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支持老年人融入社会是老年大学应有之义

支持老年人融入社会是老年大学应有之义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以天津市老年人大学为个案,阐述“支持老年人融入社会是老年大学应有之义”这一观点。1983年9月17日,山东省红十字会老年人大学举行开学典礼,宣告我国第一所老年大学诞生。

支持老年人融入社会老年大学应有之义

——以天津市老年人大学为个案的研究

天津老年人大学副校长 任宝洋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应对人口老龄化需要直面老年人继续社会化问题,解决老年人由“社会人”变为“家庭人”以后,如何再由“家庭人”变为“社会人”问题。我国是十分重视老年人继续社会化问题的,早在1999年我国进入老龄化国家行列时起,就提出了老年人要融入社会,参与社会发展,我国的老龄事业发展纲要指出“鼓励老年人继续参与社会发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国家为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创造条件”。老年人如何继续社会化,无论从文化人类学、社会心理学还是社会学视角都应该研究。但更重要的是对老年人继续社会化特别是如何融入社会、如何更好地参与社会发展在实践中进行深入探讨。

中国特色的老年大学发展30年来,在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且在“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越来越不可或缺。它在老年人继续社会化,特别是支持老年人融入社会、融入社区以及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参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天津市老年人大学创办28年来的办学实践,就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个案。其一贯坚持的办学理念、长年积累的丰富案例,说明为老年人融入社会提供支持,是老年大学自身中的应有之义,是其本质特征之一,也是其能够坚持创新发展的根本原因之一。本文以天津市老年人大学为个案,阐述“支持老年人融入社会是老年大学应有之义”这一观点。

一、老年大学本身就是新兴的老年群体社会组织

中国特色的老年大学本身就是老年人继续社会化的产物。

1982年,中国开始实行干部制度改革,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全面实行按年龄强制离退休制度。此规定实施后,一批接一批的老干部、老知识分子和老职工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离休或退休。在没有充分思想准备的情况下,很多人对倏然没有了“公家人”身份的角色转换深感不适应,失落感乃至空虚感、孤独感接踵而来。此时、此情、此事,使一批仁人志士受到启发,他们站了出来,把离休、退休的老年人再组织起来参加学习。1983年9月17日,山东省红十字会老年人大学举行开学典礼,宣告我国第一所老年大学诞生。之后在短短二三年的时间里,黑龙江、广东、辽宁、北京、湖北、上海、天津、宁夏、贵州、江西、河北、云南等省市一批老年大学相继应运而生,一批批回到家庭的老年人借助这个平台,又从家庭再次走向社会。

中国特色的老年大学作为一个以老年人为主体对象、以文化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办学机构,其自身就是一个新型的老年人群体社会组织。

从人数说,它在老年人总数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天津市老年人大学1985年创办第一年,即有500多人报名到这里来学习。许多老年人感到“自己的生命又重新从这里开始了”,生活在这个新的群体之中感到其乐无穷,希望当一名“终身学员”。之后老年学员急速增加,到1990年就翻了一番,达到1234人。到建校十周年的1995年又翻了一番,达到2100多人。到2000年又翻了一番,达到4200多人。之后十几年,每年以1000~3000人的速度递增,2007年达到10 000人,成为全国第一个校舍建筑面积、常年在校学员总数“双过万”的老年大学,2013年在全国又第一个突破20 000人,达到22 677人,常年在校老年人始终保持在全市老年人总数的1.2%左右。而且按照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将采取扩大校舍面积,增加招生人数;坚持专业课与公共课并重、常年班与短期班并举;发展各类学员社团;积极探索章鱼式发展模式;发展远程教育网络等多种形式和途径,扩大办学规模,提高辐射服务功能。从全市说,人数就更加可观。据2010年统计,天津市60岁以上老年人有176.40万人,占全市户籍人口的17.91%,全市办有老年大学、老年学校1414所,在校老年学员20.5万人,占到了全市老年人口的11.62%。此外,全市开展老年教育活动的政治、文化、体育、技术等群众性组织还有6302个,参加人数36.8万人。以上两项合计,占到了当年60岁以上老年人的32.5%,形成了一道引人注目的社会景观。从成分说,上老年大学的老年人,覆盖了各个领域和层面的老年人,组成了一个老年人新社会群体。天津市老年人大学2011年统计,当年在校学员16 684人,其中离休人员占0.9%,退休人员占92.3%,其他占6.9%,是一个以退休人员为主体的群体;从年龄上划分, 60~79岁的占52.4%,50~59岁的占44.2%, 80岁以上的也有1.2%;从学历上划分,大专以上学历者占到了60.5%,高中、中专学历者占31.0%,初中以下学历者占8.5%;从原职别看,干部占32.7%,专业人员占42.2%,工人占18.1%,其他占6.9%。

可以说,老年人投身老年教育,入各级各类老年大学、老年学校学习,是老年人群体提高生活生命质量、享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和现代高科技成果,实现精神文化养老的重要选择和有效途径,是践行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极好自治形式和圣洁文明阵地。事实证明,这里是老年人追求幸福生活的精神家园,是造就时尚风范的学习殿堂,是重觅人间真情的交友圣地,这里没有老年人的失落感、孤独感、寂寞感,没有属于老年人的老态龙钟、老气横秋,有的是欢歌笑语、乐观向上,难怪这里的老年人都会说,一走进老年大学就高兴,就年轻,觉得“人活百岁不是梦,六十华龄正当时”。它传达给社会的全部是积极老龄化的正能量。

二、老年大学具有为老年人融入社会提供支持的功能体系

继续社会化,重新融入社会是老年人的需求。美国著名人本心理学家马斯洛(A.H.Maslow)从满足需求的角度把人类需要分成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等五个层次。而老年人的一些层次的需求,是需要继续社会化以后,真正融入社会才能实现的。而融入社会,是需要条件、渠道和平台的,包括自我认识、生活技能、角色学习、与现实环境保持联系等等。实践证明,老年大学对于老年人融入社会、特别是以老年群体元素融入社会中的积极因素可以起到调动作用,而对某些消极因素则可以起到转化作用,还可以为他们创造条件,开辟渠道和搭建平台,使这些老年人从融入社会、参与社会、服务社会中得到快乐和幸福感。

总之,老年大学为老年人融入社会从办学理念到教学内容到服务措施到推动机制,基本上形成了体系。

1.老年大学是老年人融入社会前的知识技能储备和更新的加油站

离退休后的老年人,能不能重新融入社会,很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知识技能的储备和更新。因为当今社会发展很快,科技信息一日千里,几天不学习,别说是老年人,即使是青年人也会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别说是服务社会、参与经济社会建设,就是适应社会也都会成为问题。老年人也是看到了这一点的。所以,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储备和更新,是相当多的老年人来老年大学学习的目的。据全国六所老年大学关于“老年学员学习诉求和目的”调查问卷综合统计,在“想学到什么”项目中选择增长知识的占到了71.1%,在“人生追求什么”项目中选择做知识老人和时尚老人的分别占到了61.5%和30.5%。

老年大学的专业课程,正是按照老年人的需求开设的,也是按照老年人的这一需求的类别、层次乃至发展变化来不断调整的。天津市老年人大学建校之初仅仅开设6个专业课程(文学、历史书法、国画、健身、花卉),而且这6个专业课程基本上是满足其自娱自乐、自身修养方面的。现在,根据老年人多方面的需求,特别是适应社会和服务社会的需求,专业课程已经增加到了150余门。比如,适应老年人融入信息化社会的需求,自1997年首开计算机课程到1999年开始增加网络课程,从2003年首开数码摄影和图像处理课程到2013年除开设计算机基础应用外,图像处理专业广泛涉及图像处理基础、提高和照片修饰、数码照片后期处理、数字丹青、平面设计等,还开设了摄像视频包括摄像、摄像编辑、视频剪辑、影视制作、视频特技,以及计算机软硬件维护、网上购物、书籍装潢设计、苹果ipad等,学员也从2003年的551人增加到2013年的1850人,而且始终报名火爆,一座难求。原因之一就是老年人学习计算机以后有利于其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服务社会,比如一位学员自学习计算机以后改善了代际关系,因为自己从儿孙眼中的“什么也不懂”变成了他们啧啧称赞的“真不简单”。

2.老年大学帮助老年个体组成了老年群体,为他们以群体元素融入社会创造了条件

老年人离退休回到家庭以后,当然会有多条途径推动老年人重新融入社会。但是也不可否认目前它仍然是碎片化的,整合起来也是有一定难度的。特别是有一些阻力的解决,包括客观原因如经济生活环境阻力、交际范围阻力的化解,主观原因方面的主体自身障碍如动机丧失、自卑情结、心理定势的疏导,老年大学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比如,各个老年大学在教育教学组织管理中普遍采取了中国老年大学协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提出的“搞活第一课堂(课堂教学、学校教育);丰富第二课堂(开展社团活动、课外活动);拓展第三课堂(社区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的形式。比如,老年大学普遍建有比较多的、相对稳定的学员社团组织。这无疑通过群体元素的整合使老年人融入社会便利了许多。天津市老年人大学学员社团组织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文艺体育团体组织,包括合唱团、歌舞团、民乐团、管乐队以及京剧表演、服饰表演、拳剑表演队等近20个;第二类,专业研究会,包括书法、绘画、摄影、手工艺、烹饪、健身研究会以及老年文学社、电脑俱乐部等十几个;第三类,天津老年书画院,为挂靠在本校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市级社团组织。以上三类社团组织,大的有四五百人,小的也有几十人,这近三十个学员社团组织了占全校在学学员10%的骨干、积极分子。这些人除了在校内开展活动外,还在校外、社区参加各种表演、竞赛、展示、慰问等各种各样的公益活动,为本校优质教育资源辐射服务到社区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使这一老年群体得以有组织地融入社会。

总之,通过这些组织形式和有组织的活动,可以说中国特色的老年大学中已经形成了一个老年亚文化群。这一老年亚文化群展现出的老年大学所特有的、具有新时代老年群体特殊的知识和技能、风貌和气质,已经或正在对社会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不但老年大学的学员能为自己成为这一亚文化群的成员并在弘扬这一文化中的作用而自豪,而且社会、社区也为老年大学形成的这一亚文化群而称道,并且越来越看重其作用,在社区建设中予以倚重。

3.老年大学可以为老年人融入社会开辟渠道、搭建平台

老年人由个体到群体、由家庭到社会、社区,渠道和平台也是很重要的。因为老年人融入社会各层面、去担当不同的角色,即使他们有愿望恢复社会角色,但个体的力量也是有限的,即使去做志愿者也需要有牵头倡导的机构,需要有扶持地建立老年志愿者活动团体,这些老年大学可以办到。还有,一些老年大学的探索也说明,老年大学办学可以与老年人活动资源共享;老年大学与养老机构结合;老年大学可以参与“老人社区”的创建;老年大学可以联系社区参与各种创建活动;老年大学可以同有关方面构建老少同乐场面,等等。

天津市老年人大学作为天津市唯一一所由市财政支持的市级老年大学,不仅承担了全市老年人上老年大学需求的31.7%,而且全市基本形成了排头兵老年大学。天津市老年人大学当好各区县老年大学的排头兵,区县老年大学通过各种形式向社区延伸的科学发展老年教育的思路,形成了四级老年教育网络,天津市老年人大学正是处于这一网络的顶端。正是这一网络,也成了为老年人融入社会的新渠道,搭建有为平台非常好的、颇受老年人青睐的组织机构,直通社会公益活动,包括参与社区服务、科普宣传咨询、社区教育、开展社会文体活动、指导青少年成长、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慰问,等等。

三、“章鱼式发展”理念和模式的提出是支持老年人融入社会的新探索

天津市老年人大学在建校25周年之后于2010年进入了一个科学发展的新阶段。正是基于天津市老龄化及老年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基于政府对老年教育和我校发展的要求,本校在“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重点工作中明确“坚持规模发展和内涵发展相辅相成,规范办学和开放办学相得益彰”的办学基本思路,把积极探索开放的办学模式,走出一条教学、研究、交流、服务四结合办学道路,加强与社会的联系与合作,探索并开辟融入社会、服务社区的渠道等列入重点工作。

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学校提出把“章鱼式发展”纳入学校教学管理。这不仅开创了提升辐射服务功能的新境界,而且成为了支持老年人融入社会的创新探索。

1.“章鱼式发展”理念的提出

2011年6月23日,为落实改扩建校舍的意见,市委副书记、市长黄兴国亲临市老年人大学调研,作出市老年人大学要进一步“提升办学理念,拓展办学内涵,推进教学改革,彰显自身特色,扩大办学成果,打造成天津市一张亮丽的名片”的指示。为落实这一指示精神,年底王鸿江校长提出把城市老年大学名校的构建及其辐射服务功能作为课题进行研究,并指出“辐射是个新思路。要通过辐射使我校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到全市各地方去,其中要特别重视学有所成学员的孵化”,把“章鱼式发展”正式列入本校2012年工作计划,并进一步明确章鱼式发展模式作为提升办学理念,拓展办学内涵,融入社会的重要办学举措,落实到各个教学系,一年内抓出成效。

2.“章鱼式发展”首先是一种全新的办学理念

“章鱼式发展”的提出是创新思维的结果。其新意之一,它是“以人为本”思想的新体现。我国的老年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包括四项要求: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把老年教育与人的个性自由、尊严、健康和终极价值紧密结合;体现社会、家庭、群体的人文关怀和人文融合;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道德情感。而章鱼式发展这一办学理念的推行,立足于以老年学员在社区开展老年教育活动为主体,不仅体现了老年大学教学以老年学员为主体,而且体现了对老年学员自身和学习的尊重,并为挖掘老年学员老有所学的潜力、能力、成果等提供了渠道,而且为实现老年学员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搭建了平台。它打破了老年大学“关门办学”和“囿于课堂”的思维定势,打开了排头兵老年大学必须开门办学、必须融入社会的视野,为它的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前景。

3.“章鱼式发展”这一全新理念的付诸实践,开辟了排头兵老年大学一种全新的办学模式

我们经过实践,给“章鱼式发展”下了这样一个定义:排头兵老年大学通过对老年学员的培养(即造血),有组织地发动学有所成的学员个人或集体组成社团,在学校给予的扶持和社区的支持下在社区开展老年教育教学、辅导等活动(即形成有机联系),从而使排头兵老年大学办学延伸到社区,呈章鱼触角四面八方状态,形成星罗棋布布局(办学态势)。它有别于其他辐射服务形式,且有其自身特点:①拓展办学规模和内涵的方式不是老年大学直接办学,而是通过学员“办学”。②它虽然是在社区开展老年教育等活动,与校本部办学有所不同,但与老年大学又是有联系的,是老年大学办学的一部分,与排头兵老年大学的其他辐射服务功能相辅相成,相得益彰。③不同于学员在社区的、课外自发组织的活动,而是纳入学校教学管理的一种办学形式,也是一种得到学校有力支持的老年人融入社区的形式。

目前天津市老年人大学的章鱼式办学新模式,正从点到面地展开推动工作,最近一两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举措:①与区街配合在社区建立以本校学员为组织者的社区教学实践基地;②与市体育局配合在社区文体活动场所建立以本校学员为主体的全民健身走基层服务小分队;③市体育局在本校举办国家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建立天津市健身气功活动站点;④经市文联批准在本校建立市书法考级中心办公室,等等。据对73名学员了解,他们承担的61个社会教学基地遍布61个社区,参加人数达3700多人。书法系学员在社区组织的社区书法小组、书法社团等组织达45个,2300余人,与本系在校学员(2234人)相当。以本校健身系2名学员为组织者的水上公园晨练队达到了100余人,80%是社会上的中老年人。对在校学员关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与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和“老有所为、服务社会”两项调查统计,本校学员参与社区老年人活动,并成为社区群众性社团组织活动骨干和带头人的,占常年在校学员的18.41%;参加服务社区工作的,包括做社区管理人员、社区教育教师、辅导员、教练、顾问、义工、宣传员、社团负责人等,达10.77%,另有5.39%的学员应聘了社会工作,以上三项之和高达34.57%。还涌现出一批发挥了先进模范作用的人物,如学员魏乃生,离休干部,在市老年人大学学习16年,学习了13个专业,学有所成,并以所学服务社区,长期坚持不懈地参加社区教育志愿者活动,先后荣获全国社区教育先进工作者和天津市“感动社区教育人物”等荣誉称号。健身舞班学员王永霞,于2004年入校学习至今已9年,她用所学在社区组织舞蹈团,社区中老年团员达到了122人,经常参加训练的有70~80人,水平较高、能参加比赛或演出的有20多人。

总之,章鱼式办学新模式的提出、推动和发展,证明了其重要性和可行性,老年学员对这种融入社会的形式也给予充分肯定,积极性颇为高涨,成果十分丰富,前景极为广阔。

参考文献

1.王鸿江《愿更多银发长者上老年大学》,2011年12月12日《中老年时报》。

2.《天津市老年人大学年报(2011年)》。

3.张文范《走向积极老龄化社会》,中国老年政策委员会编《走向积极老龄化》。

4.董之鹰《老年社会角色转换价值的理论研究——构建21世纪老年人口价值观的思考》,人过五十网2006.9.15。

5.任宝洋《老年学员的学习诉求与老年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上海等六城市老年大学学员学习诉求调研报告》,《学术通讯》2010年第4期。

6.徐凯泉《让老年朋友跟上时代的步伐》,《天津市老年人大学教师教学经验荟萃》。

7.《张文范论老年教育》第207页,天津市老年人大学研究室编。

8.天津市老年人大学课题组《天津市中心区发展社区老年教育情况调查报告》,《天津老年教育论坛》2010年第2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