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合作学习的潜在优势

合作学习的潜在优势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发现法能较正确、充分地体现出教和学这对矛盾在发展中的关系。发现法虽有一定的优点,但不是唯一的教法或学法,必须同其他方法结合一起使用,才能取得良好效果。研究指出,不能把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科学家的发现方法完全等同起来。因为发现法需要向学生揭示他们必须学习的有关内容,耗时太多,是不经济的。发现法需要学生具有相当的知识经验和一定的思维发展水平,并不是对儿童发展的任何阶段都是适用的。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一)合作小组可以提高学生成绩和改善关系的八个原因

·课程内容知识增加了。小组拥有的知识几乎比任何个人拥有的知识要多。

·学生重视分享学习。

·学生能够调配他们自己的资源。在小组情景中,个人学习进度可以更加灵活。

·学生学会管理他人的资源。与他人协调学习,从同伴处获得信息等。

·对于挑战性的学习,学生会做出适当处理。由于共享的专业,在小组情境中更具有可操作性。

·小组中所做的任务更像在家所做的事情,在那里,每个人都可以参与进来。

·小组成员互为榜样。学生有机会从其他同学处学习重要的学习技巧。

·培养学生对自己及他人的广泛理解,学会欣赏个体差异。意识到个体倾向性的差异,可以使学生更富有创造力、对错误更容忍及从失败中学习。

1.合作学习的研究结论

结论1:不要把合作学习看作是对传统班级教学的全盘取代。同伴成为主动教学或指导的替代是不可接受的。不能期望他们对课程内容知识和教育学知识提供有效而先进的内容组织和结构、对主要概念进行系统的阐述或进行复杂的补救教学,也不能总是期望学生在完成高级任务时能够有效地互相指导。

结论2:合作学习方法在某一课堂上比其他课堂更切实可行、更有价值。小组学习的大多数知识,都是来自于学生完成相对简单内容的研究。如强调小组讨论与调查的方法,强调结构争论的方法,强调不同角色扮演责任承担的方法,强调合作完成小组成果的方法,这些方法可能更适合于社会研究课题和注重应用、问题解决、分析、综合和评价的作业。

结论3:即使是适度喜爱合作学习的学生,如果要求其经常使用合作学习,也会厌烦的。那些希望有效地运用合作学习的教师,需要安排与之适合的任务和活动。

结论4:强调合作,削弱竞争。组内竞争是一种可能使学生偏离主要学习目标的外部动机形式,应谨慎地把握好,否则就会适得其反。组与组之间可以适度竞争。

结论5:教师需要教学生如何分享、倾听、整合他人的观点和处理分歧。

2.合作学习的操作步骤

(1)目标

·详述学术目标与合作目标。

(2)决策

·决定小组规模(一般2~6人)。

·把学生安排到各组(最好异质分组或允许学生自己组合)。

·安排好空间以便于教师能接近每一组,小组成员能围成一圈,能做得足够近似有效地进行交流,并且不会打扰别的小组。

·安排教学材料以提高相互依赖性。

·解释学习任务。

·构建积极的相互依赖的目标、同样激励和对学习的支持机制(要求小组提供一项单独成果或运用个人奖励的评价机制,以其自己所得分数和小组整体平均分为基础)。

·建设个人责任性(通过测验或随意抽选小组成员来解释答案或陈述小组结论)。

·组织小组内合作。

·解释成功标准。

·详述受人欢迎的行为(鼓励每人都参与等方式,给合作学习下操作性定义)。

(3)监控和干预

·监控学生的行为(巡视教室以倾听并观察小组行为,注意完成作业或合作学习过程中问题)。

·提供任务辅助。

·介入其中以传授合作技巧(成功合作过程中小组遇到重大问题的地方)。

·提供课程结束语。

(4)评价与过程

·评价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数量。

·评价小组发挥的作用如何(给出小组成员合作得如何以及怎样改善的反馈)。

(二)“发现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明创造能力

所谓发现法,就是教师向学生提出有关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搜集有关资料,通过积极思考,自己体会、“发现”概念和原理。它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展探究性思维为目标,以基本材料为内容,使学生通过再发现的步骤来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布鲁纳指出,“发现=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的行为+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发现法能较正确、充分地体现出教和学这对矛盾在发展中的关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明创造能力。

1.学习的本质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认识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并把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建构知识体系。学习包括习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过程1:习得。

新知识的获得是与已有的认知结构和知识经验联系的过程,是主动认识、理解的过程。

过程2:转化。

对新知识的进一步分析和概括,使之转化为另一种形式,适应新的任务,并获得更多和更深刻的知识。

过程3:评价。

对知识转化的一种检查,通过评价检查我们处理知识的方法是否适合新的任务,运用是否恰当。

强调学习的内部动机。学习的最好动机是对学科本身感兴趣,只有这样,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2.发现学习法的一般步骤

步骤1:提出和明确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步骤2:使学生对问题体验到某种程度的不确定性,以激发探究的欲望。

步骤3:提供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

步骤4:协助学生收集和组织可用于下结论的资料。

步骤5:组织学生审查有关资料,得出应有的结论。

步骤6:引导学生运用分析思维去验证结论,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

3.发现学习的特征

特征1:学习过程。

强调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教学目的不是要学生记住教师和教科书上所陈述的内容,而是要培养学生发现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卓越的智力。

特征2:直觉思维。

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要用正常逻辑思维的方式进行思维,而是要运用学生丰富的想象,发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去获取大量的知识。

特征3:内在动机。

反对运用外在的、强制性的手段来刺激学生的学习,主张教师要把教学活动尽可能地建立在唤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特征3:信息提取。

人类记忆的首要问题不是对信息的“贮存”,而是对信息的“提取”。提取的关键在于组织,在于知道信息贮存在哪里和怎样才能提取信息。

发现法虽有一定的优点,但不是唯一的教法或学法,必须同其他方法结合一起使用,才能取得良好效果。研究指出,不能把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科学家的发现方法完全等同起来。因为发现法需要向学生揭示他们必须学习的有关内容,耗时太多,是不经济的。发现法是适合于那些能引出多种假设、原理,能明确展开的数理学科,并不是对所有学科都是有效的。发现法需要学生具有相当的知识经验和一定的思维发展水平,并不是对儿童发展的任何阶段都是适用的。同时,发现法的使用,还需要逻辑较严密的教材和具有较高水平的通晓本学科科学体系的教师。

(三)多媒体将引起一场教育革命

有研究表明:利用多媒体系统学习可以使学习时间节省50%,使记忆的东西增加80%,使费用下降50%。多媒体作为一个杠杆,它对教育改革的作用是巨大的。

1.“三中心”的教学模式已根本动摇

传统的学校教育一直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计算机为驱动的集文字、声音、图像、图表、数据为一体的多媒体技术,兼有教师、课堂、书本多种功能,可以部分甚至大部分代替它们的作用,并获得更佳的效果。具有以下优点:

·教学计划将变得更灵活。无论何时何地,学生都可以从自己的需要出发,在没有教师的情况下,选择适宜的日程安排和自己感兴趣的学习项目。

·有利于实行弹性学制。现在各类学校的学制是一成不变的,学生只能同步入学和毕业。采用多媒体技术以后,学生可以随时休课和复课,也可以提前或推迟毕业。

·有利于贯彻个性化教学原则。多媒体教育系统将使课程建立在有效的个性化原则上,虽然学生同在一个多媒体室学习,但他们学习的内容和进度是不同的,各取所需,各展其长。

·有利于“物尽其用”。多媒体集多种技术为一体,它是一种“公共资源”。可以通过信息高速公路,可以利用国际国内的教学软件,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有利于客观地评价教学效果。教师面授是人与人的关系,多媒体教学是计算机网络与人的关系,因此,在多媒体教学系统上学习、做练习、考试、评分,排除了人的感情因素,能比较客观、准确地衡量教学效果。

2.计算机和学习软件将代替教科书

现在中小学生的书包越来越重,各种课本、辅导资料、练习题泛滥成灾。对此,社会各界人士发出呼吁:“减轻学生书包重量,救救孩子吧!”

智慧教育的本质就是通过教育信息化的手段,来实现教育信息与知识的共享。智慧教育围绕三个教育主体:家庭、学校、社会。通过智慧教育,家长可以在线了解孩子的在校生活、学习行为、性格习惯、交际沟通等方面的状况,在线关注升学指导、考试信息等,可以与学校教学形成互动,包括教育方法、信息发现等问题。

3.自学将成为真正可行的学习方式

传统的教育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齐头并进,造成了“好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过分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了革除班级教学的上述弊端,适应个性差异,提高学生素质,近年来经实验证明:学生在个别学习和小组学习中猎取知识的主动性、独立性更高。

思考1:美国教育部长邓肯曾提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在教育领域信息技术的投入很大,却没有产生像在生产和流通领域那样的效果呢?”其问题的核心就是教育为什么没有发生结构性改变。今天所有靠物质、靠金钱所能解决的问题都不再是主要问题,最难的问题还在于让教育真正回归到“人”的本原上来,让“人”成为教育的目的。

思考2:学会用宽广的视野看待当下的教育现实,思索中国教育的本质。虚假的课堂表演从长远而言是误人子弟,回归常态就要杜绝包装,远离花哨的教学排练和作秀。大道至简。要“清洗”冗繁的课堂,彰显简约之美:

目标要简明——简明而不失品位。简明的目标,是实现简朴课堂的保证。用简明的目标作向导,能激发学习动机,引领学生逐步前行。

内容要简约——简约而不失精彩,精选“核心知识”。简约的内容,是实现简朴课堂的关键。

指导要简要——简要而不失到位,聚焦重点和难点。简要的指导,是实现简朴课堂的核心。指导要简明扼要,具有示范性、启发性和解惑性。当学生理解出现偏差时,教师要“引导”;当学生思路不清、认识肤浅时,教师要“开导”;当学生遇到困难、思路卡壳时,教师要“辅导”。

方法要简便——简便而不失高效。简便的教法,是实现简朴课堂的“润滑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