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植梦心中,毗邻“最好”

植梦心中,毗邻“最好”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兴奋与喜悦中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读的过程中一直有一种感觉,老是担心后面变得越来越薄,就好像看一部情节跌宕的电视剧,总是幻想着结局,但结局真正到来的那一刻又怅然若失。《做最好的老师》是李镇西老师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萃。然而,李镇西老师却把“最好的老师”喊得很响亮,在书中他对最好的老师做了如下诠释。

王福会

在兴奋与喜悦中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读的过程中一直有一种感觉,老是担心后面变得越来越薄,就好像看一部情节跌宕的电视剧,总是幻想着结局,但结局真正到来的那一刻又怅然若失。读完这本书就是这样的感觉,似乎还沉浸在那一个个精彩的教育故事之中,不愿意离开。这是一本朴素的教育书籍,没有故作深奥的理论,我却从中感受到渗透灵魂的深刻。就如褪去了精美包装的上好龙井,那种独特的韵味弥散周围,让人在氤氲享受到一种久别重逢的喜悦。

《做最好的老师》是李镇西老师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萃。全书共十章,从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素养、育人之道、走出教育误区、班主任工作、班级管理以学生为主体、“优生”的培养、学生思想改造工程、学生青春心理健康教育以及语文教学等十个方面全方位阐释了李镇西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工作、学生心理健康、语文教学的理念和实践。作者的教育表达朴实、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他把理性的思考倾注于可读性极强的教育故事之中,引人深思,催人奋进。

一、把每天进步当作最重要的基础工程

造物主冥冥中就没有造出完美的事物,我们也从来不敢轻言完美和最好。然而,李镇西老师却把“最好的老师”喊得很响亮,在书中他对最好的老师做了如下诠释。所谓“最好的教师”,不是与我敬仰的钱梦龙、魏书生等老师相比——他们的人格、学识、能力乃至天赋,我是永远无法企及的,比也白比;但我可以和自己比呀!也就是拿今天的“李镇西”与昨天的“李镇西”相比——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我今天组织班集体活动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趣?我今天帮助“后进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细心?我今天所积累的教育经验是不是比昨天更丰富?我今天所进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天更深刻?我今天面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建议或意见是不是比昨天更虚心?我今天听到各种“不理解”后是不是比昨天更冷静……

读完这段话,我很有感触,其实这就是教育的细节,我把以上问题称为“每日十问”,每天都不是最好,但是坚持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每日反思,坚持不懈,每天进步一点点,我们便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近。然而,在我们的教育生活中,却很少有人这样认真地反思,每天都在忙忙碌碌,每天都在疲于赶路。记得电视剧《海豚湾恋人》中有这样一句台词:人要不断地学会回头看,一味地向前追寻,往往不知道自己曾经丢失了什么。所以,我们一定向李镇西老师这样,每天静下心来,仔细地完成每日十问甚至多问,将每天丢失的东西找回来,将每天的遗憾弥补过来,每天改进一点点,今天比昨天更好,明天比今天更好,不断超越自己,一个比一个的“更好”便会汇成我们人生的“最好”。

二、把平凡坚守当作最常态的教育追求

“我可以非常自豪地说,从教25年来,风华正茂也罢,人到中年也罢,默默无闻也罢,‘暴得大名’也罢,普通教师也罢,‘教育专家’也罢……这一切都没有改变我的生活状态,那就是——我一直都在一线,一直都在讲台,一直都和学生零距离!”这是在本书的序言中李老师的慷慨陈词。李老师现在是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校长,还兼任两个班的语文课,连早读和辅导课在内,周课时21节!此外,他还担任着一些推卸不了的社会事务。以至于有老师说:“李校长走路都在备课呀!”而这,却是他每天的生活常态。

这样的工作强度,在我看来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但是李镇西老师做到了!而且,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他还坚持着自己的每天“五个一工程”:上好一堂语文课,找一位学生谈心或书面交流,思考一个教育问题或社会问题,读不少于一万字的书,写一篇教育日记。就是这样高强度的工作,李老师虽然累,但快乐着。反思我们,对照李老师的工作强度,自己做的是不是甚微?对照李老师的工作态度,自己是不是有些浮躁?对照李老师的教学精神,自己站的一线是不是不够坚定?稍有劳累,我们会唠叨,稍有困难,我们会抱怨,稍有杂乱,我们会忽略了一线。虽然教学生活中确实有很多无奈,但是,我们真的应该像李老师这样,躬下身来,坚守在一线,奋战在讲台,和学生们在一起,在平凡中坚守自己的“五个一”,才是教育真正的生命所在。

三、把教育难题当作最难得的科研课题

“我把在教育上遇到的每一个难题(班级建设、后进生转化、早恋、作弊等等)都当作科研课题来对待,把每一个难教的儿童都当作研究对象,心态就平静了,教育也从容了。每天都有新的发现,每天都有新的领悟,每天都有新的收获,因而每天都有新的快乐。”初读到李老师这句话的时候,我感到很迷惑,因为在我的认识中,一般说到教育科研,总是想到向上级申报的 “课题”,而且,课题的级别越高越好。但李老师不是这么想的。他说:“对于一线的老师来说,最好的课题就是带着一颗思考的大脑从事每天平凡的工作,我们遇到的每一个难题就是最好的科研课题!”

“把难题当课题”,多年来李老师正是这样做的!对于这个观点,我已经在学习尝试了。比如,“后进生”转化是每个老师头疼的难题,我运用了李镇西老师的“走进他们的精神世界”的方法。华华同学是我的科代表,因为在我说谁愿意当科代表时,他的手举得最高,通过单独亲切的交谈,透视他的心理,我深深地感到,只会写“大、力、士”的他非常想在这个班级中实现自己的价值,我给了他这个机会,事实证明我做对了!每次他来送作业,我都会和他聊几句,从唠家常到谈学习,时间久了,他也会每次送作业时和我说一些同学的趣事,他变得越来越阳光,科代表的工作也越来越认真。他会一个个查出谁没交,还会认真地看着不交作业的同学当时就写,其他同学都不好意思让他看着,于是,每次作业都交得很齐。而且,我能明显看到他在其他方面的进步,上课时,为了能记住作业的内容,为了能督促别人写作业,他学会了认真听讲,不再有小动作,不再东张西望,他的行为规范了很多。更让我欣喜的是,原来连老师讲课的内容都不知道在哪页的他,竟然能在我讲从众时说“食堂买饭,看别人排队,我也排队”。说明他不再沉寂于教室的角落,他的思维在进步!这就是把难题当课题的一个小成果!

感谢李镇西老师,感谢这样一本书,让我再一次梳理了自己的教育信念。《做最好的老师》给了我很多新的启示,我将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努力向上,始终以“今天的我要比昨天的自己更好”的积极心态工作着、收获着,前进着!

作者简介:王福会,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韩城镇中学思品教师,河北省特级教师,河北省名师。曾获全国说课大赛一等奖,全国陶行知研究会课堂教学大赛特等奖,课例被教育部评为德育精品课。主持省级课题两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篇,获省科研成果奖8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