、协调、健康地发展。这就是科学的发展观。比如,学生从楼上下来,都是一个班一个班地排好队;坐到饭桌前,也是先来的等后来的,等都到齐了再吃饭。这些生活细节实际上也是一种教育,日子长了,学生习惯了,就不会觉得限制了自由,就不会感到痛苦。相反,他们脸上有了笑容,会感到自豪:我讲文明,守秩序。规范的要求使学生的日常行为理性化了,使他们变得有道德了,也确保了师生安全,杜绝了伤害事故的发生。

在严格的管理中,个体的需要也得到了满足。比如吃饭前排队时播放音乐,学生可以说悄悄话;吃饭时,饭不够可以添,生病时想喝粥、喝汤给开小灶,生病的孩子早锻炼可以不去。我们既有统一的要求,也会满足个体的需要,规范中也有特殊,这就是人性化,而且还要讲民主。我们的民主体现在哪些地方呢?比如吃饭、睡觉、洗澡等制度都由同学们讨论决定;学生人人参与管理,大家轮流当值日生,抓纪律、卫生,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自觉接受监督,增强自控能力。冬天学生用冷水洗碗太冷,又洗不干净,学校就装了个热水箱,三千多人洗碗都用上了热水。规范不等于教条,所有规章制度都代表学生的利益:一是代表学生的长远利益、根本利益,教他们学会做人;二是代表学生的眼前利益、实际利益,让学生知道这些规矩是为了他们好,而不是让他们受罪。我认为这就是人本主义和“以人为本”,大家不要认为人本主义就不需要规范和约束了。

学生如此,教师也是如此。在严格的管理之下,每个老师都尽职尽责,做到了“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实现了学生最大可能的发展。在学生发展的过程中,老师也获得了育人的成功,尝到了育人的快乐,这哪里是一般管理所能达到的境界呢?

什么是校长的权力呢?我们以为,如果通过制度能发挥每一个人的作用,即便校长没有权力,不也很好吗?这不就是变相地让制度代替校长行使管理学校的权力吗?如果大家都负责任,就等于没有校长,那么,学校的管理不就达到“不管”的最高境界了吗?当然,这只是我们的追求,只是我们管理努力的方向,要完全实现还需要长期努力。

然而,当学校出现不负责的老师时,该怎么办呢?此时校长的作用就可以发挥出来了。校长要对全校工作进行巡查,若发现问题,就根据承包管理制度进行相应处理。此时,校长的权力就是发现、分析、解决管理过程中的问题。校长的最大权力是代表学校、学生、教师的利益行使权力,行使这种权力也是校长应尽的义务。所以,“教书育人承包责任制”不会削弱校长的权力,只会使校长真正的权力归位;不会架空校长,只会使校长真正投入应该做的事情中去。

事实上,学校的发展规划、学校的特色建设、学校的事务处理等无不与校长的决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都需要校长去积极地筹划、认真地实施、不断地调整。这可是校长的大权力,而且是关系到学校发展的大权力,校长必须运用,而且必须用好。

严格的制度或许满足不了学校领导,特别是校长挥洒自如的快意,却可以保证学校运转的稳定和效率。

“包”苦不苦呢?这个问题很难回答。

有的人为了取得事业的成功,废寝忘食,夜以继日,你说他苦不苦呢?他可能会说乐在其中,一点也不苦。

所以,“包”苦不苦的问题,不是非“包”者所能回答的,而应由“包”者自己回答——苦不苦在于自己,在于自己的认识,在于自己的心理。有时在别人看来可能是苦的,但在自己看来并非如此:为学生,有什么苦?为自己,有好处,一是利,二是名,三是前途,还有什么苦?为学校,锅里有,碗里才有,名校产生名师,身为洋思人,多么自豪!凡事形成习惯,就不再“苦”了。只要有奔头,只要有意义,只要有价值,说苦也不苦,苦也是乐。

在我们洋思中学流行着这么一句话,就是“吃苦就是享乐”。苦中作乐、苦后才乐已经成为我们每一位教师的共识。反过来再想一想,如果不工作,苦不苦呢?当然更苦——无聊、无事、无价值。

教育管理搞责任制行不行呢?当然行,洋思的实践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不仅行,而且行之有效。中国不缺少系统、完整的管理理论,缺少的是实实在在的落实措施。“教书育人承包责任制”就是一种很好的落实措施,它把育人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个教师、每一个学生身上,落实到教师的每一节课,落实到师生的一言一行中。这来不得半点儿虚假,来不得半点儿花拳绣腿,这对每一个教师的师德和师能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有人据此认为洋思的老师压力大。没有压力是不可能的,然而,压力会产生动力,动力会激发活力,只有有了压力,才能锻炼人、发展人,才能涌现出一批名师。这种压力就是教师的一种责任,如果尽了责任,把工作做好了,把学生教好了,把学校的事情完成好了,那么,教师就是最幸福的,因为压力换来的是自己人生价值的实现。

事实上,哪个成功者不是在压力下成长起来的?关键看你如何看待所谓压力,如果你把压力看成自己的责任与追求,那么这种压力就是一种自觉的存在,而不是外在的必须完成的工作,你就会主动地解决问题,就会积极地推进工作;反之,则是一种负担。所以,“教书育人承包责任制”是否会成为一种压力,完全在于自己的认识与心态。

在这里我要特别明确一点,我们所讲的“教书育人承包责任制”不是分数责任制,不是一切以分数为依据,而是将分数作为一个参考,看学生是否提升、进步与发展,看学生在你的调教之下素质发展得如何、品质发展得如何,家长的满意程度如何。只要你尽力了,用心了,责任到位了,一定会富有意义与价值。

请记住,要想把每一位学生教好,不苦学生,不苦老师,怎么可能实现呢?有付出才能有收获啊!

有人说洋思的管理是“包”字当头,凡事都与教师的个人利益挂钩,这样做必然会导致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功利化、世俗化、矛盾化,一味地强调“利益驱动”必然会影响教师良好师德的形成。

我说,这种理解不正确。我校坚持把“包”字请进学校,项项承包,层层承包,奖优罚劣,使得干好干坏大不一样。这看上去似乎不近情理,却极大地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强化了大家的责任心,让软的指标硬了起来,让大家切实地抓好各方面的教育,确保学生全面发展,效果十分明显。同时,老师们干好了,多付出了,也多拿了奖金,获得了应有的奖励。这样,好的老师得到了实惠,富了起来,少了后顾之忧。这是应该的。对差的老师这也是一种鞭策、一种提升、一种推进。再说,教师全身心地扑在学校工作上,谁都不外出搞有偿家教,谁都不向家长索取财物……这样,师德建设自然就得到了加强。

其实,我们在“教书育人承包责任制”的推进过程中,并没有一味地或过分地强调“利益驱动”。凡事考虑“度”与“时”的问题。

“度”就是适度,“时”就是“适时”。任何制度都是特定时期的特定产物,一段时期之后,各种情况都会发生变化,制度也必须跟着变,否则就不合时宜。

事实上,我们在学校管理的过程中,并没有将“凡事”都与教师的“利益”挂钩。我校坚持把管理与教育融为一体,在“包”的全过程中始终加强思想教育,校长、领导、共产党员带头顾大局,不计报酬,多作贡献。教师真抓实干,不弄虚作假。另外,学校的承包合同以及各种制度,都经过大家认真讨论,一致通过,然后才执行。考核、兑现,公平、公正。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否则,即使“包”起来,也起不到什么作用。

我们以为,“包”不等于金钱,它不是金钱的翻版,不等于只有竞争、没有奉献;相反,“包”促进了和谐,促进了互助,促进了团队精神的培养,也促进了精诚合作。

我们的“包”更不是有你无我、你好我差、你行我就不行的“包”,我们的“包”首先是团队的包,只有团队形成合力才能取得胜利。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已成为我们学校的主流。我们学校的考核是年级捆绑考核制,是备课组捆绑考核制。“不求一流的球星,但求拥有一流的球队。”不同年级、不同班级、不同学科不仅没有成为冤家对头,反而成为一个团结和睦的“大家庭”,并形成了“四不计较”——“工作苦点甜点不计较”、“担子重点轻点不计较”、“待遇高点低点不计较”、“荣誉多点少点不计较”的良好氛围。

确实,人总有好、中、差三类。我们不能完全排除在推行“教书育人承包责任制”的过程中,某些人为了完成任务,达到目标,会不择手段,从而造成师德恶化。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必须加强预防,并切实杜绝。一方面,学校应该有意识地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氛围,从源头着手,从细节出发,不给有阴谋者任何钻空子的机会。比如学校在分班时,不能有所倾向,搞什么实验班、重点班、教师子女班,应该全校一盘棋,让大家全都参与分班工作,让每一个教师都能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竞争。

另一方面,在竞争中,学校对各个环节都要严格把关,无论是备讲改辅考,还是平日的考勤,都要实打实地进行,不能有任何虚假成分,要切实做到有理、有利、有据。对相关薄弱问题一定要及时处理,甚至要对有阴谋者予以曝光,使其没有藏身之地,改掉陋习,真正去承包,真正去负责任。只有责任到位、管理深入,一切工作才能顺利开展并富有成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