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广播心理咨询

广播心理咨询

时间:2022-02-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全国范围来看,有些广播心理咨询节目能够邀请到受过良好专业训练的心理医生、心理咨询师做嘉宾,但相当一部分此类节目请不到理想的嘉宾,这时往往由主持人充任嘉宾的角色,因此,对主持人的要求比较高。在心理咨询师与听众交流时,主持人应避免画蛇添足,但这并不意味着主持人在节目中无所作为。解决一个心理问题,心理咨询师一般需要1~5次的咨询,每次的时间是50分钟。
广播心理咨询_心理咨询的原理与方法

第五节 广播心理咨询

2004年,中国广播电视政府奖评选项目做出调整,明确提到了心理咨询类节目。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源于20世纪90年代由电台主持人独自担纲主持的“夜谈”节目的心理咨询类节目目前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成为中央及各地电台晚间的主打节目。

一、广播心理咨询的概念

广播心理咨询节目是近年来在广播媒介中经常出现的节目种类,它是通过专业心理咨询的方式为听众提供深层心理服务的广播节目,针对听众在学习、工作、生活、情绪、情感等方面出现的心理偏差、心理障碍甚至心理危机,提供相关的指导和帮助,使他们的认识、态度与行为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改变,达到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目的。(17)

此类节目主要通过心理咨询专业人士、节目主持人和打进电话的听众在对话中进行,因而沟通技巧至关重要。可以说,沟通不但能推动对话向深层发展,也体现了节目的品位和质量。

相对于一般的情感、谈话类节目,广播心理咨询节目具有更大的难度,难就难在广播心理咨询节目具有明显的专业色彩,是将心理咨询的专业技巧引入到广播节目中,通过嘉宾和主持人与打进热线电话的听众(即来访者)的对话交流为来访者提供心理支持和心理帮助,同时向社会大众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介绍调适心理的方法。从全国范围来看,有些广播心理咨询节目能够邀请到受过良好专业训练的心理医生、心理咨询师做嘉宾,但相当一部分此类节目请不到理想的嘉宾,这时往往由主持人充任嘉宾的角色,因此,对主持人的要求比较高。

二、广播心理咨询的特点

(一)经济性、即时性

广播作为一种大众传媒,不同于报纸和电视之处在于它以电波为载体,仅仅依靠声音诉诸听觉,供听众收听。听众只要耳不失聪,就可以一边做其他的事情,一边收听广播,并且可以走到哪里,听到哪里,广播会永远伴随着他。

同时,广播电波每秒30万公里,传播速度无与伦比。由于广播传播快,可以随时播出,不断滚动播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城市里的某些特定群体,例如在外打工人员、出租车司机,他们可能因为种种原因没办法接触到主流媒介如电视和网络,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需要心理帮助,有时候他们面临的心理困惑更多,收听广播心理咨询是他们信息接收渠道之一。此外,听众只要有一部电话,就可以随时随地向电台的有关节目组提出自己的心理问题,并且可能马上就得到帮助。所以广播心理咨询有着其他传媒难以比拟的经济性与即时性,可以把心理健康知识传送到广大的地区,为大多数人服务。

(二)强调主持人的作用

在美国等心理咨询节目比较发达的国家,这一类节目往往是由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学博士亲自主持的。由于国情,我们现在多数电台的节目采取的是主持人与专业人士的合作,一个本来只用心理咨询师就能做的节目,现在多了一位节目主持人,那么他的位置该如何摆放呢?

在心理咨询师与听众交流时,主持人应避免画蛇添足,但这并不意味着主持人在节目中无所作为。主持人比心理咨询师更富有做广播节目的经验,所以对整个节目来说,是处于主导的位置,控制整个局面,把握思路,具体体现在每次节目前,精心准备一些针对性强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从听众的来信中遴选,也可以关注社会上出现的具有普遍性的心理问题。在心理咨询师表达比较专业的时候,及时换成大众可以听懂的通俗语言。随着一段谈话的结束,迅速提出与这个案例有关的普遍性问题或突出问题,进行有效的总结,扩大个案的影响。主持人除了导演之外,也是演员,心理咨询节目一定要讲求现场气氛的平易、亲切、轻松,主持人对于这个谈话“场”的营造责无旁贷。

(三)娱乐性

为什么在心理咨询节目中一定要强调娱乐性,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吸引听众。不可否认,很多跟广播节目组联系的听众朋友听《心理家园》这类节目是为了学习心理学的有关知识,但是广播毕竟不是课堂,况且还有大量流动的不停转换频率的听众,不能靠单纯的学知识来吸引他们,退一步讲即使是学知识,也要讲究“寓教于乐”。

实际上,这类现场的心理咨询方式的节目本身就带有一定的娱乐性,不知道谁会打来电话,打来电话的人又带来的是什么样的问题,他说话具有什么特点,他的故事又具有怎样的戏剧性,在与心理咨询师对话的过程中会出现怎样意想不到的情况,这些都是一种娱乐性的表现。

应该指出的是,心理咨询类节目的娱乐性表现和使用的手段,不同于纯娱乐节目。而且在节目中使用一些娱乐性手段时,一定要小心谨慎,因为收听心理节目的听众,有一部分是相对敏感而脆弱的,即使是好的初衷,不小心也会伤着他们。

(四)局限性

广播是一个开放的媒体,尽管只闻其声,但也不同于只有两个人面对面的心理诊室。在这样的环境中,尽管解决问题心切,但也很难畅所欲言,毫无保留,所以从咨询的听众来看,他们所提供的信息就是有限的、有所保留的,短信提出的问题就更加模糊,很多时候需要猜测。

在节目中心理咨询师看不到来访者,而是只听其音。专业人士都知道,来自来访者的信息,不只是听他说什么、怎么说,还要看他的肢体语言,而且后者更能泄露来访者内心的真实情况。

作为心理咨询师,参与大众媒体类节目,首先需要一个心理适应的过程,如果已经非常熟悉节目的特点,有两种情况也会影响到正常发挥,一是听众提出的心理问题是否是他所擅长的领域,二是人的状态是起伏的,心理咨询师在接听电话时,很难都能做出清晰的分析和准确的判断。

解决一个心理问题,心理咨询师一般需要1~5次的咨询,每次的时间是50分钟。而广播节目每次也只有几十分钟,所以心理咨询类广播节目只是让提出问题的听众了解问题的所在,提供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路,或者是处理问题的原则,因此心理咨询类节目对听众产生的影响要基于长期的积累。(18)

三、广播心理咨询的主要方式

(一)心理健康知识介绍

许多电台尝试聘请某些知名心理医生和专家来主持这类节目。从专业知识的角度来看,具有科学性和权威性。从常见的社会心理问题到较为复杂的精神疾患,专家和医生都会轻车熟路,回答得令听众十分满意。

一般情况下,介绍心理健康知识的内容,可以从听众打来的电话和发来的手机短信中,挑选那些表述得有意思的或者让人感觉比较新奇的问题。对于这类问题的解答,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表达也要生动、有趣。

需要注意的是,电台这类节目的创办宗旨之一是普及心理常识,通过节目传递正确的生活态度、人生价值、处世哲学、适应社会方式及有意义的人生追求,这与在医院看病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广播面向大众,节目内容带有普遍性,更具有可听性,同时还少不了欣赏性和愉悦性。

(二)主持人专题节目

专题节目主要由主持人担纲主持,拟定节目内容的范围。播出形式都是主持人接通听众咨询电话,针对听众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由于主持人声音特征的原因,只要是听众认可喜欢的主持人,听众就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想在主持人那里找到答案并给予主持人很高的期望值。

当然,专题节目也可以由主持人和专家联手主持,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主持人专业知识的不足和专家语言表达的缺憾,具有了比较清楚的创办节目思路。

同时,采用访谈式的直播手段可以将不容易理解的专业性较强的心理知识做出浅显通俗的解释,听众可以从节目中获得大量的心理学知识。可以说,采用主持人和专家共同主持心理专题节目是一种新的尝试。

四、广播心理咨询应当注意的问题

(一)语言要求

广播是听觉艺术,它是主持人运用口头语言与听众进行交流的一种形式。从听众审美的需求来看,打动听众的首先是主持人的语言艺术。因此,主持人需要做到以下两方面:一是要具备深厚的语言基本功;二是要加强即兴口语表达能力

主持人运用语言解读来访者心理,主要包括对来访者表现出充分的尊重,能够体会到来访者的内心感受,通过对话交流充分理解来访者的行为和心路历程,透过行为寻找动机,在此基础上提供有效的心理帮助。

在节目中,主持人在即兴发挥的状态下,或侃侃而谈、娓娓道来,或画龙点睛、略加评点,如行云流水,自如得体,营造人际沟通和交流的亲近氛围。(19)

(二)及时结束、扩大视野

在广播节目中,短暂的交流时间,很难把解决问题的方法准确地告诉交流者。因此,当对方豁然开朗时,就需及时把心理医生和场外心理咨询热线号码告诉对方,延续场外的帮助。

在广播心理咨询中,会有不同层次的热线参与者向主持人倾诉种种不同的问题,包括政治、经济、社会、伦理、道德、法律、人文、自然各个方面。因此,需要主持人博览群书,不断积累知识,扩大视野,增加广播心理咨询的有效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