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力推进高职语文教育改革

大力推进高职语文教育改革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学语文课程的开设,在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史上经历了曲折而复杂的过程。1979年以来,在匡亚明、苏步青和徐中玉等教育界前辈的倡导下,大学语文课程在国内各高校陆续恢复开设。高职学院面向“三校生”和普高第五批考生录取,高职学生录取分数线低,学生普遍存在“三差二多”现象。其次,高职语文教育现状堪忧。就教材而言,难寻一本适合全国通用的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材。

八、大力推进高职语文教育改革

(一)大学语文学科教育改革亟待重视与强化

1.大学语文的历史及现状

大学语文课程的开设,在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史上经历了曲折而复杂的过程。1949年以前,国内各大学曾普遍开设这门课程,名为“大一国文”,朱自清、沈从文等都曾担任过主讲。1949年以后,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听、说、读、写并重,但仍没有脱出“知识型”的窠臼。“文化大革命”中,语文的学科特点被抹杀,语文教育成为阶级斗争、“路线斗争”的工具,将语文课上成准政治课,甚至出现取消语文课的现象。1979年以来,在匡亚明、苏步青和徐中玉等教育界前辈的倡导下,大学语文课程在国内各高校陆续恢复开设。然而,百年语文教育,不管是“读经”,习“中国文字”,学“中国文学”,抑或习“国文”、“国语”及“语文”,都只注重知识基础,强调涵蕴。语文教育虽强调“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及“发展智力”,却仍被“应试教育”所干扰,以致始终未能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纳入语文教育的主要内容。

至今,大学语文仍是一门正在建设中的新兴学科,许多问题尚待研究和解决。它既缺乏政治思想课的权威性,也没有英语四、六级考试那样的“尚方宝剑”。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在“重理轻文”已经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现象的当下,全国各高校面向非中文专业学生开设的《大学语文》受到新形势的严峻挑战。与此同时,大学语文课程表现出的种种弊端,又严重影响到这门课程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以至于一些人开始怀疑其在素质教育课程中的地位。在有些地方,特别是一些高职院校,甚至开始考虑减少该课程的课时数量,大学语文课程面临“下岗”的危机。

当代大学生的语文能力,纵向跟私塾时代的学生比,甚至跟20世纪80年代的大学生比;横向跟他们的英语水平相比,都要逊色许多。很多人不仅经史子集等传统国学的修养平平,还写不出流.优美的现代白话文,仅能对付日常的应用文写作。其中,不少人甚至不具备基本的中文水平,错别字连篇,表述词不达意。曾有如下一些报道:北京某著名高校校长在赠送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一幅题有黄遵宪《赠梁任父同年》的小篆书法礼品时,读得磕磕巴巴不说,竟将重要字句读错,弄得洋相百出,颜面丢尽;一位博士、副教授板书时不知“野兽”的“兽”字怎么写,在全班学生一起比划下写了15次最后才算写出来;一位大三学生写一份不足百字的建房申请竟有28个错别字……这既跟高校连年扩招导致生源质量下降有关,更与建国几十年来整个教育体系轻视语文教育有关。身为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国民,都必须深思:国家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国人生活水准的提高,是不是一定要以人文素质的下降为代价?

2.必须重视与强化大学语文学科教育的改革

首先,因为语文是工具,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语文是学习“民族共同语”或“母语”及包含在祖国语言里面的各学科知识,同时运用祖国语言进行思维和表达的综合工具。语言是人类最基本的思维工具,又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更是人类存储、传递信息的主要工具:(1)思维离不开语言,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思维的直接现实;思维依靠语言、文字来表达(绘画、音乐、舞蹈除外),任何人都不可能脱离语言材料进行思维和表达,因此,语言又是信息、文化的载体。(2)交际离不开语言,交际以语言作为载体存储、传递信息(不管口头交际或是书面交际);离开了语言,人类存储、传递信息的行为和过程便无从揭示。正因为如此,新制定的高校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最重要的文化载体”。从现代化的角度说,语文还是人际间最重要的交往工具。一个人如果不能正确掌握语文这一工具,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发展、学会创造便成为一句空话。据此,高校语文教育的定位应是强调工具性,提高读写水平,讲究人文性,把语文能力作为一种基础素养来培育。

其次,语文也是表达思想和精神的工具。近几年的高校语文界,科学主义与人文精神的论争此起彼伏,胜负难分,原因在于未能准确把握高校语文是思维和交际的工具,也是表达思想和精神的工具。人的思维和交际,无不自然地流露出思想和精神,所以,思想、语言、文字其实是一体的,它们共同反映了语文的本质,并使人们通过语文学习获得科学的、人文的素养成为可能。如果语文教师能够引导学生科学地掌握、运用语文这一工具,那么,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在语文教育中受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熏陶。

再次,语文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至关重要。其原因在于:(1)语文是知识、经验、文化的信息载体,人们可以以此充实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促进人的社会实践本质和人的智慧、人的主体能力的丰富和深化。(2)语文的思维、交际属性,最能促进人的意识、思维、个性、品德的快速成熟,使人在实践的过程中,能力、智力、创造力得以不断地更新和再生。(3)语文与一切现代信息技术及其发展紧密相关,最能引发人的创造本质的飞跃,提高人的重新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人向实践、创新的方向迅速发展。(4)语文是学习、生存、发展、创造的基础,最能促进人的经济、政治、意识、文化、心理结构的不断完善,最有利于人的自我实践、自我创造和自我发展。可见,语文的“基础优势”和“本质力量”在于最能促进人的能力、智力、创造力的全面发展。因此,如何在教会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同时,引导学生把接受前人经验和参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把语文学习与自己的终身发展结合起来,引发、激励学生实践、创造的机能,使学生的智力潜能和创造个性得以充分发挥,是高校语文素质教育和21世纪高校语文教学的最佳突破口和必然选择。

(二)以人文性、实用性为核心,大力推进高职语文学科教育改革

1.高职语文学科教育现状

首先,高职学生语文能力堪忧。高职学院面向“三校生”和普高第五批考生录取,高职学生录取分数线低,学生普遍存在“三差二多”现象。“三差”,即成绩差、自主能力差及行为习惯差。“二多”,即学生自身问题多、家庭问题多。在语文能力方面,略有语文知识,少有语文能力;多为网络游戏高手,却少语言、文章功夫,甚至连字都写得不成样子。有人概括为两句话:字不成体,文不成句,语无伦次;上课只讲俏皮话,文章只到网上找,毕业难填求职表。然而,他们未来的就业岗位,必定需要他们具备基本的人文素质,以及听、说、读、写等基本能力。

其次,高职语文教育现状堪忧。就教材而言,难寻一本适合全国通用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材。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共有50多种不同类型的大学语文教材,而因其共同特点:一是以古文为主,二是偏重文学作品,三是突出思想“教化”,四是忽视能力训练,五是针对大学本科生编写,并不完全适合高职院校使用。一些高职院校自行组织编写教材,由于生源不同、人才培养目标不同,各自为政,故良莠不齐。就师资而言,教师组成成分复杂,整体力量薄弱。大部分高职院校师资队伍是以兼职教师和离退休教师及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兼职教师虽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却因高职院校学生的入学成绩普遍不高,上课“带不动”的现象普遍。离退休教师虽有很强的责任心,却因年纪较大,以致讲课节奏慢、信息量不大。反应不够敏捷,甚至懒于备课,随机应付。本科毕业生虽然思维敏捷、富有活力,但学识、经验缺乏,还不能完全符合高职教育的要求。就教法而言,大都停留在“课本、粉笔、黑板加一张嘴”的传统教学的层面。老师照本宣科,为“讲课本”而讲课本,教法与高中没多大变化,课堂缺乏“生气”,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

2.把准方向,大力推进高职语文学科教育改革

要把准方向,大力推进高职语文学科教育改革:(1)注重人文性、实用性的有机结合,编写真正适合高职学生需要的教材。为方便高职院校大学语文的教学,国家应当组织专家编写适用于高职院校的统一的大学语文教材。教材要注重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角度安排教学内容,突破以语言和文学知识为主的模式,广泛涉及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尤其是能从人生观、价值观、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给学生以人文教育,把人文教育放在首位。同时,也要从高职教育着眼于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层面出发,把人文性与实用性充分结合起来,除安排文学作品内容外,还要适当安排能力素质的训练内容,如文字书写、口语交际、实用写作等方面的内容。(2)改革教学内容,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同时重视对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高职语文的教学内容,一方面必须以人文精神为支点,追求文化的多元化和社会化,把人类在社会发展中形成的社会道德、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等优秀的文化成果内化为受教育者的人格、气质和修养,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完美人格的塑造。另一方面,也要重视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首先,高职语文应以丰富的内涵传承我国的优秀文化,同时汲取西方的优秀文化,使学生的精神品格得到全面的提升。其次,教学内容应充分融进社会生活,具有时代感。其三,要重视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当前大学语文教材主要安排有诗歌、散文、小说及议论文等体裁,大多数是文化、美学、道德、情感等人文主义相结合的理想主义作品,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忽视学生语文技能培养的现象。语文素质包括文学素质,同时也包括语言知识、语言应用能力等方面的内容。为了确保高职学生符合大学语文“学而能用”的要求,必须适当安排语言应用方面的内容。(3)改进教学方式,博采多种形式,有效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高职学生普遍对大学语文抱有的共同学习期望:语文课不能仅停留在课堂上的“说教”,要从“课堂”走向“实践”。而当前高职语文普遍以讲授法为主,讲授法的课堂教学方式本身存在缺陷:老师在台上讲得滔滔不绝、天花乱坠,但课后学生对其所讲全然记不到心上。为保证学生通过课堂获取知识、扩大视野、增长见识,激发机智和灵感,使情感得到熏陶和升华,又能培养能力、锻炼思维、在实践中发现和解决问题,除了讲授式的教学方式外,还须采用朗诵、演讲、辩论、情景剧表演、实地参观等多种寓教于乐的形式。这些灵活的教学方式完全可由教师凭自己的经验和洞察力,结合课文的内涵、特点去组织、发挥与创造。(4)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营造声情并茂的情境,创造有生命力的课堂。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视、听觉组合对学习内容的感知和记忆率远远高于视、听分别利用之和。对人脑功能的研究还表明,多种感官的交替刺激,可充分调动大脑的功能,使之处于兴奋、激活状态。因此,使用多媒体技术,从多方面给学生各种感官以刺激,效果会更好些。多媒体课件教学,可制造全方位的人文环境,使学生调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觉,在生动、形象、具体的过程中,更深刻地理解作者及课文等内容。但由于学校、教师对大学语文的重视程度不够,高职语文多媒体教学还面临种种问题:学校没有创造足够的多媒体教室空间为大学语文教学提供方便;教师也不十分重视,认为多媒体教学要耗费更多时间、精力,不如传统教学方式来得直接;一味依赖现成的网络、光盘,按部就班,没有创造性地汲取时代性的教学内容来丰富多媒体教学,显得生硬、呆板。这些都是多媒体教学应要力避的问题,否则也会使其流于形式,收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5)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师文化底蕴、审美情感及人格魅力不断提升。要保证高职语文的人文性得以实现,培养一支具备人文素养且德才兼备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就显得非常需要。人文教育要圆满实施,必须靠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没有一支这样的教师队伍,人文教育就会成为无水之源、无本之木。高职语文教师要具有广博的知识、高尚的道德,具有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与时俱进的思想见识,关注现实生活的准确的视觉和关怀学生健康成长的爱心与耐心。教师只有具备这种人格魅力,才能产生无声的力量,才会赢得学生的尊敬与尊重。作为从事高职语文教育的教师,应牢记在“兼顾高职语文的实用性的同时,把高职语文的人文性摆在第一位”,让高职语文课堂走近生活、走近时代、走近学生,让它焕发出生气和活力,使语文课堂真正具有生命力。

(三)首部《高职语文》编写思路及教学实践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地处享有“教授之乡”、“建筑之乡”及“工艺美术之乡”美誉的东阳,是全国十大优秀民办高校之一。自2002年创办以来,学院以广厦集团董事局楼忠福主席“一流企业办一流学院”的宏旨为指导,从严治院,狠抓教育、教学及科研领域里的改革,在高职教材建设方面起步较早,收效较大。2005年,浙江省教育厅确定的141项省级高等学校重点建设教材选题,其中之一就是高职语文,面向高职高专全体学生。我院在此选题申报通知尚未下达之前,已开始编写《高职语文》教材。中国当代著名语言学家、原中国修辞学会会长张静先生说:“我相信这本教材,不啻在以‘高职语文’命名方面是‘第一个’,也是迄今为止最‘合用’的高职语文用书。”

1.编写缘起及框架

面对大学语文的整体背景,在教材使用方面,多以徐中玉主编的《大学语文》为蓝本,而它却是针对理工类高校学生而编写的,与高职学生对语文能力的基本要求不符;在教材编写方面,虽已出现几十种选本,但或与徐中玉本接近,或偏重于应用写作、文学欣赏、口语表达等诸多能力中的某一方面,与高职学生对语文能力的全面要求不符;在教学方面,高职语文教师尚以传统教法为主,注重理论与知识,强调课堂灌输与书面作业,与高职学生对语文能力的应用要求不符;在理论探索方面,虽偶有零星论文谈及相关命题,但缺乏全面、系统且直指教学实践与应用实践的研究成果。这些,都是高职语文教育改革理应重视的问题。编写高职语文教材仅仅是我院“高职语文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研究课题中的内容之一,我们想要做的包括六个相辅相成的目标:分析当前高职语文在目标界定、教材选用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的局限与弊端;调查社会对高职毕业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实际需求;研究高职学生真正需要哪些方面的语文内容;探索如何构建直接针对语文应用能力与人文综合素质的高职语文教学模式;编写切近高职学生实际需求的《高职语文》教材;编写适合新教学模式的《高职语文教学指导书》。这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而且只有同时在这六个方面取得突破,高职语文学科建设才能真正迈上一个新台阶。

针对高职学生实际——兴趣爱好广泛,热衷于时代焦点,关注网络信息,关心职业前景,文化基础知识不及一般本科院校学生牢固,而在适应社会需求方面又不能不同时具备文字书写、语言交际、文章赏析、实用写作等“四大能力”,我们突破以往大学语文的思维局限与内容局限,大胆提出了“四编一附录”的架构。第一编,文字与书法。包括“文字概述”与“书法训练”等两个部分,突出一个“练”字,旨在让学生把字写“对”写“好”。第二编,语言与交际。包括“语言的特征”、“语言的表达”、“语言的修炼”及“语言的交际”等四个部分,突出一个“说”字,旨在让学生把话说“通”说“顺”说“美”。第三编,课文解读。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及“论说文”等四个部分,突出一个“读”字,旨在培养学生赏析既成文章的能力。第四编,实用写作。包括“行政公文”、“事务文书”、“科技文书”、“财经文书”、“司法文书”、“新闻三体”及“学术论文”等七个部分,突出一个“写”字,旨在培养学生写作实用文体的能力。“附录”部分,主要介绍一些知识性、法规性和工具性的文件及资料,突出一个“用”字,供师生于工作和学习中选用。

2.教学实践及实效

2006—2007学年,我院开始在2006级新生中使用自编《高职语文》教材,包括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管理、园林工程技术、装潢艺术设计、市政工程技术、建筑经济管理、工程造价、物业管理、房地产经营与投资、旅游服务与管理、酒店管理、国际贸易、旅游英语、商务英语、应用英语、机械设计与制造、计算机应用技术、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等19个专业。总学时定为146学时,其中课堂教学64学时,占总学时数的44%;课外实践教学(实训)82学时(书法实训50学时、口语交际12学时、课外阅读10学时、实用写作10学时),占总学时数的56%。(1)课程目标及设计思想。高职院校主要培养高技能人才,使毕业生有较高的就业率,能胜任本职工作。从这个成才目标出发,我们要求语文课程紧紧围绕“四个模块”,牢牢把握书写、交流、实际动口与动手能力这个核心,突出“练”、“说”、“读”、“写”等四个重要环节,跳出语文传统教法,进行综合性课程设计,将课堂讲授、课内讨论、实用技能训练融为一体,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科学地、有计划地安排实践、实训内容。(2)课程内容及选择依据。学院根据学生书写潦草、语言交际能力较差、实用写作能力较弱等实际情况,根据本院生源情况和就业方向,除“课文解读”等内容外,还安排有以下实训内容:其一,以钢笔楷书、行书为基本内容,通过一学年的教学与实训,掌握硬笔书法笔画、结构、布局等一般规律,达到把字写正确、写清楚、写美观的目的。实训安排50学时,具体安排每一学时的训练内容,并且要求于规定时间上交作业。一学年内,组织全校学生硬笔书法大赛二次,评选出优秀学生、优秀作品,给予表扬和适当奖励。其二,以有声语言、演讲、求职口才技巧为基本内容,通过实际演练,让学生把话说“通”说“顺”说“美”,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实训安排12学时,一学年内,各教学班组织学生演讲会一次,模拟求职招聘活动一次,使其在实际体验中,提高演讲水平和面试应聘能力。其三,每个学期举办名著欣赏、经典阅读指导报告会二次,指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写读书心得,共计10学时。其四,安排实用文体写作训练10课时,要求学生学会本专业必须掌握的常用文体的写作。(3)考核内容及考核方法。课程实行考、教分离。改进考试方法,注重实训考核,强化平时训练。将书写技能列入每个学期语文考试的内容,一个学年内完成练字100张计100分,算平时成绩分,占期末总分的20%。班级组织演讲或模拟招聘会实训活动时,请该班能力较强的学生干部一起担任评委,公开、公平评定成绩,占期末总分的20%。实用文体写作的实训成绩占期末总分的10%。文章赏析考试分数占期末总分的50%。评定总分时,提高实训考核的比例,适当降低期末卷面成绩的比例。(4)教学原则及教学手段。在教学实践中,始终坚持如下原则:其一,注重课内与课外结合的原则。课程组转变教学观念,统一改革思路,重新确立高职语文的学科地位,重新认识高职语文的教育功能。我们认真修订《教学大纲》,全面落实教学内容,及时制订教改方案、教学计划;加强集体备课,重在以老带新,相互交流,让有特长的教师发挥专长,如书法、写作、朗诵等,使每位教师都有个性化的发展空间;教学中变换教学主体,让学生唱主角,突出练、说、读、写等能力训练;采用导学式、讨论式、启发式、开放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强化高职语文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同时,把这门课程视作素质教育的着力点、终身教育的起始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向学生传授如何获取图书资料信息的方法和渠道,努力构建终身学习的平台。安排好高职语文的延伸教学,在全院定期开设学术讲座,构建较为完整的课内与课外、书内与书外相结合的教学框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满足学生继续学习的需要。其二,改进课程考试和成绩评定方法。“四大模块”采用不同的考试办法,将课程考试成绩、实训成绩和平时成绩相结合,综合评分。在试卷中,尽量减少记忆性试题,增加主观性和分析性试题,以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活学活用,减少死记硬背,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把实训成绩纳入考评机制,把它作为最终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三,体现教学为专业教育服务的原则。本课程以“练、说、读、写”四种能力为主线安排教学,强化能力训练,根据高职学生的知识基础,因材施教;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和就业方向,因人制宜。在“四大模块”的教学安排中有所侧重,如在“语言与交际”教学中,强化求职语言的训练;在“实用写作”模块中,重点掌握求职自荐信、毕业论文等最常用文体的写作。即使在同一模块的教学中也有所侧重,如“实用写作”模块的教学内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侧重于“开工报告”、“项目申请”等文体的写作;“工程造价”专业以“经济合同”等作为训练重点;而外语专业则侧重于“市场调查报告”的训练。如此,能够更好地为学生未来就业和发展打好基础,使高职语文教学与职业能力挂钩,为专业教学铺路,为就业创业奠基,为未来发展服务。同时,我们还不断改进教学手段:一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配备幻灯机、投影仪、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等设备,开展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激发学习兴趣,开拓学生视野。二是购置先进的电脑设备。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配合高职语文教学,学院信息中心为学生提供网上查询服务,开发网上教育资源,开展网络互动教学。三是加强课件的数字化建设。目前部分教师授课已基本上采用课件进行教学,在教师制作课件的同时,不断引进优秀课件,运用多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率。(5)教育与教学效果。中国修辞学会名誉会长张静教授认为,我院高职语文教育改革力度大,效果显著,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材以四个模块为架构,重在培养学生文字书写、语言表达、文章赏析和实用写作能力,真正适应了高职学生的实际需求;二是加强了对语文教学的领导,注重教师水平提高和学生能力的培养,效果很好。中国当代语言学家、原中国修辞学会副会长柴春华教授在与我院基础部语文教研室全体教师座谈后说:教师队伍老、中、青三结合,不仅结构合理,又很有水准。

学生的实习单位晟元集团有限公司认为,我院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能给公司民工夜校上课,能很好地承担工地宣传栏和黑板报撰稿及版面设计等工作,体现出较好的语言文字水平。不少实习学生也反映,学院开设高职语文课,重视文字书写、语言交际、文章赏析、实用写作等四大能力的培养,对他们学习和工作的帮助很大。学院督导处认为,语文课程的教学,能严格执行教学大纲及授课计划,教学文件及教学资料齐备,情况良好;师资力量雄厚,年龄结构合理,整体素质较高,专家及有关部门评价较好,学生评价很高。每学期教学督导处组织学生对教师进行授课质量评价,课程主讲教师得分均在90分以上。对专业课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他们一致反映,学生的实验报告、毕业论文、求职自荐书等实用文体的写作能力提高较快。高职语文教学取得实效,对90%以上的教师予以充分肯定。

目前,我院高职语文课程已通过院级鉴定,并已成功申报省级精品课程。《高职语文》教材也被越来越多的兄弟院校所采用,反映普遍良好。当然,作为我院高职语文学科教育改革的这一系统工程,一切都还处在起步与探索阶段,尚需不断深入与强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