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性道德危机和个体性信仰危机

社会性道德危机和个体性信仰危机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伴随着全球化浪潮而来的价值观念多元化和由此引发的社会转型期的道德危机和信仰危机也对当前高校德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与社会性道德危机接踵而至的是个体性信仰危机。“在今天,旧的信仰体系已经消散;新的信仰体系在许多人身上又尚未建立,这种真空状态造成了一系列社会和教育上的病态。”这种信仰中的“真空状态”,实质上就是信仰危机,是人们信仰中的矛盾、冲突和混沌的状态。

三、社会性道德危机和个体性信仰危机

伴随着全球化浪潮而来的价值观念多元化和由此引发的社会转型期的道德危机和信仰危机也对当前高校德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正如美国著名学者麦金太尔所指出:“当前人类的道德实践处于深刻的危机之中,这一危机体现在三个方面:

(1)社会生活中的道德判断的运用,是纯主观的和情感性的;

(2)个人的道德立场,道德原则和道德价值的选择,是一种没有客观依据的主观选择;

(3)从传统的意义上,德性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并从以往的社会生活中所占据的中心位置退居到生活的边缘。因此,在当代的道德变化中,便没有绝对的合理权威,从而导致道德危机。”可见,这场由全球化浪潮间接引发的道德危机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全世界范围内存在,是一种社会性的道德危机,波及社会的不同层次,甚至每一个角落。

这场影响广泛的社会性道德危机给高校的德育布下了阴影,使教育行政部门一厢情愿地传授和灌输一元化价值观念的教育方案受到严峻的挑战,也使高校德育教师们的艰辛努力难以奏效。

与社会性道德危机接踵而至的是个体性信仰危机。“在今天,旧的信仰体系(极‘左’的政治狂热)已经消散;新的信仰体系(理性和‘科学’的终极价值目标)在许多人身上又尚未建立,这种真空状态造成了一系列社会和教育上的病态。”这种信仰中的“真空状态”,实质上就是信仰危机,是人们信仰中的矛盾、冲突和混沌的状态。人们的理想信念似乎又进入一个类似于中世纪之前的多“神”年代,并且人们心目中的“神”(精神信仰)往往是摇摆不定的。一部分人,包括有的教育行政人员和高校教师,在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富有忘我的工作热情和敬业精神,满怀振兴中华教育事业的雄心壮志,但一再遭受挫折、受到打击后,便开始转向个人主义和实用主义,把所从事的职业作为一种工具性价值。更有甚者转向权力崇拜和金钱崇拜,乃至走上以权谋私、贪污腐化、败坏教育事业的犯罪道路。

高校内外的环境既然如此,身居“象牙塔”之中的大学生又怎能不受影响?昔日具有无穷力量的道德榜样在青年大学生心目中不再魅力无穷,甚至变得苍白。即便有的榜样的先进事迹对大学生的心灵有所触动,在大学生的精神世界中留下了精彩的一刻,但一到现实世界中其感染力则消失殆尽;有的大学生的德育课的书面成绩优秀,但道德行为却并非同样出色,甚至有失大学生的身份。这种现象在校园内外屡见不鲜。这一切都集中说明一点,那就是:大学生并没有真正接受学校向他们所传授和灌输的价值观念,即使“接受”也只是知识性地接受。而没有将这些价值观念内化为其内在的价值信念,并转化为道德行为体现于道德实践之中,当代大学生这种精神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矛盾就是社会性道德危机和个体性信仰危机的体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