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给差生一个表演的舞台

给差生一个表演的舞台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一语文必修3古典诗歌单元的教学已经结束了一课,可是不管你强调高考时这单元有多重要,班里的差生就是不听不学。5分钟后,“差生”都被推上来了,代表他们的组参加比赛。他们无语,表示认同。其二,要让差生增强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自信心。只要教师善于引导,慧眼识“马”,尊重学生,视学生为教育主体,给他们营造一个广阔的舞台,让他们能有机会去表演,相信每一位同学都会成为优等生。

给差生一个表演的舞台——古典诗歌单元教学的启示

龙门县永汉中学 赵榕深

高一语文必修3古典诗歌单元的教学已经结束了一课,可是不管你强调高考时这单元有多重要,班里的差生就是不听不学。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在学习下一课《蜀道难》时,我尝试用另一种方法教学,看来效果还是不错的。

上课了,我将班里的学生分成八个小组,然后进行诗歌的朗读、背诵和默写比赛。先在各小组内朗读和背诵,然后推举代表在讲台前背诵,一切进行得非常顺利。是时候默写了,结果跑上来的都是平时认真学习的“优等生”。于是,我说:“这次自愿上来的同学都值得表扬,你们都准备得很好,可是,这次老师先请你们下去,并且诚恳地请你们把这次机会让给平时不怎么爱表现的同学,可以吗?”他们都同意了,其他同学也拍手赞成。于是,我说:“我再给你们5分钟时间准备,然后推出你们组的代表上台。”5分钟后,“差生”都被推上来了,代表他们的组参加比赛。我说:“你们可要认真点儿,别让自己的组丢脸啊!”他们都说:“老师,您就相信我们吧!”

真没想到,他们中绝大部分同学都能默写出来。趁这机会,我对他们大大地表扬了一通,肯定了他们的表现与成绩。课下,有几个同学私下里对我说:“老师,下次也一定要让我来默写,我保证默得比这次要好。”我于是好奇地问道:“那你们平时为什么就不能好好表现呢?”他们说:“反正有优生回答问题,也轮不到我们这些差生,为什么要与他们争呢?”我说:“其实你们都是很聪明的,只是你们不用心而已。你们看,我只给了你们5分钟时间准备,你们就能默写出来,其他同学可能要用10分钟呢!可见你们的脑筋转得比优生还快。”他们无语,表示认同。

接下来的几课,我都首先注意了“差生”,给他们一个能自由表演的舞台,尽量地让这些“差生”大胆表现。

一个单元学习结束后,是时候检测学习效果了。检测结果出来,出人意料的是,“差生”竟然考得比“优生”还要好!

通过这一教学案例,我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其实学生并没有“优”、“差”之分,他们的角色随时都可以转换。可是,在大多数教师的眼里,差生就是害群之马,烂泥扶不上壁,无药可救,是没希望的,是要想方设法拔掉的眼中钉。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偏爱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对成绩偏差的学生冷言相向的现象非常普遍。“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这就是所谓“马太效应”的代表格言。依笔者看来,“宠优厌差”这种做法就是教育工作中的一种“马太效应”。教育专家认为,“马太效应”在教育工作中的消极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它不仅会伤害所谓“差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极大程度地助长所谓“优生”的自大心理,在学生之间人为地制造等级、差距,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同时,它也与素质教育提倡的“让每位学生都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的理念相悖。

要改变这种现象,依笔者看来,应该做好以下几点:其一,语文教师要有良好的思想素质,要把每一位学生都看做是可造之材,只是有待于我们教师去精雕细琢,才能成为有价值的“艺术品”。如果教师一开始就认定这些素质稍差的学生为朽木,那我们就失去了教育者的资格。其二,要让差生增强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自信心。引导和鼓励他们多看报纸杂志,多看课外读物,鼓励他们在网上灌水,在小说里沉醉。其三,老师要积极创造让差生参与学习的机会,扩大其活动范围,让他们得到自我表现的机会,以期获得成功的欢乐,体验胜利的欣慰,消除自卑感,增强自信心。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孩子们求学的欲望是由教师激发出来的,假如他们是温和的,是循循善诱的,不用粗鲁的办法去使学生疏远他们,而用仁慈的感情与言语去吸引他们;假如他们和善地对待他们的学生,他们就容易得到学生的好感,学生就宁愿进学校而不愿停留在家里了。”事实证明:针对差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和心态特点,多方位多渠道地创造条件,形成良好的成长氛围,给差生以众多的表现机会,他们自身潜在的才能就可以得到充分发挥,使他们获得成功感,他们就能从“差生”逐渐转变为“优生”。其四,老师要想方设法“逼”差生学习语文,可以投其所好,抓住“亮点”,加以激励;把好作业关,作业分层布置,由简单的、基础的开始,然后逐渐提高要求,让差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成绩,让他们能体验到成功的快感,能分享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兴趣激增,爱上语文。其五,老师要将学生从课堂引出课外,让他们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走进现实生活,须知“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生活处处皆语文”。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勤写生活随笔,努力把语文学习自然而然地由课堂扩展到生活天地,让学生每天都生活在语文中。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来走路。”只要教师善于引导,慧眼识“马”,尊重学生,视学生为教育主体,给他们营造一个广阔的舞台,让他们能有机会去表演,相信每一位同学都会成为优等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