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上海金融学院国际化办学“十二五”规划

上海金融学院国际化办学“十二五”规划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十一五”期间,我校接待境外来宾人数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层次不断提高。随着国外一流大学与上海高校合作,国际化办学将呈现新的局面。以学校“行业性、国际化、信息化和精致化”整体发展战略为指导,以服务于国家战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为原则,紧紧围绕人才培养这一中心工作,理性思考、科学规划、整体布局学校国际化办学方案。

附件之四 上海金融学院国际化办学“十二五”规划

(经2011年4月16日校长办公(扩大)会议审议通过)

一、“十一五”期间学校国际化办学总体情况

(一)“十一五”建设成效和发展基础

1.国际化办学战略初步确定。

“十一五”期间,学校大力宣传国际化办学思想,不断树立国际化办学理念,努力开拓和发展国际合作项目,逐渐优化国际化办学环境,进一步营造国际化办学氛围,努力将国际化办学理念转化为国际化办学战略。

2.人才培养质量大幅提升。

“十一五”期间,学校不断深化国际化办学内涵,通过多样化全方位国际化平台的搭建,使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学生一次就业率每年达到98%以上。

(1)搭建全方位出国(境)平台。

“十一五”期间,学校相继与全球20多个学校和教育机构建立新的合作关系,成功为在校学生搭建内容丰富、学历齐全、满足不同年级和需求的国(境)外学习平台。学生可根据学习成绩、经济条件、兴趣爱好和个人发展计划在平台上挑选出国(境)项目,学历项目包括专科、本科、硕士(或MBA)等不同层次;非学历项目覆盖交换、交流或实习等内容;时间跨度从3个月到2年;范围横跨北美、欧洲和中国香港等地。

(2)提供多样化交流项目。

“十一五”期间,全校共有200多名在校生参加学校提供的各类出国(境)项目,其中包括:美国陶森大学“1+2+1”精算专业本科双学位交流项目;美国湖滨大学“2+2”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专业本科双学位交流项目;中丹合作办学项目;交换生项目;世界名校交流项目;海外带薪实习项目和美国太平洋大学硕士(MBA)直通车项目等。

3.国际化交流广度深度不断深化。

(1)留学生来校人数大幅提升。

“十一五”之前,我校留学生数量每年不超过20人,“十一五”期间,我校留学生招生人数大幅度提升。留学生种类由单一的汉语进修生扩大为本科学历生、汉语进修生、交换生和交流生并举,各类来校留学生人数累计超过1 322人(次),国别源自北美、欧洲、澳洲、亚洲、非洲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

(2)高素质师资队伍逐步形成。

“十一五”期间,学校注重聘请和引进高层次专家教授和行业高管到校担任教师、客座教授和部门领导,其中包括诺贝尔经济奖得主、世界银行顾问、美加高校校领导、法国巴黎银行风投总监和国际剑联主席等海外一流经济金融学家和管理专家等。在引进外援的同时,本校教师赴海外进修学习蔚然成风,人数和进修内容较“十五”期间有明显增加,对口接收的国际合作院校和科研单位不断增多,这些高校和科研单位无论在综合排名、专业排名还是科研水准方面大部分都堪称一流。

五年来,我校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打造出了一支眼界开阔、外语熟练、教学理念方法先进的优质双语师资队伍。

(3)高水平学术交流不断增加。

为提升学校科研能力和学术影响力,学校以搭建国际学术交流平台为抓手,鼓励教师参与国际及两岸学术研讨活动,提升教师整体科研水平。“十一五”期间,学校重点搭建了“海峡两岸金融论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论坛”和“亚太保险教育论坛”三大系列品牌论坛。第19届矩阵和统计国际学术年会在我校成功举行,标志学校科研学术水平又上一个新台阶。

(4)外事接待活动日益频繁。

“十一五”期间,我校接待境外来宾人数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层次不断提高。相继接待包括丹麦王国教育及宗教事务大臣、日本前参议院议长、美英韩德高校校长等政府和教育界高层人士;以及印度中央银行、美国道富银行中国区等一大批境外金融机构高层领导,显示出学校在国际教育、科研以及产学研合作等方面的深度和广度。

(二)“十一五”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国际化办学体制和机制尚不完善,限制了国际化办学的快速发展。两级管理体制正在建设过程中,院、系、部国际化办学的积极性需要进一步调动。

2.校园环境和设施建设经费投入不足,影响了国际化办学系列措施的具体实施。

3.学校从事国际化办学工作的人员配备不足,学识水平和业务能力也有待提高。

4.国际化办学层次有待提升,缺乏本科层次的合作办学项目;外籍师资的聘请渠道不够广泛;留学生特别是学历生招生的数量不够多。

二、“十二五”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市场一体化,世界各国将大力推进国际化办学。随着我国教育领域的改革和开放,发达国家在争夺我国优秀生源的同时,也将国际优质教育资源不断输入境内,这将进一步加剧在华的高等教育国际竞争。随着国外一流大学与上海高校合作,国际化办学将呈现新的局面。

我校作为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唯一具有行业背景的财经类高校,未来五年面临我校历史性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为了顺应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适应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需要,必须在新的起点上全面深化国际化办学战略,秉持学校“行业性、国际化、信息化和精致化”这一“一性三化”办学方针,努力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国际化”“三型一化”人才,实现办学条件、办学规格和办学水平的跨越式发展。

三、“十二五”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行业性、国际化、信息化和精致化”整体发展战略为指导,以服务于国家战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为原则,紧紧围绕人才培养这一中心工作,理性思考、科学规划、整体布局学校国际化办学方案。

(二)总体目标

通过扩大国际化办学渠道、创新国际化教学模式、打造国际化教学团队,逐步实现学生生源国际化、师资队伍国际化、课程建设国际化、学术科研国际化和校园环境国际化;使我校整体国际化办学水平在国内同类高校中处于领先地位,培养出一大批能够适应经济建设、应对未来挑战、参与国际竞争的优秀人才。

(三)具体目标

1.留学生规模不断增加。“十二五”期间,各类外国留学生和中国港澳台学生人数占在校生总数8%以上,其中学历留学生达250~300人;各类有国(境)外经历的学生人数占在校生总数的5%以上。

2.教师国际化教学能力不断提升。每年选派10名骨干教师赴国(境)外进修交流,拥有国(境)外背景的教师占教师总数达30%以上;承担双语课教学任务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30%~40%。

3.聘专力度不断加强。扩大外教的聘请范围,逐步做到所有涉外专业每年都有外教授课,所有专业都有外教授课;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的国(境)外学者达到50人(次)以上,每年设立流动岗聘请2~3名国(境)外杰出学者来校工作。

4.鼓励二级学院主动对外合作交流,做到每一个院系至少与1所国(境)外知名大学或特色大学的相关院系建立实质性的合作关系。

5.重点建设15~20门校级及以上示范性双语教学课程;重点建设15~20门校级及以上示范性双语教学课程;比重占学生全部教材总数的20%~30%;图书馆外文图书达到9 000册,外文期刊超过70种,外文电子文献数据库和外文学习资料数据库达到4个以上。

6.推进学生国际化就业,逐步提高毕业生在国际企业和国际机构的就业比例。

7.增设国际教育机构,设立“丹麦中心”和“长野中心”等国外教育和文化交流中心;建立“校中校”海外大学教学点;在海外设立2~3个教学点。

8.进一步加强与国外目标学校的深度合作,遴选1~2个国外标杆学校。

四、“十二五”期间的主要任务

(一)“学生生源国际化”工程

1.尝试“校中校”做法,通过校内设立“外国中心”的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引进留学生以及交流交换生。

2.拓展国际合作办学项目,采取灵活多变的合作交流模式,不断扩大交换生和交流生数量。

3.尝试建立海外招生联系点。依据留学生源的分布,逐步选择在合适国家和地区设立代表处,聘请驻外联络员负责从事留学生的宣传招生工作。

(二)“师资队伍国际化”工程

1.注重师资国际化视野、全球化意识的培养,通过出国(境)进修、合作科研、出国(境)挂职等形式提升师资国际教学、科研及管理能力。

2.设立流动特聘教师岗位用于聘请国(境)外杰出专家学者来校进行学术休假、讲学授课、指导研究生、合作研究等,使学校师生能及时了解国际学术前沿动态,进行学术交流;有选择地聘请国(境)外知名大学著名学者和企业高管来校担任校长助理和二级学院或职能部门的负责人。

3.加大国(境)外人才引进力度,加强与市人事局人才交流处和国际人才中介的联系,收集优秀人才信息,重点吸引国(境)外知名大学博士毕业生和教授来我校工作。同时,充分发挥学校海归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资源优势,积极引进、聘用国(境)外高层次留学人员。

(三)“课程专业国际化”工程

1.深化专业外语教学改革,推进全英语专业教学。重点建设校级及以上示范性双语教学课程,加快全英语课程建设的步伐,增加全英语课程在教学中所占的比例。加强外文原版特色教材的引进,将原版教材的引进与使用英语(双语)教学的工作相结合。

2.增加人才培养方案中国际化板块的内涵,拓展课程中国际性内容的比重。加大国际化专业方向的凝练。

3.推出国际留学生教育特色精品专业和课程体系建设。

(四)“学术科研国际化”工程

1.引导和鼓励教师按国际学术规范从事科学研究,研究国际学术界共同关心的问题;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并考虑在科研考核指标中加大国际期刊发表文章的权重

2.启动优势学科国际化研究项目,研究国际化教学中重点难点问题;依托学校的学科优势和国际金融研究院等研究平台,与国际学术机构建立交流合作关系;鼓励支持本校教授与国际知名学者的联系,通过各种渠道开展国际间的合作与科研。

3.积极举办各类高层次国际论坛和学术研讨会,做好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研究和服务工作。

(五)“校园环境国际化”工程

1.实施学校国际化形象塑造工程,营造国际化育人环境。

2.加大国际化宣传力度,营造国际化育人氛围。

五、“十二五”发展的实施举措

(一)强化国际化办学理念

积极营造国际化氛围,强化全校师生的国际化办学理念。通过实施国际化办学战略,使全校师生树立全球意识,开拓国际化视野,勇于为国家和全人类建设服务;树立开放意识,提倡教育跨文化沟通和融合,勇于求同存异,共谋发展;树立创新意识,克服“复制式思维”,勇于理性质疑、独立思考和实践探索。

(二)扩大国际化办学渠道

1.巩固并发展现有中丹合作项目成果,推进项目的纵深发展;积极实施三地合作办学项目,并尝试其他合作办学新模式的可行性。

2.寻求与国(境)外知名或特色大学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尝试与名校和特色学校合作办学,探索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可行性。

3.扩大本科层次国际合作交流。通过与国(境)外学校的学分互认、师生互换和文凭互授,扩大国际交流外延,深化国际交流内涵;积极实施“X+X”双学历、海外交换生、名校交流生、海外实习研修、暑期夏令营等国际交流项目。

4.在吸引国(境)外优质资源的同时,积极拓展、输出金融教育资源渠道,通过努力,率先实现在境外设立教学点从事专业教学的目标。

(三)深化国际化教学模式

1.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推进基于计算机辅助的教学模式;通过推进计算机辅教模式,不断创新改革公共外语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整体外语水平。

2.改革双语教学模式,扩大和提高示范性双语教学课程的数量和质量。

3.引进国际化教学模式,积极开展Case Study(案例教学)、Project Work(专业实训)和Retreat Workshop(团队拓展训练)。

4.推出国际e课程教学。

(四)打造国际化教学团队

1.组建国际化教学团队。根据学校实际和教学要求,积极实施“引智强校”战略,通过“海外英才计划”,面向全球招聘具有国际化背景的专业和管理人才担任学科带头人、双语师资和学术科研管理领导等。

2.加强国际化培养(训)力度。广开渠道,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国际培训和学术活动;加强我校与国(境)外相关特色大学、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积极参与高水准国际学术会议。

3.建立学校国际化教学沙龙。利用机会和资源,积极组织学术沙龙活动,为参与国际化教学的教师搭建学术交流平台,使之能与国(境)外专家学者直面交流学习,把握最新国际教育动态和学术科研成果。

六、“十二五”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理顺国际化办学体制

总结现有国际化办学体制的利弊得失,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和国际化办学进程,改革现有国际化办学体制和机制,切实实行“学校统一领导、外事部门协调服务、二级院系部主体实施”的二级国际化办学管理体制和模式。

(二)推出国际化办学激励机制

一是建立部门国际化办学激励机制。对年度考核业绩突出的部门和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对直接承担国际合作项目的二级学院和系、部在经费和人员的配备上予以政策倾斜。

二是建立海外学生交流激励机制。设立专项基金,资助品学兼优但经济困难的本校学生到海外名校学习、交流和接受培训;奖励学习成绩突出的留学生以及在留学生招生方面有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

(三)建立衡量国际化办学指标体系

建立民主、客观、量化、可操作的国际化办学衡量指标体系,列入年度群体考核指标,用以评估各部门的国际化办学水平;将国际化衡量指标作为部门和个人晋级评分的一个重要指标。

(四)改进国际化办学条件

不断加大对国际化的投入,保证用于国际化的办学经费逐步增长;改善国际化办学条件,提升国际化办学综合实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