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调动非智力因素

调动非智力因素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以通过各种活动引领,更可以通过各种有益信息:或尽所学旁征博引,或联系时事新闻,或据有针对性的搜集而随机教育,抑或引导学生搜集学习以实现自我教育等,无非都是调动其非智力因素,以生成内驱力,这也是实现师逸功倍可持续长效的一个根本保证。

成功属于有准备、有执著追求的人的。爱因斯坦说:“成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属于动力系统,即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的心理因素,(也有似于课标里耳熟能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之类表述,)它在学习上有定向、强化和激励创造等方面的功能。以马斯洛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就“特别关注人的自我实现……特别关注学习者的个人知觉、情感、信念和意图”;皮亚杰等的建构主义理论也“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强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以及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那么,只有借此等辅助策略乃至心理干预,以激发自我意向与潜能,使学生的学习成了自觉的主动行动,师逸功倍才有可能。

记得我们小时候,爷爷就说:“好好学,上中央;学了学问在脑子里,谁也抢不去。”上中央绝无可能,但靠努力而成功,我们坚信不疑。爷爷是逃荒到关东且被土匪绑过的。他知道钱财并不可靠,而知识多么重要;他有对理想的憧憬和对文化的尊重;他知道给我们激励与期待……像我家生活在大山里的平常家族,考博士、硕士、研究生、大学的有七八个,与祖辈的激励、影响也是有关系的。至少我们有动力、爱学习,三年——每天往返20余里山路读书,栉风沐雨、踏冰履雪、披星戴月,我们能够坚持。

这里仅侧重谈励志激励、动机的激发。学习动机的指向水平影响和制约学习活动的开展、维持与效果。学习需要强大而持久的动力支撑。我们关注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但更要引导展望——尤其是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理想。“隐形的翅膀让梦恒久比天长,留一个愿望让自己想象”。因此,我们要关注远景动机与近景动机的激发,引导目标的设定与取向;留意认知内驱力、附属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的共同作用与强化;重视成就动机的激励。那么,首先就是励志,不断激励。远景动机可以生成持久动力,近景动机却可引导具体努力意向,更通过不断地强化成就动机,就会有可持续动力。而我们应该注意的是:这种动机的激发,不仅应当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也应当渗透在生活里,应处处留意而且当千方百计。正如单纯的军事观点不足恃,还必须有政治思想工作的跟进以激励士气一样,学生有了求成动机,想学了,努力了,才能师逸功倍。

我们就比较注意——一方面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一方面建立近期学习目标,并随机不断强化激励。不但在平时练习、复习以及每次考评中给予及时的、不懈的褒奖评价,以积累成就感形成成就动机,还时时注意学习过程中的激励。如在书上、练习册上、考卷上贴红花、笑脸、小红旗,有激励评语;设专栏以评比;发奖状加奖品以勉励……举凡奖赏、赞许、评分、等级、竞赛等手段,都可以激发学习动机。可以通过各种活动引领,更可以通过各种有益信息:或尽所学旁征博引,或联系时事新闻,或据有针对性的搜集而随机教育,抑或引导学生搜集学习以实现自我教育等,无非都是调动其非智力因素,以生成内驱力,这也是实现师逸功倍可持续长效的一个根本保证。

而如引导激励学生读好书,就是实现自我教育以期师逸功倍的最佳良方,这里更侧重谈一谈。引领读好书——这种内隐的学习,可在潜移默化之间广泛汲取,是无声的教育,不仅有助于励志而生成动机,也有助于激发学趣,丰富情感,提升境界,坚定意志,涵养性格以形成健全人格与良好的学习品质,可谓一举多得。无论是老师谆谆教导,还是家长的絮絮叨叨,往往都会使孩子不胜其烦,而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引领和激励孩子对读书产生兴趣,直接与圣贤低语,与文本对话,远离现代浮躁,就能沐浴人性的光辉,从中汲取智慧,获得愉悦的启迪,就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知书达理,实现自我激励,励志而生成动力,而教师才能事半功倍。

培根就最盛赞读书:足以怡情、博采、长才。且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高谈阔论之中、处世判事之际。读书使人充实……“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读书有成者也数不胜数。谋略家的决胜千里、运筹帷幄,外交家的唇枪舌剑、纵横捭阖,政治家的高瞻远瞩,文史家的著书立说……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苏秦刺股发愤,而能游说连横;曹雪芹十载披阅,五次增删,而成《红楼梦》;纪晓岚饱览群书而天下闻名。文章西汉两司马,经济南阳一卧龙。或飞文染翰、吟诗作赋,或治平天下、科技兴国,都最见读书功夫。思接千载,心游万仞而视通万里,读书可以超越时空。而今,虽然网络信息发达,但读书仍是励志、增进才华与情感智慧并远离肤浅浮躁的重要途径。涉足书山——英雄豪杰、明君良臣、士农工商……人物何其多;泛舟学海——智略涛涛、知识浩瀚……信息何其广。读史事五千,无须走马塞上,可看楚汉交兵,观战争风云;求醒世箴言,何必程门立雪,可赏天下贤文,听诲语谆谆。这不比老师、家长的喋喋不休强吗?“三更有梦书当枕”,“半床明月半床书”,久而成习,孩子的情操自然得以陶冶,心智得以启迪,人格品质得以提升。自会有自己的而趋于正确的是非判断,有自己的憧憬与选择,有好榜样的模仿,自然能知道怎样做人,怎样做事,会怎样加倍努力学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是实现人文教育的必修课,是精神的追求与憧憬。“一个不读书的人是走不远的……书才是真正的大学,才是让人精神成长的乐园。”读书人可能不富裕,却可成为思想的富有者;他可能当初学历不高,但学识理论造诣却一定有希望高屋建瓴。

读书可生出隐形的翅膀,让梦想自由飞翔。所有向往,都是激发求索上进的力量。书中不仅有颜如玉、黄金屋、千钟粟,也有梅柳江春、云霞海曙,骏马嘶鸣、大雁排空……“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读书是一种情结,是一种人文情怀,是一种心灵的坚守,是个人成长的最佳途径。而我们学生的课内学习很有限,课外阅读却有广阔空间。有人说:“没有课外阅读,就没有语文教育。”那么,没有课外阅读,也难以实现自我教育。学生学习的进步,功在教学之中,也在课堂之外。我们已经且还在继续实践着——引领孩子读好书而实现自我激励、自我教育,以期师逸功倍。我当初就比较注意引导自己的孩子读书,从最初的连环画到《上下五千年》,到四大名著、《东周列国志》、“历史演义”之类,虽然她后来学了理科,但对于考大学到硕士毕业直到职场从业,我省了心,她自己也觉受益,我也能与之亦父亦友较好地沟通。只是那时读得太少,我就后悔早教的缺失。我想说:现在我们一年学两册语文书,未必如读懂两本厚书的效果——一本文言名著、一本白话佳作。亲历读书与听讲不是一回事。饺子,谁吃了谁就能品出味道;书,你读了,也同样会有自己的品位。完整的通读,丰厚底蕴、通达事理、流畅词句……较胜于在有限的篇章里寻寻觅觅、循规蹈矩。

而今,我从二年级就开始着力引导全体学生读带拼音的课外书了,内容也算丰富多彩。课堂上,部分学生超前完成了作业,可以做别的去,当然更可以读课外书。自习课可以读,更鼓励课余读书。逢周末,便提醒将在周一开读书会,读得多、讲得好的,贴红旗、上评比榜或有奖励,于是,不断积累成就感,在交流中共享,在阅读中成长。一个语文成绩曾经总落后的女孩,半学期读了六本书,随机点一篇,她居然能讲出大概——不在于讲得多好,意在推动舆论导向,于是,被评为故事大王,粘红旗、发奖状……其行为习惯都大为改善,成绩稳步提升。不过,我们背诵《三字经》、《千字文》和学习、背诵了我整编的《名言警句等分类“韵文”》之类占用了些时间,但都是激励读书求知或曰培养非智力因素的有效举措,孩子的语文素养、思想、情感智慧等,或曰文化底蕴自然会一点点积淀。

引领孩子读好书,并广泛阅读,完全可以从低年级开始。甘罗12为上卿,曹植10岁写辞赋,刘晏7岁举翰林,王勃6岁写诗文……哪个不是很小就发愤读书的?我们注意到:蛟河市胜利小学的读书活动就搞得如火如荼。每天每班轮一次的进图书室读书,坚持不懈;课余时总会看到有学生读书……有的老师更是重视激励课内外的读写结合,尤重积累。要求二年级学生每学期加背100条格言,背诵如流,课上答问时时用上,就令人叹赏。她带过的学生,考清华、北大、人大等重点大学的都有,还有正在初、高中就读常考第一名的……都在印证着读书的好处。但是,要注意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我在引导一个超个性孩子作文时,他写在书上的顺口溜曾引起了我的注意:“小说、漫画、游戏,全都不能放弃;足球篮球、台球,也全都要保留。外语、地理、物理,一概不理;语文、地理、化学,打死我也不学。”我就对他说:“才14岁就会写诗了,有如此才气,学习怎么会搞不上去!”我忍俊不禁、惊异、欣赏也惋惜。“君子有三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即一大乐事也,可惜我无缘做一回你的班主任或科任。”我表示了遗憾之意,同时也马上应和,写在他的书上,加以解释、疏导。“足球、篮球、台球,自然是健身之球;小说、漫画、游戏,亦需造诣功力。国语、外语,学习交际工具;数学、化学、物理,建构高端科技。学历史,明辨人事,思接千载;学地理,神游世界,视通万里。学政治,通晓治世之理;学伦理,而含为人大义。学生物,能知芸芸众生;能言善辩,须知修辞逻辑……凡有所学,皆有所成;不学无术,其蠢如猪。夜郎自大,狂妄之徒;增才长智,发奋读书。胸藏‘珠宝’走天下;学不服输展宏图。”他却也表示赞赏。我这里是强调学百科,发展全面素质的好处,而广泛阅读也一样,自然是读的内容要丰富,要读好书,只是更强调了借助国学的诵读教育的效益。而如我汇编的主题化的《名言警句等分类“韵文”》就更易理解记忆,顺口而利于诵读。课外的广泛阅读与课内外的选择背诵齐头并进,不仅为迅速增加识字量,也是为了丰富和积累语感,汲取间接智慧,提升认知发展水平与文化品位。学生的阅读领悟能力、口语交际与写作水平等都会同步提升。底蕴厚实了,悟性提高了,将来学习历史、政治,乃至其他学科,也会渐显优势,并有希望逐渐脱颖而出。我们引导过的爱读书的——即使智商不算高的孩子,进入中学后,就是这样,或不断进步或成绩稳居前列。引领孩子读书乃至背诵,由榜样的激励与国学的滋养就可以激发自我认知提高的需要,生成恒久的内驱力,心理品质、修养就会不同,正是寓教于无形。有阅读的学生就有底气而自信从容,学习就能主动。而对于小学生而言,至少识字量增多,学习能力也会增强,智能就会潜滋暗长,而教师当然也会省力。教师乃至家长都应是孩子自我教育的引导者,教育既然是个体自我教育和自我实现的过程,那么引领和鼓励孩子——尤其是能够自主诵读,就是实现其自我成长的更具效能的方法,这无疑也是在为学生的幸福人生铺垫底色。“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老子《道德经·第二章》)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功倍而事半。

如此之类,正是着力非智力因素的范畴,教学工作本来就要关注学生情感、意志、性格的培养,学趣的形成,动机的激发,习惯的养成。励志教育、赏识教育、成功教育、生活化情境教育、心理疏导、自我教育等,都是追求师逸功倍境界的重要手段。

以上种种,是我们多年的实践探索与努力。我虽然一直兼任班主任,担负的科目一向多,但也觉得教得从容轻松;我有余力在课余思考、研习,写些东西,虽也曾发愤忘食,却也不知老之将至而快乐充实。

我们相信:实战性的专业知识、技能的运用与精神层面的潜能激发,永远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双刃利器,“宝剑锋从磨砺出”,只要发愤学习、用心去研究教育,谁都会想出好的办法,拥有教育智慧;只要执著求索,就可以营造幸福教育人生,铺垫个性化的教育底色,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教是为了不教,魏书生当了教育局长,成了名人,却还能带班。观其教态,超逸悠然,毫无忙碌之形而成绩显著,难道不值得深思吗?他似逸而实勤,是功夫在课堂之外,而功显于课堂之中。

师逸功倍,相信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美好愿景。学生的成长应该是快乐的、阳光的;教师的教学工作也应该且完全能够是幸福的、愉悦的、阳光的,当然更是卓有成效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