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走进教室了解情况

走进教室了解情况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果园长不是经常走进班级,就不能了解班级与班级的差别,也不清楚哪些教师有优秀的管理方式。如果园长不知道班级的情况,就很难理解教师的行为,甚至认为这个教师没有能力。如果园长经常目睹这种特殊孩子的表现,并参与教育的过程,就会理解这位教师,并帮助她采取措施,使她有信心开展好班级工作。

18 走进教室了解情况

许慧芬

曾经有一位教师对我说,某个园长经常进入某个班级,而经过她的班级时却从来不进来,语气中带有些抱怨,还带有些失落。这说明,园长走进教室,跟教师打招呼、跟小朋友问好,并询问了解一些情况,会让教师感觉到自己得到了园长的认同和关注,从而产生强烈的集体归宿感,并且把班级的情况和自己的困扰向园长汇报。而园长深入教学第一线,不应该只局限于观摩活动现场,而是要经常走进每一个教室,了解并参与教室里的每一个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这为园长创造了在不影响教学的前提下走进教室,对幼儿进行观察和了解的机会和条件。园长除了常规性听课,了解教师的选材、教学态度和教育水平外,还应该在晨间接待、区域活动和自由活动时走进教室,看看幼儿的表情、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和幼儿聊聊天,直接或间接地了解班级常规培养情况、师幼互为接纳情况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等等,为有针对性地指导教师开展工作提供事实依据。请看以下几个案例。

案例一:

每学期,园长都要审阅教师的各类活动计划,经常会发现很多班级(教师)的计划会有很多相同之处,原因来自于教师不加思考地互相参考。在这种计划指导下的工作,将会是缺乏针对性和创造性的。于是,园长就向教师提出根据本班的具体情况制订计划、开展工作的要求,并提出很多建议,例如,A班必须重视个别幼儿的教育,B班必须加强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C班要考虑如何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D班要着力解决爱告状的问题,等等。建议具体、有针对性,易于被教师接纳。

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认识水平和教育观念。因此,所带班级一定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性决定了开展班级工作应该有个性特点。而网络的便利使很多教师的创造性思维缺失,导致计划内容相同和缺乏针对性,不能很好地指导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促使教师进行有个性的、有针对性的工作,园长只有走进班级,了解班级的具体情况,才能提供明确而有说服力的建议。否则,园长就无从提建议,更无从提出合理性建议,园长的指导作用也会缺失。

案例二:

针对幼儿园空间狭小的情况,幼儿园特别重视幼儿自由活动的常规培养,以避免孩子碰撞、摔倒等不安全事件的发生,保证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但有一些班级总是措施实行不力,幼儿活动时秩序混乱,大声说话、乱扔玩具,或在窄小的空间里追逐跑动,影响其他小朋友的活动,引起小朋友间的争端。为此,园长应推荐一个秩序良好的班级,要求大家观察、了解这些班级有良好秩序的原因:教师能不厌其烦地根据班级所处的环境有条理地调配幼儿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按时间先后固定位置,而不是按人固定位置,这样活而不乱,幼儿既有选择玩伴的机会,又有良好秩序做保证,使幼儿能轻松愉快而又专注地做自己喜欢的事。由于有具体可感的事实,教师很快就能体会和学习到培养自由活动常规的有效方法,纷纷效仿并加以创新,很快奏效。

为什么园长能够准确地为教师找到榜样,让教师有样可学呢?这来自于园长的日常观察和了解。如果园长不是经常走进班级,就不能了解班级与班级的差别,也不清楚哪些教师有优秀的管理方式。所以她对教师的要求仅是指令性的,而对这种指令性的要求,很多教师是不知所措的。为教师树立明确的榜样,提供可学的经验,效果远远超过园长指令性的、笼统的要求。故园长只有走进每个教室,才能够挖掘出教师互相学习的素材。

案例三:

每当园长到各个班级走动时,经常会发现有这样一些幼儿来告状的现象,说某个小朋友表现不好,某个小朋友是班级最坏的,有的甚至还表示对这些人的厌恶。园长感觉到,产生这种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是教师的日常语言暗示导致的,如“每次都是你”、“我知道就是你”等对幼儿批评性的语言,于是找教师谈心,告知产生这种现象的起因,让教师懂得“教师无小节,节节皆楷模”,平常对待幼儿时不仅要尊重,还要公平。不然,这种现象会导致少数幼儿的“贴标签”现象,对幼儿的发展是不利的。通过园长对事实的分析,教师会接受事实,并认真纠正自己的偏失。

从孩子的言行中感觉到教室里不适宜的气氛,必须是园长经过多次的事实分析判断而形成的。如果园长不知道存在于孩子之间的这种现象,或是没有把所看到的现象进行科学分析,或许就会认定是某个小朋友不好,又或许会认为是孩子爱告状,也就不能帮助教师纠正不良行为。久而久之,将会产生幼儿歧视同伴的现象,造成不良后果。

案例四:

某班级有个非常特殊的孩子,他调皮好动、任性,经常捉弄同伴,上课时大声喊叫,搞得教师无法组织活动,时常找园长诉苦。于是,园长帮助她出谋献策、做家长思想工作,帮助教育孩子,使得这个教师能坚持不懈地尝试各种方法,对这个孩子进行个别教育。

每个教室里的教师是不一样的,每个教室里的孩子也是不一样的。如果园长不知道班级的情况,就很难理解教师的行为,甚至认为这个教师没有能力。如果园长经常目睹这种特殊孩子的表现,并参与教育的过程,就会理解这位教师,并帮助她采取措施,使她有信心开展好班级工作。


总之,园长要走进每一个教室,用心观察教室的每一种情况,并认真分析现象存在的原因,并进行科学判断,从而有效地制订计划,指导教师开展工作。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传春幼儿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