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美的捕捉与创造

美的捕捉与创造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是年轻的伽利略却对它发生了兴趣,很有感悟。伽利略抓住了瞬间灵感的闪现,感知而悟得,进行发明创造。尽管中学生课业负担很重,面临升学和就业的压力。这是学生真情实感的流露,是感情的最佳契机。作文长于发散思维,有其灵活独创性。教师组织全体学生对生活素材进一步提炼选取,打开思想的屏幕,使绚烂多彩的镜头呈现眼前,如同一块石头投入学生的心潮,可激起层层涟漪,从而展开热烈的讨论。感悟的通道随之顺畅地开放。

第一篇 美的捕捉与创造——谈作文教学中感悟的引导

何 明

在中世纪,很多人看见教堂里悬着的挂灯左右摆动,然而从没有引起注意。可是年轻的伽利略却对它发生了兴趣,很有感悟。他通过自己脉搏跳动的次数,来计算挂灯来回一次的时间,发现了每次摆动的等时性,后来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发明了摆钟。伽利略抓住了瞬间灵感的闪现,感知而悟得,进行发明创造。

学生作文写道:“我喜欢秋天,下着蒙蒙细雨,种满了灌木。微风过处,树叶络绎不绝地往下落,如小精灵般舞动,形成一张宽厚的苦叶毯。随手接过一片落叶,捧在手心里,仔细看它那清晰叶脉,似乎它在和你说悄悄话……”小作者在落叶声中听到生命的喟叹,这不能不说是小作者的感悟!

感悟,本是人们对自然与社会某现象产生的一种顿悟性认识,是长期观察和思考的结果。学生作文中,有感悟,则文思泉涌,一气呵成;消失了,则文思冷涩,笔下艰难。中学生对社会人生的看法,是肤浅还是深刻,是片面还是全面的,取决于他们对生活感悟能力。这种感悟能力并非与生俱来,可望而不可即的,是可以通过科学有序的训练得以提高的。

那么,怎样引发培养感悟呢?明末清初学者陆进仪曾说:“人性皆有悟,必工夫不断,悟头始出,如石中皆有火,敲击不已,火花始观。然得火不难,得火之后,需承之以艾,继之以油,然后火可以不灭。得悟亦不难,须继之以躬行,深入以学问,然后悟可以常继。”

这段话告诉我们引发感悟至少要三个条件:一要“工夫不断”,二要“敲击不已”,三要“躬行”。这几点体现在作文训练中应是:

一、“工夫不断”:生活素材的积累是感悟的前提

早在1922年,叶圣陶就说过“趣味的生活,才可以找到一切泉源”。中学生常抱怨“学校一家”两点一线的生活枯燥乏味很是平淡,写起作文往往觉得无事可写,无处落笔,不是东拼西凑,胡编乱造,就是无病呻吟。久而久之,“谈文色变”,把作文看作一件苦差事。其实不一定非要大事件才能引发感受,“一个自然的景象,一件细微的小事,一个小小的微笑,一丝淡淡的心绪,都能引起人的某种感受,成为写作的契机和切入点。”

尽管中学生课业负担很重,面临升学和就业压力。但他们有他们的喜怒哀乐,追求与爱好。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社会的焦点、热点问题无不是他们关注的对象。他们的思维空间折射出生活的“七彩阳光”,这都是写作的好素材。宝库就在身边,他们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古人云“得之在俄顷,积之在平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用心感受生活的习惯,做生活的有心人,捕捉生活的真善美,进行艺术再创造。实践证明:听到心灵的颤动,及时记下偶尔闪现在脑海中的写作灵感,往往会成为日后写作的“酵母”。学生在作文中感慨:“能够用文字把自己成长的足迹记下来,用笔留住七彩青春的一声感叹,一份思索,这本身就是一种幸福,一种快乐。”这是学生真情实感的流露,是感情的最佳契机。

二、“敲击不已”:思维能力的训练是感悟的关键

作文长于发散思维,有其灵活独创性。同样是一棵小草,数学只是从数量上去思维多或少,是概念性的表述。而作文可以从它的形态、色泽、特征、类别,生长环境去思考。还可以综合运用比喻、拟人、象征等修辞手法从坚韧顽强“春风吹又生”的品格方面去思考。也可运用童话、寓言故事等形式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艺术再创造。这是多角度立意的思维方式。正可谓:千百篇写小草,千百篇不同样。

生活亦不是照相机机械地定格复制,而是变幻莫测,多姿多彩的。感悟是思维能力的体现,独具慧眼的人往往能从生活中发现独到的价值,获得不同凡响的认识。

那么慧眼从何而来?

1.敏于思:既要求学生积极思考,从不同的生活现象中撷取闪烁时代色彩、思想光芒的写作素材。认识到平凡中蕴藉着伟大、成功背后的汗水、表面热闹底下的孤独寂寞等富有哲理的现实生活。学生作文中感悟到:“人生易老,古老的钟表在滴答声中转了无数圈。在流逝的每一刻里,不要等待命运的恩赐,把梦中的希冀撒落在每一块黝黑的热土中。”

2.明于辨:即指导学生养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习惯。思维的方式是多样的。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也是多角度、多层次的。从天平失衡中剖析部分人自私的心态,这是形象思维;同样是牛,鲁迅自比“孺子牛”,而郭沫若自比“牛尾巴”,都表现出伟人的谦逊,这是汇聚思维;“我为人人”与“人人为我”的换位思考,这是变序思维……辩证的思考问题,易于形成独特的见解,闪烁着感悟的灵光。

三、“躬行”:集讨论与个别创作的结合是感悟的保证

教师组织全体学生对生活素材进一步提炼选取,打开思想的屏幕,使绚烂多彩的镜头呈现眼前,如同一块石头投入学生的心潮,可激起层层涟漪,从而展开热烈的讨论。或群情激昂,争先恐后,滔滔不绝;或两军对垒,激烈交锋,相持不下;或沉浸其中,欲罢不能……在和谐而热烈的“思维碰撞”中迸发光彩夺目的火花。感悟,激情,也在那火花灿烂的一瞬间绽放。教师只适时引导讨论的方向,做到“思想感情真实、健康”;控制讨论的氛围,“和谐、热烈”;把握讨论的节奏,“张弛有度,有序”。感悟的通道随之顺畅地开放。

语文世界缤纷多彩,充满个性。作文需要激情,需要一种不能不写、不说不可、不吐不快的冲动!就学生而言,进入个体创作,必须养成这种习惯:全神贯注,进入“忘我”的角色状态,投入地思考,完全沉浸在主题当中,激活思维的飞鸟,用心触摸真善美的事物,感受生命的活力,撩动感情的琴弦。教师可进一步创设情境,或悬挂一幅画,渲染气氛。

“情动于中而行于言”,学生的情感思绪被调动起来,联想翩翩,“思绪千载,视通万里”,奔放的激情通向笔端。或发鸿篇政论,或抒心曲,或贬时弊……一篇篇佳作源源而出。

德国著名学者斯普朗格曾说过:“教育就是唤醒”,让作文教学唤醒学生的心灵,启迪学生的灵性,打开情感的闸门感悟,这一独特、活跃的创造性思维方式将不再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img1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