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正确认识人的本质

正确认识人的本质

时间:2022-02-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即与人的基本生理需要相联系的自然本能。这些都是由肉体器官活动引起的本能行为,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那么,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的这一论断呢?其次,人的本质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而不是社会关系的某一方面。因此,要认识一个人的本质,必须从纵横关系、主次关系
正确认识人的本质_传统文化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二、正确认识人的本质

人的本质是指人区别于其他动物而成其为人的特殊的规定性。在哲学史上对人的本质有多种不同的理解,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科学地阐明了人的本质,认为人的本质是指人的社会属性。要弄清人的本质,必须首先弄清人的属性。

(一)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人类社会是整个物质世界的一部分。人类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由猿进化而来的。因此,人就不可避免地带有一般动物所共有的自然属性。

人的自然属性是指人的生物和生理特征。即与人的基本生理需要相联系的自然本能。如,人饿了要吃食物,冷了要添加衣服,疲倦了要休息,遇到危险会躲避或反抗,发育成熟后有性的冲动等等。这些都是由肉体器官活动引起的本能行为,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人的自然属性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延续的前提,是人类存在的物质基础。但是,人的自然属性较之动物的自然属性又有其质的区别。人的自然属性不是纯粹的自然属性,而是社会化了的自然属性。以吃的本能来说,人们的吃除了满足生理需要外,还要满足色香味俱全的审美需要和联络感情、友谊的社交需要;自我保存的本能方面,人都有安全的需要,当勇士为正义而战时,明知有牺牲却能视死如归;人和动物都需要生育繁衍,动物觅偶求欢完全出自本能,而人类的两性之爱,生儿育女,则是爱情的结晶,受法律、道德规范的制约和影响,融入了人的社会性。

由此可见,人类自身也没有什么不受社会影响的纯粹的自然属性了。每个现实的人,的确都具有双重性,作为生物存在的人,具有自然属性,作为社会存在的人,具有社会属性。但是,人的自然属性只是社会属性的基础和前提,人的社会属性才是人的本质属性,是人类独有的。人的社会属性制约着人的自然属性,人的本质应当从人的社会属性中去考察。

(二)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正确阐述了考察人的问题的基本方法论原则,即从“现实性”出发,也就是从一定的社会关系出发,把人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和具体的社会关系中去考察,研究现实的、具体的、活生生的人的本质。

1845年,马克思在他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5]这一科学论断,真正揭示出了人的本质的真正意义。那么,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的这一论断呢?

首先,人的本质在于它的社会性。把人和动物区别开来的主要依据只能是人的社会生活,同时人类自身的区别,如古代人与现代人、资本家与工人的区别也只能是人的社会生活,而不是在于人的自然的生理的特质。正如马克思所说:“‘特殊的人格’的本质不是人的胡子、血液、抽象的肉体的本性,而是人的社会特质”。[6]这一点可以从人的社会性的劳动这个角度上加以说明。人类起源于猿类,人之所以为人区别于动物的标志就是人类劳动。“动物仅仅利用外部:自然界,单纯地以自己的存在来使自然界改变;而人则通过它所做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这便是人同其他动物的最后的本质区别,而造成这一区别的还是劳动”。[7]而人类社会一开始就具有与动物不同的社会性。恩格斯说:“为了在发展过程中脱离动物状态,实现自然界中的最大的进步,还需要一种因素:以群的联合力量和集体行动来弥补个体自卫能力的不足”。[8]这就是说,在强大的自然力量面前,单个人的力量是不能维持自己的生存的。所以当人们一开始生产他们所必须的物质生活资料的时候,就要和他人合作,因而也就产生了与其他一切动物不同的生活群体。由此可见,人类劳动的社会性是人的本质的一个很好的证明。在此基础上,人同自然界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形成了生产力系统和生产关系系统,为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打下了基础。

其次,人的本质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而不是社会关系的某一方面。社会关系的总和是在人的生产实践活动中形成的。适应于生产实践的需要,人们不仅结成了生产关系,而且形成了政治关系、思想关系和其他社会关系。要揭示人的本质,必须抓住人们在生产实践中所产生的必然联系,同时在这个基础上,把人放到各种社会关系中做综合的考察,才能真正把握人的本质。这里应注意的是人的本质主要是由人在生产关系中的不同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这种在生产关系中的不同地位和作用,在阶级社会里就表现为阶级性,因而人的社会性主要表现为阶级性。

第三,人的本质的具体性、历史性。“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个规定,不仅表示它的客观性,而且表示着它的变动性、历史性,就是说它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发展变化的。社会是具体的、历史的,因此必须对人的社会关系做具体的历史考察。阶级社会中人的关系与阶级产生以前是不同的,各个阶级社会中人的关系也是相互区别,如果把人的本质设想为某种固定不变的气质或某种抽象的观念都是不正确的、不科学的。既然社会关系是变动的,那么作为社会关系的总和的人的本质也就不是抽象的固定不变的。

总之,人的本质不能到现实生活之外去寻找,人的本质就存在于现实的、可感知的、发展变化着的社会关系之中:离开了人的实践活动,离开了社会关系的变化和发展,就抓不住人的本质,就不能理解现实的人。

人所处的社会关系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可分为物质的社会关系和思想的社会关系。物质的社会关系,一般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关系,即生产关系或经济关系;思想的社会关系,就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各个领域中的人和人的各种社会关系,即政治关系和思想关系。政治关系包括阶级关系、党派关系、国家关系、法律关系等。思想关系包括道德关系、宗教关系、文化关系等。上述种种关系相互交错相互影响,构成一张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网。其中,生产关系是最基本的关系,它决定其他一切关系乃至于整个社会的面貌,也最终决定人的本质。由于人们各自所处的社会关系,主要是所处的具体生产关系及其地位不同,人的本质也就不同。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其他社会关系对人的本质规定的重要影响。在庞大而复杂的社会关系网上,每一方面的社会关系,都给人以制约、熏陶和影响。各种熏陶和影响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一种“合力”,经过内化,形成一个人的本质,并通过他所扮演的社会角色、言谈举止表现出来。因此,要认识一个人的本质,必须从纵横关系、主次关系上进行多方面的考察分析后,予以科学的综合。如雷锋、焦裕禄等英雄人物的本质,就是通过党的培养、政治思想教育以及革命集体生活的熏陶等社会关系来综合分析才能深刻了解和把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