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创新教学管理模式是民办高职院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创新教学管理模式是民办高职院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相对而言,民办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非常薄弱,问题相当严重。改革创新要符合中国国情和高职教育的实际,遵循高职教育自身的规律;规范管理也要体现时代精神,顺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潮流。由此可见,教学管理的内容涵盖了教学质量形成的诸多因素。因此,构建以教学质量为核心的教学管理新模式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要为提高教学质量出谋划策。

二、创新教学管理模式是民办高职院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要正确处理规范管理与改革创新的关系

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发展速度很快,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这个新形势对民办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相对而言,民办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非常薄弱,问题相当严重。在现阶段,要特别强调从严治教、规范管理。中国有句老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民办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一定要规范管理,这对于稳定教学秩序和保证教学质量是十分必要的。与此同时,必须深化教学改革,积极推进教育创新。要倡导思想观念的改革和创新,解放思想,敢于开拓,不断进取;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要坚持素质教育,促进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要注重体制的创新、机制的创新,要通过深化改革,提高教学工作和教学管理的效率,做到事半功倍。规范管理是深化改革的基础,是巩固改革与创新成果的保障;改革创新又是规范管理的不竭动力,有助于推动科学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机制的形成。改革创新要符合中国国情和高职教育的实际,遵循高职教育自身的规律;规范管理也要体现时代精神,顺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潮流。规范管理和改革创新的目的都是为了办好让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都是为使高职教育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两方面是完全可以统一起来的。只有处理好规范管理与改革创新的关系,才能从根本上走出“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

(二)要构建以教学质量为核心的教学管理模式

以教学质量为核心的教学管理模式,就是在教学管理工作中,每一项制度的制订、每一项计划的筹划、每一项措施的实施,都要从提高教学质量的角度出发,都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的管理模式,也就是要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终极目的和最高目标的教学管理模式。它要求改变以往过多注重行为管理、制度管理的方式,而把质量管理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其成为教学管理的核心。

教学质量是一个综合性指标,其水平高低取决于多种要素,不仅包括师资队伍、教学实验设备条件、现代化教育手段的应用等硬件因素,还包括办学思想、学风建设、专业建设等软件因素。各因素之间组合的紧密程度及科学程度,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巨大的影响,这是教学管理所应起的作用。

教学管理的基本任务是研究教学及其管理规律,改进教学管理工作,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运行;研究并组织实施教学改革;努力调动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积极性。教学管理包括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以及学科、专业、课程、教材、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学风、教师队伍、教学管理制度等教学基本建设的管理。由此可见,教学管理的内容涵盖了教学质量形成的诸多因素。因此,构建以教学质量为核心的教学管理新模式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学管理系统要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组织保证。教学管理组织是实施教学管理的基本保证,其领导体制决定着教学管理实施是否顺.。因此,必须健全教学管理工作的领导体制,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品德好、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教学管理队伍,实现教学管理现代化、科学化。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要为提高教学质量出谋划策。开展教学管理及教育研究,是所有教学管理人员、教育研究人员及教师的共同任务。教育教学管理是一门科学,开展教学管理及教育研究是一项综合性、应用性强的工作。要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以培养高素质高质量人才为重点做好长远和近期规划,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地组织立项交流研究,把研究与提高管理队伍的水平结合起来。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要紧密结合学校教学改革的实际,要面向企业和社会经济,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构建以教学质量为核心的教学管理模式,是民办高职院校立足生存、谋求发展的基本要求。民办高职院校专业的改造、拓展与延伸,课程结构的整合,教学内容的重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更新,这一系列的科学管理工作不仅需要各级领导和教学管理部门的参与,更需要各专业教研室、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学校的教学管理思想只有为教学的主导者所采纳,为教学的主体所接受,才能真正落实到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和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才能落实到教与学的行动之中。

(三)要坚持“三突出”原则,全面推进教学改革

必须坚持“实验实训突出实训,一般课程和主干课程突出主干课程,一般动手能力培养和主要动手能力培养突出主要动手能力培养”的“三突出”原则,全面推进教学改革。要彻底改变按研究型学院配备实验设备造成设备投入大,闲置严重的局面。提高实验实训设备的利用率和实验课开出率。

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从定位开始,对专业建设、课程设置等进行全面审视。审视的标准是高职教育的定位与企业对所需人才的要求。所谓科学定位,首先是人才定位,即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以就业为导向就是要把培养社会需要和职业岗位需要的人才作为人才培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就要求淡化学科性教育,强化职业技能培养和岗位技能培养。其次是人才怎么培养。培养方式有多种多样,目前还很少有适合中国高职教育的现成模式,这要靠我们发扬创新精神,大胆探索,大胆实践,要注重订单式培养。第三是每个专业要找准自己在整个高等教育和本地高等教育中的位置。只有明确了自己的位置,才有可能找到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才有可能找到改革和发展的突破口。第四是要科学地确定学校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地位。一定要摆脱“小本科”的阴影,尤其是主干课程的设置,一定要进行广泛的调查,根据企业岗位的要求来确定每个专业的职业岗位群;从岗位实际出发,来确定每个专业的知识点和能力点;积极推行模块教学法。

加强专业建设力度,实现由培养目标确定知识需求和基本技能要求,确定主干课程和核心课程,确定基本实训环节,做到重点知识突出,重点技能熟练。在广泛专业调查基础上,确定职业岗位群,根据岗位要求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能力培养点,整合课程内容,改革课程设置,实施模块化教学。如高职语文主要确定四个能力点,即书写、演讲、应用文写作和阅读欣赏,分成四大模块实施教学。对课程教学改革认识必须到位,思路必须清晰,措施要扎扎实实。转变那些不适合高职教学的陈旧理念,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改革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教学评价方法,以保证改革取得实际成效。必须牢固树立“向课程改革要质量,靠质量来促进学院发展”的理念,课程是育人的方案,它与作为育人过程的教学一起成为达到教育目标、实现教育目的、完成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之一。高职的课程问题同一切教育一样,是发展中的核心问题之一。课程活动也体现着人类教育活动的基本特征——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社会活动。因而,课程活动作为先于教学活动的预设育人方案的规划,对于教学的正常运行有先导作用。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建设对于我国高职院校的正确定位、办出特色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要从课程教学改革入手,在强化管理的基础上,狠抓教学质量,提高就业力,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使民办高职院校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必须改变那种把课程建设只看作教材建设的落后理念,树立起课程就是育人方案的新课程教学理念。改变以教学为中心的陈旧思想,牢固树立以育人为中心的新教学思想。课程有着一个庞大的体系,课程体系的改革活动是一个浩大的系统工程。课程体系发展的影响因素繁多复杂,刚迈步的我国高职院校需要经历长期的探索和创新实践才能逐步积累起经验,逐渐得到完善。为了使课程改革工作系统、稳健、有效和更切合高职院校实际,首先必须有明确的、可执行和易检查的改革目标,使课程改革工作建立一套有序的、分阶段实施的目标系列。各分院、各专业要在一定年限内形成具有高职特征、区域特点和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要根据岗位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积极推行知识模块和能力模块教学法。要彻底改变过去那种不顾岗位实际需要,一味按照知识体系授课的小本科教学理念,牢固树立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就业力为核心的新的高职教育理念。要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切实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