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一步一个脚印走向梦想的彼岸

一步一个脚印走向梦想的彼岸

时间:2023-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浙江省科技奖二等奖4项,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这是作为一个高等教师的尽职的重点。2001年创办的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开创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又一新的办学模式。另外,根据第三方权威数据公司的调查,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超过了90%,这也远远高于其他学校。

人物名片

金伟良,男,1961年1月生,浙江杭州人,教授,博士生导师,注册土木工程师。现为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院长,浙江大学结构工程研究所所长。他长期从事结构可靠理论和应用、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极其评估、混凝土和砌体结构基本理论和运用、海洋工程和结构工程的结构分析和设计理论研究。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教育部、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以及浙江省科技厅等50余项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已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8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20篇,EI收录116篇。出版学术专著3部。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浙江省科技奖二等奖4项,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2009年7月15日担任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院长。

采访到金校长是件很难的事情,他事务繁忙经常出差,我提早了1个月预约才采访到他。走进他的办公室,偌大的办公室里他一个人在埋头工作。身穿黑白T恤的他欣然接受我的采访,慈祥、坦然自若是我对他的第一印象。

我们坐在靠近窗户的一张大桌子旁,他关切地问了一些我的情况,随后采访就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进行着。

虽然金校长一路走来看起来一帆风顺,但是我们知道,每个成功者都必定付出过自己的努力和洒下自己的汗水,金校长也是一路洒下汗水一步步前进到现在的。

他说:“我喜欢研究主要是因为我读研究生时的一次实践,这个实践在很大程度上促使我喜欢上了研究。那时候大连市计划修建一座城市悬索桥。我有幸和我的导师一起参与到了这个桥梁的建设中,从现场的选址勘查到方案的制订,从工厂的监制到桥梁的收工,经过3年的努力,国内第一座悬索桥在大连诞生了。每一步我都花费了很大的心血。这次的成功实践让我感受到了把学科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快乐。我深深爱上了很多人都会觉得很乏味的研究工作。我喜欢这种凭自己的力量建设祖国的自豪感。因为兴趣和爱好,我现在还坚持着我的科研工作。”

他安静、稳重、严谨。他曾经说过:“我追求生活中的安静安逸,我喜欢的活动有书法、游泳、摄影、围棋。不过这些活动都太费时间了,我现在就想着退休后就和家人在一起好好坐坐,和朋友家人一起聊聊摄影,下下围棋。”

虽然有这样的追求,但是他的繁忙不问自明,采访一结束,金校长就立马开始他的工作。一个繁忙的人,内心总有一份自己向往的寂静。

“我是学理工科的,就比较讲究按部就班,有条有理,由简入繁这样一个过程。” 在讲到金校长为什么明明不是师范毕业后来却选择教师这一行业的时候,他微微一笑,转头看着外面的云,沉浸自己的回忆的浪潮中,他说:“在我考大学的时候其实没有当老师这个想法。那时候和现在很多学生一样,想大学毕业就直接找份工作。还记得那时候我是很热衷于搞设计的。但是我们人生的道路有时候是自觉的行为,有时候不是自觉的行为。就是说很多时候生活不是按照我们本身期待的那样发展着。我从本科毕业就考上了研究所,又念了几年博士,这样的生活看上去也很一帆风顺。后来毕业了正好是改革开放,所以那时候高校很需要教师。像我们这样具有博士学位的去高校是很满足国家需要的,而对于我来说,既可以做教师这个工作,也可以同时进行自己的科学研究。所以我才选择了这个两全其美又接近我生活期望的职业。想想我从1985年开始教书到现在,也快30年了,到现在我感到当一名教师很荣幸,跟我们的年轻同志还有学生一起交流,我看到一张张充满活力的面孔,自己觉得心理年龄年轻了不少,也总觉得自己有做不完的事情。这样的生活我很满意。”

我问他科学研究和教学是否因为忙碌会丢弃一方时,金校长表示他会坚持两手一起抓的态度。这是作为一个高等教师的尽职的重点。

“在大学,无论是普通教师还是管理者,都是教师,高等学校的教师,不仅仅是要教书育人,还得要有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这也是大学的教师和其他基础教育教师的最大的区别。而且通过科学研究,使我们的专业知识更加充分,我们也可以了解到自己专业学科的最新的发展动向,从而帮助我们的教学,所以说教学和研究是相辅相成的,教学做得好的,往往他的科学研究也是做得好的,当然科学研究是多方面的,比方说我们从事新闻专业的老师,他讲课之外还不断进行社会实践,实现更有分量的学术报告,更高的教学水平。这也算是一种科学研究。”

2001年创办的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开创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又一新的办学模式。它的创办具有三个特点:一所由地方政府投资建设、重点大学负责办学和管理的高校,一所在全民事业高校采用按办学成本收费的大学;一所由浙江大学在异地负责办学管理的本科院校。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是宁波市政府全额投资建设,由浙江大学负责办学管理的,这为学校奠定了高水平发展的基础。浙江大学和宁波市政府创办该校,当时的目标与定位就是要办成优秀的区域高水平大学。基于浙江大学和宁波市政府的强大支撑,学校发展有了良好的起点。坚持教育为学生提升价值的办学理念,学校投入1.66亿元建设实验室,这在同类院校中是首屈一指的;千兆带宽直通浙江大学本部,共享数字资源;所有有利于提升学生价值的资金学校都在努力投入。根据武书连独立学院排行榜的指标,由于受到地域等因素影响,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前几年生源平均分指标在同类院校中列14名,而毕业生质量的指标达到了全国同类院校第三,这说明学生在理工学院的四年中,不断提升了自身价值。另外,根据第三方权威数据公司的调查,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超过了90%,这也远远高于其他学校。

金校长在管理制度上表达了自己独到的见解:“管理一个学校,必须了解你所管理的学校的特点。而我所管理的宁波理工学院建校已经超过12年了,12年的发展也是历届领导班子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广大教师共同努力的结果。所以说,12年的建校,从无到有,发展也是一步一个台阶的快速发展,我们一直在讲从2001年到2004年,宁波理工学院实现的是千亩校园、万人大学的办学规模。这是一个规模效益。到2009年的时候,已经处在国内同类院校的前列。我记着那时候独立院校的排行榜我们学校是在第三或第四位。但是那个排行榜只是人才培养和社会知名度的考验,并不能反映一个学校的综合实力。所以近几年来,我们宁波理工学院主要是对内涵建设做了大量的工作。应该说是趁势而为、抓住机遇。同时充分反映了宁波理工的特点,我们的自身优势。在这几年来得到了有效的发展。”

金校长又说到了关于教育改革,他认为要加大师资力量。

10周年年校庆的时候,金校长说过学科建设作为高校建设的龙头,是提升学校综合水平的基础。师资队伍建设是学科建设的重中之重,对于这两项建设,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在建院初期就明确了学科建设的龙头地位,确立了“人才强校”的根本战略。

如今,他坐在我的面前,还是那么坚持这样的策略:“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就是人才培养,人才培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学’的问题。那么好的教学首先就要一支好的师资队伍,关于‘学’是指我们学生的有效成长,能够获取更多的知识和价值的提升。所以我想强调的就是学校的办学要以生为本,要体现教育为实现学生价值的办学理念。这样一个办学理念就是使得我们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我们学生。怎么样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学习和他们自身价值的提升是我们考虑问题的前提。在当校长后,我更注重研究提高学校整体科研和学科水平。”金校长经常强调,“院长就是给老师学生搭建舞台的,上面的演员是你们,用什么道具演、怎么演是要自己去考虑的,但他会尽我所能来帮助他们。他曾经说过人与人的管理既要有制度的约束,又要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同时还要有一个亲和的氛围。如今他还是坚持这一观点。”

“可能很多学生都认为自己比不上浙大的学生,甚至很多学生只是为了混一张文凭来上大学,而我认为虽然我们现在是应试教育,高考这一环节很大程度上只能决定一个人考上什么大学。而我觉得一个学生的价值,一个学生的能力不仅仅是通过一场高考就能决定的。就如我们的同学进入到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可能是由于高考的失误,可能是由于他的知识结构的不完备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没能进入浙江大学或其他更好的学校,这并不是说我们学生的能力有差异,也不能说我们学生的知识结构有很大的问题。”

“当然我们学校坚持走‘内涵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开放办学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办学道路,为了让我们学校向浙江大学等更多高校学习,我们从特色、质量和管理抓起,开放教学,面向世界。”

“而且我觉得在宁波理工学院,我们有许多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也取得了很优异的成绩,也在各行各业发挥了自己的水平。所以说学校里给我们学生提出了一些要求。”

“第一是要有理想,一个学生没有理想,怎样能让自己继续学习?不是有句话:‘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事实上我觉得,像你们这样肯努力进行记者的实习和学习,说不准再过10年,可能你们就成为我们的一个大记者。’金校长坚信一个人的未来是靠自己努力来获取的,不仅仅是一张文凭,一个位置,而是我们的方向。”

他接着说:“第二个,就是要有道德。德是一个人的基本立足点,一个大学生无论毕业于哪所大学,无论职位的高低、专业的差异,都要有良心,有道德。只有在道德的基础上,你才能做有意义的事情。”

“第三点当然就是要有实力。你有实力才能在工作岗位上,社会上,发挥你的价值时能够得心应手。因此要做个有实力的大学生,就要在大学里不断地学习和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身的价值得到提升。”

“所以概括起来对社会有价值的学生应该具备的三点是:有理想,有道德,有实力。”

新学期开始了,在中国独立院校2013年排行榜上,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荣登榜首,这所依托名城名校合作办学的大学,在短短12年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特别是2013年,学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被列入浙江省本科一批招生,更是学校里程碑式的迈进。而对待这样的成绩,金校长说:“抓住机遇,抓住我们的优势,虽然我们学校在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上文化传承和创新方面,我们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有了一定的地位。但是我们目前取得的成绩还是非常有限的,我们跟全国2000所大学相比,还是处在中等水平,我们在人才培养的特色方面、在科学研究的成果方面、在社会服务的影响方面以及在文化传承和创新方面,还有不断拓展的空间,我想宁波理工的发展一定要遵循实事求是并且抓住机遇,顺势而上的脚步。我们按照内涵建设、开放办学的办学路径,实现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建设目标。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十二五’发展规划,也有一个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希望我们学校综合实力能在省内大概排在前10位左右,这是一个非常艰巨的、有挑战性的目标,需要我们广大教师、广大学生一起努力。”

“要说筑梦宁波教育,我们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一定是立足宁波、服务全城、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所以说我们的目标是在未来的日子里不仅能立足宁波,服务宁波,并且还能支撑宁波的发展的话,那也就是我们办学的最高境界。”

在最后,金校长还不忘对学生表达一些期望:“我作为一名学校的校长,我对我学院的学生充满着期待,我认为我们宁波理工培养的人才符合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的培养目标。我们希望我们的学生能在加强运用技术和知识结构的交叉复合方面,在外向型经济的计划环境方面,经过4年的努力能达到质的提升。我们有句话是教育为学生提升价值,其实还有一句话,教育要为社会创造价值,我们提出前面一句话主要是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以及完善知识和提升他们价值的环境;后面的一句话主要是要通过我们的同学把大学里所学到的知识在社会上很好地运用,最后来实现为社会服务,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文/图:陈红梅

指导老师:邵 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