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浅析我校扩招后图书馆文献建设

浅析我校扩招后图书馆文献建设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书馆如何适应新形势下高等教育的发展,如何在扩招后使馆藏文献发挥其最大效率,满足高校师生教学、科研的需要,是高校图书馆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所必须面临的新问题。图书馆应以《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为参照,争取学校每年一定比例的拨款,以保证文献资源的建设。扩招后我校图书馆的文献建设必须紧跟学校的专业发展要求,积极配合重点学科、重点专业的建设,明确图

浅析我校扩招后图书馆文献建设

刘玉兰

【摘 要】高校扩招是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这对高校图书馆文献建设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图书馆如何适应新形势下高等教育的发展,如何在扩招后使馆藏文献发挥其最大效率,满足高校师生教学、科研的需要,是高校图书馆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所必须面临的新问题。分析并探讨采取何种措施来适应新形势,是高校图书馆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文献信息 文献建设 扩大招生 对策

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高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以及校园文化建设和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教学、科学研究和知识创新的重要支撑,是文献信息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高校大幅度的扩大招生,给高校三大办学支柱之一的图书馆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图书馆如何适应新形势下的高等教育发展,如何在扩招后使馆藏文献发挥其最大效率,满足高校师生教学、科研的需要,是高校图书馆发展过程中必须认真对待的新问题。

高校扩招对图书馆的冲击和挑战

1.扩招以后读者人数的剧增导致文献总需求激增

我校扩招的规模增幅之快和增量之大是前所未有的,从以前一个只有几千名在校生的学校,发展到现在已有上万人在校生的学校。从原来的20多个专业发展到现在近百个专业,招生人数的增加必然导致读者人数的增加,而读者人数的增加使得图书馆馆藏、阅览座位相对减少,图书馆新购置书刊的入藏速度远远跟不上扩招人数的步伐,读者需求与图书馆的文献保障能力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2.扩招后,教师科研工作也对图书馆的文献保障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扩招后,学校为进一步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不断引进高职称高学历的教师。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对图书馆来说意味着读者的文献需求呈“高、精、尖”的发展趋势。

3.社会应用型的专业以及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大量涌现,高校文献保障能力滞后和不足

扩招后,要在学科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的办学资源,对我校学科专业根据社会需求做一定幅度的调整,从而提高办学效益,这样,许多社会应用型专业从研究型学科中衍生出来,构成学校新的专业;同时,随着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的发展,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大量出现,都要求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保障工作能够与之同步。

文献保障能力应与招生规模同步扩大

从理论上说,文献保障能力应与招生规模同步扩大,但就目前情况而言显然是不可能的。然而,尽最大可能提高文献保障能力,则是目前图书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采取多种措施争取文献资源建设经费

扩招后,我校大力改善办学条件,也加大对图书馆的投入力度,改善了图书馆的办馆条件。根据国家教委《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规定,图书经费应占学校总经费的5%指标,但我校目前远远低于这一水平。由于传统书刊连年涨价,读者人数剧增,多方争取文献资源建设经费投入已是刻不容缓。图书馆应以《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为参照,争取学校每年一定比例的拨款,以保证文献资源的建设。

2.构建新的文献保障体系,调整并优化藏书结构

扩招后,我校图书馆针对读者信息需求的变化和特点,积极做好资源的优化工作。首先根据学校设置专业以及重点学科,对馆藏文献进行全面调查,按照各学科的发展所必须使用的文献的类别、品种、数量、文种等内容来优化文献资源;并深入各学院、专业系、教研室、科研处等主要教学部门进行“文献需求调查”,根据学校新增专业邀请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留学回国人员座谈,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选准、选好具有一定权威性、使用率高的文献入藏。其次在保证入藏文献学科系统性和完善性的前提下,满足新增专业的文献需求,做到文献采访要有超前意识,入藏的文献应始终处于学科建设的前沿,发挥藏书应有的作用。

制定一套严格细致的采购程序,有计划、有重点地采集重点学科的特色文献入藏,并保证图书的品种和数量,使有限的经费发挥最大效益。如:我校图书馆就以学校的办学方针为依据,逐步建立起具有本校特色的馆藏,诸如新闻学、广告学、传播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音乐学、表演、导演、电视摄像、戏剧影视、美术设计、戏剧影视文学、动画、录音艺术、媒体创意、数字媒体艺术、广播电视技术等突出中国传媒大学的专业,建立以新闻、广播电视特色的馆藏体系,成为中国惟一一所在新闻、广播电视学科领域中的文献收藏中心。

3.调整馆藏发展策略,加大电子文献建设

第一,加大电子文献收藏与馆藏资源数字化。图书馆现拥有连接清华CNKI学术期刊网站的镜像站点,拥有1994年至今出版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提供5300多种期刊的电子资源以及硕士、博士学位论文数据;中国传媒大学学位论文;中国期刊CNKI数字图书馆; PQDD博士、硕士论文库;数字图书馆;数据库检索;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Theory;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新华社多媒体数据库教育网;新华社多媒体数据库电信网;大众传播专题文献;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大众传播多媒体库; INSPEC(科学文摘)数据库; ASP& BSP;国际表演艺术期刊数据库;国际电影索引数据库;美国电影学院电影目录数据库等。还与超星公司合作,建立超星数字图书馆。一方面购买与本校专业有关的电子图书,充实馆藏;另一方面,通过超星公司采用TRS信息技术,结合教学科研需要,自主进行本馆专题文献(如教学参考书、重点学科文献)的数字化建设,并将各种多媒体电子读物和随书配盘内容上载到校园网络服务器上,从而改变传统图书馆的借阅方式,读者可以不受时间、地域以及复本量的限制,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图书利用率,满足了扩招后读者的需求。

第二,努力挖掘网上特色资源。据统计,全世界已有600多所图书馆和400多个学术机构将其数据在因特网上开放,发布题录、文摘型的文献信息、有关领域的研究开发等信息。人们通过上网,可以免费或以付费方式借阅因特网上的信息及其他图书馆的丰富馆藏资料。但是由于网络资源的海量、无序,质量参差不齐,又给上网检索信息的读者造成许多麻烦。我校图书馆通过校园网开展网际导航工作,积极搜寻网络上丰富的信息资源,认真筛选,去粗取精,将有用的信息搜集起来加以分类、整理、规范,通过对相关数据库、电子期刊、专业网站等各种资源的推荐和链接,及时为教学科研和重点学科建设提供网上最新的信息和资源。

第三,图书馆应依托高校文献保障系统,通过网络与其他高校图书馆联网,实现资源共享。利用兄弟院校图书馆的丰富文献资源,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自身现有馆藏的不足,满足读者对文献的需求。

4.配合我校专业调整性预见未来发展需求

扩招后我校图书馆的文献建设必须紧跟学校的专业发展要求,积极配合重点学科、重点专业的建设,明确图书馆藏书重点,确定馆藏特色,确定图书馆藏书重点应与学校重点专业、重点学科的建设紧密结合,对这些学科应该做到经费优先保障,采取研究级、学习级、参考级三级文献保障体系,在图书品种广度及深度方面应给予高度重视,逐渐形成我馆的藏书特色;在图书采购方面充分做好对学校各专业采书的协调,尽量达到图书资源不重复建设;建立文献长远保障体系:除要针对目前的专业需要外,中文图书采购还应考虑学校未来学科的发展建设,对那些市场潜力大,对学校未来发展有重要意义的新兴学科、边缘学科图书应以关注。

高校网络资源建设的现状告诉我们:从实际效用看,绝大部分学校的建设任务十分艰巨。关键就是建设的“个性化”问题。当然包括了学校网络资源建设应满足本馆用户需求,也包括了购置经费使用的优化。

针对学校文献保障率随扩招而下降的普遍现象,应尽快建立完善的教学参考书网络系统。具体做法是围绕学校的各门课程,运用网络资源,结合实体馆藏,制作本校《各门课程教学参考资源数据库》。就形式而言,包括教科书、专著、译著、原版教材教参、报刊、工具书、教学大纲、教学辅导、案例、习题集、音像制品、多媒体课件、网络课堂、相关网站等。就内容而言,可按教材的章节、逻辑结构、重点难点编排参考资源;形式和内容的设定,因课程不同而异。每门课的参考资源分为基础型和选择型两部分。基础性部分为经典性参考资源,一般不变;选择型部分为动态性参考资源,随着教材的更新、时间的推移、世纪的变化而更替。数据库分两个层面:一是检索层面,为二次文献信息的书目型数据。旨在为实体馆藏和虚拟馆藏(网络资源)提供检索途径,如纸质图书和期刊的“典藏地”、“分类排架号”等。二是链接层面,为一次文献信息的全文数据。凡本馆“拥有”的网络资源直接链接到终端上查阅、打印、下载。这样,就把馆藏实体资源和网络资源综合在一个窗口,方便读者使用。同时,让两类馆藏相互补充,提高使用率。这项艰巨的工作完成之后,对学校教学的文献信息保障作用不言而喻。

针对目前文献信息的介质化、网络资源利用的个人化以及文献信息远程传递的普及化,为我校科研提供切实有效保障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不再满足于数量上的扩大、品种上的增多,而在于对文献信息资源的有效重组。信息重组一般分为管理型重组和研究型重组。管理型重组,主要着眼于源信息的管理工作。在不改变原来信息结构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信息结构的某一共同特征将它们组织一起。如:将相关信息重组后以主题树的形式指引用户,使其方便、快捷地查到所需的信息。大多数学科导航库就属于这一种。研究型重组,将源信息分解成不同的信息元、信息元的组合(信素)后进行重组,形成某一专题(主题)的、内容专深的、新的信息产品。如:建立能反映科研前沿动态的本校科研课题数据库,编辑供本校科研课题参考的、包括描述性综述和评论性综述的电子刊物。至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高校图书馆的文献信息建设,在新形势下要保障本校教学、科研对文献的需求,其工作必须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实体资源、网络资源的采访,二是实体资源、网络资源整合、重组。而后者是重点。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信息中心,有责任对网络信息进行建设与组织,为广大师生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与开发的必要性

1.广大师生对图书馆的迫切要求

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和高教体制改革的要求,学生需要全面发展、积累知识、突出专长,教研人员需要丰富教学、掌握学术动态和科研进展。网络信息因其传递迅速、使用方便、资源巨大、内涵丰富而吸引了广大师生。此外,目前一些科研项目也通过网络来发布和传送,这也迫使广大教研人员关注和利用网络。然而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目前许多用户在网络应用和信息检索方面缺乏必要的知识和技能,需要图书馆在这些方面提供指导和帮助。

2.图书馆自身发展的要求

高校图书馆是文献信息中心,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服务于教学、科研是她的重要职能。在网络环境下,高校教学科研的基本思想与方式正经历着巨大变化,急需与之相适应的新型信息服务体系。图书馆既不能只局限于向读者提供本馆文献,而应提供包括网络信息在内的所有可得信息。其次,从网络资源建设与组织的技术角度来讲,图书馆承担这一工作责无旁贷。图书馆具有信息资源优势,又拥有一支既有文献检索理论与咨询实践经验,又掌握现代检索技术的队伍,在信息检索、数据库建设和管理等方面,具有相当的优势。对网上信息资源进行组织、分类,既适应用户需求,又符合自身工作特点,这也是图书馆发展与崛起的机遇。

3.图书馆持续发展的要求

人们对一所大学的认可主要是通过它的科研、教学与文献资源情况来判定的,文献资源状况是其吸引人才和生源的重要指标。随着网络的普及,高校的信息基础设施与文献资源状况直接影响到人们对该校的选择与认可,成为评判高校实力的重要方面。

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与开发的对策

1.转变馆藏观念,变藏书建设为资源建设

信息载体的多样化,决定了高校图书馆必须调整采购对策,在采集印刷型文献的同时,加强电子信息资源的建设,并逐步过渡到以电子版为主。在今后十年内,电子文献所占经费比例应达到40%~50%左右。此外,图书馆应打破“大而全”的传统思想,重视特色馆藏建设,切实制定本馆资源特色。在资源共建共享和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图书馆只有依其资源特色才能吸引读者。

2.加快本馆文献资源的数字化进程,科学建设信息资源

为适应高校图书馆自动化和网络化的快速发展,图书馆应加快本馆信息资源的数字化进程,把现实馆藏转变为虚拟馆藏,利用网络把本馆馆藏推向社会。在数字化建设中,要注意数据库的规范化与标准化,同时要与特色数据库的建设统一起来。最好通过一定范围的网络化,形成有机的协作整体,制定文献数字化建设的统筹规划,确定各馆应承担的建设重点。这样统一规划,统一协调,统一分配,既避免重复建设,又保证建库质量,也便于大范围的资源共享,并可提高自己在网络中的影响。

3.了解用户所需,开展网上咨询服务

网上咨询服务是适应网络环境而衍生出的一种新型的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它将传统的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性、常规性的服务。目前,国外图书馆普遍使用的网上咨询服务方式是FAQ,即常见问题(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它是将用户在图书馆遇到的各种问题加以收集整理,分析归纳,选择其中带有普遍性、典型性的问题予以解答,最后将问题与答案设计成网页,投入网络,用户在检索遇到困难时利用图书馆主页就可获得答案。网上FAQ不仅可以帮用户快捷地得到答案,也能帮读者更多地了解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及注意事项。我们在设计网页时,可将FAQ按一般性介绍(有关图书馆介绍及服务项目)、流通阅览、检索咨询、电子资源、公共书目查询(OPAC)、图书馆网站、有关规定等项目予以组织。同时FAQ内容是动态的,每隔一定时期应给予充实,以便更加有效地为读者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提供指导和帮助。

4.组织网上资源,建立专业信息库

网上信息组织是指对网上的各种信息,通过分析、标引、排序、存储等手段,形成一个有序的便于用户理解和查询的信息系统。对网上信息进行组织,首先要明确对哪些信息进行组织,为哪些信息做导航,只有明确这些,才能把握组织信息的质量和效用。在确定重点学科专业后,一方面利用WWW搜索引擎,尽可能全面地搜集到相关信息,在遵守有关法规的前提下,将其下载到设计好的数据库中,对其进行去重除旧,消除污染,形成专业信息数据库。另一方面,设立专业搜索引擎,根据重点收集对象的范围,把常用数据库的地址或相关资源进行汇集,形成专业信息导航库,使广大用户充分、迅速地利用网络资源。

5.积极开发人力资源,培养高素质信息服务队伍

人才是成功的关键,高校图书馆应根据本馆现有人员的具体情况,结合工作要求,确定人才使用和发展目标,进行“本土”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形成既熟悉图书馆知识又掌握现代化技术和外语知识,同时具有分析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经营管理知识和信息市场意识的善于合作的“博才式”群体知识结构。同时制定相应的用人政策和激励措施,科学制定考核指标,做到权责匹配、绩利结合,保持队伍的素质与活力。

6.加强用户培训,提高其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能力

网络为读者交流、传递信息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同时也使不具备信息技术的读者感到不知所措。用户培训是图书馆面临的紧要课题,一方面通过板报、校园网和校内刊物等途径,广泛宣传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优势,另一方面对他们进行培训和指导,可以采用办班或讲座的形式,也可以进行随机辅导。在内容上,应向其介绍网络基本知识、网上一些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推荐优秀的网络搜索引擎,讲授各种网络信息检索方法与技巧、网上信息种类及信息的鉴别、收集和阅读方法。

总之,连年的扩招给高校图书馆的文献建设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这就需要图书馆面对形势的发展,深挖潜力,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率,并积极筹建新的资源,以便最大限度地为广大读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文献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藏晓荣:《高校扩招后图书馆读者文献信息需求变化及对策》,《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1年4月。

2.方玮:《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应重视的几个问题》,《图书馆论坛》,2002年第2期。

3.蓝昕:《新形势下的文献信息建设》,《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