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重庆大学教师专业化的经验

重庆大学教师专业化的经验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重庆大学对师资队伍建设给予高度重视并采取了多项具体措施,在学校持续努力下,该校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重庆大学不仅拥有众多殊荣的个体杰出人才,还有很多先进的学科团队。重庆大学逐步形成了高层次人才汇聚,并且结构较为优化的师资队伍。

第三节 重庆大学教师专业化的经验

重庆大学是由原重庆大学、重庆建筑大学、重庆建筑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起来的一所著名的全国重点大学。在教育部、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重庆市教委的亲切关怀和支持下,在校党委的直接领导下,重庆大学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目前学校已制定出发展目标,到建校100周年(2029年)时,把重庆大学建设成为全面适应我国,特别是重庆及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理工商法文等多学科交叉渗透、协调发展,在学科结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管理机制等方面形成自身特色的、居于国内一流大学前列的、国际知名的综合性大学。重庆大学围绕学校的发展目标,着重抓了以学科建设为龙头、转换机制为核心的校内人事制度的改革,初步理顺了学校内部管理体制,进行了学科结构的调整,目前正在努力创造更加有利于建设一流教师队伍的激励机制和有利于优秀人才尽快成长和发挥才干的环境。

一、重庆大学师资概况

重庆大学近年来一直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同时认真贯彻人才强校战略。学校把“培养、引进、稳定、提高”作为方针,实行重点培养与普遍培养相结合,国内培养与国外培养相结合。并且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积极采取奖励与资助并举的方式等。重庆大学一系列措施切实加强了该校师资队伍建设,使学校拥有了一支结构日趋合理、素质稳步提高、高层次人才汇聚、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人才队伍。

重庆大学对师资队伍建设给予高度重视并采取了多项具体措施,在学校持续努力下,该校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学校的专任教师达三千余人,其中教授1446人(教授501人,副教授945人),博士生导师四百余人,具有博士学位者占42%,年龄在45岁以下者占78%。

学校如此众多的高层次师资人才中,现有院士15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外聘两院院士12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学科组成员7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7人、“973”首席科学家5人、国家“千人计划”人选2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三百三十余人、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3名、长江学者20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0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3人、国家“四个一批人才”1人、还有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和重庆市“百人计划”等部市级重点人才工程人选近三百人。重庆大学不仅拥有众多殊荣的个体杰出人才,还有很多先进的学科团队。学校有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三个教育部创新团队,还有六个学校重点培育的校级学科团队等。重庆大学逐步形成了高层次人才汇聚,并且结构较为优化的师资队伍。

二、理顺学科关系,优化编制结构

(一)发挥优势特色,实施院系调整

重庆大学完成三校合并后,院系设置、学科结构调整是学校正常运行的最基础的工作,也是最复杂、最困难的工作,成功与否,事关合并后的新重庆大学能否进入实质性的融合,因此必须在保持原三校学科优势的基础上产生新的学科生长点,才能保证新重庆大学未来的兴旺和发达。因此,在院系设置和学科结构的调整中,学校党委明确提出了“坚持科学合理、发挥优势特色、突出交叉综合、创建一流学科”的指导思想,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从而实现学科更综合、办学水平更高、办学效益更好、办学实力更强;以位居国内一流大学前列、成为国际知名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综合性大学为目标。紧紧围绕“优化工科、加强理科、充实经济和管理学科、发展人文社会科学”的办学思路进行院系设置和学科结构的调整。在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按照科学性、合理性、需要性、前瞻性的原则,全校共设置23个学院,首先保证目前全校9个有博士学位授权资格的一级学科、37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3个硕士点和60个本科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在此基础上,组建和发展新的学科和专业,以实现学校发展的远景目标。

(二)坚持精简、高效,控制校部编制

根据教育部《关于当前深化高等学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人[1999]16号文)等文件的精神,结合重庆大学的实际情况,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校部机关党政管理机构由合校时的49个,精简为21个。校部机关处级干部由113人,精简到92人。依据《关于当前深化高等学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关于“从严控制学校管理人员的编制,学校要遵循国家机关机构改革的原则精神,较大幅度地精简机关工作人员”的规定和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财政部制定的《高等学校编制管理规程》,优化学校的编制结构。全校党政管理工作人员编制按全校事业编制教职工人数的12%核定。其中校部机关党政管理人员,在原三校已精简的基础上,进行了40%的分流。校部机关党政管理人员由合校时的784人,精简到433人,占全校事业编制教职工人数的7%。

(三)规范编制管理,优化人力资源

重庆大学为了实现创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大学的办学目标,根据其承担的教学、科研工作任务的总量和国家要求的生员比和生师比,核定了学校本部和各二级学院的编制。并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教学、科研为重点,秉着精简、高效的原则,对院系教学科研、校部机关、直属单位的人力资源进行了合理的配置。附属单位则原则上从学校分离。通过编制的宏观调控和合理管理,逐步建立一支结构优化、素质良好、富有活力的教职工队伍。

三、实行岗位聘任,建立激励机制

在全校编制核定、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基础上,结合合校前三校的实际情况和改革经验,重庆大学决定在校本部全面实施岗位聘任制。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精简高效、按需设岗,以岗定酬、优劳优酬的原则,淡化“身份”影响,强化岗位聘任,加大校内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力度。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转换机制为核心,加强教职工骨干队伍的建设,努力创造有利于优秀人才尽快成长和发挥才干的环境,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和整体水平的指导思想,逐步建立起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用的用人制度。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设置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关键岗位、重点岗位和一般岗位。希望通过设岗聘任,逐步建立以实现学校中、长期发展目标为目的的强化激励机制,进而形成学校人事管理的导向指标体系。

岗位设置分为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党政管理(含思想政治教师)岗位和教学、科研辅助性工作岗位两大类。学科建设、教学、科研类岗位,强调岗位责任和业绩并重。岗位共分9级,9~6级为校聘关键岗位,6~3级为院聘重点岗位,2~1级为院聘一般岗位。校聘关键岗位的岗位职责、工作任务和上岗条件主要考虑∶①校级重点课程;②国家重点学科、“211工程”重点学科、有博士学位授权资格的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博士点及其重点发展的方向和新的学科增长点;③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承担重大科研项目(包括国家基金重大项目、军工项目、攻关“863计划”、高技术产业化项目、重大横向项目、“973计划”项目、重大的国际合作项目等)及重要研究基地(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级教学基地等)。

全校学院共设置3200个岗位,其中校聘关键岗位和院聘重点岗位占总岗位数的40%。学校留出400个岗位以引进优秀人才和补充毕业生,实际下达到各学院的岗位总数为2800个。

通过对实施情况的调查,由于总的指导思想是向第一线的教师倾斜,因此22个学院中90%的教师是满意的,并且出现了以下态势:①通过设岗聘任,促进了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工作,教师争着上课,利用假期写论文、争取项目的教师越来越多;②激励机制正在形成,通过设岗聘任,一小部分教师感到力不从心,要求辞职、提前退休或不再延退,获得高津贴的教师,感到压力大,工作更加努力;③减轻了学院承担本学院教职工薪酬的经济负担,许多学院正在将一些创收的经费投入到学科建设和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中;④教师在经济收入上扬眉吐气,提高了作为高校教师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四、保证发展重点,促进人才交流

实行岗位聘任、竞争上岗的目的是保证学校当前的发展重点和一定时期的发展方向,聘余人员必须进行合理分流和妥善安置。根据重庆大学实际情况,采取了以下六种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多途径分流方式:

(1)提供深造机会。机关党政管理工作人员,可根据本人的条件继续进行深造,如脱产进修、学习外语、出国培养、攻读学位等。学习期间(攻读学位不超过3年,其余不超过1年)保留其原工资、住房待遇,不占所在单位编制。毕业后按双向选择的原则,重新选聘工作岗位。

(2)充实教学、科研队伍及图书馆工作。部分党政机关管理工作人员可充实到教学、科研第一线,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学校对这部分人员将给予可长达12个月的学术假期,以作为教学、科研工作的启动、准备时间。学术假期里保留其原工资及校内津贴。新重庆大学图书馆藏书超过200万册,总建筑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可采取中午、晚上多班制运行,增加一定数量的岗位,安排部分聘余人员。

(3)充实校直属单位以及产业、后勤等管理部门的业务干部队伍。

(4)清理全校临时用工岗位。目前学校校本部有临时用工二百余人,学校已在近期进行了清理,并腾出了部分岗位安排聘余人员。

(5)校内歇岗和退养。党政机关管理工作人员中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50周岁,可申请歇岗(特殊情况可适当放宽)。歇岗期间全额领取本人工资及国家政策性的补贴,并计算工龄,晋升档案工资,其档案工资在正式办理退休手续时兑现。

因病或无合适工作岗位、工龄在25年以上的非聘用制干部、合同制工人、企业编制职工和已经实行事业编制企业化管理等单位的人员,可以申请校内退养,以保证这部分教职工的利益和维护学校的稳定。

(6)充分发挥人才交流中心的作用。各单位也可将富余人员转到校人才交流中心按待聘人员进行管理,以待合适的时候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五、加强领导、统一认识、精心组织,确保改革成功

人事制度的改革是一场转变观念的革命。它必然导致学校各方面利益的重组,风险和阻力在所难免,需要学校加强领导、统一认识、精心组织,才能确保改革积极、稳妥地向前推进。为此,学校党委十分重视对学校各项改革的领导,如在校内管理机构改革、校机关科级以上干部聘任、院系设置及学科结构调整、校内岗位设置和人员聘任等工作中,明确工作责任,设置专门机构,落实工作任务和日程。校党委常委多次召开扩大会议,明确指导思想,落实具体方案和实施措施,加强宣传,讲明意义。同时在各级干部和广大教职工中充分酝酿,分别召开各类人员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以形成尽可能科学、合理的方案。通过以上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学校的各项改革基本上得到了广大教职工的理解和支持,重庆大学的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目前正在一步一步地向前推进。

人事制度的改革是高校内部体制改革的重要部分。如何合理配置现有人力资源,建立激励竞争机制,促进教学、科研、学科建设,是人事工作永恒的话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