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当代高校的战略选择

当代高校的战略选择

时间:2023-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校构建创新人才个性化培育模式,应当加强创新人才个性化培育的调控,凝练创新人才个性化培育的理念,调整创新人才个性化培育的方式,完善创新人才个性化培育的体系,加强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构建高校创新人才个性化培育平台,还应当发挥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重视个性化隐性教育的作用。本章将结合全书前半部分研究所得,对构建创新人才个性化培育模式提出若干对策。

导读:无论是作为大学的传统职能和使命,还是新形势下社会主义大学建设的需要,源源不断地培养和造就具有个性的创新人才是大学办学的永恒主题。高校构建创新人才个性化培育模式,应当加强创新人才个性化培育的调控,凝练创新人才个性化培育的理念,调整创新人才个性化培育的方式,完善创新人才个性化培育的体系,加强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构建高校创新人才个性化培育平台,还应当发挥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重视个性化隐性教育的作用。以此为基础,本书创造性地提出了课程优化模块、分级定向模块、平台搭建模块和协同提升模块等四大创新人才个性化培育集成模块,并就集成模块拓展进行了开放性探讨。

2016年12月7日至8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回顾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历程,基本格局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初,国家根据当时的政治、经济形势借鉴苏联模式对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进行大调整,强调以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培养重点发展专门学院特别是工科类专门学院,迅速改变了旧中国工程技术教育薄弱的境况,培养了一大批工程技术人才服务经济建设,然而人文社会科学弱化、理工科专业划分过细等问题也逐步暴露出来。

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高等教育模式学习欧美经验并开始转型,主要通过高等学校合并、增加招生计划、扩充校园面积等提升高校综合性,还分别于1995年和1999年提出了著名的“211工程”和“985工程”,“211工程”规划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985工程”则致力于打造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进入新世纪,国家又根据高等教育发展态势和当时国际国内经济、教育发展趋势,于2011年提出了“2011计划”(也就是“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其核心目标在于提升高等学校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2015年10月国务院颁布《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着力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2016年6月教育部宣布一批关于“985工程”和“211工程”的文件失效,并宣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将于2016年年底全面启动。本章将结合全书前半部分研究所得,对构建创新人才个性化培育模式提出若干对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一键复制
图片预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