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创设语文教学情境的有效途径

创设语文教学情境的有效途径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设障立疑,让学生处于“愤”、“悱”的状态,将其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同学们在自己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自发组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和讨论。小学语文教材文质兼美,因而在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美育功能,创设审美情境,以激发学生审美情趣,从而创造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把音、像、文字融为一体,使教学内容情境化,增加教材的艺术感染力。

三、创设语文教学情境的有效途径

(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探索能力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设障立疑,让学生处于“愤”、“悱”的状态,将其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教师创设情境的重要原则是激情引趣,即通过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投入,引起学生对知识、对科学、对人生的兴趣。而问题情境是最常见和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情境,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教师则依据问题情境所提供的各种线索,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对问题情境的内容进行分析、比较、综合,不断地通过同化和顺应,建构新的认知结构。

现代信息技术正是以它独特的魅力将学生吸引住,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供了全新的途径。它能把许多枯燥、抽象的文章内容以色彩斑斓的画面和逼真的音响效果,展示在学生面前,能对学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索精神和学习欲望。

例如学习《琪琪的心事》时,同学们通过前几个自然段的学习体会到了琪琪和爷爷都喜欢小鸟,只是喜欢的方式不同。此时,我出示课件——空空的笼子,创设问题情境:“你有什么疑问?”同学们纷纷提出问题:“小鸟是怎样飞出笼子的?是谁把小鸟放出去的?为什么把小鸟放出去?小鸟现在生活得怎么样?”同学们在自己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自发组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和讨论。他们认真阅读课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对问题的理解,表现出强烈的解决问题的愿望。

再如学习《称赞》这篇文章,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小刺猬和小獾为什么互相称赞,又是怎样称赞的。我首先运用课件出示小刺猬称赞小獾的画面,画面上三个做得十分粗糙的小板凳非常突出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我问学生:“小獾的板凳做得好吗?”学生认真观察图画,发现小板凳的纹理不整齐,板凳的面不平,甚至腿都钉歪了。我再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哪个词说明小板凳做得不好,学生读书后认为从“粗糙”一词可以看出这一点。这样,对于“粗糙”这个词我没有让学生查词典得到抽象的解释,而是通过看图就得到了很好的理解。接下来我又问学生:“既然小獾的小板凳做得这么粗糙,小刺猬为什么还要称赞他呢?请你再仔细观察图画,想想小刺猬为什么要称赞小獾?”学生进一步细心看图,发现小獾已经做成的三个小板凳,虽然做得很粗糙,但是一个比一个做得好,看得出他做得很认真。这时我要求学生在文中画出小刺猬是怎么称赞小獾的。随着学生的汇报,我将小刺猬称赞小獾的话用文字课件的形式展示出来:“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个比一个好!”我引导学生思考:“小刺猬为什么能够发现小獾做的板凳一个比一个好呢?”学生之前通过课件进行了认真观察,所以很快得出了结论:“小刺猬也是在细心观察下才发现小獾做的板凳一个比一个好。”为了使学生对这个结论理解得更为深刻,我引导学生进行角色转换:“小刺猬,你是怎么仔细地观察小獾做的板凳的?”之后我再小结:“原来用心仔细观察才能发现别人的优点。”

(二)创设想象情境,培养创造能力

想象是人们对头脑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是创造的源泉,想象力是创新的潜力空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创新教育中最常用、最有效的一种方法。一篇文章可想象之点很多,教学要因文而异,要紧扣课文训练点,以课文中某一重点关键处作为想象的生长点,或让学生填补文本空白,或让学生续写结尾。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挖掘教材因素,进行想象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创造性。

例如《鸟的天堂》一文,课文的第十二、十三自然段写的是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了许多鸟,描绘了一幅热闹的画面。我先让学生闭上眼睛听鸟的叫声的录音,然后问学生:“你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学生们根据听到的声音充分发挥想象,畅所欲言:“听到了鸟欢快的叫声、扑翅声,由此想象到这里的鸟种类繁多,颜色各异,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真是热闹非凡。”同学们通过想象仿佛看到了一个欢快的鸟的乐园,感受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鸟的天堂。

再如《义犬复仇》,我要求学生在文中找出令自己最感动的地方,很多学生找到对军犬文尔内的这句描写:“可它不愿服从新主人的指令,变得焦躁不安,老是挣脱链子,跑到斯达罗被打死的地方哀鸣不止。”此时,我适时地出示文尔内的正面图像,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斯达罗牺牲,凶手还活着,难怪文尔内会焦躁不安,哀鸣不止,从它的眼神中,你看到了什么?”学生有的说:“我看到文尔内心里的悲伤。”有的说:“看到了它对主人的依恋。”有的说:“看到了对敌人的仇恨。”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结合教材内容,把握想象因素,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翱翔于想象的王国,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创造力,其意义无疑是重大的。

(三)创设审美情境,培养审美能力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小学语文教材文质兼美,因而在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美育功能,创设审美情境,以激发学生审美情趣,从而创造美。

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现代信息技术以其独特的方式触动人们的心灵,具有美育之功效。如光学设备幻灯、投影,可储存、再现、放大教学中的文字和图像,鲜明地表现主题,清楚地展示细节,突出地展现静态的美,直观、形象、生动,感染力强;录音机是一种录音、放音的声响设备,能协助教师课堂教学,朗读示范欣赏,给学生以音乐美;电影、电视、录放机,活动性强,声画并茂,视听结合,又有其动态美、情境美、色彩美的特点。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学生们突破了时空的限制,看到、听到了事物及现象,从而丰富了感性认识,发展了智力,陶冶了美的情操。

1.展示自然美

任何一种自然美,都是由多种多样的形式、因素构成的。一朵花的美,就是由它的色彩、线条、姿容、芳香构成的。一只动物的美,就是由它的体态、毛色、动作、叫声构成的。它们都能给人以形态、声响等方面的丰富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把音、像、文字融为一体,使教学内容情境化,增加教材的艺术感染力。现代化教育技术以其形象性、直观性等特点,能呈现自然美的多姿多彩,从而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求得发展。

例如《夏夜荷花》一文中,第二自然段是对雷雨后夏夜荷花的描写:“一根根荷箭婷婷而立,一片片荷叶挨挨挤挤,一颗颗水滴在荷叶上滚来滚去,一朵朵荷花在朦朦胧胧的夜色中盛开着,散发出一阵阵清香。”在这段话中,有两类词要求学生特别注意,一种是动态词,一种是数量词。首先我引导学生理解动态词,通过“婷婷而立”、“挨挨挤挤”、“滚来滚去”、“盛开”这几个词,学生体会到荷箭就像淑女一样苗条,荷叶一片紧挨着一片,水滴在荷叶上晶莹透亮,风一吹,滚来滚去,荷花开得非常茂盛,香气袭人。而几个量词“一根根”、“一片片”等则不仅体现出荷花多,而且运用得非常形象、生动。然后我再播放录像,把这一池动感十足的荷花展现在学生面前,配以优美的音乐,学生在音像结合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和谐美、壮观美。

2.感受情感美

语文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展示事物、现象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使声音和画面并存,使抽象的图形、数字和呆板的文字变成赏心悦目、富于变化的图画,生动直观地将教学信息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使之产生感情共振。

例如《义犬复仇》课即将结束时,我出示一幅图片,图片上是主人斯达罗的大坟和义犬文尔内的小坟,并配上悲怆的音乐。我总结:“‘我’将文尔内的尸体葬在斯达罗身旁,永远守护着主人。它用自己的生命为主人复仇,让我们记住这个正义的复仇之神,也相信正义终将战胜邪恶。”这令人回味的画面,这悲怆的音乐,这生动的描述,使得学生,甚至在场的所有老师无不为之动容。本来应该就此下课,但是这时学生纷纷站起发表自己的感触,有的说:“老师,我必须说几句,我真的是太感动了。”有的说:“文尔内,你真是一条忠诚、正义的军犬。”有的说:“文尔内,你的仇报了,你安息吧!”有的说:“这两座坟,会永远刻在我的心里。”正是因为我恰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情境,才使得本课在结束时再一次掀起师生情感和谐共振的高潮,使学生的心灵再一次受到震撼和洗礼。

再如学习《语言的魅力》时,为了使学生体会盲老人连美好的春天都看不到的痛苦,激起学生对盲老人的同情,我让学生闭上眼睛,当一次盲老人。然后我播放轻快优美的音乐,随着音乐描绘春天的景色:“春天到了,冰雪消融,哗哗的流水声清脆悦耳,好像在欢唱春天的来临。花儿争芳斗艳,散发出诱人的清香,引来无数的蝴蝶。树上,绿油油的枝条随风飘荡,轻轻地跳起欢迎春天的舞蹈。鸟儿在林间飞来飞去,舒畅自由地向着蓝天高歌:‘春天来到了!’”接下来我问学生:“你刚才有什么感受?”同学们的积极性特别高,有的说眼前一片漆黑,有的说仿佛看到了老师描绘的画面。我又问:“你的眼前为什么会出现这美丽的春景呢?”学生回答说那是因为自己曾经看见过这种景象。我继而追问:“盲老人也许从出生就双目失明,从来没有欣赏过万紫千红的春天。此时你想对盲老人说些什么?如何表达你的感情?”同学们又踊跃发言:“盲老人,你真是太可怜了;盲老人,我同情你;盲老人,如果从你身边路过的是我,我一定会给你很多钱的;我会把你带回家,让你度过一个幸福的晚年……”从孩子们稚嫩而又发自内心的话语中可以看出他们对盲老人的深切同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