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生活细节入手培养好习惯

从生活细节入手培养好习惯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从生活细节入手培养好习惯

钱海峰

宁夏银川市第一幼儿园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要养成好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也曾说过,“人类的习惯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而3~4岁的孩子正是人生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将使人终生受益。因此,从生活细节入手培养幼儿良好习惯显得尤为重要。

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有的孩子吃饭时在东张西望,边吃边玩;有的吃饭时不会用正确的方法拿勺子;有的不会搬椅子……这些或多或少都表现出幼儿某方面生活习惯、能力欠缺。生活中我们时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

情景一:瘦小的妈妈、年迈的爷爷、奶奶背着健康结实的孩子上幼儿园,直到抱进班内,还要抢着给孩子搬椅子、端饭。

情景二:当今的幼儿在家里至少有四个大人轮流充当“保姆”的角色,分别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穿衣、洗脸、洗手,一切都照顾得周周全全,使得幼儿“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局面,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强烈。

入园负面效应:我们经常会感受到,小班幼儿刚一入托,孩子来到了幼儿园,面对陌生的环境,与自己朝夕相处的亲人分离,孩子自己不愿动手去做生活上的事情,或者根本就不会做,于是便会有哭闹现象。所以说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薄弱,会对幼儿融入集体生活带来负面影响。

由此可见,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势在必行,幼儿一旦从小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当他步入集体生活时生活自理能力强了,孩子自然会很自信,适应起幼儿园的生活和学习也就不成问题了。如果在幼儿园小班就能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幼儿进行生活习惯的培养与指导,幼儿到了中大班在生活习惯的某些方面老师进一步规范、强化就会很轻松,就能让好习惯长期保持,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结合国家十二五课题我们在幼儿园开展了《在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课题研究,依据这些年带班的实践经验积累,我在所带小班里尝试利用如下形式和策略,从一日生活的细节入手对幼儿进行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

一、创编童谣、故事,有助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养成

童谣简洁明快、富有童趣、朗朗上口,深受幼儿喜爱,也便于幼儿接受理解。在幼儿一日生活中洗手、如厕、吃饭、穿脱衣裤是每天都必须要反复要做的事情,是生活习惯培养中最重要的环节。我在对幼儿进行这几项常规培养中发现孩子们不是把先后顺序弄错,就是细节达不到要求。于是我将一些生活习惯编成了简短的童谣,在实施过程中教孩子们一边念童谣,一边按次序做事情,配合得很不错。孩子们很快就能掌握动作的要领,动作的先后顺序也不容易搞混。

幼儿洗手时只要老师不留心,有的孩子就不卷袖子,总会弄湿衣服;有的孩子洗手时水龙头开得很大,洗完了也不关;有的洗手时不抹肥皂,手洗不干净等,我和孩子们讨论,洗手时应该先干什么?(卷袖子),就这样一步一步引导。对于初学卷袖子的幼儿,我编了童谣《卷袖子》和幼儿一起边说童谣,一边进行练习。

“卷,卷,卷卷卷,卷出一个卷心菜

卷,卷,卷卷卷,卷出两个卷心菜。”

我在观察中发现幼儿常常按照自己原有的习惯洗手,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需要一个过程,于是我将洗手的步骤图贴在卫生间里,每次去洗手时提示幼儿看图示进行模仿练习。我再一次将规范的洗手步骤融入到短小有趣的童谣中,教幼儿学习,通过说童谣反复在一日生活中练习。

小朋友,爱洗手。卷起袖淋湿手,抹上肥皂搓呀搓,手心手背都搓到,指缝指尖不能忘。打开龙头冲干净,一二三,轻轻甩,我的小手真干净!

以后,每次孩子洗手时,我就提醒孩子一边念童谣,一边洗手。我鼓励孩子还将这首童谣回家念给家长听,在家也坚持按童谣里的要求洗手。在老师的点拨下,孩子洗手的动作要领掌握了,衣袖也不再弄湿了,小手也洗得很干净。

《吃饭》这一习惯的培养:学会怎样有序地排队端饭,正确地拿勺子,安静地吃饭,餐后会摆放碗勺,能记得擦嘴,这么多的程序让幼儿一一记清的确有些困难。我先选用了故事“大公鸡和漏嘴巴”教育幼儿吃饭时不挑食、不撒饭,但孩子对端饭、拿勺子、餐后放碗勺这几个环节做得不好。于是我教他们学会了我创编的儿歌《吃饭》。

排队端饭好习惯,双手端碗不撒饭。不慌不忙回座位,放下饭碗再拉凳,轻轻坐下把饭吃。左手扶碗,右手拿小勺,细嚼慢咽吃得香。餐后放碗有秩序,别忘饭后擦嘴巴。

我一边示范,一边念儿歌,孩子们很快就跟着学会了,以后隔三差五开饭前我就和孩子们一起回忆这首吃饭的儿歌,不知不觉中孩子们端饭、吃饭、拿勺、餐后放碗放勺、擦嘴的好习惯养成了,也给老师的工作带来了很多便利。

二、创设有效环境,促进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养成

环境是一位会说话教师,教师要巧妙利用环境中的教育元素来促进对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

情景一:喝水是幼儿园一日生活环节中非常普通的一件事。可我们常常能听到家长不厌其烦的叮嘱:“老师,麻烦你让我的孩子多喝点水。”“宝宝,今天一定要多喝点水。”

情景二:每当喝水时,班上那几个不爱喝水的小朋友总想借故“逃跑”;有的喝水时乱拿别人的口杯,不能确保一人一杯,用自己的物品;有的边喝边玩,容易把水杯打翻。

策略一:认识自己的生活用品。我将幼儿的照片贴在杯架上,摆放统一的杯子。让幼儿认识自己口杯摆放的位置,学习用正确的方法放口杯。为了避免孩子接的水太烫没法喝,以至于影响下面的活动正常进行。我在保温桶上挂了小牌子,如果水是烫的就显示哭脸,提醒幼儿这会儿不能去接水喝,如果是笑脸就表示水温刚刚好,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接水喝了。

策略二:创设了主题墙。为了改变幼儿不爱喝水、被动喝水的现象,我在饮水区创设了一面主题墙“多喝水才健康”。我和孩子们一起观察讨论小水杯的表情,让幼儿说说小水杯为什么哭了,小朋友怎样做小水杯就会笑起来,从而激发幼儿喝水的兴趣,让他们喜欢上喝水。有时为了提醒他们喝水,我便做出很渴的样子说:“呀!今天玩得真高兴,我都出汗了,觉得很渴,你们谁也觉得渴了告诉我,我也会接满满一杯水和孩子们一起喝水。”孩子们似乎也感到渴了,不约而同地说“我也渴了,我也想喝水”……

另外,其他生活习惯培养我们也可以在班级中创设一些有效的环境,为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营造氛围。例如针对幼儿吃饭、午睡、有礼貌这三方面创设的环境“我真棒”,在盥洗室的小镜子上贴上洗手、洗脸、提裤子等的图片,通过环境暗示让幼儿在不经意间关注图示,从而提醒幼儿跟着照片上的步骤去做好每一件生活小事。总之,我们要努力把保护促进幼儿身体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在教育中尊重幼儿的人格,尊重幼儿的愿望和需要,尊重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为他们创设一个温馨的、有效的、能够互动的生活环境。让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能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巩固和加强。

三、以大带小、互帮互助,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

幼儿依赖性强,可塑性也强。小班幼儿刚入园时,为了缓解幼儿“入园焦虑”情绪,我们大多会邀请大班的哥哥姐姐来带小班的弟弟妹妹唱歌、跳舞、做游戏。缓解幼儿与家长分离的焦虑心理,从哥哥姐姐身上感受到幼儿园的快乐。在活动中我们看出,小班幼儿是比较依恋比他们大的,比他们能干的哥哥姐姐,在班里孩子也会信任比他大的,能力强的幼儿,视他们为哥哥。因此,对于小班幼儿的一些生活习惯培养我们可以借助“大带小”的活动来完成。

《穿脱衣服》遇到的问题:

情景一:小班幼儿小肌肉动作的发展不太灵活,刚入园的幼儿有90%以上每天都是有家长帮着穿脱衣服的。所以,有的孩子因为不会拉拉链午睡时哭着不脱外衣,有的因为穿不上衣服闹着不来幼儿园。

情景二:每次到户外活动和午睡时间,老师的耳边总有孩子的救援声此起彼伏。“老师,帮我穿衣服”“老师我扣不上纽扣”“老师,给我脱裤子”……午睡前和起床时老师就像打仗一样,忙得头晕眼花。

策略:你帮我,我帮你。小班幼儿教他们穿脱衣服确实有些困难,拉拉链班上也只有一少部分幼儿能掌握技巧。一天我教孩子学唱歌曲《你帮我来,我帮你》,这首歌大家都比较熟悉。学唱完这首歌,让我受到了启发:我问小朋友,歌曲中的小朋友他们是一对好朋友,她们互相帮助做了什么?她们高兴吗?我们平时也有好多事情可以请好朋友帮忙的。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着:“我想让老师帮我拉拉链”“我能帮小朋友穿衣服”。于是我让孩子们两人一组找朋友,一个衣服里面朝外,两手抓住衣服领子,同伴手抓紧毛衣袖口握拳钻洞洞。现场体验,小朋友你帮我,我帮你,一会就把衣服穿好了。

以大带小,以强带弱,极大地调动了幼儿积极动手的兴趣,孩子们互相帮助,幼儿之间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你帮我扣纽扣,我帮你穿衣服,节省了很多时间,也少了许多喊叫,孩子们在相互帮助中体验着成功的喜悦,集体的温暖。

四、开展有趣的游戏活动,提高幼儿生活技能

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在游戏中幼儿心情愉快,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幼儿通过游戏的活动过程,不仅能让幼儿掌握一些好习惯,还会在无意间让幼儿学习处理与同伴之间的关系,形成一些良好的品质。例如:教幼儿学习用正确的方法拿勺子,我们可以组织幼儿开展《给动物宝宝喂食物》的游戏,练习扣纽扣、拉拉链,我们可以借助区域游戏来巩固加强。

《排队》是幼儿一日生活中最不可缺少的环节,端饭、喝水、如厕、户外活动等,要想让幼儿一日活动开展的有成效,就一定要有秩序,要让幼儿懂得谦让,学会排队。刚开始,老师一说玩游戏,孩子们你推我挤,一窝蜂全拥了上来。于是,我就设计了游戏:“小火车跑得快”。我告诉孩子每个人是一节车厢,火车要跑得快,车厢就要一节一节连接好,不推也不挤。我还结合教学活动做了不同颜色的星星牌,孩子每人一个,按颜色去找对应的火车头,增强孩子对《排队》这一常规培养的兴趣。孩子们在游戏中玩得很开心,我鼓励守规则的幼儿来当火车头,也暗示孩子做事情要会排队,这个游戏的开展对于让幼儿学会排队确实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利用游戏活动教幼儿学会《如厕》:小班幼儿刚入园时,老师们都会遇到了一个难题,男孩子总是将小便浇在便池的台子上,一靠近卫生间就是一股臭烘烘的气味。有时弄不好还会使其他孩子滑倒,这也是一个安全隐患。老师们虽然多次说教,效果却一点也不好,甚至有的孩子趁老师不注意,故意满地乱尿。有一次我无意中发现几个男孩子在卫生间一边尿尿,一边嘴里不停地说:“我射中了,我射中了。”这让我一下子豁然开朗,于是,我先在公共卫生间把男孩和女孩上厕所的区域划分开了。我在卫生间地上贴了圆点表示等待区域,为避免尿在对方的鞋子上,还在便池上贴了一些小脚丫标志,我让幼儿面对面站远一点,背对背靠近一点。组织男孩子玩“看谁射得准”的游戏,我让男孩子们把自己当作射击手,孩子们一个个跃跃欲试,我提出了游戏规则,便池就是我们射击的目标,看谁瞄得准,射得准,谁就是最棒的神枪手。这个游戏的开展确实很奏效,从此孩子们的告状声再也听不到了。

另外,为了巩固幼儿生活技能,我们可以在班里开展一些有趣的生活能力竞赛活动,能让幼儿在愉快游戏的氛围中提高生活技能。学做自己的事情,积累生活自理的经验是幼儿应达到的基本技能。为此,我们在教育活动中可以为幼儿创设一些丰富的游戏活动,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在游戏中促进幼儿良好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

五、家园互动,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学校,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的关心,学校的培养,更离不开家庭的熏陶,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需要成人在教育上一致要求。特别是几代同堂的家庭,一家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当父母严格要求时,爷爷奶奶却总是像个保护神,要么担心孩子小,不忍心,要么觉得孩子动作慢,全全包办。这样孩子一遇到困难就退缩,找救星,还有的孩子上幼儿园后,在老师的教育和同伴的影响下,已基本能生活自理,但一回到家却又原形毕露,变成一个宝宝两个样。

为此,我们在平时和家长交流时,再为家长灌输:“孩子想做的事情鼓励孩子自己做,孩子自己的事情要求孩子自己做,孩子不会的事情引导孩子学着做,孩子能做的事督促孩子坚持做”。要有针对性地向家长介绍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小策略,及时和家长沟通需要配合的事项,希望家长能大胆放手,尽量让孩子自己完成生活上的小事,尝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例如《摆鞋子》这个习惯的培养,我给每个孩子送了一张彩色的卡纸,请家长在家帮忙把孩子的小鞋印下来,有心的家长还做了一些装饰。我设计游戏“找一找”先让孩子通过比较在一堆鞋子中找到一双一样的鞋子。又开展了第二个游戏“鞋宝宝回家”,配上我创编的儿歌教幼儿学习分清鞋子的正反,学会摆鞋子,第三个游戏“大鞋、小鞋”我给家长推荐了歌曲“大鞋小鞋”,建议在家里一对一地教孩子掌握穿鞋子的方法,巩固提高孩子摆鞋子,分清鞋子正反的能力。

两只小鞋像小船,宝宝睡觉船靠岸,噘嘴歪头摆错了,点头拉手微微笑,小鞋摆对宝宝乐,睡觉起来穿不错。

每一个好习惯的培养都要和家庭取得一致的教育。平时我们可以将自己班开展习惯培养的童谣、小故事、游戏、好方法通过网上平台、家幼园的宣传栏告知家长,让家长在家里和孩子一起游戏。只要有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形成一股合力,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一定会取得显著成效。

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一定要从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入手,教幼儿掌握一些生活技能,培养幼儿热爱劳动、关心集体、友好交往的优秀品质,为幼儿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