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校校本培训的主要活动形式

我校校本培训的主要活动形式

时间:2023-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也就是说,要通过评估学校及教师发展的需求,结合学校及其教师队伍的发展目标,来确定校本培训的内容。笔者认为这正是校本培训的一个很好的抓手。课题研究在校本培训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其中校刊《灵峰晨光》每学期一期,校报每学期两期。通过全校性的主题教研活动,开展新课程背景下“优化习题教学”等专题研究,推进有效教学,促进学科建设向精细化、有效化发展,一改过去教研活动空疏无内容的缺陷。

四、我校校本培训的主要活动形式

校本培训中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是由学校教育教学目标和老师的客观情况决定的。也就是说,要通过评估学校及教师发展的需求,结合学校及其教师队伍的发展目标,来确定校本培训的内容。但如何将这些内容用恰当的培训形式体现出来,则是校本培训设计者必须考虑的问题。一般说来,校本培训的形式有多种,如讲座、讨论、课堂观摩与评析、撰写读书笔记以及开展教学研究等,我们学校在校本培训中采用了如下方法:

(一)讲座法

采用这种方法,主要是根据我校年轻老师多、理论水平不高的现状来确定的。笔者到洪塘中学不久,便根据学校的情况,结合自己学校管理的经验和特长,系统规划面向全体教师的讲座内容。近年来利用教师工作会议、主题教研活动等时间作了《初中学科建设的思考与实践》、《“导学稿”实施后的课堂教学》、《借鉴东庐模式,推进学科建设》、《关注改善学校管理的几点思考》、《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学模式的转变》、《推进学科文化建设,打造优秀教研团队》、《“校园文化”到“文化校园”》、《构建“立体德育”模式——培养大气、自信、文明、智慧的阳光少年》等40余次讲座,从学校管理、学科建设、德育方法创新、课堂观察、心理健康教育、学校文化、数字校园等多个视角对全体教师进行“头脑风暴”式的培训。通过理论学习,开阔教师视野,统一教师认识,为进一步推进相关工作做好铺垫。

(二)课题引领

课题研究历来被中学教师视为“洪水猛兽”,几乎人人唯恐避之不及。当然,这和某些课题本身脱离教师工作实际、人为加大教师负担不无关系。但笔者认为,如果能够把课题研究的重心与日常教学工作无缝对接,那么其对教师教研能力的提高还是很有益处的。笔者认为这正是校本培训的一个很好的抓手。这里简单介绍下我们的一些基本做法。

以课题研究引领教师发展,进一步降低科研重心,开展有效的教学科研和课题研究,从教学改革和发展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中选题,坚持人人参与,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学习、反思、探索、提炼;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科研方式,倡导老师们采用自己熟悉的、符合自己表达习惯的教科研成果表现形式,如教育案例、教学日记、教育随笔、教学反思等等。任课教师能够把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和所获得的教学经验不断总结,提出研究的课题,撰写相关的论文,设计相关的案例,使得教学和科研相整合。我校遵循“服务、指导、提升教学”和“教科研领先一步”的原则,开展课堂即时案例、教后记、教学随笔的撰写,“我讲我的故事”叙事性的研修反思交流等,促使教师自觉反思,不断增加教师的思考力、感悟力、洞察力。积极鼓励各教研组和骨干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鼓励教师撰写教研论文、教育案例、教后感等。在2008学年至2009学年短短二年间,先后立项了9项省、市、区级课题。每一项课题研究都是对老师的一次锻炼和提升。课题研究在校本培训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三)读书交流

对现代社会的每一个人来说,学习是生活,学习是工作,学习是一种责任,必须养成时时、事事、处处学习的习惯,让读书成为生活,让思考成为习惯。在教师读书活动中,学校为教师营造“想读、能读”的良好氛围与环境,使教师多读书、读好书,进而感觉到读书好。打造人人读书的校园氛围。我校要求教师一学期在校期间认真读一本书,假期再读一本,一年至少读4本书。学校多次举办“追寻教育理想,享受教育幸福”青年教师主题读书论坛活动、“青年教师读书沙龙”活动,每年暑假结束后都要举行“读教育名著,做阳光教师”读书交流会,旨在以读书、交流的形式来促进青年教师的全面发展,从而享受幸福教育人生。

(四)平台搭建

我们创办了校级《灵峰晨光》刊物和《洪中校报》。其中校刊《灵峰晨光》每学期一期,校报每学期两期。一报一刊均以校内教学教研信息交流为主要内容。同时,我们还在每个学期之初,举办“灵峰教育论坛”等活动,充分展示老师的才艺,提高老师的素质。内容以青年教师的培训、班主任的培训和学科骨干的培训为侧重。

1.青年教师的培训

我校明确提出青年教师的培养目标:“一年适应工作,三年渐见专长,五年成为骨干,八年成为名师。”有计划、有步骤地促其岗位成才。

2.班主任培训

为了不断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通过每两周一次的例会,开展班主任读书、班主任主题培训、班主任沙龙式研讨等活动,发挥优秀班主任的教育辐射作用,共享班主任团队的集体教育智慧,同时致力于提高青年教师的班级管理水平与教育能力。根据成功教育系列化的要求,实施“学生成长彩虹计划”,对部分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进行系列团体心理辅导,邀请校外心理健康教育专家为督导,对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设的活动课隔着单向玻璃进行现场实时点评,在真实的情境中对班主任进行培训。

3.学科骨干培训

学科骨干是学科的领军人物,他的品格修养、专业水平对本学科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校有目的地让这些教师带着问题参加高端培训,并通过他们在每两周一次的主题教研活动中对其他教师进行二次培训。

4.主题教研

通过全校性的主题教研活动,开展新课程背景下“优化习题教学”等专题研究,推进有效教学,促进学科建设向精细化、有效化发展,一改过去教研活动空疏无内容的缺陷。具体做法是:

(1)开设有关“优化习题教学”理论性专题讲座,内容有:精选例题的原则和方法、习题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作业讲评和试卷分析课策略探讨、习题教学中学生思维素质培养、习题教学中注重人文化教育等。

(2)召开学科组习题教学交流讨论会,探讨作业讲评和试卷分析课策略。

(3)各学科组开设课堂教学示范课,从实践层面上探索提高习题教学质量的途径和策略。

(4)通过案例分析,总结“优化习题教学”研究活动的成功经验,揭示存在的问题,加以改进。

(5)各个教研组每个学期都有制定出专题教研的课题,由教务处审批后实施执行。

(6)每次专题研究都有严格的分工,确定主讲人,并提前上交有关主题发言稿件,经教务处和教科室审批后,才可以作为教研活动的内容。

以上这些看似日常性的工作,其实都是培训的最好的形式,突出了“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的校本培训的特点,目前看来,效果还是令人满意的。

【注释】

(1)郑金洲著:《走向“校本”》,《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年第6期。

(2)周建平著:《对“校本培训”的认识与思考》,《中小学教师培训》,2001年第8期。

(3)钟启泉:《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70页。

(4)郑金洲:《校本研究指导》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4页,第5页,第5页。

(5)郑金洲:《校本研究指导》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4页,第5页,第5页。

(6)郑金洲:《校本研究指导》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4页,第5页,第5页。

(7)胡枢著:《继续教育论》,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161、162、168页。

(8)叶澜著:《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319页。

(9)于忠海著:《教师的潜角色定位——学习者》,《教育评论》,1997年第4期第34页。

(10)上海师资培训中心课题组著:《面向21世纪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比较研究》(下),《外国中小学教育》,1998年第6期第7页。

(11)转引自胡枢著:《继续教育论》,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168页。

(12)黄葳著:《完整地理解主体性和主体性教育》,《教育研究》,1995年第10期第36页。

(13)徐长江著:《学习型学校组织的建立途径》,《教育评论》1999年第5期,第45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