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于实现建设高水平大学发展目标的思考

关于实现建设高水平大学发展目标的思考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鉴于上述考虑,我校创建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必须首先要进一步立足实际,科学定位,同时要转变理念,注重内涵建设、突出特色发展,紧紧抓住教育教学质量这一生命线,围绕人才培养这一大学的基本任务和本质属性,大力开展科学研究,凝练学科方向、优化学科结构,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积极探索构建现代大学制度,实现建设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高水平的大学应具备高水平的办学条件。

四、关于实现建设高水平大学发展目标的思考

鉴于上述考虑,我校创建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必须首先要进一步立足实际,科学定位,同时要转变理念,注重内涵建设、突出特色发展,紧紧抓住教育教学质量这一生命线,围绕人才培养这一大学的基本任务和本质属性,大力开展科学研究,凝练学科方向、优化学科结构,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积极探索构建现代大学制度,实现建设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

(一)加强学科与专业建设

学科和专业建设,虽然各有其特定的内涵,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对于我校建设高水平大学来说,应根据自身所处环境、实力和条件,围绕办学目标和任务,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优先发展自己的强项,确定学科发展重点,集中力量,在优势学科领域实现突破,并以此为基础,逐渐形成优势学科群,办出特色和水平,使之在全国同类学科中占有一席之地,甚至居于领先地位。

(二)汇集高水平人才,培育高水平团队

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高水平大学的重要标志。我校建设高水平大学人才队伍建设主要抓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要采取切实措施从国内外引进一流人才,引进或培养领军人物;二加强团队建设,组建一批团结协作、战斗力强、水平较高的学术与教学团队;三是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特别是要实施好青年教师出国培训计划和赴国家大型企业挂职锻炼计划;四是制度创新,健全管理体制、建立竞争激励机制,奖励优秀,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稳住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努力造就一批在国内外学术界具有重要影响的拔尖人才。

(三)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

我校在高水平大学建设过程中,应以实施通识教育为手段,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广泛适应能力的人才为目标,进一步探索完善学分制条件下的教学管理、学生工作等方面的新途径;重视质量工程建设和各类教学工作评估,在教学基础建设方面切实取得实效。要实施实践教学体制的改革,扭转实践教学体系与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的目标不适应的问题,切实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学校真正成为工程师的摇篮。办好研究生教育,完善研究生质量保障与监督机制,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设立优秀博、硕士论文基金,建设研究生培养基地,探索研究生培养新模式。

(四)致力于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

我校要建设高水平大学,必须坚持走学、研、产相结合的道路,加大对科研基地、创新团队和平台建设的投入,大力加强新兴和交叉学科领域,瞄准当前科学前沿,争取建成若干个国家级、省部级应用研究和工程技术开发中心,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形成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强大推动力量。作为重要举措,应加大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加速科技成果向产业的转化,把大学科技园建成为在全国有影响的品牌企业。

(五)建立高水平的现代大学制度

建立高水平的现代大学制度是国内外名校发展的成功经验。管理机制适应性和管理队伍的素质反映了一所大学的管理水平高低,我校当前建设高水平大学,最大的差距就是缺乏一流的管理,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和约束机制,缺乏一流的办事效率。因此,要通过人事制度创新,建立起有效的管理服务体制,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优胜劣汰的良性人才机制,并稳步改革后勤与服务保障体系,为高水平大学建设提供保障。

(六)加快学校国际化的步伐

国际化是高水平大学建设与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我校加快国际化步伐的举措是:一,寻求与国外名牌大学合作办学。把引进国外大学先进管理方法、教学方法和教材,作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措施;二,参与国际学术活动和合作研究与开发项目,积极与著名跨国公司建立联合研究机构,合作培训人才、建立实验室、开展科技攻关,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和竞争能力;三,引进国外高层次的人才来校任教、讲学或访问,向国外派出访问学者,参与国外大学的教学和科研攻关;四,增大外国留学生的输入量;五,举办“国际学术会议”,与国内外专家、学者开展学术交流,了解相关学科发展前沿。

(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高水平的大学应具备高水平的办学条件。我校将继续努力筹措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逐步完成高水平大学校园建设;推进实验室建设,逐步形成由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基础教学、学科专业及院系中心实验室构成的相互配套、资源共享的现代化实验室体系;加强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和数字化建设;推进校园网络建设和信息化建设;建成一批能够满足建设高水平大学需要的高质量、高水平的教学科研用房,改善学校的公共基础设施,满足教学、科研以及学校发展的要求。

调研组组长:刘 丁

调研组成员:师俊平 张景滔 赵康 刘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