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让学生参与教学设计,为教材注入鲜活内容

让学生参与教学设计,为教材注入鲜活内容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有的时候,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却属于“一厢情愿”,不能很好地与学生产生共鸣,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为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我在备课时特意选了一首迈克·杰克逊的歌曲《拯救世界》作为新课的导入。只有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参与机会,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解放教材,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才能真正实现有效的语言教学

让学生参与教学设计,为教材注入鲜活内容

惠州市第一中学 向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更新教与学的方式、开拓教与学的渠道,能大大增强英语教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因此,在日常的教学设计中,教师会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和删减。但是有的时候,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却属于“一厢情愿”,不能很好地与学生产生共鸣,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以下是我亲身经历的一个教学案例。

那是上个学期末高一的一节英语课,授课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必修2》的“Unit 5 Music”。为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我在备课时特意选了一首迈克·杰克逊的歌曲《拯救世界》(Heal the World)作为新课的导入。果然,在播放这首歌曲的时候,学生们兴趣盎然,效果令我十分满意。然而,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所发生的事情,却是我始料未及的。按照我的教学设计,学生们听完歌曲之后应该情绪饱满地进行课文阅读,并做相关的练习。但事实上,大多数学生并没有听从我的指令进入阅读状态,而是有的学生和同桌交头接耳,有的学生漫不经心地翻着课本,还有的学生甚至盯着多媒体屏幕上的歌词低声哼唱……我有些纳闷,也有些不快,于是问道:“大家为什么不专心阅读课文?”学生们看着我,欲言又止。我提高声音,加重语气:“Can anyone tell me why, please?”终于,科代表站了起来,吞吞吐吐地说:“老师,我们不太喜欢这篇课文。”“为什么?这篇课文介绍的是支乐队。他们在20世纪70年代非常著名啊。既然你们平时爱好唱歌,怎么会不感兴趣呢?”我有些不解。“因为他们距离我们这个年代太远了。我们可不可以换一篇文章呀,老师?”科代表提出了意见。“换篇文章?现在去哪里找?教学计划怎么办?”我一边在心里嘀咕,一边苦口婆心地劝说他们:“同学们,这篇课文的内容也许与你们的年龄有些代沟,但是我们得利用它进行英语语言运用的一些技能训练。”“老师,难道那些我们感兴趣的、时尚的文章就不能用在课堂上了吗?”学生们不肯善罢甘休,在座位上议论纷纷。这时一位同学举手发言:“老师,我们可以利用Heal the World这首歌来上课呀,它不也是一篇英语文段吗?而且,我们都非常喜欢迈克·杰克逊,很想进一步了解这首歌。”面对着自己平时培养出来的过于民主的课堂气氛,我忧喜参半:喜的是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忧的是自己没有准备,怎样才能满足他们的愿望呢?忽然,我灵机一动:把这个任务交给学生去完成!既可以满足他们当下的要求,又能够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及自主、合作学习能力。于是,我先将任务分派给学生们并作了简要说明,让他们分小组进行探讨:如何运用这首歌词上一节英语课?然后,每组派出报告员向全班进行展示。明确任务后,学生们在组长的带领下,立即开始分工合作。课堂气氛忙碌而有序:有的查字典,有的翻阅教辅材料,有的认真记录,还有的提出要用我的电脑上网查资料……展示的时间到了,第一组的报告员模仿着杰克逊的太空舞步滑上讲台,神秘地对大家说:“在这首歌词里,我们组发现了一个秘密——英文歌词与中文诗歌有着共同点,都有韵律。一些句子为了押韵,都有相同的元音,如歌词中的try, cry, why, lie等,我们认为这个发现对于大家记忆英语单词很有帮助。下面,请同学上黑板前来,按照这个规则,写出记忆中的单词。”学生们很踊跃,不一会儿黑板上就写满了。我的心里充满了惊喜,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调动了不同层面的学生积极性,让他们获得成就感,还激活了他们的深层记忆,从而“温故知新”。有了第一组成功的示范,第二组的报告员自信满满地走了上来:“同学们,定语从句的用法是本学期的知识重点。请问在这首歌词中,你们能找到相关的例子吗?”趁着下面的学生在查找时,报告员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了: If you want to know why/ There is a love that cannot lie/ And the world we once believed in/ Will shine again in grace.然后她用这两句歌词为全班同学上了一堂语法课。接下来的另一位报告员完全是一副老师的架势:“刚才两位同学的表现非常出色。我想利用这首歌词为大家设置一项读写任务:①如何理解第一段歌词中And if you really try/ you’ll find there’s no need to cry的含义?②请同学们就此用英语写一篇短文,字数150左右。”不知不觉,学生们被一步一步地引入深层次的思考。而我面对着台上同学的侃侃而谈和台下同学专注的神情,再一次惊叹于他们潜在的创新能力。在分享他们的智慧的同时,我也陷入了深深的反思。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英语使用的教材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实际的需要,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整合教材。如有可能,应尽量与学生一起协商补充或取舍哪些内容。新课程改革实施几年来,教师是否在对新教材的使用当中,不能完全摆脱旧教材的处理方式,或是受到了课时、教学进度、教学参考书等的限制,无法灵活创新地使用并整合教材,而未能及时跟上时代的步伐呢?事实上,即便是新教材,其中也存在一些不够鲜活的教学内容,学生对此不感兴趣,却又不得不被老师牵着鼻子被动地学习。倘若如此,我们如何能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性、维护他们的好奇心、挖掘他们的潜力、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呢?又如何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精神,真正做到有效教学呢?认知理论认为:英语学习的过程,就是新旧语言知识不断结合的过程,也就是语言能力从理论知识转化为自动应用的过程。而这种结合和转化都必须通过学生自身活动才能得以实现。因此,有效的语言教学不应违背自然过程,而应适应自然过程;不应阻碍学习,而应有助于学习并促进学习;不能令学生去适应教师和教材,而应让教师和教材去适应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应该与时俱进,认真领会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只有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参与机会,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解放教材,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才能真正实现有效的语言教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