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多措并举的努力

多措并举的努力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开展以“灵动教育”为龙头的系列课题研究。一是以“灵动教育模式的实践研究”为龙头课题,统领学校科研工作。把握“灵动德育”的内涵,完善德育课程体系。在“灵动教育”办学理念的统帅之下确立学校课程理念,进而将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进行有机统整,研制学校整体课程规划,编制学校课程开发方案,形成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

理念是人们在对一定事物的认识基础上凝升而成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教育始终是一定理念的教育,一定的教育理念始终在教育实践中发挥着基础和先导作用。每一位教师都是带着自己的教育思想走进课堂的,每一个教育行为的背后都隐藏着教育者的理念。而实践是检验理念的唯一途径。

自灵动教育在学校提出以后,为了让其逐渐成为引领全校师生共同发展的核心理念,也为了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检验和发展灵动教育,我们通过科研引领、德育引申、教学引导、教师引力、多方实践,以期为灵动教育带来更多的丰富内涵与拓展外延。

(一)教育科研行动为引领

科学的教育离不开教育的科学。教育发展到了今天,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采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教育教学现象,探索教育教学的规律,已成为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发展的最重要的方式与途径。无论是灵动教育自身体系的完善、建构与发展,还是灵动教育理念解构下学校各方面工作的对应实践与反思,都需要以一种智慧的思考、理性的思维、科学的思想进行统筹与协调。因此,灵动教育指向下的教育科研便成为灵动教育在学校建构与实践的现实命题。

构建教育科研网络。一是成立“学校教科部”,为学校重大教育教学改革进行咨询和论证,审议学校各级教育科研课题,鉴定和评价教育科研成果,考核和评估教师科研工作。二是认定各学科组是一个科研小组,是学校科研网络的常设基层组织,在科研组长带领下开展工作。三是建立阶段性的科研基层组织——课题研究组,其成员可以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从各科研小组抽调。

完善教育科研管理制度。一是完善《学校教育科研管理条例》,明确学校科研工作常规、个人科研工作规范、本部门科研工作任务,以及科研工作考核标准和激励机制。二是倡导“立足专业,人人参与,提升品味,促进工作”的科研方向。中级职称以上的教师每人要有(或参与)一个校级或校级以上的课题研究;高级教师不仅要自己参与科研,还要负责指导青年教师完成科研课题;中级职称以下的教师要积极参与课题研究,主动争取和自觉接受指导。学校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必须申报和按时完成科研课题。

开展以“灵动教育”为龙头的系列课题研究。一是以“灵动教育模式的实践研究”为龙头课题,统领学校科研工作。二是围绕“灵动教育”,倡导每学科都有实践性课题,如《分层引领的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研究》《基于小学语文灵动课堂有效性研究》《构建英语阅读教学灵动课堂策略研究》等,并做到有方案、有行动、有展示、有成果,提升个人课题研究水平。三是注重科研培训,定期或不定期地邀请专家来校指导课题研究工作,交流经验,提高质效。

(二)德育实践行动为引申

好的教育,从一开始就努力追求真善美的和谐统一,而绝非以所谓知识的累积为主要目的。同样,灵动教育在培养学生各种素质与能力习得的基础上,也注重培养学生的高贵品质和健全情感。让受教育者拥有卓越的美德、健康的情感和完备的知识,才是我们教育的最高目的。若缺少美德和健康情感,知识不过是谋生技术,既无法洞见生活的意义,也可能因此而走向病态。好的教育,应当将真善美作为受教育者人文德行的价值标杆和主要向度,让学生成为智慧、勇敢、诚信、友善和公正的人,都拥有一颗善与美的心灵,由此才能创造一个充满意义的幸福世界。

把握“灵动德育”的内涵,完善德育课程体系。一是践行“以爱育责,以美导行”的灵动德育理念,让全体教师用大爱之心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的爱心,以培养每个学生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责任意识。二是着眼于我们的培养目标,在梳理学校已有的各项德育工作的基础上,从“做人之德”“处事之德”“为民之德”“立身之德”四个层面构建学校的德育课程体系。通过明晰理念、梳理经验后,再厘清德育维度,建设学校的德育课程体系。

开展校本德育课题研究,创造校本德育品牌。在研制“灵动德育”的行动研究课题方案的基础上,开展“小学体验感悟式责任感培育校本德育模式”的研究,落实“以心沐化心灵,用爱塑造责任”的德育思想,实施相应的行动计划,如“盛德之师”的修炼行动计划、“班班有特色,人人皆品优”行动计划、“教育启迪智慧,创造成就未来”学校文化建设行动计划等。从学校的理念引领到教师的素质准备,由班级德育文化的打造到学生个体的德行养成,层层推进,环环相扣,力求培养出学校的德育品牌。

开发社区德育资源,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联动的德育机制。通过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注重整合学校、家庭与社区的教育力量,形成学校、家庭、社区三方联动的德育机制,为学生开辟广阔的社会实践基地,让他们在丰富的生活体验和实践中提高道德素质,了解社会并参与社会的改革与创新

(三)课程教学行动为引导

教育改革最终只能发生在课堂。传统的课堂教学发展至今,由于教育理念的更新、育人观的改变、人才观的变迁等原因,存在着较严重的消极的文化现象,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向深层推进、教学实践向高位发展的桎梏与瓶颈。

教育文化内隐于教育生活之中,无声无息,却又无处不在;它掌控着教育之舟的风帆,引领着教育者的情志与言行。课堂——学校生活的中央大舞台,在这里,一切教育行为以怎样的形态表现,教师与学生如何对话,个体生命如何成长,无不需要教育理念的灵动渗透和教育文化的灵动引领。

当时,灵动教育理念在学校的建构与实践,必然需要对学校原有的课堂文化进行深度改革。但要使这种变革在学校的课堂里自然、广泛地发生,使灵动教育理念下的国家课程校本化顺利进行,让教学在课程的平台上真正追求建构自主、合作、探究、体验、对话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真正实现教育的民主化、学生的生活化、文化的多元化、学生发展的个性化,绝非易事。为此,我们从课程到教学,从规划到实践,从个性特色到模式集群,从宏观引领到个体实践,努力将灵动教育的理念渗透进课程与教学的方方面面。

整体规划学校课程,形成学校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在“灵动教育”办学理念的统帅之下确立学校课程理念,进而将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进行有机统整,研制学校整体课程规划,编制学校课程开发方案,形成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一是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编制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具体组织与管理校本课程的实施。二是优化已有的“课外阅读”“科技创新”校本课程,进一步拓展学校课程资源,开发出新的校本课程,如《健全人格的培养》《数学思维能力训练》《播洒灵动科学种子》《科技种子的萌发》等。三是进一步规范校本课程开发的各项措施与制度,使校本课程的开发更具系统性、科学性,最终保障有多种课程开发主体参与,运用不同课程开发方式,开发出不同类型的校本课程,形成特色。

打造“灵动教学”,构建生成高效的教学模式群。一是加强教师的教学常规管理,修改完善各种教学制度,建立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立学科公开课制度和新的评课体系,建立学生评价是否满意教师教学和行政领导听评课制度,鼓励教师科学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制度。二是打造具有生命活力和智慧飞舞的“生命课堂、智慧课堂”,积极构建个性化的教学模式,集合成具有学校特点的生成高效的教学模式群。三是将对“灵动课堂”的研究向省、市、区等科研部门申请成立项课题,加大教育科研和学习交流的力度,定期出版教师教学成果。

建造灵气课室,让童心在童趣中快乐成长。灵动教育需要接地气,首先体现在学生每天学习的场所——课室上。走进旧部前小学,你会发现,这里的课室比较大,而课室的设计充满着灵气和人性化。与普通课室单调地放着黑板、国旗和时钟不一样,旧部前小学的课室前面设计成了涂鸦墙,专门给孩子们写写画画,这是因为考虑到小学生爱玩的天性而设计的,他们充满能量又缺少发挥的舞台,希望表达自己的想法又苦于没有地方,有时候不得不在桌椅上乱写乱画。所以与其这样,还不如专门辟出一块地方给他们写写画画,既保持了课室的整洁,又让课室充满了童趣。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还在靠窗的墙壁下方做成了一排小柜子,专门给学生放置“成长档案袋”。比如说,我们可以把学生开学第一天的趣事和家长寄语放在里边,我们还可以把学生入队的照片、绘画和手抄报、比赛获奖等每一个成长的精彩瞬间和关键物品都放在里面,烙刻孩子们成长的足印。回忆如果不记下来很容易就会模糊,试想,当孩子毕业或者成人的时候,把这样的一份承载着沉甸甸的爱的记录送给他,让他知道自己是怎样一步一步成长的,这是多么让人感动的一件事啊。

(四)优师锻造行动为引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推进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关键在教师。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与水平,关键在教师。教育发展所取得的每一项新成就,都基于广大教师的倾情投入;教育改革所收获的每一次新突破,都源于广大教师的孜孜以求。没有了广大教师的脚踏实地,一切教育理想与愿望都是镜中花,水中月。

因此,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学校教学理念得以实践与发展的人才保障与智力支撑。

以教研组为单位,成立“教师学园”。我们在教研组成立教师学园,建立学习型教研组,严格按新课标要求搞好“灵动课堂”教学新模式的研究与探讨,在教师中大兴教研教改之风,并建立各种竞争机制和目标考核,鼓励青年骨干教师脱颖而出,不断提高课堂效率,强化向课堂要质量的意识。

以备课组为单元,设立“教师专业发展坊”。我们在备课组设立教师专业发展坊,为教师课后的反思与总结、评价信息的反馈、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提供平台,工作坊每天课前组织老师集体备课10分钟,研究当天上课内容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有经验的老师毫无保留地介绍自己的做法。同时,我们还加强对课堂教学常规的检查与督导,学校教务处制定和实行巡课制度、随堂听课制度、月工作检查与考核制度等常规管理制度,不断规范学校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

以教师个人为元素,设立“教师专业发展日”。教师专业发展日是指确定某一具体的日期专门从事教学研究。教师专业发展日的确立,将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注入一股新的动力,其意义不只是关注教师的一天,更多的是关注发展日之前“准备和实施”的过程,关注发展日之后教师的反思和升华,尤其注重的是教师日复一日持续不断的革新和永无止境的探索。

他人眼中的我▶

这个女子不简单

广州市越秀区沙涌南小学 赵斌

我和彭校长认识了18年,做梦没有想到有朝一日成为师徒,真是“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修得今生的缘分”。

我和彭校长朋友的缘分从18年前开始,那时她刚到东风西路小学工作,我当时的女朋友、现在的爱人是她的一名同事。从那个时候开始,我跟彭校长经常接触,她爽朗干脆的话语,干练的身影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心想:这个女子不简单。

后来,我正好到北京师范大学进修,碰巧遇到彭校长,我们便抓紧机会向彭校长学习。我记得,有一天晚上,我们四位学员约彭校长在北京师范大学的小火锅店一起聚会,那天吃了什么真的忘了,但是那天我们的聊的内容,教育的良知、责任、智慧、享受却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我记得当时天气非常冷,可是我们的心头却是暖暖的。

再晚一点可说是师徒缘分了。当时我回到华南师范大学继续学习,导师要求学员自己挑选老师,我们四个学员脱口而出:“彭娅!”道理很简单,师出名门,才能够学有所成。彭校长答应了,我们四个人都“醉”了:幸福原来是如此简单,我们一步一步也能到达。18年来,彭校长从普通老师成为特级老师,实现了华丽的转身,然而这其中的酸甜苦辣可能我们并不知道。做优秀的教师难,做出色的校长更是难上加难,可是,似乎在她面前总是展现着挑战、从容、淡定、美丽和优雅。在她迷人的笑容面前,所有的困难都变成了羡慕的光环和成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