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榜样人物闻一多名亦多字友三

榜样人物闻一多名亦多字友三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46年7月15日在李公朴追悼大会上讲演,抨击国民党,当天被国民党特务暗杀。闻一多悲愤已极,亲赴烈士灵堂祭奠,并手书“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的挽联,在为四烈士举行的出殡游行时走在队伍最前列。地下党通知他暂时隐蔽,闻一多却把生死置之度外,毅然参加了15日下午在云南大学举行的李公朴追悼会。当天闻一多便被特务暗杀。闻亭前屹立着闻一多戴圆眼镜、叼烟斗的塑像。闻一多的人生充满变化。

●榜样人物

闻一多(1899—1946),名亦多,字友三,亦字友山,家族排名叫家骅,后改名多,又改名一多。生于湖北浠水。中国诗人、史学家。1912年考取北京清华学校,曾任《清华周报》编辑、《清华学报》学生部编辑,发表旧体诗文多篇。1920年7月,第一首新诗《西岸》发表,以后连续发表新诗。1946年7月15日在李公朴追悼大会上讲演,抨击国民党,当天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榜样故事

日本投降后,闻一多积极参加各种集会,写下了充满战斗精神的杂文和宣言。特务对他极为仇视,在被称为“民主堡垒”的西南联大里张贴恐吓传单,故意将其名改为类似俄国人的“闻一多夫”。1945年12月1日,昆明大中学校学生在西南联大举行反内战时事讲演晚会,国民党当局竟出动由特务等组成的“军官总队”,冲入校园投掷手榴弹,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一二·一”惨案。闻一多悲愤已极,亲赴烈士灵堂祭奠,并手书“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的挽联,在为四烈士举行的出殡游行时走在队伍最前列。

1946年夏,西南联大解散,闻一多也想随师生北返清华,却由于全家搬迁费用短缺而滞留。这时国民党当局认为昆明民主力量削弱,又嚣张起来,于7月11日夜间用无声手枪暗杀了民盟中央委员李公朴。当时一些著名学者跑到外国领事馆要求避难,市内又盛传黑名单中下一个便是闻一多。地下党通知他暂时隐蔽,闻一多却把生死置之度外,毅然参加了15日下午在云南大学举行的李公朴追悼会。会上本没有安排他发言。当李夫人介绍丈夫被害经过泣不成声时,混入会场的特务却叫嚷捣乱。闻一多忍无可忍,对着会场内的千名师生和嚣张的特务,发表了一生中著名的最后演讲,宣布自己“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当天闻一多便被特务暗杀。

1949年8月,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赞扬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的精神,提出:“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后来毛泽东在读《二十四史》写下的批语中,又称颂闻一多“以身殉志,不亦伟乎!”几十年后的清华园中,已分别矗立起闻亭和自清亭。闻亭前屹立着闻一多戴圆眼镜、叼烟斗的塑像。石碑上刻着他的名言:“诗人最主要的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

“朝闻道,夕死可矣”,从五四狂放诗人最终成为共产党的拥护者,闻一多完成了自己生命的升华。

●妙语点睛

闻一多的人生充满变化。他曾是以《红烛》、《死水》而饮誉一时的诗人;继而从感情奔放的诗人转为冷静的学者;最终走出书斋,为民主自由而英勇献身。这看似充满矛盾,实则一以贯之,即无论是诗人、学者还是战士,闻一多总是在为探寻救国之路上下求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