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自由主义对高校师生的积极影响

自由主义对高校师生的积极影响

时间:2023-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由主义的影响近几年来表现得尤为突出,而高校师生作为西方思想文化最早、最全面的接受者,其在师生中的影响无论是从意识形态层面还是从日常生活学习层面都是十分明显的。这些都是自由主义思潮给我们带来的积极影响。从这一层面来讲,自由主义与学生来说,是我们对自身权利的积极争取以及适应西南带社会生活的一种理念支持。

一、自由主义对高校师生的积极影响

自由主义的影响近几年来表现得尤为突出,而高校师生作为西方思想文化最早、最全面的接受者,其在师生中的影响无论是从意识形态层面还是从日常生活学习层面都是十分明显的。人们已不再拘泥于传统思想的束缚,也不再愿意成为整个社会中可有可无的角色,所谓的为了某些利益而放弃自身的利益,一味地强调革命英雄主义。人们学会了表达自己的想法,也渐渐有向他人提出自己观点的勇气;学会了积极争取自身的利益,会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努力付出实践;学会了不再盲从他人,而是从实际出发选择自身的立场……这些都是自由主义思潮给我们带来的积极影响。

就自由主义对高校师生的积极影响来看,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从思想以及学术研究层面上,进一步跳出了限制的牢笼,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在思想层面上更加推崇自由,不再限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条条框框内,无论是在学术性的问题上还是在对社会层面问题的分析上,都主张自由无拘束的思考与讨论,即使在某些敏感的问题上,即便受到一些限制,但仍能够坚持思想上的独立自由性。就个人而言,更加注重对个人权利以及个人隐私的保护,不再盲从于父母师长的说法,而更加喜欢用自己的视野去观察和理解这个社会,从一定意义上丰富了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层面,对整个社会的开放与现代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教师而言,作为一个知识与文化的传播者,其推崇自由主义,对其进行学术研究的创新以及更好地教授高等知识起着重要作用,一个崇尚思想、学术自由的老师,更能调动起学生活跃的思维,从而在思想的碰撞中出现新的火花。

从社会生活层面来说,自由主义鼓励师生为自己而活,老师不再只是辛勤的园丁,学生也不再仅仅是学习知识的人,这两方在自由主义者的眼中其实是社会分工的产物。对老师来说,在教学之外,学术研究以及自己的理想追求也有个人诉求的自由,而这些也与自己教师工作的关联向越来越少的方向发展,也就是老师首先是作为一个人,一个公民,有自身的权利诉求,然后才是一个老师,这种观点从一定意义上减轻了老师所承担的社会压力;对学生来说,学习只是我们在这一阶段的重要任务,但并不是全部,学生也有作为公民所拥有的权利与自由,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尤其在这种终身学习的社会环境中,在高校所能学到的知识远远不够我们将来踏上社会后生存下去,因而作为学生,我们在学好基本功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培养一种崇尚独立与自由的意识。从这一层面来讲,自由主义与学生来说,是我们对自身权利的积极争取以及适应西南带社会生活的一种理念支持。在自由主义影响下的高校师生,更加乐意从象牙塔中走出来,将自己的创造性理论与社会实践相联系,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纸上谈兵”的尴尬,而高校师生也能更好的寻找到自身的定位,不再拘泥于传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一键复制
图片预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