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辅导员如何开展学生职业规划

高校辅导员如何开展学生职业规划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任何一种职业都有其特殊的、区别于其他职业的角色定位。找准辅导员的角色定位,有利于辅导员发挥其职能,有利于提高辅导员工作的实效性。对高校辅导员而言,其角色定位首先就是要正确认识自己在高校的角色地位。明晰辅导员的角色定位是使辅导员在其基本职责内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的基础。国家对辅导员的角色期望通过教育部令第24号文件《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体现出来。

任何一种职业都有其特殊的、区别于其他职业的角色定位。随着社会、教育的发展,辅导员的角色内涵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辅导员只有在实践过程中积极、努力地探索、发展和完善自己,才能适应改革需要,才能承担起辅导员这个光荣而神圣的职责。找准辅导员的角色定位,有利于辅导员发挥其职能,有利于提高辅导员工作的实效性。

一、角色与角色定位的概念

角色,指剧中的人物[18]。20世纪20年代,美国芝加哥社会学派的代表人物乔治·赫伯特·米德把角色的概念引入社会学研究领域,专指个人在团体中所扮演之职务或必要之行为[19]。意指社会也是个大舞台,每个人在这个大舞台上同样扮演着实际生活中的各种角色,由此便形成了社会角色这个概念。社会学家凯利认为,角色是他人对相互作用中处于一定地位的个体的行为的期望系统,也是占有一定地位的个体对自身行为的期望系统[20]。也有学者指出,“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21]。归纳学者们的观点,可以对角色做出这样的界定:角色是由一定社会地位决定的、符合一定社会期望的行为模式。它是构成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的细胞,是人的权利、社会属性和社会关系的反映[22]

根据对角色概念的界定,工作在一定组织中的人,都有自己特定的地位,并扮演相应的角色。一个组织就是由一系列的角色所组成的社会结构网络。在这个社会结构网络中,每一个角色都是相对于或伴随于其他角色而存在的。任何一个角色都是由特定的社会需要决定的,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发展。角色的行为真实地反映出个体在群体生活和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因此,所谓角色定位,是指与人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和行为模式。角色定位包括三个要素:角色的社会地位、社会对角色的要求或期望、角色扮演的行为模式。

二、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地位

对高校辅导员而言,其角色定位首先就是要正确认识自己在高校的角色地位。明晰辅导员的角色定位是使辅导员在其基本职责内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的基础。按照国家有关文件规定: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育者和管理者的双重身份。

1.辅导员是教师队伍的一部分,但有别于一般的专业教师

从传统意义上来说,教师的主要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在现代高校教育体制下,这些职责不仅由任课教师来完成,还有一部分由高校辅导员来完成。2000年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专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应该承担‘两课’或其他课程的教学及相关科研工作。”这就在理论上确定了高校辅导员是教师队伍的一部分,是教书育人的教育者。辅导员是教师,但是辅导员有别于一般的专业教师。高校辅导员工作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线,寓教育于学生党团建设、日常教育管理与服务以及课外活动指导之中。其工作内容包括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学生党团建设、评奖评优、违纪处理、学生集体和组织管理、课外活动指导、学生学习与成才指导、就业指导与服务、心理健康的一般咨询与辅导等。这些工作体现了学生工作的性质,是学校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内容和方式方法,明显不同于任课老师。

2.辅导员是行政管理干部的一部分,但有别于一般的行政管理干部

1980年,教育部、共青团中央联合发出《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队伍,既是党的政治工作队伍的一部分,也是教师队伍的一部分。”后来,国家又颁布了一些文件,这些都确立了高校辅导员是干部队伍的一部分,发挥着管理的职能。高校辅导员管理的对象是大学生,担负着大量的日常行政、教学管理工作,维持学校的正常秩序并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辅导员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学风建设;学生基本资料的管理工作;学生行为规范的管理;学生工作日常管理;制订学生工作计划;完成领导和上级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管理是辅导员分内的事,但是辅导员有别于一般的行政管理干部。由于工作的特殊性,管理只是辅导员开展工作的一种方式手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才是辅导员工作的目的。辅导员任务是通过对学校有限教育资源的配置,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其管理方式主要是通过智力活动和知识中介来进行;其工作性质具有很强的精神性,所以,辅导员工作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政管理工作;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服务工作,而是一种以特定方式推动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根本任务的教育活动。辅导员不仅要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感悟辅导学生,寓教育于引导之中,也应该以指导学生发展为主体工作,寓指导于辅导之中,以学生事务管理为基础工作,寓管理于服务之中。

可见,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身份既不同于教师,也有别于管理干部,而是作为一种独立职业存在。他们专门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政治教育和经常性思想工作)和学生事务管理(包括学生心理疏导和健康咨询,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学生救助、资助等方面的咨询与服务)工作,以服务学生、引导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为主要内容。

三、高校辅导员的角色期待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辅导员逐渐进入大众视野,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作为一种职业角色,作为高校学生工作的主力军,辅导员在社会、高校与学生这一社会关系网络中处于“结点位置”,面对着来自国家、高校、学生的期望和要求。

1.国家对辅导员的角色期待

国家对辅导员的角色期望通过教育部令第24号文件《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体现出来。它涉及的八项辅导员工作职责,涵盖了学生事务的各个方面[23]:积极引导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使他们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帮助高校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经常性地开展谈心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了解和掌握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针对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化解矛盾冲突,参与处理有关突发事件,维护好校园安全和稳定;落实好对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有关工作,组织好高校学生勤工助学,积极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为学生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以班级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班集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组织力量;组织、协调班主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组织员等工作骨干共同做好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在学生中间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指导学生党支部和班委会建设,做好学生骨干培养工作,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2.高校对辅导员的角色期待

通过查阅高校学工部工作相关资料,发现高校始终以教育部的政策为指南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只是在实际的学生工作中,高校对辅导员提出了一些更加具体的角色期望和要求[24]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与引导。为学生讲授形势与政策课,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坚持与学生谈话制度,深入了解学生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品德行为引导工作。

第二,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讲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举办普及性讲座,开展个别咨询与团体辅导活动,及时发现并协助有关部门处理由于学生心理疾患而导致的各种问题,努力防止因心理问题而引发恶性事故。

第三,学风建设与学业指导。加强与任课教师、班主任、研究生导师的沟通,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掌握学习方法、设计学涯规划,促进学业进步。

第四,党团工作指导。协助院(部)党委指导学生党支部建设,做好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工作。指导学生团支部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团日活动,做好团员教育、评议和推优入党工作。

第五,素质拓展指导。加强对学生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的指导,依托班级和团支部,组织好学生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服务社区活动、技能培训活动、课外科技学术活动和文体娱乐活动,拓展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第六,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就业,促进学生充分就业

第七,班级建设工作。建立学生班级管理档案,做好学生干部的选拔、培养、考核工作,指导学生班级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积极向上、宽松和谐的氛围。

第八,日常事务管理工作。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做好综合测评、评奖评优、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等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情况,维护学生权益,为学生排忧解难。

第九,宿舍管理工作。经常深入学生宿舍,指导学生营造良好的宿舍卫生环境和文化环境。

第十,安全稳定工作。开展日常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及时妥善处理学生中出现的各种突发事件。

3.学生对辅导员的角色期待

学生是辅导员工作的直接对象,他们对辅导员角色的期望是辅导员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生对辅导员多重角色的排序依次为:人生发展的导航者、了解学生的善察者、为人处世的楷模、生活上的关怀者、学习指导者、心理问题的咨询者、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协调者、思想政治的解惑者和按章办理的管理者[25]

四、高校辅导员的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指个体根据自己对各种社会角色的理解,按照这些角色要求来调节自己行为的过程。角色扮演是个体社会化的基础,也是个体相互作用的过程[26]。每一个个体都处于社会关系网络之中,占据着多个社会为之规定的位置,扮演着多重社会角色。高校辅导员也扮演着多重社会角色。

1.思想政治的引导者

这是辅导员的传统角色,从这个职业角色诞生开始,就一直担负着这样的政治使命。所谓思想政治的引导者,就是说辅导员要用科学思想理论来武装和教育学生,即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指导思想,培养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27]

作为思想政治的引导者,辅导员的主要工作有: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了解和掌握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动态,针对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以班级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班集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组织力量;组织、协调班主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组织员等工作骨干共同做好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学生中间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等。

2.学习生活的指导者

辅导员的传统角色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要求,必须拓展新的角色来与之相适应,其中一个需要拓展的角色是辅导员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指导者,做学生的人生导师。所谓学习生活的辅导者,是指辅导员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生活理想,帮助学生规划职业生涯,提供就业指导,使学生学会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在办学观念、群体构成、个体的学习方式以及生活目标的追求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作为学习生活的指导者,辅导员的主要工作有: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发掘内在的学习动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建立合理的知识、智能结构,培养优良的学风,帮助学生优化课程配置,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实现目标;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为学生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理想,学会处理各种人际关系,使学生能够健康成长等。

3.心理健康的培育者

大学生是一个承载社会、家庭高期望的群体,心理发展不够成熟、情绪不具稳定性。面对日益激烈的生存和发展的竞争,大学生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生活压力和认知的困惑,各种心理问题明显增加。学生越来越需要心理健康方面的指导,与学生朝夕相处的辅导员,应该担当起这一角色。所谓心理健康的培育者,是指辅导员通过与学生思想、感情上的交流和沟通,疏导学生的不良情绪,帮助学生优化心理素质,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和顽强的意志,能够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够正确认识自我,拥有完整和谐的健康人格。

作为心理健康的培育者,辅导员的主要工作有: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环境,积极调整心态,转变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帮助学生正视由家庭方面带来的情感和经济方面的压力,积极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帮助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等。

总之,辅导员担负着思想政治引导、学习生活指导和心理健康培育三个方面的重要角色。其中思想政治引导是辅导员工作的主线,学习生活指导是重要内容,心理健康培育是其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辅导员只进行思想政治引导,缺少对学生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的指导,必然脱离学生实际,只能陷于空洞的说教;只进行学习生活指导,不能用深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必要的心理知识武装学生,不可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只能是“保姆”;只进行思想政治引导和学习生活指导,不解决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同样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三方面都是辅导员工作的基本组成部分,任何偏废、忽视或欠缺都是有害的[28]

综上所述,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应着眼于有利于辅导员队伍的长远发展,有利于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努力实现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由行政管理型向教育型、服务型转化,由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化,由非专业化向专业化转化,努力把辅导员队伍建设成为一支具有专业依托的职业队伍,实现教育理念向“以人为本”转化。

【注释】

[1]张耀灿、徐志远编:《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论》,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81页。

[2]《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95页。

[3]邓小平:《军队整顿的任务》,摘自《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1页。

[4]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80页。

[5]江泽民:《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自《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660页。

[6]江泽民:《努力开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摘自《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086页。

[7]胡锦涛:《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5年1月17日。

[8]转引至陈至立:《在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6年4月28日。

[9][法]埃米尔·涂尔干著,渠东译:《社会分工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第359页。

[10]刘兴国:《我国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研究》,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学位论文

[11]冯刚:《论辅导员的专业化培养和职业化发展》,载《思想教育研究》2007年第11期,第13页。

[12]赵云娟:《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研究》,长安大学2008年学位论文。

[13]江泽民:《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载《人民日报》,1995年5月26日。

[14]靳玉军:《高校辅导员素质开发研究》,西南大学2008年学位论文。

[15]肖前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589页。

[16]李锦红等:《高校辅导员培训需求调查与培训体系建构探讨》,载《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第95页。

[17]蔡汀等主编:《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1卷),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773页。

[18]王英杰著:《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242页。

[19]梁忠义主编:《实用教育词典》,吉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30页。

[20]庞丽娟主编:《教师与儿童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2页。

[21]郑杭生主编:《社会学概论新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06页。

[22]刘祖云著:《组织社会学》,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第151页。

[23]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http://www.sxau.cdu.cn/dwxch/ web/news/show-news.asp?news-id=210,2006-09-19

[24]王小红著:《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9页。

[25]王小红著:《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22页。

[26]朱智贤编:《心理学大辞典》,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348页。

[27]江丽媚:《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地位与队伍建设》,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学位论文。

[28]王小锡、王建华著:《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概论》,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46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