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努力构建民办高职院校全员育人格局

努力构建民办高职院校全员育人格局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努力构建全员育人格局,是全面贯彻中央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必须,是直接关系民办高职学院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大问题。同时必须强调,构建全员育人的格局只不过是手段,其目的是提高学院的育人水平,通过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增强民办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在民办高职院校的师生中,对坚持以育人为中心存在不少模糊认识。

三、努力构建民办高职院校全员育人格局

中共浙江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在《转发枙关于学习贯彻落实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通知枛》中指出:要“把育人融入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努力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从整体上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努力构建全员育人格局,是全面贯彻中央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必须,是直接关系民办高职学院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大问题。构建民办高职院校全员育人格局,必须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坚持以育人为中心,以德为先,在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机制上下工夫,把落脚点牢牢放在全面提高毕业生质量这一根本点上。

(一)构建民办高职学院全员育人格局内涵

要探讨如何构建民办高职学院全员育人格局,首先应该搞清楚其内涵。

所谓构建民办高职院校全员育人格局,就是民办高职院校要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改进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学习贯彻落实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通知》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以育人为中心,充分发挥民办高职院校政党工学团等组织的整体效能,使学院的全体教职员工都确立育人意识,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渗透到各个环节,形成领导、学生管理人员、课任教师、行政人员以及学生干部等人人参与的全程、全方位的育人网络。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全面推进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民办高职院校的育人水平,为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为了表述方便,我们这里探讨的全员育人概念,应该包括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含义。同时必须强调,构建全员育人的格局只不过是手段,其目的是提高学院的育人水平,通过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增强民办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

(二)构建民办高职院校全员育人格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

1.必须坚持以育人为中心

在民办高职院校的师生中,对坚持以育人为中心存在不少模糊认识。一是否定以育人为中心。民办高职学院大都创办不久,有人就提出学院工作必须以招生为中心,或者按照传统思路强调以教学为中心。二是不能坚持以德为先。一些领导没有真正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位并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而是忙于招生、建新校区等事务性工作。三是没有形成全员育人氛围。部分教师不重视课堂育人的功能,只重教书不重育人。一些社会科学课程的教材建设滞后,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民族精神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和培养。有些教材照抄照搬,不分析、不批判,任由错误思想泛滥。四是只重视技能培养,忽视品德培养。不少学生认为,自己毕业以后从事的是技能型岗位,所以一门心思学习技能,认为“只要一技在身,走遍天下都不怕”。一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讲课脱离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社会实际,吸引力、感染力不够,针对性、实效性不强,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做得不够。五是学生管理工作与形势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不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六是只重视教师队伍的学历和技能素质,忽视师德师风建设。

这些模糊认识不澄清,构筑全员育人格局就缺乏基础和动力。因此,构建全员育人格局,必须坚持以育人为中心,从提高全院师生的思想认识入手,真正形成全员育人氛围。

2.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以德为先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学校教育,以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有人认为,高职学院以培养高等技能型人才为主要任务,强调德育为先,是否会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起冲突。事实证明,注重高职学生技能素质的培养,是一个直接关系培养什么人,培养出来的人是否受用人单位欢迎的大问题。

《礼记·大学》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可以看出,在我国古代就把高等教育的要义,规定为“明明德”,在于“止于至善”。孔子的“成人”之道,就是培养仁智统一的理想人格。《论语·问宪》在解释什么是“成人”时说:“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成人矣。’”臧武仲、孟公绰、卞庄子、冉求者,皆古代贤人。孔子的意思是能兼臧武仲之知、孟公绰之仁、卞庄子之勇与冉求之艺,然后,用礼乐加以节制,这样就已“成人”了。尽管要求过高,但可以看出孔子“成人”的标准。孔子认为“知”、“仁”、“勇”是成人的必备品质。其中“仁”是核心,“仁者必勇”;“智”是仁人、勇士的前提条件;而“勇”是实现其道德理想的具体手段。孔子还把“温、良、恭、谦、让”,“义、直、信、敏、笃”,“刚、毅、木、讷”等都看作成人的必备品质。

强调以德为核心的全面素质,是现代企业对高职毕业生的必然要求。有企业家认为“有德有才是人才,有德无才是庸才,无德有才是坏才”。育人单位都喜欢有德有才的真正人才,最头痛的是无德有才的坏才。这样的认识如果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就出现了素质特征或素质模型的问题。

素质特征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直到1973年,心理学家麦克利兰在《美国心理学家》杂志上发表文章《测量胜任素质而非智力》认为,从第一手材料直接发掘的、真正影响工作业绩的个人条件和行为特征就是素质特征。

美国心理学家斯班瑟1993年给出了一个较完整的定义:所谓素质,是指决定一个人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的内在特质。从广义上还可包括技能和知识。素质是一个人能做什么(技能、知识)、想做什么(角色定位、自我认知)和会怎么做素质体系的冰山模型(价值观、品质、动机)的内在特质的组合。

一个人的素质就好比一座冰山,浅层的知识和技能只是露在水面上冰山的一小部分,他的自我认知、动机、个人品质以及价值观这些东西,都潜藏在水面以下,很难判断和识别(如图所示)。其深层面的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素质,比浅层的知识和技能素质更为重要。素质模型已越来越为企业家所接受和重视。

img2

素质体系的冰山模型

3.必须紧密结合学生实际

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成绩差、自主能力差、行为习惯差。多数学生进校后学习目的不明确,情绪极不稳定,没有兴趣、没有动力、自觉性不强、主动性不够、缺乏远大志向,浑浑噩噩度日,花钱却大手大脚,上课迟到早退,上网玩游戏没日没夜,寝室卫生和个人卫生脏乱差。家庭问题是导致“三差生”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些“三差生”的家庭要么是单亲家庭,缺少必需的亲情;要么父母常年外出经商,家庭经济富裕,对子女却没有精力过问,导致孩子放任自流。但也应该看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较强,动手、实践能力较为突出。这样的现状,给民办高职学院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严峻挑战,使如何构筑适合民办高职学院的全员育人格局成为当务之急。

(三)构建民办高职院校全员育人格局的途径

1.要坚定不移地贯彻从严治院方针

构建民办高职院校全员育人格局,必须认真贯彻从严治院方针,落实人责到位,“实行班主任负责制和老师跟班制”。要从“治校、治教、治学”三个方面着手,制订出《学生工作考核细则》、《教学工作考核细则》、《行政工作考核细则》,根据责、权、利到位的原则,对各系部从行政、教学、学生管理、经费使用等方面进行考核,建立相关考核台账,考核结果与年终奖挂钩。加强对班主任工作考核,不断提高班主任业务水平。树立正面典型,实行新老班主任传帮带制度,促进教学秩序稳定和各项工作的稳步发展。

2.要切实构建起全员育人机制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学校教育,以人为本;德智体美,以德为先。”民办高职院校的领导必须认真学习领会这一指示精神,坚持以德为先,强化育人意识,完善全员育人机制。

民办高职院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育人这个中心,人人都要参与到育人工作中来。从院长到每一个教职员工都应确立“人人是德育工作者、处处是德育工作阵地、事事是德育工作内容”的新育人观。切实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要坚持以育人为中心,坚持“招生就业、学生管理、教学工作、行政后勤”四轮驱动,协调发展。并按照这一要求,构筑起全员育人机制。要根据自身实际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全员育人格局,建立由领导、学生管理人员、课任教师、行政人员以及学生干部组成的轮流值日制度。领导必须亲自挂帅,全体教师、行政人员共同参与,院、系两级学生干部协同管理。要确保学院每天从晨跑到就寝,从寝室、课堂到食堂及整个校园,均有相关人员值日,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不文明现象、违纪情况等进行督查,真正形成全员、全程育人氛围。

必须进一步总结“两课”教学改革经验,积极发挥“两课”主渠道作用;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坚持专兼职结合的原则,建设一支适应新时期需要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针对目前高校思政教育内容空泛,效果不好的现象,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自由与纪律教育、艰苦奋斗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从学生心理特点、思想道德特征出发,采取从最亲的人、最小的事着手,由近及远、由低到高的思想教育工作思路,把重点放在激发学生内在情感,强化学生道德观念上,以期收到良好效果。推行德育百分制考核,全面推进“新三进”工作。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学生管理水平。完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网络,抓好思政主题网站建设。进一步完善思政工作进公寓体制,加强学生行为规范和安全的教育管理,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建立一个覆盖全校、辐射社会、延伸课外的“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立体化思想政治工作网络系统。

(四)以就业为导向是构建全员育人格局根本落脚点

1.以就业为导向的德育重点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其德育的特色和重点在于以就业为导向,注重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及就业观、创业观教育。从满足受教育者需求服务出发,引导受教育者把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社会发展融为一体,突出职业教育德育的特色和重点,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此,职业指导必然成为职业学校德育的重要内涵。职业指导工作的任务包括教育与援助两方面。其中教育内容涵盖了职业教育德育的重点和特色,而就业援助是为学生就业、创业提供具体的指导和帮助。两方面相互影响,不可割裂。只有真心实意地为学生做好就业、创业指导,并给予必要的帮助,让学生从内心接受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教育,形成竞争上岗和先立足后发展的就业意识和创业意识,才能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就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的生源来看,“成功教育”应受到重视。通过职业教育德育的有效载体——职业生涯设计,引导学生在了解自己、了解社会的基础上调整就业意愿,看到自己的长处和即将从事的职业的发展前景,树立对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的信心;看到自己的不足和与即将从事的职业对从业者素质要求的差距,形成自觉提高自己的动力机制。以就业为导向,帮助学生以成功者的心态走上社会,是职业教育德育必须落实的任务。

2.就业率是全员育人的根本落脚点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管理与政策研究室主任李立国认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一所院校的人才培养能力。这种人才培养能力必须放到就业市场上去检验。就是说要看你培养出来的人才受不受社会欢迎,被不被用人单位接受。这是最硬性的检验,也是我们办学的最根本目的。人才培养能力主要表现为两方面(四项指标):第一方面即就业率,包括当年就业率和对口就业率两项指标;第二方面即就业质量,包括起点工资高低和就业后的发展前景两项指标。其他的评价指标及其权重,应主要以与这四项指标的相关程度来确定。一所高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受不受社会欢迎,就业率是主要检验指标。就业率越高,说明你培养出来的学生质量好。但这还不够,还要看你毕业生的起点工资。

因此,毕业生的就业率是全员育人的根本目的和落脚点。民办高职院校如果能培养出政治品行良好、技能素质过硬、工作踏实、人格高尚的人才,那么他(她)的明天一定会更加光明灿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