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异地复学背景下政治课教学改革策略分析

异地复学背景下政治课教学改革策略分析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汶川教育告急,1万多名学生面临失学的危机。只有利用好这些材料,政治工作才不会条款,才不会僵化,才不会成为说教的工具,而能真正成为孩子树立远大理想的航标。教学实践证明,在政治课教学中重视“说”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听”、“思”、“析”能力的锻炼。此外,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一个在台上“说”,台下由评分小组进行评分。总之,学生在为想成为一个未来的演说家而努力着。

异地复学背景下政治课教学改革策略分析

白银花

2008年5月12日,震惊世界的里氏8.0级大地震在汶川发生了,人们失去了家园,学生失去了校园。汶川教育告急,1万多名学生面临失学的危机。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支持下,在汶川县委、县政府的努力下,全县的师生终于有了安身之地,在异地找到了学习的地方,全县学校就将到异地进行为期一年的复学生活,开始了史无前例的“万人教育大转移”。我们作为政治思想的教育人,在孩子们惊魂未定,还沉浸在失去亲人、失去家园的悲痛之中无心学习的时刻,不得不重新考虑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策略与教法,不得不在这样一个特定的情境中为我们的下一代作更多的考量。教无定法,教有多法,为改变过去政治课教师教条条,学生背条条,考试考条条,考后全忘掉的僵化模式,真正把政治课引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把政治课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把政治教育与时事相结合,把政治教育与当前的严峻形势相结合,是我深深思考的问题。我想,我们的政治教育就应当把“培养学生能力”作为培养学生的重点,引向课堂。

一、知恩、感恩为导向

自“5·12”特大地震发生以来,孩子们亲眼目睹老师们为救自己的学生临危不俱,父母为救自己的孩子舍身掩护,国家领导人也在第一时间奔赴重灾区亲临指挥,身着绿色服装的军人为救被困人们如何付出艰辛,身着白色服装的医务人员不顾自己的身体熬更守夜,身系红丝带的志愿者们更是不记酬劳为我们无私奉献。一车车满载希望的救灾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向灾区,一封封热情洋溢的书信寄到我们学生的手中。我们寒冷时,一件件冬衣,一床床棉被,一双双手套、棉鞋送到了我们的手中;我们口渴时,一件件矿泉水送到我们手中;我们无家可归时,一顶顶帐蓬给我们家的温暖,在灾后重建中,一幢幢教学楼在第一时间拔地而起,全新的学校将迎接我们的归来。这些现行的教材无不使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党和国家对我们的关怀,社会各界人士对我们的大恩大德。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持”、“地震无情,人间有爱”,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去悲伤、去放弃!

所有这一切,为我们政治教育人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也为孩子们的心灵注入了一支支强心剂。只有利用好这些材料,政治工作才不会条款,才不会僵化,才不会成为说教的工具,而能真正成为孩子树立远大理想的航标。

二、想学、会学是基础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在教学生学”。中学生个性活泼,好胜心强,渴求自立,喜欢独立思考。在这样特定的环境下,为使学生想学、会学,首先仍然要让学生懂得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在结合当前材料的基础上,更要利用好教材。只有充分认识了它的重要性,才会产生学习的欲望,做到活学活用,把思想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可采用这样一些方法:

(一)预习法

要求学生做到“三动”,即动眼、动手、动脑,及时地把那些基本概念、原理,重要的句、段勾画出来并标上醒目的符号,容易记的快速记住。对于一些新知识和自己认识含糊的知识要点应慢读细读,仔细揣摩,前后联想,确实解决不了的,等待教师的精讲点拨。

(二)思考提纲法

在学生自读课文前,教师给学生拟提纲,为学生学习本框知识做向导。所谓思考提纲,就是要依据教材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以设问或点拨的形式,紧扣重点、难点,提纲、目录明确,多层次、多角度、立体式启发。例如,我在教学初二“依法保护和治理环境”知识点时指出,我国环境保护法不仅规定了环境保护原则,还规定了防止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环境管理制度。那么,国家在保护和治理环境中的具体制度都有哪些?了解这些制度后,我们广大青少年应怎样去做呢?面对我们因地震而造成的破碎山河将怎样去治理?这样就把教学的难点、重点都提纲化、条理化,便于学生积极思考与探求。

(三)系统复习法

复习目标主要是知识综合应用能力训练,知识的再提高。这一阶段主要环节是教师要精心编选好练习题,并定时训练和讲评。首先,精心设计各种类型的试题。在第二阶段的复习过程中,教师要纵观全面,精心设计各种类型的试题。编写试题首先要选基础,即通过多练使基础知识在理解和应用上达到运用自如、熟练、准确、举一反三。其次, 选薄弱环节训练,就是对学生易出问题的知识点或思想认识方面强化训练,练得多了,就会化难为易了。再次,选时政热点训练.就是要及时掌握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分门别类进行训练,并要和课本的有关内容联系起来训练,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最后, 选类型训练,要让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见多识广,掌握各种类型题的特点和解题方法,训练他们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能说、会说是提升

教学实践证明,在政治课教学中重视“说”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听”、“思”、“析”能力的锻炼。“说”对学生的思维力、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分析力、概括和综合力、联想和想象力都有补益,特别对震后学生处于悲痛、自闭,为让他们走出阴影,提高学生“说”的能力,我经多方的探索,总结出多种训练方法,主要有:

(一)新闻发布活动(或称主持人节目)

此项活动每节政治课都进行,事先由学生准备,在打预备铃后的两分钟内,由两位同学(一位讲国内新闻,一位讲国际新闻)向全班同学发布近一二天内发生的国内、国际重大时事政治。学生在收集新闻时首先强调一个“新”,其次是“大”,再兼顾“地方新闻”。学生对新闻发布活动很感兴趣,从开学第一天起到学期结束从未间断过,而且又十分认真。学生们认为,新闻发布活动:一是开阔了视野;二是有利于养成关心时事政治的好习惯,如坚持每天早上收听“新闻广播”节目,晚上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三是有利于培养动手、动脑、动口能力。此外,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

(二)学习心得交流活动

此项活动的时间是放在学完了某一个单元或某个章节后的正课上进行。每人上台演讲的时间约两分钟。一般要求演讲者脱稿上台去“说”。一个在台上“说”,台下由评分小组进行评分。评分小组成员由课代表、小组长、演讲者本人、老师组成,是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最后确定一个分数记入记分册上,学生为了夺取高分,因此许多学生演讲前在宿舍里对着镜子进行试讲,研究演讲用语、注意演讲情感、考虑演讲姿势、选择演讲位置、协调演讲动作、进入演讲角色,有的学生还请同学做评判。总之,学生在为想成为一个未来的演说家而努力着。

(三)口试活动

多年来,为了真正使“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结合学生在社会的实用性,我在政治课教与考的问题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实验。主要措施是对期中期末两次传统考试掺入口试内容,口试和笔试各半记分。事先,把列入期考的试题送入“题库”或“题签”,临考时由学生自抽其中一题为该生的口试题,学生抽出题目后,略作3~5分钟的思考,再上台面向全班同学答题,口试者的答题时间不得超过三分钟,这是一个规定。在评分这一环上,为了避免老师打个人感情分,因此成立了一个评分小组(其成员同上),这样确定的分数更具有客观性,又便于操作,分数公开,如口试者认为给的分数不合理,可再共议商量,实行二次“裁决”制。这种做法,虽在时间上拉长了一点,但多年实验证明是受学生欢迎的。因为这确实既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避免了“考试背条条”的“八股式”的阵式,还让学生从地震的噩梦中惊醒过来。这种做法,老师虽辛苦一点,但老师正是坚持了为学生服务的宗旨。因此,有的学生在周记中反映:“还是口试开心。”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的方向就是培养新时期的复合型人才,其中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要;让学生从地震的阴影中走出来也是当前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政治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能力的培养,是使学生学习和掌握理论知识的重要条件,也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这就说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传授给学生知识,而且更要教给他们掌握知识的方法,开启他们的心灵,从而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学会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战胜一切困难。

(白银花 四川省汶川县教师培训中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