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语文兴趣小组活动内容

语文兴趣小组活动内容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以为语文活动不容忽视。“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活动便是这取之不竭的“活水”。当然,索然寡味的语文活动只能事倍功半。此外,长期受应试教育影响,大语文教育观还未渗透到学生心中,致使学习观念落后。这些贴近生活的事,这样感受生活的语文活动,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兴趣,让他们在“做”中学会学习与探究,使他们养成一种善于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活动激趣探究

摘要: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语文活动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积极开展语文活动,在活动实践中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和发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益探索。

如何在语文教学的有限时间里让学生快乐学习,走进生活,提升语文能力呢?我以为语文活动不容忽视。“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活动便是这取之不竭的“活水”。当然,索然寡味的语文活动只能事倍功半。为激发学生参与语文活动的兴趣,能更有效地开展语文活动,我作了如下探究。

一、语文活动开展的消极因素

(一)思想认识不足

1.学生任务繁重,思想滞后

高中科目繁多,任务繁重,为考上理想学校,学生们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即使愿意参与活动,也因时间关系“心有余而力不足”。此外,长期受应试教育影响,大语文教育观还未渗透到学生心中,致使学习观念落后。

2.教师重视不够,缺乏信心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语文能力的培养,非“日积月累”亦不可成。所以,语文活动易被忽略,即使进行活动,如没有恒心与信心,也很易滋生怠慢之心流于形式。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立足于育人,便可“大有作为”。正如诗人萨迪曾说:“事业常成于坚忍毁于急躁。我在沙漠中曾亲眼看见匆忙的旅人落在从容的后边;疾驰的骏马落在后头,缓步的骆驼继续向前。”

(二)活动存在不足

1.教师指导不够,学生被动参与

活动没有整体计划,随心所欲,对活动指导不够,放任自流。比如在“品读中外趣闻”“漫话杂谈”活动中,我要求学生每天课前五分钟发言。由于学生知识面狭窄,缺乏生活阅历,活动开展得枯燥沉闷,不但没能培养能力,反而成为学生的负担。

2.形式单一,激趣不够。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可以想见,没有兴趣的活动那将是怎样的枯燥与乏味。

二、语文活动探究

(一)思想先行,增强主动参与意识

学生是否主动参与活动是衡量语文活动效果的重要标志。

活动进行之前,我与学生交流:讲伟人与名人的成长故事,畅谈他们的优秀品质;组织观看世界飞速发展的短片,细说社会对未来人才的要求;读人才交流与就业形势文章,认识到自己的不足……通过交流,让学生树立知识能力并重的思想,增强主动参与语文活动的意识。

(二)激发兴趣,在快乐活动中提升能力

语文活动中,只有极力激发学生兴趣,才能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发现自我,培养能力,发挥创造力。

1.利用教学资源,激发兴趣

例如这期开学,学校播放“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故事,备课组发下“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辞。因有视频的直观感受,学生们感受也更深,于是我趁机组织了“感动人物,感动我心”背诵活动,选取自己最感动的人物颁奖辞,每天课前五分钟轮流背诵。开始,因为胆怯,背诵生硬,效果不好,慢慢地,背诵变成有感情的朗诵,达到了课堂教学中刻意要求却达不到的朗诵效果。继而又开展一分钟即兴演讲,胆量大了,口头表达能力也增强了,上台的同学也由最初的点名到自觉争取,活动最后一天,全班齐诵,把活动推向高潮。在作文中,同学们也很好地运用了这些材料,写出了真情。此后,我又用竞赛方式组织“成语积累”活动,效果也很好。开展这些活动以后,除了早读课,每天语文课前也出现了朗朗的读书声,背诵声,语文气息也浓厚起来。

利用教学资源,激发兴趣,知识能力同增长,事半功倍,何乐不为呢!

2.知识与生活链接,求知欲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兴趣的源泉还在于运用知识,在于体会到智慧能统帅事实和现象,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

知识与生活链接,活动过程中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语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和学好语文的重要意义,他们就能以莫大的兴趣与热情积极进行探索。

学生们常写错别字,课堂“治疗”效果甚微,我就把生活引进了教学,让同学们周末回家一路上仔细找牌照、店面招牌、宣传广告等有无错别字,结果发现不少,如我们学校外不远处的一家洗车店的招牌就是“洗车打腊”(蜡),北环路一家火锅店名为“打渔船”(鱼)等等。从此,同学们对文字有了兴趣,不但书写规范错别字少了,还开始了自觉探究学习,收集了大量的常见错别字。又如,为了让同学们写校园作文,我一改现成话题,用课外活动时间让同学们分组收集校园标语,解读校园文化。活动中写作,兴趣中解读,这些贴近学生思想和行为的话题真正走进了学生心里,有话可说。在学校的五月“知荣辱,树新风”主题班会活动中,我就组织每天“五分钟校园新闻”报道,了解先进事迹与违纪行为,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思想,能“知荣辱,树新风”。又如“奥运每周行”报道2008奥运进展,感受作为中国人的自豪。“你说我说,说5·12四川大地震”,谈救援谈支助谈体会,感受“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感人情怀等等。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语文。只要关注生活,鲜活的材料俯拾皆是。陶行知先生说:“教学是一件事,而不是两件事。我们都要在‘做’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真学”。

这些贴近生活的事,这样感受生活的语文活动,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兴趣,让他们在“做”中学会学习与探究,使他们养成一种善于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

3.形式灵活多样,以“变”激趣

(1)强化记忆,背诵积累活动

在学生学习任务繁重的情况下,把握学生心理,把学习动机与活动结合,不仅能让学生更好掌握知识,而且能让学生体验成功,产生浓厚的探索兴趣。如前面所述,在颁奖辞与成语背诵活动中,同学们收集了大量颁奖辞和成语。进而查找成语的出处,了解典故,分类整理,表现出对成语极大探索兴趣。

(2)美文创意活动

开展“美文创意活动”让同学们在快乐中阅读与欣赏美文。要求用A4纸自己设计版式,摘抄文字(有书写要求),然后创意(按自己对文章意境的把握,让文字与画面结合创造性地把意境表现出来)。活动中学生兴趣浓厚,积极性高,表现出了非凡的能力。

正如陶行知先生指出的:“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只要放手,学生们对这样的创造活动是感兴趣的,同时学生们也是可以表现出无穷创造力的。

(3)阅读与素材,积累分享

①阅读积累

课外阅读有比课内更为广阔的世界,更为多样的类型,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让他们领略神奇的艺术世界,带给他们愉悦。

为了解决学生阅读资料少的问题,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大量阅读,我班进行了“阅读、积累、分享”活动。首先“阅读”,每月每位学生准备一本课外读物,交互阅读。然后“积累”,做读书笔记,一月查读书笔记评等级。最后“分享”,好的读书笔记在班内展示,传阅、学习、借鉴。

心理学认为,人与生俱来就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追求新奇的天性,同时有一种积极的自我表现的欲望:把自己的成绩、智慧展示于众人面前,赢得他人的尊重,享受精神的满足。所以,在这样的活动里,同学们总是很尽力地去做,阅读也成为愉快的事,做读书笔记也理所当然的成为生活的享受。

②素材积累

素材积累方式很多,手抄报、分类别整理、剪辑粘贴等等,更重要的是资源共享,交换阅读借鉴摘抄。集体力量与个人智慧完成素材积累,在动手中体验快乐,在借鉴中充实思想,在解读中实现创造!

(4)竞赛活动

个人与集体团结协作参与竞赛,这样的方式不仅能更有效地积累知识,促成同学们自觉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习惯,还能使学生增进友谊,活跃气氛,增强凝聚力与竞争意识。

另外,还把讲台交给学生,让他们“当家做主”,形式内容自选(给学生自由的天空,让能者涌现)等活动形式。

当然,语文活动的空间很大,只要你肯付出,那里便有无穷无尽的宝藏等待你去发现,去探索,去收获。热爱语文活动,每天给学生快乐,引领他们成长,我们也便成为快乐的教育者!

作者:陈仲梅,大足田家炳中学高中语文教师。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21.

2.华中师院教科所.陶行知全集.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