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首批试点为在甘肃全省推广农家书屋探路

首批试点为在甘肃全省推广农家书屋探路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5年12月底前,这6个农家书屋全部挂牌运行。当镇上听说要建立农家书屋一事后,镇领导立即积极争取,并成立了农家书屋领导小组。由农家书屋领导小组对各村文化室逐一排摸调查,镇上又邀请县文体局到果园村进行实地调查,2005年11月份,省、市新闻出版局又到果园村进一步调查核实,最后才将果园村定为农家书屋试点。农家书屋建立后,实行村级负责管理,村上选配有高中文化程度的青年蔡顺利专门负责农家书屋工作。

二、首批试点为在甘肃全省推广农家书屋探路

启动仪式后,“农家书屋”这一新生事物,在兰州、定西、天水三个试点市如火如荼地蓬勃展开。

1.兰州在开展农家书屋试点工作前,先着重了解“农民的文化需求究竟是什么?”经过调研得出结论:当前农民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四点,即求富、求知、求乐、求美。

2005年10月,在接到甘肃省新闻出版局要在兰州市建立6个农家书屋示范点的通知后,兰州市文化出版局立即和永登、皋兰、榆中三个县文体局共同进行了扎实的选点考察工作,最后选出了永登县的苦水镇苦水街村、中川镇中川村、大同镇保家湾村,榆中县的三角城乡周前村、甘草店镇果园村和皋兰县的水阜乡水阜村为示范点,并根据甘肃省新闻出版局的要求,每个示范点都拿出了实施方案。2005年12月底前,这6个农家书屋全部挂牌运行。2006年2月—4月,兰州市在6个示范点的基础上,再次将20个村确定为示范点,并逐个深入调研,摸底分析,确定帮助内容。

经过调研,根据经济条件,试点村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村上有集体经济收入支撑文化建设,另一类则无集体经济收入。根据文化建设的基础条件,试点村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有一定面积的文化活动室和文化活动场所,第二类是根据新农村建设规划正在建设或改建文化活动场所,第三类则无任何文化活动场所。

在调研中,工作人员了解到,农村文化生活比较贫乏,农村文化活动主要在农闲时进行。活动内容主要以耍社火、扭秧歌、歌舞娱乐、唱戏、下棋打牌等传统形式为主。各村开展情况并不一样,有的是以“文化中心户”为主,是群众自发组织的;有的是村上组织的。也许因为是省会城市,经济条件与全省其他地方比较起来相对较好,兰州的试点村基本上家家有电视,对电影的需求也不是十分的强烈,但村民普遍反映,对图书特别是农业科技图书的需求比较迫切。

img15

2006年5月12日定西市通渭县榜罗镇孟川村“农家书屋”举行挂牌仪式

为了防止重走以前农村文化建设搞一种模式、“一刀切”、缺乏针对性,造成投入不能发挥效益的老路,兰州市在农家书屋试点工作调研过程中,重点了解当前农民的文化需求究竟是什么,以便准确把握农民的文化生活需求,避免无效投入。经过调研,才真正摸清当前农民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四点,即求富、求知、求乐、求美。求富是目前农民最基本的追求目标;求知主要是对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营销、机械维修等方面的科技知识和农业信息以及健康防病等方面常识的需求十分迫切;求乐主要是指农闲时的休闲娱乐如看电视、电影、唱戏、歌舞、耍社火等;求美主要是美化生活,为更高一级的文化生活需求,如书法、绘画、创作等。根据农民的文化生活需求和各村不同的经济发展条件以及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兰州市确定了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适度超前,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重点扶持。

为尽快将纸上的建设规划细化为可以直接操作的实施方案,兰州市进一步核准每个村的具体建设内容、投入资金、责任单位、责任人及工作进度,并与每个村建立紧密的联系,保持信息畅通,及时沟通。同时要求以硬件带软件,以软件促硬件。提前做好软件的招标、预定,硬件条件具备一个,软件配备、安装到位一个。同时提前做好对管理人员的培训,确保书屋建成之时能以最快的速度投入正常使用。

书屋建成运行后,兰州市就注意摸索运行机制和运行模式。如有的书屋试行“公办民营”的机制。在调研中,兰州市发现“公办民营”、带有一定有偿服务形式的农家书屋的服务比一些村上公办、无偿提供的服务要好。因此曾建议根据各村不同的情况,新农村文化发展应探索和完善“公办民营”或“民办公助”的形式,同时大力鼓励发展农村“文化中心户”、“文化大院”等各类民办的文化服务点。

最难能可贵之处在于,兰州市在开展农家书屋试点工作之初,已着手制定全市未来五年的新农村文化建设规划,全面推进和形成以县、乡(镇)、村为基本构架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具体到每一个试点村,情况虽各不相同,但在无任何经验可借鉴的前提下,每个村积极而又慎重的探索实践,都为农家书屋在甘肃全省的推行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以榆中县甘草店镇果园村为例。甘草店镇距离县城25公里。当镇上听说要建立农家书屋一事后,镇领导立即积极争取,并成立了农家书屋领导小组。由农家书屋领导小组对各村文化室逐一排摸调查,镇上又邀请县文体局到果园村进行实地调查,2005年11月份,省、市新闻出版局又到果园村进一步调查核实,最后才将果园村定为农家书屋试点。

果园村是个川区村,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共520户人,有耕地6920亩。村集体经济发展较快,群众生产生活近年改善较快。农家书屋于2005年12月17日正式建立并投入使用,当时书屋面积25平方米,1张办公桌,2把椅子,2个书架,有各类图书406种,共421册,总投资6600元。农家书屋建立后,实行村级负责管理,村上选配有高中文化程度的青年蔡顺利专门负责农家书屋工作。在县文体局、镇农家书屋领导小组的帮助指导下编制了图书目录,建立了图书登记册,制定了图书管理、借阅等各种制度,保证图书能让群众按时借阅,按时归还,并确保图书保存完好不流失。镇政府与村委会签订了目标责任书,促使图书管理员扩大图书借阅量,并把图书管好,让农民用好。要求图书借阅量每年至少2000人次,也就是说平均每人每年至少到农家书屋借阅一次图书。图书管理员工资由村上发放,由村委会考核,实行目标绩效管理工资制。图书管理员如使图书借出得越多、图书保管得越好、农民反响越好、群众从中受益越多,图书管理员就可以得到奖励。要求管理员每天定时开门借书,广大群众借书交付押金并签字,做到图书不损坏并能按时归还。刚建成时,农民群众很少到书屋去,以为借书要付费。镇上的驻村干部、村干部、图书管理员到农户家上门宣传,学校通过学生宣传,广泛告知农家书屋的借阅是免费的,目的是提高农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充实文化生活。渐渐地,对农家书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到书屋借书的人越来越多。

借书读书渐渐成为果园村的新时尚,农家书屋对该村经济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也渐渐显现。首先是加快了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粮食和经济作物的比例由原来的3∶7调整为4∶6。村民边看书边实践,提高了种植作物的产量、质量,增加了收入。果园村双泉社的何志勇在高架大棚内种黄瓜,以前每亩黄瓜能收入一万元左右,后来每亩收入达到两万元以上。他逢人就说,“村上的农家书屋方便了我们这些种植户”。按照《手把手帮你种黄瓜》的相关内容,他在育苗期吊秧、掐秧、坐瓜、施肥等方面及时跟上,防止了瓜秧疯长而少坐瓜的现象,提高了坐瓜率,达到了增产增收。尝到甜头的何志勇打算第二年再建一座高架大棚,扩大经营规模。其次是加快了养殖业的发展。果园村养奶牛、养羊、养猪、养鸡的专业户当时有37户。他们到书屋借阅养殖的各种书籍,并按照书上的有关知识进行科学养殖。果园村车中庄社的养羊专业户张巨峰,自书屋建立后借了有关养羊的书籍,及时掌握防疫等技术,增加了养殖效益,扩大了经营规模。此外,农家书屋在一定程度上还加快了该村的工业发展,推动了劳务输出。果园村四个村办企业的企业法人借阅图书、带头学习,又及时更新企业设备、科学管理,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逐渐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农家书屋的建成,还加快了果园村新农村建设的步伐。群众到农家书屋借阅文学、法律、医学类书籍,既充实了个人生活,又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果园村的学校尽管也有图书室,但是学校有些书比较陈旧、且学生较多,不能满足孩子们的借阅需求。农家书屋与学校图书室互为补充,弥补了学校图书不足的状况,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兴趣。

这些变化,实实在在地发生在果园村。农家书屋的作用看得见,摸得着。

img16

书来喽!

与果园村同时建立的三角城乡周前村农家书屋,在经过几个月的运行后,也渐渐显出作用。该村书屋共有4间,其中图书室1间、阅览室3间。书屋建立前4个月,到位图书406种,421册,总价值6687.25元,有49人借阅了90册,有123人阅览过图书156册。借阅对象主要是本村农民,借阅图书的范围以农业科技类为主,反映出当地群众依靠科技致富的强烈愿望。通过借阅也使农家书屋的影响逐渐扩大。为了不让书屋成摆设,周前村加大了宣传力度。他们利用广播、标语、会议等形式,加大对书屋的宣传,使村民了解了书屋的作用及其基本情况,充分激发群众的阅读积极性,确保书屋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村上又确定支部书记专管书屋工作,做到责任到人、任务到人;并建立健全图书借阅制度、阅览制度等,做到借阅有登记、图书有账册,确保图书不丢失、损坏,做到书屋整洁有序、运行正常,为书屋之后的进一步扩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该村农家书屋经过几个月的运行后,读书、爱书、用书的风气在村里逐渐形成,而书屋也成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群众科技文化素质的主阵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稍后建成的邴家湾农家书屋起步较高,在2006年建成当年已有各类书籍2858册,各类电视电教光盘270套,有健全的管理、借阅制度。书屋管理员是一名20世纪50年代的大专毕业生,且有工程师职称,退休前是乡镇企业的技术骨干,文化素质较高,多才多艺,有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这位优秀的农村图书管理员,为日后其他农家书屋的管理员选拔提供了新思路。

2.先行一步的定西农家书屋成为“农家孩子求知的乐园”,农民朋友的“精神家园”、“心灵花园”。

农家书屋工程自2005年12月在定市西安定区实施以来,安定区按照贴近农村、方便农民、服务农业的要求,于2005年12月先后在内官营镇内官营村、巉口镇康家庄村、鲁家沟镇南川村、葛家岔镇北坪村等4个村,于2006年5月在李家堡镇李家堡村、凤翔镇北二十里铺村、团结镇唐家堡村建立起农家书屋。之后,农家书屋如雨后春笋出现在定西贫瘠的土地上。

农家书屋在定西深受欢迎,被亲切地称为“农家孩子求知的乐园”,农民朋友的“精神家园”、“心灵花园”。特别是李家堡镇李家堡村的书屋,因设在农户家中,加上管理员史正常的热心管理和热情服务,大大方便了读者的借阅,两年累计借阅7000多人次,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甘肃日报》、《定西日报》等中央、省、市媒体对史正常和他管理的农家书屋进行过多次报道。

img17

2006年7月18日,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柳斌杰向定西市安定区李家堡村民赠送图书

安定区将农家书屋工程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经常组织人员深入乡镇村社调查研究。书屋选址时,安定区优先考虑交通方便、人口密集、文化氛围浓厚、距离学校较近并且阅读需求较强的村部或农户家中设立书屋。为了使书屋有效地为农民服务,在书屋管理员的选定上,安定区着眼于有一定文化程度、热心文化事业、家在当地、有较高威信、乐意为群众服务的村社干部或热心公益事业的离退休人员。书屋建成后,以书屋为阵地,村上经常组织开展读书活动,如以“我心目中的新农村”、“我喜爱的一本书”为主题,以当地农民读者和农村学生为对象,组织开展的“书香农家”有奖征文活动,在群众中影响很大。

经过在试点村一年多的运行,农家书屋得到了当地农民群众发自内心的欢迎与认可。“自我管理、免费借阅、就近方便、服务周到”的特点,使周边群众和乡村干部、附近学校学生借阅图书的热情日益高涨,对书屋的感情日益增强。巉口中学距离康家庄村的农家书屋不远,学校专门组织学生集体到书屋阅读学习,将书屋作为校外图书馆。

一些读者在借阅图书过程中提出了许多实在具体的建议和意见,不少中小学生在阅读后还写出了读书心得和阅读感言。康家庄村村民和中小学生先后向该村农家书屋“献计献策”78条、读后感25篇,内官营村农家书屋征得群众意见12条……这些意见建议,都是群众的真实心声。

“我们也有书看了!”这是一个农民写在留言簿上的一句话。话语简单,却真情流露。

“农家书屋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读书难、看书难的问题,希望将农家书屋办成广大农民的精神粮仓。”这一定是个有文化的农户人的留言。

还有人写道,“农家书屋趣味无穷”,“农家书屋使我们村的人开阔了视野,丰富了业余生活,提高了生活水平。”

更多的人则是用借阅行动表达对农家书屋的肯定和热爱。在调研组检查的时候,不少书屋都有前来还书、借书的大人、小孩。在回答“书屋好不好”、“有什么意见建议”等问题时,大家都用最朴实的语言大声称赞:“好”、“好得很”、“当然好”、“再给我们添些书”,等等。所到之处,市、县、乡的干部也一致认为这是为农民办的一件实实在在的好事,是新闻出版部门搞的一个好项目。

3.天水的试点工作显示:农家书屋的设立选点,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形式多样,以最大限度改善农村文化生活、满足和方便农民群众借阅图书为目的。

天水市的农家书屋工程同样始于2005年12月,当时在天水三个县区的四个行政村进行了试点工作。

img18

图书借阅登记册

与定西在选择试点村时的考虑有所不同,天水选择农家书屋试点村时,在地域上主要考虑远离城镇、交通不便、能够辐射附近农村、当地农民经济条件和群众文化生活比较缺乏,有迫切改善文化生活条件的要求,并且考虑自然村庄较大、人口较多等因素。在选择具体农家书屋所在农户时,要求负责人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家庭情况、卫生条件较好,劳动力充足,热爱图书事业,邻里关系和睦,热心为群众服务等条件。按照这些比较“苛刻”的条件,最终天水市将四个农家书屋的试点设在了秦州区天水镇庙坪村、秦州区杨家寺菜子湾村的村委会、麦积区花牛镇高家湾村和清水县红堡镇安坪村的农户家中。

img19

从一开始,天水的农家书屋工程建设试点工作就受到了天水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天水市文化文物出版局成立了农家书屋工程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有关科室为成员,日常工作由新闻出版科负责。参加农家书屋试点工作的有关县区文化行政部门和乡镇、村委会分别成立了领导机构,分管领导负责落实农家书屋工程建设试点工作,有关乡镇政府作为农家书屋第一责任人负责农家书屋日常管理工作。凡涉及农家书屋工程建设试点的县区文化行政部门都安排了专人,帮助村委会或农户划分责任,建立完善制度,确保图书借阅的正常运转。清水县文化体育局及时安排图书馆专业人员帮助红堡镇安坪村农家书屋进行图书分类,制定了《图书借阅制度》、《图书管理制度》,建立借阅档案资料库等工作。图书管理员对借出的书籍认真登记,限期归还,及时整理,对破损的书籍及时进行修补,对读者的意见和建议收集整理,并及时向有关单位反馈信息,既保证充分发挥农家书屋的作用,又能够有效地防止图书的损坏和遗失,受到了群众的好评。

农家书屋最初的管理雏形,就在这样脚踏实地的试点工作中,一点点地积聚成形。

天水社会各界对农家书屋工程建设试点工作给予了关注和支持。在甘肃省新闻出版局的安排和天水市文化文物出版局的积极联系下,天水新华印刷厂、天水市新华书店、天水新华印务图书发行公司和金龙书城、天一书店等部分民营书店主动向四个农家书屋捐赠了图书一千余册;天水电视台、《天水日报》等新闻媒体对天水的农家书屋试点工作进行了连续报道;一些农民群众主动到县区文化行政部门和乡镇政府,要求把农家书屋设在自己家里。

天水市文化文物出版局及各县区文化部门把抓好农家书屋建设试点工作作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战略目标的一项政治性任务对待,认真选点、严格把关、落实责任。试点运行近半年后,农家书屋的图书借阅率平均达到70%以上,还书率和完好率达98%以上。农家书屋在群众中的影响逐步扩大。秦州区杨家寺菜子湾村和天水镇庙坪村的农家书屋设在村委会,图书借阅实现了定时制度化,并有专人负责,管理相对严格规范。庙坪村委会还在书屋内设了阅览室,方便农民群众在现场读书,提高了图书的利用率;麦积区花牛镇高家湾村和清水县红堡镇安坪村的农家书屋设在农民人数较多的自然村农户家中,借阅没有时限,服务群众更为方便。比较突出的是安坪村的农家书屋,该书屋由退休职工安应德负责,通过广泛宣传、热情服务,不但满足本村的群众借阅,甚至附近五个自然村的部分群众和县一中、职业学校的一些教师、学生也来借阅。据统计,从2005年12月底到2006年4月份,该户借阅图书560多人次,在当地具有很好的影响。天水市庙坪村农家书屋的读者中,不仅有本村村民,也有临近周围几个村的村民和学生,甚至镇政府附近的村民也跑到书屋借阅图书。该村农家书屋为防止图书丢失、损坏,不向外村村民借阅,许多临近村村民学生就通过本村的亲朋好友,想方设法从书屋中借阅。

试运行数月后,调研人员发现,天水市的农家书屋基本可以解决试点周围群众买书难、看书难的问题。广大乡镇干部和农民群众纷纷反映:农家书屋这种形式,适合目前农村行政村体制下的农村文化建设的需求,可以解决部分农民买书难、看书更难的问题;对于提高广大农民群众文化水平和科技兴农、脱贫致富的能力,提高农民群众的文化素质,丰富农民业余文化生活,逐步缩小城乡文化差距,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农家书屋是一项功在当代、造福千秋的文化富民工程。

天水市在开展试点工作过程中最大的体会是:农家书屋的设立选点,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形式多样,要以最大限度地改善农村文化生活、满足和方便农民群众借阅图书为目的。

4.兰州、定西、天水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农家书屋工程在全省范围内推广积累了宝贵经验。

农家书屋建设之初,由于受经费等条件制约,各试点书屋普遍存在存书量少、书籍种类少,部分借书者没有合适的书籍借阅等问题。此外,书架太少、场地较小、桌椅不足,没有条件供群众坐下来看书,等等,也是现实存在的缺憾。由于运行经费不足,管理人员大多报酬很低甚至没有任何报酬,仅凭一腔热情为大家服务,非长久之计。

天水两个设在农户家中的农家书屋取得了很大成功,因此,天水建议今后农家书屋点宜选在农户家中,这样可以方便借阅,增强农户的责任感,减少图书的损坏与流失,充分发挥其作用。同时可以避免书屋选在村委会,图书管理责任不十分明确、管理人员不固定、产权不明晰、图书借阅人次少等不足。

农家书屋建设的关键是能够在广大农村普及、推广。为此一些试点建议,农家书屋运行后,可以试行图书、光盘出租,办理月、年卡,以物易书等形式,适当收取一点费用以补充发展资金。另外还可以采取乡、村补贴,对口单位帮扶,接受捐赠等形式,不断更新图书的品种、内容,活跃活动形式,增强吸引力。

img20

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农家书屋”授牌仪式

在书籍内容方面的建议非常具体,如适当减少精装书、大部头书,增加农业科技、养殖业、种植业、病虫害防治、肥料合理使用、秦腔戏曲等趣味性和知识性较强又通俗易懂的书籍和音像制品,同时增加实用性强、信息量大的报刊、杂志和电子书、音像教材,还可以配备电视机、DVD等设备,配备一点农业科技知识音像制品。

从试点情况看,农家书屋不论是设在具体的农户家里或设在村委会,都需要一至两名工作人员进行日常管理。特别是每家每户都有各自的农业生产任务,由于保管和借阅图书是一项较为繁琐的长期的工作,需要付出大量的劳动,因此有必要对管理人员根据不同情况每年给予一定的误工补助或奖励资金,这样才能保证管理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书屋管理工作的持久性。

在试点工作开展期间,长效机制的建立已被提上工作日程。试点实践证明,要保证农家书屋能够在广大农村普及、推广并真正发挥作用,长久不衰,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阵地,就必须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还要建立和完善奖励机制。一些试点建议,要对农家书屋的运行情况进行定期考核;对没有发挥作用、管理不到位或管理人员不负责,群众反映意见较大的,要及时进行调整;对不怕麻烦、热心服务、借阅人次较多、图书管理严格、制度规范、群众反映较好的,要进行表彰奖励。

多办农家书屋,是村民最强烈的心愿。以兰州市榆中县甘草店镇为例,该镇川区村少、山区村较多,群众居住分散,借阅图书极不方便。因此,广大农民群众纷纷建议多办农家书屋、办好农家书屋,方便群众借阅图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