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提升品质,完善人格

提升品质,完善人格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手掌对手掌相互用力向前推,活动之前聚集A学生暗中告诉他们在双方用力推向对方时,在不给B学生任何提示的情况下把力收回。让“求助信”在小组内“漂流”,每位同学负责对“漂流”到自己手中的“求助信”献计献策,可以在结尾留下自己的名字,也可以匿名。要尽可能地把“求助信”漂流到不同同学的手里。情绪对人的影响非常巨大,情绪控制有两个最常用的方法,一个是转移注意力法,一个是利用动作创造情绪法。

1.对不起,我错了

活动目的

(1)让学生认识到犯了错误就要勇于承认。

(2)培养学生勇于承担责任的精神。

活动道具

无。

活动规则

(1)教师喊一时,所有学生向右转;喊二时,向左转;喊三时,向后转;喊四时,向前跨一步;喊五时,不动。

(2)做错的人要走出队列,站到大家面前先鞠一躬,举起右手高声说:“对不起,我错了!”

场地要求

室外或室内空场地。

活动过程

(1)所有学生相隔一臂站成几排(视人数而定)。

(2)教师讲明活动规则:教师喊一时,所有同学向右转;喊二时,向左转;喊三时,向后转;喊四时,向前跨一步;喊五时,不动。

(3)活动开始,教师随意喊一二三四五中的任一个数字,同时观察哪些学生做错了。

(4)当有人做错时,做错的人要走出队列,站到大家面前先鞠一躬,举起右手高声说:“对不起,我错了!”

(5)做几个回合后,提问:刚才我们每个做错的人都勇敢地站出来说“对不起,我错了”吗?

【感悟分享】

采访那些没有站出来的同学:你为什么不肯站出来承认自己做错了?(感觉不好意思,没有勇气;感觉反正别人也不一定注意到自己做错了,不承认别人也不知道等)

采访那些勇敢地站出来承认错误的同学:当你站起来承认自己做错了之后,内心有何感受?(感觉自己有责任做得更好,也感觉自己勇敢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后心里踏实了很多,没有了那种偷偷摸摸做贼一样的感觉)

(6)教师小结:

面对错误时,大多数情况是没人承认自己犯了错误;少数情况是有人认识到自己错了,但没有勇气承认,因为很难克服心理障碍;极少数情况下有人站出来承认自己错了,并勇敢地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他们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了代价,同样他们也收获了内心的安宁。同学们,让我们做一个勇于承担责任的人,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为自己的未来负责。

2.积极的自我概念

活动目的

增强学生自尊心,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概念。

活动道具

每个学生一张纸,一支笔。

活动规则

认真地思考并写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良习惯。

场地要求

无要求。

活动过程

(1)每两个人一组,将学生分成若干组。

(2)教师请学生在经过认真思考后,每一个人都在纸上写下他们最喜欢自己拥有的4~5个特点。

(3)3~4分钟后,让每个学生与自己的搭档共同讨论他们写下的东西。

(4)让每个学生列出自己不太满意并且想改掉的习惯。几分钟后,再次与自己的搭档一起讨论这些习惯。

【参考问题】

①你对这个活动感到不快吗?如果是这样的话,为什么?

②你确实是说了实话吗?还是对你的优点有所隐瞒?对于你的缺点呢?

③当你向你的搭档展示自己的能力后,他的反应(比如,吃惊、鼓励、支持)是什么?当你的缺点暴露出来时,他们的反应是否有所不同?

3.我很棒

活动目的

通过相互交流意见来打破学生对自我肯定的障碍,引导学生学会悦纳自我。

活动道具

无。

活动规则

每个评价都必须是正面的、积极的。

场地要求

无要求。

活动过程

(1)两人一组,将学生分为若干组,同桌之间也可以。

(2)每组成员需要向对方提供以下几个问题,并记录答案。

①在外形上,你喜欢自己的哪两个方面?

②在个人品质上,你喜欢自己的哪两个方面?

③在才华或技能上,你喜欢自己的哪两个方面?

[参考问题]

①你是否发现这个活动开始时是十分困难的?为什么会这样?

②现在你的感觉如何?

4.赞美与分享

活动目的

让学生学会赞美他人,引导学生以欣赏的心态悦纳他人。

活动道具

无。

活动规则

每个人都必须对其组员作出符合要求的赞美,并留意记录其组员的感受、想法和反应。

场地要求

无要求。

活动过程

(1)两人一组,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同桌之间也可以。

(2)教师向学生强调: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赞扬,我们在悦纳自我的同时也要学会欣赏他人。

(3)每个学生都对自己组员的以下方面进行评价,同时指明,必须是正面评价:

①一个外貌方面特别漂亮的特征。

②一个或两个特别令人欣赏的性格特征。

③一个或两个特别令人欣赏的才能。

提醒:注意每个人要记录下其组员的感受、想法、反应。

(4)问题讨论:

①为什么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真诚地给予他人赞美是困难的?

②为什么人们对他人总是很容易给出负面的评价?而正面赞扬却少之又少?

③在欣赏他人、悦纳他人方面,我们积累了什么有用的经验?

5.吹牛比赛

活动目的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欣赏。

活动道具

无。

活动规则

利用“头脑风暴法”夸奖自己的优点。

场地要求

无要求。

活动过程

(1)告诉学生:调查研究表明,自信可以通过简单的练习培养出来,而“头脑风暴”式的吹牛比赛是培养自信的有效方法之一。

(2)说明头脑风暴的法则:

①不允许有任何批评意见。

②欢迎异想天开(想法越离奇越好)。

③我们要求的是数量而不是质量。

(3)团队成员两人一组,一人先吹牛,夸奖自己的优点,吹得越厉害、越离谱、越丰富、越完整越好,不需要经过大脑的系统整理和与他人的对比。

(4)对学生明确吹牛要求:吹牛过程中一定要做到正视对方、声音洪亮,可以伴有手势和肢体表演。另一个人要一边听一边适当地作出反应,并称赞对方“你真行”、“你某某方面有很大的潜力”、“你是最棒的”等。

6.绝对化的常识

活动目的

(1)引导学生认识到很多绝对化的表述是不科学的,很多所谓的常识也往往并不那么正确,从而引导学生在思考问题或作出评价时不要走极端。

(2)在一定程度上矫正比较偏激的学生的思想观念。

活动道具

无。

活动规则

学生要逐句分析绝对化表述中的不合理因素。

场地要求

无要求。

活动过程

(1)请学生就人的行为作出一些大体上的概括(其他相关主题亦可),或者让学生列举出他们经常听到的一些绝对化的表述,如“为什么他每个方面都比我好”、“全世界所有人都不喜欢我”、“所有漂亮的同学学习成绩都不好”、“所有的……都是懒惰的”、“没有一个人……”等。

(2)教师将学生概括出来的语句写到黑板上。

(3)让学生在每句话中找到代表绝对化表述的词语,并用彩色粉笔将绝对化的词语标出,如,所有、没有一个、唯一等。

【参考问题】

①如果一个人一直持有这些观点,会对他的行为造成什么影响?

②在日后的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地防止这些观点形成和遏制其发展?

(5)在讨论完以上问题之后,重新回顾先前概括出的论点所基于的事实基础,然后再重新作出概括。引导学生认识到很多绝对化的表述是不科学的,很多所谓的常识也往往并不那么正确,思考问题和作出评价都不要走极端。

7.以古鉴今

活动目的

(1)增加学生对现实世界的接触,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关注生活。

(2)引导学生以正确的视角评价时事,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全面的价值观

(3)在一定程度上矫正比较偏激的学生的思想观念。

活动道具

报纸(新闻版)若干。

活动规则

各小组在组内讨论不公平事情发生的原因,并进行班内汇报。

场地要求

无要求。

活动过程

(1)分组,每组5~6人,学生按照小组坐在一起。

(2)每组派发一份报纸,每人细读3分钟,找出其中不合理、不公平的事情。

(3)确定主题,组内讨论那些不公平事情发生的原因,是因为人的自私、贪心、人祸、制度、陋习,或是意外、天灾、天意?

(4)组内讨论: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如何回应这些不公平的事情?

(5)小组汇报:各组派一人做代表,将本组的总结报告向全班汇报。

活动提示

本活动含有很高的教育价值,需要教师谨慎处理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不正确的、幼稚的、偏激的观点,从而正确引导学生的讨论方向,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的生活观念、价值观念。

8.手掌对推

活动目的

引导学生面对对抗时学会减压,学会化解压力

活动道具

无。

活动规则

手掌对手掌相互用力向前推,活动之前聚集A学生暗中告诉他们在双方用力推向对方时,在不给B学生任何提示的情况下把力收回。

场地要求

室外或室内空场地。

活动过程

(1)学生两两一组,面对面站立,指定其中一位是A,另一位是B。

(2)让A和B手掌对手掌并用力向前推。提前暗中告诉A在不给B任何提示的情况下把力收回。

(3)问题讨论:

①B在A收力时有什么感受?

②当对方没有反抗你给的压力时是什么感觉?

③制造压力有时反而会引起相反的作用,你认同吗?这对你有什么启示?

活动提示

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尤其是突然放手的时候B会不适应,可能会摔倒,所以之前一定要提醒A注意不要让B摔倒在地。

9.培养勇气

活动目的

(1)告诉学生每个人都有心存恐惧的时候,把恐惧正常化。

(2)进行相应的练习,引导学生学会克服恐惧心理。

活动道具

恐惧清单(每人一份)、建议手册(每人一份)、题板纸。

活动规则

每个同学认真地思考并按照要求将答案写在题板纸上。

场地要求

无要求。

活动过程

(1)在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对学生说:“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恐惧的时候,你最恐惧、最害怕的是什么?”

(2)询问几个同学,将大家的答案简明地写在题板纸上,询问大家是否存在这些恐惧。

(3)发给每人一张由专家列出的恐惧清单并告诉大家,如果信息准确的话,那么大多数人的恐惧都是类似的。

(4)针对某一个问题,如“在公众面前进行一场精彩的讲座”,让同学们尽可能多地说出自己认为的可以克服这一恐惧的方法。

(5)选出相对最恐惧在公众场所发言的学生,让他上台大声朗读这些克服恐惧的方法给大家听。

附:专家列出的恐惧清单

①在公众面前讲话。

②金钱困扰。

③害怕黑暗。

④害怕蛇和虫子。

⑤害怕疾病。

⑥人身安全缺乏保障。

⑦面对死亡

⑧面对孤独。

⑨害怕狗咬人。

附:建议手册

①熟悉演讲内容(做到心中有底)。

②于事先练习演讲内容。

③知道参加者的姓名并称呼他们的名字。

④用目光接触听众,建立亲善和谐的氛围。

⑤预测可能遇到的问题。

⑥放松自己(深呼吸,内心对白等)。

⑦准备一个演讲大纲并按部就班地进行。

⑧好好休息,使自己的身心保持警觉和机敏。

⑨用自己的词汇,不要照章宣读。

⑩接受自己的恐惧并把自己的恐惧分类,看看哪些是可控的,哪些是不可控的,并找出相应的对抗恐惧的方法。

10.集思广益

活动目的

(1)引导学生勇于承认自己的困惑并树立求助意识,借助他人的智慧解决自己的难题。

(2)培养学生的关爱之心,乐于帮助他人解决难题。

活动道具

A4纸若干(每人最少一张),每人一支笔。

活动规则

每个人写出自己最大的困惑,同时针对别人最大的困惑给出自己认为比较好的答案。

场地要求

无要求。

活动过程

(1)分组,每组最好不少于4人,不多于10人。

(2)每人发一张纸,让大家在纸上写出自己当前面对的最头疼、最想解决的问题(如学习问题、人际交往问题、亲子沟通问题等),写下自己的名字或者标出自己熟悉的标记,然后把这张纸折叠,统一放在小组中间。

(3)让“求助信”在小组内(或全班范围内)“漂流”,每位同学负责对“漂流”到自己手中的“求助信”献计献策,可以在结尾留下自己的名字,也可以匿名。要尽可能地把“求助信”漂流到不同同学的手里。

(4)物归原主,然后在全班范围内把收到的“计策”进行交流。

(5)感谢:请向为自己提供既可行又有效方法的同学表示感谢。

参考变式

(1)为了调节氛围,教师可以在每个小组设置一些奖项:

最佳方法——最佳创意奖;

最奇特方法——别出心裁奖;

最容易完成的办法——善解人意奖;

方法最多的——“智多星”(最具智慧奖);

(2)如果时间充裕,教师应该就这些“方法”和“建议”进行讨论,让同学们能够更好地知道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时应注意哪些方面,同时知道如何使自己的“建议”和“方法”更为有效。

活动提示

关于署名。有的同学在寻求别人帮助的时候,由于害怕自己的隐私被暴露,不敢写其内心真正困惑的问题,所以教师在宣布写问题的时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纸条上不一定要署名,这样可以让学生获得心理上的相对安全感,有助于确保求助问题的真实性。

11.脚踏实地

活动目的

提供给学生一种控制和稳定情绪的干预方法,帮助学生学会控制和稳定情绪。

活动道具

无。

活动规则

全体安静,全身放松,跟着指示参与活动。

场地要求

室外或室内空场地。

活动过程

(1)教师对学生说:“在经历过一场激动人心或者令人恐惧的事件之后,我们往往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或者总是会不停地想起已经发生过的事情。这时候,我们可以使用一种叫做‘脚踏实地’的方法来使自己减轻这种感觉,将你的注意力转向事件之外的世界。”

(2)所有同学保持一定间距,坐在一个舒适的位置上,全身放松。

(3)环顾四周,辨别你所看到的不会使你感到紧张的东西,在脑海中一一说出它们的名字。你可以说“我看见了草地”、“我看见了同学”等。

(4)闭上双眼,慢慢地、深深地呼气、吸气。

(5)接下来,辨别你所听到的5种声音,在脑海中一一说出。你可以说“我听到自己呼吸的声音”、“我听到风在吹过”、“我听到麻雀的叫声”等。

(6)慢慢地、深深地呼气、吸气。

(7)再接下来,辨别5种你能感觉到的东西,在脑海中一一说出。你可以说“我感到自己的心在跳”、“我感到我的脚指头在鞋子里”等。

(8)慢慢地、深深地呼气、吸气。

12.身心互动

活动目的

(1)帮助学生了解身心互动原理,教学生掌握运用肢体动作改变情绪的方法。

(2)培养学生正面的、积极的心态。

活动道具

无。

活动规则

要求学生认真按照指示操作。

场地要求

室外或室内空场地。

活动过程

(1)请大家全体起立,然后坐下;请大家再次全体起立,不过这次的速度要比刚才快一倍,然后坐下;第三次起立要比第二次再快一倍。

(2)教师问:大家是否感觉到一种振奋的情绪?

(3)请大家抬头看天花板,张开嘴巴大笑3声。保持现在的样子张开嘴巴,看着天花板,然后要求每个人想一件人生中最悲伤的事情。

(4)尽管学生努力地想体验悲伤,但他们发现非常困难。因为在这种亢奋的情况下是根本不可能体会那种痛苦的感觉的。持续15秒,请大家回到自然状态。

(5)这时候,教师将声音放低,要求大家慢慢地把头低下,请大家回想曾经令你们特别开心的事情,并去体验那份快乐。

(6)在这种情况下,尽管学生努力地想体验快乐,但他们发现同样很困难。因为在这种身体处于低沉状态的情况下,人是根本不可能体会那份快乐的感觉的。

(7)教师小结:

情绪对人的影响非常巨大,情绪控制有两个最常用的方法,一个是转移注意力法(如活动“脚踏实地”),一个是利用动作创造情绪法。这个活动告诉我们:在我们情绪不好时,可以通过身体动作的改变来改变不良情绪,从而带给我们良好的情绪。

13.模仿秀

活动目的

让学生明白情绪会互相感染,引导学生理性控制情绪。

活动道具

无。

活动规则

甲学生做各种表情,乙学生作为“镜子”模仿甲的各种表情。

场地要求

无要求。

活动过程

(1)找出两名志愿者组成一组。

(2)甲学生做各种表情,乙学生作为“镜子”模仿甲的各种表情。如微笑、捧腹大笑等。

(3)表演完后双方互换角色。

【参考问题】

①看到“镜子”的表情,你有什么感受?

②情绪可以传染吗?

③努力做各种表情时,你的情绪有变化吗?

【参考表情】

①微笑、捧腹大笑。

②傻笑、笑呵呵。

③前俯后仰的笑、回眸一笑。

④眉飞色舞、手舞足蹈。

14.“盲人”旅行

活动目的

(1)通过“盲人”与“拐棍”角色的体验,让学生理解自助与他助同等重要。

(2)让学生感受信任与被信任、爱与被爱的幸福与快乐。

(3)通过助人与受助的体验,增强学生对他人的信任与接纳。

活动道具

每人一只眼罩,较复杂的盲道设计。

活动规则

(1)团体成员两人一组,一位做盲人,一位做引路人,二者配合。

(2)“盲人”在旅行过程中不允许用语言交流,最好配置适当的背景音乐。

场地要求

室外或室内空场地,配以布置好的盲道设计。

活动过程

(1)在背景音乐声中,扮演盲人的同学戴上眼罩,然后原地转3圈,暂时失去方向感,先在室内独自一人穿越障碍旅程,体验盲人的无助、艰辛,甚至恐惧。

(2)所有学生中一半人继续扮演盲人,另一半人扮演帮助盲人的“拐棍”,由“拐棍”帮助“盲人”完成有障碍的旅行。完成后交换角色重新体验。

(3)所有学生均扮演盲人,两个“盲人”相互帮助地走过一段障碍旅程。

(4)学生们交流:在不同情况下,扮演不同角色的感受?

活动提示

(1)本方案设计了三种情况的“盲人”之旅,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只做其中的一种。

(2)障碍旅程的设计,最好有跨越、钻圈、下蹲、上攀、独木桥、上下楼梯等多种障碍,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3)在角色互换的旅行中“盲人”与“拐棍”最好不要选择之前的搭档,以陌生的对象为好。

活动扫描

(1)活动点评。

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角色体验,许多人掀开眼罩的第一句话是:“谢谢你!”他们体会到了作为一个盲人在障碍面前的无助、无奈,甚至恐惧,内心特别希望得到帮助与支持。“拐棍”的出现是“盲人”所期待的,但做好“拐棍”也不是简单的事。因为许多“拐棍”自己能看到前面的障碍,就以为“没什么,我肯定可以顺利通过”,所以带着一份自信和勇气,领着“盲人”快速前进,因此无法体会“盲人”为什么如此犹豫不前。仔细想想原因,还不是没有从他人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吗?“盲人”对眼前的一切一无所知,心存戒备,对“拐棍”的引导还不是十分信任,所以步履不可能轻松,心底无法坦然。

同学们通过“盲人”与“拐棍”角色互换的体验,反思自己在帮助他人与信任他人中的不足,在活动中进一步体验了信任与被信任的欣慰与快乐。所以,“谢谢你”是他们由衷的表达。

(2)学生感言。

生1:当我看到一个同学被蒙住了双眼,看她惊慌失措,一副很无助的样子的时候,我觉得她好可怜,十分同情她,想着平日里能睁着眼睛走路是多么的幸福。于是,我就毫不犹豫地去搀扶她,告诉自己一定要尽可能地帮助她走路,做好她的“拐杖”。

随后遇到了很多突如其来的阻碍,我就想:如何让她安全度过?看她胆小害怕的样子,我简直想抱着她走,心想我能替她完成多好。

生2:我扮演的是“盲人”的角色,当时心想不就是走楼梯吗,不要人扶我自己也能走得很好。但真的走起来,心里还是充满了恐惧,每下一节台阶都颤颤巍巍的。旁边的“拐杖”不是很用力地拉着我,而是轻轻捏捏我的右手暗示我右转,或轻轻拍拍我的头让我低下头,或揽着我的腰让我转弯。在慌乱无助的旅途中,同伴点点滴滴的指点,让我感到无比温暖。当眼罩摘下时,我深情地拥抱了我的“拐杖”,感慨万千,内心充满难以言表的感激之情。

生3:蒙上眼睛后,眼前是一片黑暗,仿佛世界成了浮影,一切都是空白。脑海中即刻掠过一个念头:假如我真是一位盲人,是否有勇气在这黑暗的世界中生存?就在彷徨的时候,一双温暖的手搀扶着我。顿时,我感到一种说不出的激动和勇气在心中涌动,鼓励着我去尝试做盲人的感受。

【活动小结】

学习和生活中总有很多我们不懂的东西,每个人都有可能经历在黑暗中摸索的过程。在学习中有所困惑时的感受,你有,别人也会有,这时别忘了求助与帮助别人。给别人帮助,能带给别人温暖和信任;寻求别人的帮助,以便于自己更好地成长。

15.说我,说你

活动目的

让学生意识到以自我为中心的弊端,引导学生学会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活动道具

无。

活动规则

第一轮交谈,双方都只能用“我”做主语;第二轮交谈,双方都只能用“你”做主语。

场地要求

无要求。

活动过程

(1)自由组合,两人一组。

(2)两人面对面,用两分钟的时间和对方沟通一件事,说话时候只能用“我”为主语,不能不说话,也不能说“你”怎么样怎么样。

(3)采访,谈感想:当别人对你说话一直说“我如何如何”时,你有何感受?(学生会感觉自己被忽略了,自己不受重视不被提及,感觉很不舒服)

(4)两人面对面,用两分钟的时间和对方沟通一件事,说话时只能用“你”为主语,不能不说话,也不能说“我”怎么样怎么样。

(5)采访,谈感想:当别人对你说话一直说“你如何如何”时,你有何感受?(感觉自己受到了别人的关注,感觉自己很重要)。

【感悟分享】

平时我们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习惯了过多关注自己的需要而忽视了别人,这很容易影响同学之间的关系。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考虑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更需要多关注别人,多考虑别人的需要,多了解别人的想法。尝试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会更有利于我们和别人沟通。

活动提示

提示学生在第二个只能用“你”为主语的环节中不能总用否定性和指责性语言。

16.认真评论活动

活动目的

让学生认识到不同的评论(破坏性评论和建设性评论)会带来不同的影响,教学生掌握积极的建设性评论技巧。

活动道具

无。

活动规则

参与者要按照指定的方式对志愿者的演说进行评论。

场地要求

无要求。

活动过程

(1)找出一个志愿者,让他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如班级建设、人际交往、热门时事等)发表一次演讲。

(2)找出另外两个志愿者,对他的演讲给予评论。评论时须按照教师给出的指示进行,其中一人进行建设性评论,一人进行破坏性评论。

(3)采访演讲者:面对两种评论,你有何感受?

【感悟分享】

面对同一件事,不同的人的整体感受可能是一样的。比如一个人的演讲很精彩,我们大家可能总体都感觉很精彩;一个人的演讲不太精彩,我们总体都感觉一般,这些都正常。只是面对相同的感受,不同的表达却能带给人不同的感受,破坏性评论会让人感觉很沮丧,而建设性评价则更容易让人接受,也更让人感到振奋。

17.“叉手”(1)

活动目的

引导学生意识到习惯无处不在,并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我们。

活动道具

无。

活动规则

学生跟随教师指示,一起做叉手的动作。

场地要求

无要求。

活动过程

(1)全体注意,请大家半举双手,放于胸前。

(2)请全班同学跟随老师口令将双手交叉握在一起,连续做6次,最后一次,保持交叉状态,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口令清晰地高举双手做示范。

(3)教师提问:请注意自己的手指是怎样交叉的,是左手大拇指在上还是右手大拇指在上?你每次手指交叉姿势一样吗?为什么?

学生:有的同学是左手大拇指在上,有的同学是右手大拇指在上,但是所有每次手指交叉的姿势都是一样的,因为习惯了这样叉手。

(4)教师小结:

一个小小的叉手活动让我们认识到,习惯无处不在,并经常在不经意间对我们产生着影响。

18.叉手(2)

活动目的

(1)引导学生意识到改变习惯将伴随不适,但是经过强化训练,习惯可以改变。

(2)让学生明白:人有与生俱来的对变化或对改变的抗拒心理,试图改变他人必须注意技巧。

活动道具

无。

活动规则

学生跟随教师指示,一起做叉手的动作。

场地要求

无要求。

活动过程

第一部分:

(1)请全班同学跟随老师口令将双手交叉握在一起,连续做6次,最后一次,保持交叉状态(这是学生习惯叉手的状态)。

(2)现在请大家重新叉手,要求手指交叉的顺序要与之前顺序正好相反(例如本来左手拇指在上的改为右手拇指在上),连续做5次。

(3)讨论:当姿势和刚才的姿势发生改变时,你有什么感受?这说明什么?

学生:感觉很不习惯,很不舒服。这说明当我们想要改变自己长期养成的习惯时,会面临不舒服、不适应的情况。

(4)教师小结:

改变自己长期养成的习惯当然会伴随着不适,这也是我们以往很多次想要改变不良习惯却总是失败的原因。

第二部分:

(1)现在请大家再次叉手,要求手指交叉的顺序和刚才改变后的顺序保持一致,连续10次。

(2)再次叉手,要求手指交叉的顺序和刚才改变后的顺序保持一致,连续10次。

(3)现在请大家和之前一样再次叉手,连续10次。

(4)讨论:请问大家现在感觉还和刚开始时候一样不舒服吗?这说明什么?

学生:现在感觉好一些了,没有刚开始那种很强烈的不舒服的感觉了。这说明只要坚持,我们是可以改变习惯的。

(5)教师小结:

刚开始改变习惯的时候总会伴随着不适的出现。但是,只要坚持下来,我们都能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

19.智慧选择

活动目的

(1)帮助学生通过选择来了解自我潜意识的处事原则,通过对自我行为的反思,对思维方式、处理方法的改进来完善自我。

(2)帮助学生认识到有时候我们需要放弃拥有的才能得到更多。

活动道具

无。

活动规则

(1)每个人根据情境作出独立的选择,过程中不能交流。

(2)玩过此游戏者要求从始至终保持沉默。

场地要求

无要求。

活动过程

(1)告诉学生,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我们每个人就是故事中的主人公,请务必认真对待这个测试,认真给出自己的选择。

(2)投影展示故事:

在一个暴风雨的晚上,你开着一辆车,经过一个车站。

车站有三个人正在等公共汽车。

一个是快要死的老人,很可怜。

另一个是医生,他曾救过你的命,是你的大恩人。

还有一个女人/男人,她/他是那种你做梦都想娶/嫁的,也许错过就没有机会了。

但你的车只能坐一个人,你会如何选择?并请解释你选择的理由。

(3)教师独白:

这不是一个对你性格的测试,因为每一个选择都有足够的理由。

在你最后选择前,请仔细考虑以下问题:

①老人快要死了,你首先应该救他?

②但是死亡是无法避免的,是每个老人最终的终点。

③你或许应该让那个医生上车,因为他救过你的命,这是个报答他的好机会。

④也许,可以在将来某个时候也可以去报答医生,但是一旦错过了这个机会,你可能永远都遇不到这个让你如此心动的爱人了。

⑤请分享你的选择,并给出理由。

⑥最后,教师给出最佳答案:“给医生车钥匙,让他带着老人去医院,而我则留下来陪我的梦中情人一起等公车!”当然,这个答案可能是最理想的,却不是大多数人一开始就能想到的。

(4)教师小结:

你是不是会发现,潜意识中我们很少想过要放弃我们手中已经拥有的东西(车钥匙)去获得更好的结果。有时候,有“舍”才会有“得”,学会放弃,是一种智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