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寻找平凡的感动

寻找平凡的感动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决定用生本教学的方式做一次“百位凡人,百段真情”的作文活动实验,激活学生思想情感,树立他们写真情文章的信心。我从我校高中三个年级中抽调128学生,其中包括80名高三学生,组成了“百位凡人,百段真情”作文活动实验班。独坐的背影在时间的荒原中静静沉淀,撞击我的心。由此可见,在作文的修改中,学生不仅感悟到了写作的基本技巧,也激发出对自我群体的认同感。

寻找平凡的感动——高中作文生本教学中的思想情感建构探索

汕头市潮阳林百欣中学 李庆生

写作模式化已是当前高中作文教学的潜规则,尤其是适合模式化写作的议论文更是备考的主力文体。日常写作中,学生动不动就搬出李白、司马迁、屈原等名人,以此来掩饰自我浅薄的思想,混一个作文保险分,而能够深刻表情达意的记叙文却被彻底边缘化,所以,近年专家作高考总结时,总是批评这种假大空的作文现象。

难道高中生情感表达能力弱化了?难道学生没有了名人,就没办法写出平凡的精彩的感动吗?难道记叙文在作文备考中没有了用武之地?我决定用生本教学的方式做一次“百位凡人,百段真情”的作文活动实验,激活学生思想情感,树立他们写真情文章的信心。

我从我校高中三个年级中抽调128学生,其中包括80名高三学生,组成了“百位凡人,百段真情”作文活动实验班。实验班一改传统作文训练反复改变话题的训练方式,自始至终只有一个“凡人真情”的作文话题。作文没有人物限制,没有字数限制。一开始,学生大都兴致勃勃,文章第一稿很快就交了上来,正如意料之中,许多文章平铺直叙,感情表达不到位,语言平淡乏味。学生自我评价说:“我的第一稿整个就是流水账,完全是大脑想到哪就写到哪。”“一开始听到这项活动时就兴致勃勃,但真正到开始写时,便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了,想表达的情感总写不出来。”如何让学生找到第二次修改的方向呢?这时,课题组的陈老师极力推荐实验班郑乐珍同学刻画母爱真情的作文《缝纽扣》,其中的一些片段感人至深:

看见她的手哆嗦着,笨拙地绕着线,僵直地拿着手里的纽扣,用力地捏着它,另一只手的针总是对不准扣眼,过了老半天才穿过一线。她那两鬓的头发已经发白,垂在她那已长满皱纹的眼角。看着她认真的样子,我不敢出一声打扰她……好几分钟过去了,扣眼几乎已经被线挤满了,为了让母亲容易些,我斜扭着身子,腿和腰都很酸。渐渐地,我有点支持不住,可看见母亲深弓着身子,我硬挺着,不想让母亲知道我的酸痛,我知道,母亲比我更酸痛。

这篇文章被拿到实验班课堂上讨论,学生被该文的真情打动了,同时对比反思自己的文章,没有动人的细节描写,没有细腻的渲染,因而平淡乏味。学生悟出了修改的方向,在初稿的基础上进行了增删润色。一个星期后,文章的第二稿交上来,许多文章有了很大的改进,文中增添了细节描写,情感表达更加到位。我选出了高三朱乙生同学的《背影》的初稿与第二稿作为修改典范在实验班的课堂上让学生讨论。其中第二稿的两个片段备受同学们的推崇:

天井的那一角,晨风拂过,夕阳驻足过,奶奶的汗水流过。有多少个热烘烘的下午,您在那里洗菜、洗鱼……那双手被岁月榨干了,留下枯黄的沉淀与弯曲的静脉;手指不再灵活,但一捡、一挑、一捏、一掐——这些动作还是那么干脆利落。每次吃到您洗的菜,我总能感受到来自您指间的温暖与亲切。但我不忍看到您那浸满汗水的后背,短衫湿了,贴在您后背,弓形的背呈现出来了,那一拱,是您为家承载的许多许多:洗碗、扫地……细琐的事情,单一的背影,却汇集着深深的爱,每个简单的动作,都演绎着您对家的爱护。

奶奶,您累了吧,让我来吧。可是,有多少次,当我把手放进油腻的碗盆,您却把我的手挪开;于是,我偷偷地洗;您发现了,笑得多么开心。

……

可是,孙子孙女得上学,儿女得上班工作,于是,奶奶更多的是留下一个个独处的背影。天井边,一针一线的牵引,微低的头,枯黄的头发中露出的老花镜的边框,是千年前那个缝补背影的延续;午餐桌上摆有丰盛的菜肉,享用的却只有一双筷子、一个碗和一个背影……独坐的背影在时间的荒原中静静沉淀,撞击我的心。于是,每次回家,我不再一直坐在电视机前,我想花更多的时间靠近那个背影,听奶奶小小的唠叨,听那些被尘封的往事……

而比较他第一稿中的相关片段:

看着奶奶洗菜、洗碗、扫地……直到现在,我才发现奶奶的背比以前弯了,是啊,奶奶为我们的家承载了很多很多,但她没说过一声苦,只是默默地,把那一个个背影留给时间,亦深深地留在我的脑海深处……小时候,二叔一家、三叔一家和我们一家住在一起,每天家里都很热闹,后来三叔一家与爷爷奶奶有了矛盾,搬走了。现在,我出来读书,弟弟出来工作,家里只有两个妹妹陪奶奶“热闹”一下。我回家看到的更多是奶奶独自一人在抽烟。空荡荡的房间,奶奶的背影撞击着我的心……

学生认为,该文第二稿的动人之处在于删去了第一稿中不利情感表达的芜杂的片段,增添了典型的细节描写,更感人的是,“我”为祖母洗盘子的情节把爱的双向性表达了出来,使情感更加动人。学生再次反思自己的文章,悟出了一个写作的道理:平凡的人与事要打动读者,需要大胆删除芜杂的内容,找到体现人物思想情感的典型细节,表达出爱的双向性。这篇文章在以后很长的时间里一直受到实验班学生的赞美:“我很惊讶,很难想象那些水平有如作文选上的作品真的是出自我们这样的一群学生”,“看多少遍都不腻呀,堪称经典”。由此可见,在作文的修改中,学生不仅感悟到了写作的基本技巧,也激发出对自我群体的认同感。在此基础上,他们进行第三次修改。

一个星期后,第三稿交了上来,许多文章的细节被刻画得更加感人,议论抒情的句子更富有哲理性,给人一种脱胎换骨的感觉。这次,我选出高三郭灿锋同学的《他们的故事》作为范文在实验班上讨论。其中一个温情片段得到同学们的好评:

一对外来的穿着褪色旧衣裳的中年夫妇,带着一个五六岁有着黝黑红润脸蛋的小女孩;男的在街上摆着小摊吆喝着,女的则在一旁默默地埋头织衣物,唯独好动的小女孩坐在母亲怀中一边剥着花生,一边将剥开后的花生用小巧黝黑的手轻快地送到母亲的嘴里,然后又将另一颗送到父亲嘴里,之后就响着风铃般悦耳的笑声。此时此刻,夫妻俩相视一笑,似乎这个简单的动作给了他们夫妇莫大的安慰,是他们平凡生活中的一波闪动的涟漪,一缕温馨的阳光。

同学们认为,它的动人之处在于写出了弱势群体充满人情味的人性之美,让人看到了希望,感受到了积极因素,所以,有阳光、有希望的情节才是凡人真情类文章的归结点。学生在新的感悟基础上,进行了第四次修改。受此启发,有的学生甚至增写了一篇反映社会冷暖的作文。

第四稿是完稿,是学生反复修改斟酌后的心血结晶。我在网易上开设了“百位凡人,百段真情博客”,把学生的文章传到博客上去,为学生开设了一个展示劳动成果、可以互动的交流平台。在以后的时间里,许多学生时不时在百度上反复搜索,反复点击,享受丰收的喜悦;有的甚至告诉亲朋好友,共享凡人真情的情趣。雁过留声,同学们把自己对这次试验活动的感受留在不记名的博客留言中。

在深情的留言中,我知道这次活动对学生的影响已经超越了作文的范畴,他们接受了语文之美,我们有了一个新的语文境界。这一切仅仅源于一次对凡人真情的生本作文体验。

这是一次有意义的生本教育探索。本次试验在设置作文的命题方向时遵循郭思乐教授所提倡的“深掏滩,低作堰”的操作方式,小立课程,大做功夫,在基本核心处做透,用低入的方式留有生成和成功的余地。凡人真情是一个大的命题范畴,限制不多,它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具有社会性、实践性的原则,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这种操作方式一反一般作文教学频繁变换话题的常规训练方式,避免了让写作能力不成熟的学生难以为继、挫败感多于成就感的尴尬局面。一个简单的话题贯穿到底,让学生反复挖掘修炼,哪怕一个词,一个句子,一个段落的修改调整,它都会促进学生作深入的思考,点滴的灵感催生点滴的感悟,点滴的成熟促进点滴的进步。

在评价方式上,本次实验应用了郭教授所提倡的综合、宽容的评价方式,“允许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多次反复、认识多次完成,从而获得更为牢固的、生动的知识和能力”。教师不轻易地给具体分数,避免把学生一下子推到分数的焦虑中去。教师往往只给象征性的鼓励符号,在这个看似枯燥的训练过程中反复地鼓励学生一步一步地走下去。当然,生本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好自身的角色地位,在该出手时就出手,组织学生集体探索,给学生点评范文,让学生在茫然时找到方向,但又不过多地依赖老师,体现生本的成长过程。

生本教育是否能够适应高考,这是高中基层教师能否接受生本教育的关键所在。这次对生本教学思想的应用性实验立足于高考的备考基点上,用生本教学的训练方式启发学生学习作文技巧。高中生不是一片白纸,他们有生活经历,有情感,有观察外界事物的独特视野,教师运用必要的生本训练方式,就能激发他们内在的潜质,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我在试验班中做了一次问卷调查,选择喜欢或接受这种以生为本训练方式的达90.7%,选择“百位凡人,百段真情”作文活动实验不会影响高考备考学习的达96.3%,选择在这次活动中学到的写作技巧和情感表达方式会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应用的达92.2%。这些数据表明,学生相当认可这种作文生本教学的方式,认为其与高考并不冲突。所以,轻易就把高考与生本教育对立起来的观点是完全没有必要的。而作为基层教师,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设计一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方式来推行生本教学思想,好的教育理念会让我们开阔教育视野,而好的教育操作方式会让我们创造出不一般的教育境界。

这次作文实验活动,让我实实在在体会了生本教育的魅力。在活动中,学生寻找到了平凡世界中不平凡的感动,生本教育就让这种感动成了语文教育永恒的记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