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际商学院本科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国际商学院本科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下一步,国际商学院将秉承国际化办学特色,抓好本科教学,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需要。目前,学院已有10名教师获此殊荣。到目前为止,国际商学院已经在会计学、财务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和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形成了一支高质量的师资队伍。

国际商学院本科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

张新民 王丽娟 王永贵 李步梅

摘 要:国际商学院经过30年的建设,已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可持续发展的师资队伍,创建了颇具特色、贯通中外的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本科教育体系。本文从师资队伍、人才培养、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践教学和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等方面概括了国际商学院在过去时间里所取得的成就。下一步,国际商学院将秉承国际化办学特色,抓好本科教学,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需要。

关键词:人才培养 课程建设 实践教学 质量监控

一、师资队伍建设

2002年,国际商学院共有专职教师58人,其中硕士22名,占教师总数38%,在读博士15人,占教师总数26%,博士9人,占教师总数16%;45岁以下教师41人,其中博士有7人,占45岁以下教师总数17%;教授13人,副教授26人;到2012年,国际商学院共有专职教师85人,其中硕士14名,占教师总数16%,在读博士2人,占教师总数2%,博士67人,占教师总数79%;45岁以下教师50人,其中博士有47人,占45岁以下教师总数94%;教授28人,副教授33人。

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国际商学院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师资队伍在学历结构上不断优化,这与学院十分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倾斜政策密不可分。例如,自2001年起,新进的青年教师均具有博士以上学历;鼓励现有教师继续深造(包括在海外学习、进修),并由学院承担学习费用;引进具有海外高等教育背景的教师等。

特别值得强调的是:为了达到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的本科生培养目标,学院通过多种途径每学期都安排教师出国进修或讲学。现在,绝大多数教师都具有在国外大学讲学或进修的经历;相当一部分老师通过担任国内外知名企业的独立董事或为企业提供相关管理咨询服务,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丰富了教学内容。上述举措使全英文教学、双语教学、实验教学和案例教学的特色更加突出。同时,由学院举办的教学经验交流会也是提升本科教学质量、促进各项教学改革与发展以及研讨和分享教学经验的重要措施。目前,学院已经把这些活动纳入了日常工作范畴。学院每学期都会给广大教师提供学习和交流课堂教学经验的平台,邀请在教学方面具有鲜明特色的教师作为主讲人,与各位老师分享教学心得。通过业务培训、资深教师传帮带、学院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等方式,加快青年教师成长的步伐,进一步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而且,为了激发教师积极投身本科教学第一线,培养出一批能够发挥骨干示范作用的高水平教师,激励青年教师本科教学责任感和荣誉感,国际商学院2010年又专门设立了本科“教学模范奖”和“教学新秀奖”,并在民主讨论的基础上形成了正式的评选办法,极大程度地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目前,学院已有10名教师获此殊荣。

到目前为止,国际商学院已经在会计学财务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和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形成了一支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其中,张新民教授、王秀丽教授、郝旭光教授被评为北京市教学名师。

二、人才培养

国际商学院本科教育开设工商管理专业(全球管理实验班和兰斯项目)、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会计学专业、市场营销专业(全球营销方向)和财务管理专业。

自1983年,学院开始招收国际企业管理专业学生,其专业培养目标是:在“市场导向,企业本位”的原则下,较系统地掌握国际化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熟悉各项对外经贸业务,能在国际市场上从事国际商务活动;具有一定的宏观意识和战略眼光;能综合运用定性和定量方法解决国际化经营管理的问题。本专业毕业生共计578人。1999年,学院对该专业名称进行了调整,开始招收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其培养目标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备经济、法律以及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和创新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管理、教学和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已达658人。在2009年,学院大胆创新、勇于突破,开始招收工商管理专业(全球管理实验班)学生,其培养目标是: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熟悉跨国公司全球战略与经营,熟悉国际化经营活动与规则,并具备市场运作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国际化、复合型、高素质精英人才。工商管理全球管理实验班在培养模式上具有明确的学术导向和精英导向,目前该专业在读生共计168人。

自1986年,学院开始招收会计学专业学生,其培养目标是: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备会计、审计、财务以及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国际化、复合型、高素质专门人才。在2003年,学院开始与国外相关协会合作,建立在会计专业下的ACCA方向,2004年建立了CGA方向。目前,该专业毕业生已达2 136人,其中学习ACCA 300人,CGA 227人,在读生共计603人。

1997年,学院开始招收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其培养目标是:在“市场导向,企业本位”的原则下,熟悉对外经贸理论和业务,较系统地掌握国际营销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熟悉各项对外经贸业务,能在国际市场上从事国际商务活动;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能够担当国际营销调研、项目策划和实施等开拓市场的任务。迄今为止,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已达510人。在2009年,学院对本专业名称调整,开始招收市场营销专业(全球营销方向)学生,其培养目标是:旨在培养道德高尚、身体健康、知识丰富、具有创新精神和实际操作技能,适合在各类企业从事营销及营销管理工作,擅长从事国际企业营销和全球营销的国际化、复合型、高素质专门人才。目前,该专业在读生共计161人。

1999年,学院开始招收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其培养目标是:旨在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熟悉我国及主要国家的金融环境和金融法规,具备财务管理、会计、金融以及企业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能在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及政府部门等各类单位中从事财务管理、会计等相关方面工作的国际化、复合型、高素质专门人才。迄今为止,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共有543人。目前,该专业在读生共计221人。

2000年,学院开始招收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其培养目标是:旨在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熟悉跨国公司全球战略与经营,熟悉国际化经营活动与规则,熟悉现代企业制度,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培训及行政管理工作的国际化、复合型、高素质专门人才。迄今为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共计154人。目前,该专业在读生共计126人。

2004年,学院开始招收工商管理专业(兰斯项目)学生。本项目采用“2+3”的培养模式,其中第一、二学年在本校学习,第三年至第五年在法国兰斯管理学院学习。该专业培养目标是:旨在培养具备国际管理视野和创新意识,具备从事跨国企业管理和运作以及其他涉外经济活动知识和技能的国际化、复合型、高素质专门人才。迄今为止,工商管理专业(兰斯项目)毕业生共计60人。目前,该专业在读生共计146人。

2002年,学院贯彻学校《“十五”事业与学科发展规划》所确定的人才总体培养目标,在校内率先实现了本科生“不分专业,按大类招生”的培养模式。这种模式的最大特点是:学生进校一年后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双向选择的原则选择专业。经过7年的实践,我们发现,学生经过在校一年的学习,对专业设置及自己发展方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结合自己的学习成绩和未来规划,更加理性地选择专业,对拔尖人才培养发挥了积极作用。不可否认,此举存在学生选择专业过于集中,影响学院专业发展等问题。

三、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是高校本科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建设,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国际商学院密切追踪国外商学院的课程设计方案,关注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发展变化,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和教育理念,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对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修订与调整。1982年,学院在“与国际接轨”办学思想指导下,国际企业管理专业和陆续开设的专业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1.体现了以国际化为导向:大部分专业课程用西方的英文原版教材,以及用英语和双语进行授课,如管理学原理、国际企业管理和营销学原理等课程;2.体现了对人文素质的要求:课程体系不仅在外语、计算机、经济和管理上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平台,还给他们提出了更加广泛的提高人文素质的要求,如所开设的管理沟通和跨文化管理课程,不但培养了学生在社会交往中与他人的交往能力,而且增强了跨文化背景下的管理实践能力;3.体现了科学素质和实践能力相结合:学科基础课程中既包含了全面的经济管理知识,又提供了一系列的方法论方面训练的课程,如商务统计、商务预测和数学思维训练等。有了这些工具的运用,学生得以在经济管理的实践中,以较高的科学素质背景,获取竞争能力;4.体现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要求:企业决策模拟、组织变革管理等课程都为学生未来适应环境的变化和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锻炼了创业和创新能力。

学院以修订培养方案为契机,构建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相对应的课程体系。如市场营销专业反映全球视野,熟悉全球经济发展态势、国际商务环境和规则的学习目标,对应的课程有:营销学原理、全球营销、营销管理等;反映团队协作精神的学习目标,对应的课程有:商务调研、营销实验等。如工商管理专业反映熟悉跨国公司全球战略与经营,熟悉国际经营活动与规则的学习目标,对应的课程有:管理理论、国际企业管理、全球供应链管理、全球管理文献阅读与案例讨论等;反映具备发现和解决企业管理实际问题的定量分析能力的学习目标,对应的课程有:多元统计分析、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管理定量方法等。

学院鼓励教师把案例分析法、模拟教学法、实验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小型讨论课等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法引入课程当中。其中,营销学系(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基于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对人才市场动向的认知,摸索和创建了与国际接轨的课程体系和独特的“一二课堂、校内外相融的浸入式教育模式”,已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学院积极探索学生创业、创新教育。在培养方案中开设了多门创业课程,如:创业管理、创业理论与实践、全球创业理论与实践。课程主要由基本理论、案例分析、模拟练习、实地实习等模块组成。系统化的课程设计,有效地保证了创业教育理念的落实和教育目标的实现。

此外,学院也特别重视用英语教学。2003年,为确保双语教学质量,学院成立双语教学考核专家小组,小组成员由院内外英语专家组成,凡采用双语教学的教师,由专家组进行考核。为了鼓励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和保持双语教学特色,学院确定了高于学校的课酬标准。学院的双语及全英语授课水平及授课比例逐年增加。如今已有管理学原理、商务调研等21门课程的23位教师采用双语及全英语授课。2011年,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首届暑期学校项目中,在学校教务处的领导下,学院邀请了来自美国、加拿大、意大利等国家高校的教师,开设了“拉美商务”、“国际组织行为学”、“消费者行为”、“国际会计”、“经济伦理”和“运营与供应链管理”6门课程,共计300余名来自各学院的本科生、硕士生参加了以上课程的学习。

学院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学院课程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1996年学校确立了15门校级重点建设课程,商学院的课程数占到了1/3。截止到2012年11月,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中小企业管理”的三层次课程体系创新与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国家级管理系列课程教学团队、5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国际企业管理、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中小企业管理、公司理财、营销学原理)、4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国际营销学、营销学原理、战略管理、国际财务管理)、教育部“国际化工商管理类精英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国家2012年“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选题(企业财务报表分析)、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市场营销专业、会计学专业)、教育部信息技术改造项目(营销风险管理)和10门北京市精品课程等。

四、教材建设

教材选用的得当与否,对能否保证教学质量具有直接影响。为确保优秀教材进入课堂,学院选择教材的原则包括:所选教材应符合本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实践的基本要求并优先选用已出版的具有思想性、科学性、启发性、先进性及教学适应性的教材,尤其推荐国际上受到广泛欢迎和长期实践检验的权威教材;考虑教材使用的稳定性,保证连续使用二至三个学年;对同一门课程使用同一版本的教材;由国家教育部审定的统编教材的课程,一律选用最新版本的统编教材;确实没有合适的正式教材的情况下,可选用适合本课程用的自编教材;教材选用须经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签字同意后统一上报教务处。

综合来看,学院使用的教材大致可划分为三种类型,即英文原版(影印版)、中译版和中文版,此外还有实验课教师根据课程特点为学生提供自己编写的教学讲义。自1982年,学院就全面引进美国工商管理教育方式和西方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会计学等学科的教材体系。在本科教学中引进英文原版教材是我院多年的教学特色,通过不断更新所引入的教材,使老师与学生掌握了国内外该学科最新的发展动态,同时保证了学生对英文专业术语的理解和应用,为学生更广泛地阅读英文资料打下基础。学生普遍反映最新的英文原版教材使他们接触到世界领先的管理各方面理论与案例,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为以后在工作岗位上自如运用外语交流奠定了基础。学院每学期开设使用原版教材的课程一直保持在50%的比例以上。

学院一方面使用原版教材,另一方面建设有自己特色的国际化教材及教材体系。工商管理专业从90年代初就在尝试编写我国自成体系的、适合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开展国际化经营的本科教材。为此,相关主讲老师专门撰写了《国际企业管理》、《管理学》、《跨国经营理论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等国内首创或者领先的配套教材。在使用自编教材的同时,配套使用国外的原版教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与特点。

2000—2011年,学院共建设、修订教材126部。在支持教材建设的过程中,学院坚持在洽谈出版社和资金支持方面为教师的教材出版创造条件。截止2012年12月,学院获得4项“十一五”国家级教材规划选题、4项“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1项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建设立项等。

五、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对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尤为重要。学院已形成了由实验课、案例教学、企业家进课堂、企业调研、专业实习、社会实践等环节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

1994年秋,学院开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有史以来的第一门实验课——“应用统计实验”。到目前为止,学院现开设的实验课程主要有:应用统计分析软件、管理科学、会计实务与实验、企业决策模拟、ERP沙盘模拟、营销实验、人力资源信息化技术与实践、商务调研、管理沟通、投资实验、心理测量技术、行为评价技术等。建立了ERP教学实验室和沙盘模拟实训室。安装了会计实习软件、SPSS软件、SIMBRAND模型、Marketing Game软件和ERP教学软件(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供应链、生产制造、决策支持),对于提高学生实际能力发挥了重大作用。为了激励和推动学院实验课程的建设,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为了更好地展示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成果,学院于2012年6月启动“实验课示范课程建设立项”项目。项目建设的主要目标为根据学院发展战略和人才培养目标,建设满足管理学科各专业实验教学内容的实验课程体系。项目建设周期为2年,有相应的配套资金。通过实验课程的建设,创造了一个教学、科研、培养创新人才的本科实验教学平台。首批有7门实验课立项。

学院也特别重视案例教学。教师选用的案例有三个来源:一是英文原版教材中的部分案例;二是购买的哈佛商学院和国内相关院校的原版案例;三是协同其他教师和研究生自采自编的当地案例。2010年,学院成立了国际商业案例中心,出台了相应的管理办法和奖励措施,为进一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促进案例开发与案例教学工作的全面开展提供了保证。

此外,2010年6月学院开始执行“企业家”走进课堂管理规定。已先后有数位卓有成就的企业家或某行业的成功人士(含中高层管理者)走进课堂承担部分实践型课程的教学工作。2012年春季,在学系推荐、学院审核和报请教务处批准,学院聘请微软(中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刘凤瑜博士承担“人事法规与社会保障”课程。学生给予刘博士的评价:刘老师课堂生动幽默,知识丰富,从课上能了解到很多公司具体操作上的实际情况。课程内容现实意义较大,也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助力。刘老师的教学效果评估排在学院前10%之列。

学院也十分注重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高水平的国际国内比赛是商学院课堂教学的延伸。学院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竞赛活动并拿出经费予以支持。教师积极参与和指导各类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商学院人才培养建设的活动。商学院学生在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欧莱雅全球商业竞赛、PEAK TIME商业竞赛等国际重大商科竞赛中曾经11次获得中国赛区冠军,5次获得全球总冠军。在全国第八届“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中获得金奖。在众多举措的综合作用下和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学院在2007年成功获批了教育部重点实验区项目——国际化工商管理类精英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2012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化管理人才培养基地——雀巢(中国)有限公司”被北京市教委认定为“2012年北京高等学校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单位。

六、教学质量监控

学院对主要教学环节设立了严格的质量标准和监督措施,主要表现在:1.每门课具备符合要求的教学大纲、教材和教学辅助资料。2012年,学院结合AACSB、EQUIS认证的要求,完成了77门课程教学大纲的重新修订。在教材选择上,严格遵守学校有关教材选用的管理规定。同一课程,除授课语种不同的教学班外,选用同一名称、版次的教材。选用的教材须经学院学术委员会同意。2.授课教师备有详尽完整的教案。在学期开学之初,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要求教师明确教学计划和进度安排,在第一节课时就把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表发给学生。与此同时,提供相应的参考书目。3.加强对教学过程的检查。平行课指定牵头教师,主持集体备课,负责课程统一教学进度的制订,协调学期过程中各位教师的教学进度、教学内容、考试命题和试卷评阅等一系列工作。不是平行课的,由学系主任采取检查教案和教学进度,保障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要求院领导、系主任、教学管理人员深入教室听课,听课意见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本人。4.召开教师、学生教学座谈会。促进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对促进学院学风教风建设、加强教学管理和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及时解决了教师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5.考试管理落实到位。召开学生诚信教育大会,对学生进行考风和纪律教育。召开教师会议,提出期末考试试卷、阅卷、监考等方面的要求。学院成立以院领导、系主任、教学管理人员组成的巡视小组,对每场考试进行检查和及时解决考试中的突发事件。6.论文管理。由于毕业论文工作跨度长、环节多,学院为了保证毕业论文工作的质量,非常重视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第一,由学系召开学生动员会。对学生进行学术诚信教育,从专业教学的角度出发,对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提出要求,并对论文写作的时间、论文选题、导师分配等事项做周密的安排;第二,抓好毕业论文选题。强调把好选题关,从源头上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由学系主任组成的论文工作小组负责审核学生的论文选题;第三,加强对指导老师管理。要求教师指导学生收集和阅读有关的参考材料、介绍必要的参考书目、指导学生制定撰写论文的进度、定期检查学生执行进度情况、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指导论文答辩的方法和技巧等。会计学系老师采取的由学生自己进行抽样相似性检测办法在学院得到了推广;第四,充分发挥教学管理人员在整个论文工作中与学系、学生间的管理和协调作用。

本科教育是学校和学院人才培养的重要根基,国际商学院将结合两个国际认证以及学校教务处的总体部署,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不断创新和改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