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量化分析方法

量化分析方法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谓量化分析方法,指强调使用特定的检查表或记录标准来记录特定范围内某些事件发生的频率并据此进行分析的方法。基于计算机的文本分析法,它强调通过计算机软件来分析对话中所出现某特定目标词的相对频次,利用数据建立多个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从中挖掘某规律性特征的一种研究方法。总体上说,量化分析方法既有优点又有不足。

一、量化分析方法

所谓量化分析方法,指强调使用特定的检查表或记录标准来记录特定范围内某些事件发生的频率并据此进行分析的方法。常见的量化分析方法有:基于计算机的文本分析法(computer-based text analysis)和系统观察法(systematic observation)等。

基于计算机的文本分析法,它强调通过计算机软件来分析对话中所出现某特定目标词的相对频次,利用数据建立多个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从中挖掘某规律性特征的一种研究方法。如J.A.Clarke开发的主题与结构性分析方法[84](Thematic and Structural Analysis,以下简称TSA),就属于此类研究方法。TSA方法具体包括七个步骤:①把对话分成若干个循环;②选择有实质意义的词;③找出这些词在整个对话和每个循环中出现的频次;④生成相关矩阵;⑤对相关矩阵进行因素分析;⑥求每个因素之间的交叉相关;⑦画出每个主题在各循环中的分布和相关图表,以及各主题间的相关图表。J.A.Clarke用这种方法来研究课堂对话质量和学生学习成就水平之间的关系。

系统观察法,它强调在课堂对话分析之前,研究者预先设计一个分析框架或标记分类编码系统,然后依据系统中的编码规则去观察特定的课堂教学活动,用录音录像等工具对其进行标记和分类处理,从中解读数据背后的规律性信息的一种量化分析方法。譬如,20世纪60、70年代的弗兰德斯师生言语互动分析和当今风靡全球的课堂互动评估系统(Classroom Assessment Scoring System,CL ASS),均属于此类研究方法。

课堂互动评估系统是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教育学院院长皮亚塔(R.C.Pianta)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于2008年开发的,适用于幼儿至高中阶段的课堂师生互动质量的评估项目。[85]这个评估系统根据学生的年龄不同,分成五个版本,分别是学步儿版(15—36月龄)、幼儿版、学前班—小学3年级版、小学4—6年级版、初高中版(7—12年级)。该系统建立了一个针对发生在教室物理环境中师生互动质量的多层次评估框架,这个框架包括领域—维度—指标三级内容。整个框架由情感支持、班级组织和教育支持三个领域组成,每个领域中分别包含若干维度,每个维度下又包含若干行为指标。每个领域下所包含的特定的维度,会因不同版本不同学生年龄特点和教育目标的不同而有所区别。针对每个维度下,又各有4—5个行为指标,每个行为指标下还有若干个具体的行为标记,以帮助观察者在观察中能准确地捕捉能够反应指标的具体行为。以幼儿版为例,课堂互动评估系统的互动质量分析框架(如图2-3)为:

img33

图2-3 课堂互动评估系统的互动质量分析框架(幼儿版)

在具体评分方法上,该系统以观察20分钟为一个时间单元,即一个观察周期,观察课堂互动评估系统表中的10个维度并进行评分,分值从1分(最低)到7分(最高)不等。要求在四个观察周期中,计算每个维度的平均分,以此来反应课堂互动水平在每个维度上的得分。研究证明,该评估系统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在国内外也得到了较好的推广应用。很明显,该系统研究是基于预设的评估框架而进行的量化研究,属于系统观察方法之一。

总体上说,量化分析方法既有优点又有不足。其优点主要表现在:它是处理大数据的一种有效方法,有利于研究者分析样本事件中典型的数学课堂话语特征,也有利于对不同数据样本进行样本内和样本间的比较研究,甚至能根据一定的数据统计结果作出某种有可能的推论或预测。当然,量化分析方法并非十全十美也存在一些不足:由于它过分依赖于预先设计的研究框架,对课堂特征进行“去背景化”的编码,以及过于注重数据处理,这样就会使研究者往往只关注框架内所设计的类别或目标项,会限制研究者对事实所发生事件的敏感度,从而会有意无意地忽略或遗漏真实谈话中所出现的一些有用的信息,也就不容易洞察到其他未预设的情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