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吾之救国药

吾之救国药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训言者,与从前所言蝉联而下,故初言预备,次言国家前途,而此次所言为吾之救国药。昨日有某先生查获二人旧习未改,一为旧生,一为新生。该旧生当晚退学,新生令之停学思过。然此最不宜于吾国,具更不宜于吾国之少年,时势使然也。此事既已言毕,余且更欲言吾之救国药矣!故国家相比,则吾国有暮气者也,日本有朝气者也。余之救国药如此。昔之学生与今之教员,其数几于相等。推而广之,无论何事,无精神亦必归失败。

导读

民国初期,中国社会局势不稳,国家内忧外患,爱国如张伯苓者,以国家为己任,以救国为奋斗之目的。

此次对于时事,无许多要者可言,惟国内之中对于宪法起草案,关系似为较大,颇有可注意之价值。此事有数省督军欲加干涉,虽政府未必许可,然结果如何尚在不可知之数。诸生阅报其加之意焉。至中日交涉现尚延迟未办,以外交总长唐少川氏尚未到任视事故也。

对于训言者,与从前所言蝉联而下,故初言预备,次言国家前途,而此次所言为吾之救国药。顾在未言之先,尚有其他事之小者,欲为诸生言之。其为何事?即为禁止学生在球房打球及书馆听书。球房原非大不韪事,乃多有借此为狭邪游之厉阶,故亦在所应禁。盖此地素称繁华,学生之在本校为学者,其父兄恒言较他处为放心,以本校能监督其行动也。故吾辈职员等遇有学生之犯此者,必不稍假借,以不负其家长之初心。欲杜此恶风而除此病源,曰有二法:一方面则教导之,以防其未然;一方面则调查之,以绝其再犯,则此弊习自然可绝矣!昨日有某先生查获二人旧习未改,一为旧生,一为新生。该旧生当晚退学,新生令之停学思过。其必如此惩罚之者,不独以其有污一己之名誉道德,且恐其传染他人也。盖少年之中具有自治之力,而不为外魔所移者实鲜。类多自治之力薄弱,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与善人相处,则不失为君子;与恶人相处,则流而入于小人。芟芜刈稗之所以助苗之长也。或曰,他国人亦不能尽免无如此者。然此最不宜于吾国,具更不宜于吾国之少年,时势使然也。诸生其共勉旃。

此事既已言毕,余且更欲言吾之救国药矣!余在言此第一部,为诸生引对待之名词二,曰进取,曰保守。吾人试思吾国人之心理,其进取者乎?保守者乎?其为保守不必讳言。二者相较果何派为优?何派为劣?何派胜?何派败乎?有持进取主义者,国在东亚,执东亚之牛耳,繄何国乎?即东邻日本是也。汝等或曰:此国家情形问题太大,有吾辈不能尽解者,其有事近而理切者乎?曰:有,即吾校与他校较也。各校中有进取者焉,有保守者焉。吾校进取者也。即以各校各项竞争而论,吾校所得之结果如何?汝等之所共知也。此即进取之效力也。推而至于国家亦何莫不然。故欲强中国,非打破保守,改持进取不可也!然进取与保守之分别安在?进取者如万物正盛,譬之一年春夏之时也;保守者如万物已衰,譬之一年秋冬之时也。故进取得一日之朝气,而保守得一日之暮气焉。有朝气者,凡事振作;有暮气者,凡事颓唐。以此种颓唐之暮气,而欲与如旭日初升、灏气发扬之强邻相争存于二十世纪,其失败者非不幸也,宜也。故国家相比,则吾国有暮气者也,日本有朝气者也。而学校相比,吾校之与他校为何如乎?有何气乎?虽然所谓进取而有朝气者,要知非常胜之谓也,乃不畏败之谓也。惟不畏目前之败,方有最后之胜,敢断言也。于以知欲强中国非建一新中国不可也。然则进取一说与古圣微言相吻合乎?则盍视乎《易》?《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彼之所谓天行健者,乃指昼夜相承,春秋代继,无时或已,长此不息而言也。吾人读此,则进取精神自然得矣!《圣经》亦云:人应时时警醒。中圣西圣其揆一也。前余之误在欲一劳永逸,今始觉之。以科学证之,当机器未昌明时,西国学者皆欲发明一种永动机,然卒无成。譬之食物,能一日之中,食数日之物乎?必不能也。故惟一日做一日之事,而日继一日,虽有时而休息而睡眠,然休息睡眠之后仍如前时,固无害也。如英国者,可谓得进取之精神矣。其所以与德战者,以德与之争也,非得已也;如吾国之保守,则必姑息从事、养痈成患矣!初拿破仑蹂躏全欧,彼力抑之;今德国力排联军,彼又抑之;盖先发制人,后即为人所制矣!至于成败非所论也。保守者能如是乎?故必改持进取,方可致强。余之救国药如此。

此学期离校之学生,有至日本留学者,有至江西新远中学做事者,致函母校,大意皆言愿常守南开之精神,几于众口一词。然细思精神何在?有堪为吾人想者。值此不禁回思十一年前焉!忆昔无逾尺之植物,而今则聚九百余青年。昔之学生与今之教员,其数几于相等。至于与他校竞争,初无不负时,负而仍角,直至今日。今昔相较,又为如何?可见有毅力,有信心,无不达其目的者也。南开精神,其在是乎?虽其中不无小挫,不过如浮云之蔽空耳!推而广之,无论何事,无精神亦必归失败。或曰:吾为不争之事,如牧师教员等,所言者博爱,所言者道德,无精神似可矣!不知亦似是而非之论也。以此精神置之学校既发达,置之国家亦必能富强也。然此气有非一二人之所能为者,故端在群力以造成之耳!

1916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