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科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文科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工学结合成为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它对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带来了一场颠覆性的改革。这些工学结合行之有效的具体模式各有特点,各有自己适用的范围与专业。目前全国在工学结合模式方面探索出了许多成熟有效的形式,但是这种统一安排的工学结合模式往往更适合工科专业。正是考虑到文科专业不同于工科专业实训教学工学结合的特点,我们尝试探索学分替代工学结合新模式。

文科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赵绥生

摘要:工学结合作为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其具体实施方式应该根据不同专业、不同性质实习的个性特点而多样化。文科专业理论课程社会实践学分替代工学结合新模式基本思路主要是:第一,设置社会实践选修学分;第二,大幅度降低理论必修课学分,提高理论选修课学分比例;第三,实行社会实践学分与理论选修课学分替代;第四,实行弹性学制。学分替代模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为弹性学制创造了条件,为学生提供了学习与实训选择自由。这一模式也适合部分工科专业。

工学结合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就业为导向,充分利用校外环境与资源(一般为企业行业)实现工作与学习的有机结合,以期获取工作经验,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在内的各方面综合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其最根本的特点是在“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工学结合的内涵是“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世界合作教育协会的解释是:将课堂上的学习与工作中的学习结合起来,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与之相关的、为真实的雇主效力且通常能获取报酬的工作实际中,然后将工作中遇到的挑战和增长的见识带回课堂,帮助他们在学习中进一步巩固与拓展知识。

工学结合成为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它对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带来了一场颠覆性的改革。近年来,在大力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过程中,各地创造了许多工学结合的有效模式,如订单式培养、工学交替、半工半读等。而工学交替模式中又有“2+1模式”(即两年理论学习,一年工作实践)、“5+1模式”(即五学期理论学习,一学期顶岗实习)等。这些工学结合行之有效的具体模式各有特点,各有自己适用的范围与专业。我们从2007年以来,承担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高职院校文科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改革探索”课题中,结合文科专业特点,探索文科专业工学结合的一种新模式——从学分制改革入手,实行社会实践与理论课学分替代,鼓励学生多渠道、多方式、多时段进行更灵活多样的社会实践,推动文科专业工学结合向方式多样化、实习安排灵活化、实践内容自主化、学制弹性化的方向发展,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工学结合的积极性,推动工学结合向更深层次发展。

一、实行学分替代工学结合模式的基本思路

1.探索学分替代工学结合模式的出发点

工学结合作为高职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它强调工作实践与理论知识学习、职业能力培养的深度融合,体现工学交替、工学并重。目前全国在工学结合模式方面探索出了许多成熟有效的形式,但是这种统一安排的工学结合模式往往更适合工科专业。因为工科专业学生的生产实习或者顶岗实习更容易找到容纳批量学生实习的企业环境、场所或者岗位。但是有些文科专业则与工科专业有很大区别。比如我们学院的文秘、商务英语、法律事务、公共关系专业,它们的课程实习或顶岗实习单位则是以分散实习为主,每个实习单位能够容纳的实习岗位非常有限,往往一个单位只能安排一两个或几个学生实习,很难在一个单位安排整班的课程实习或顶岗实习,这给文科专业实施工学结合带来一定的局限性。我们认为,工学结合作为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其具体实施方式可以,也应该多样化,应该根据不同专业、不同性质实习的个性特点,探索出更适合的工学结合具体方式。正是考虑到文科专业不同于工科专业实训教学工学结合的特点,我们尝试探索学分替代工学结合新模式。

2.实行学分替代工学结合模式的基本思路

(1)设置社会实践选修学分。在原有的“5+1模式”,即保留在第6学期毕业实习进行顶岗实习的基础上,根据文秘、商务英语、法律事务、公共关系专业社会实践特点,鼓励学生利用双休日、寒暑假期参加社会实践,进行顶岗实习,锻炼社会活动和工作能力。学生可以利用双休息日、假日参加社会实践性兼职工作,通过考核,符合实践要求,可以获得学分。实现实习方式灵活化、自主化。这部分顶岗实习由学生自主选择社会实践单位、实践时间。实践时间可长可短,实行累计学分制度。学生每累计完成40小时社会实践,计1个学分。(即累计参加社会实践1周,每周工作5天,每天工作8小时,获得1学分。相当于校内实习或工学结合毕业实习1周的学分。)

(2)大幅度降低理论必修课学分,提高理论选修课学分比例。选修课学分占理论课总学分比例由以往的12%左右提高到30%左右。从第3学期开始,学生课表上各专业每天必修课不超过4课时,即做到下午不安排必修课。其目的就是为社会实践学分替代理论课学分提供充分的余地,同时也为部分愿意通过半天学习、半天工作获取社会实践学分以替代选修理论课学分的学生创造条件。

(3)实行社会实践学分与理论选修课学分替代。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自主进行社会实践所获得的学分可以替代选修理论课。学生具有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较大自由,他们可以通过在校内上理论选修课获得学分,也可以选择少修理论选修课而是通过参加社会实践获得相应的学分。因为全校性的公共基础必修课和每个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专业技术课程都安排为必修课,所以学生选择不修部分理论选修课并不妨碍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他们通过参加社会实践获得的能力与知识完全能够补偿、代替选修课。

(4)实行弹性学制。所有理论与实训必修课在前四个学期基本完成,只有第6学期留有一门必修学分,这就是毕业顶岗实习。同时规定学生可以将课外完成的社会实践学分替代毕业顶岗实习学分,这样学生完全可以在第6学期前就累计完成毕业顶岗实习学分。由于学生在完成必修课的同时,可以利用双休日、寒暑假期进行社会实践而获得额外的选修学分,从而提前修满总学分而实现提前毕业。通过这种制度设计使弹性学制真正成为可能,同时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外社会实践的积极性。

二、实行学分替代工学结合模式的基本原则

实行学分替代工学结合模式的出发点是鼓励学生把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加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缩短课堂专业教学与实际工作之间的距离,有效地提高文科学生专业素质与实际工作能力。为了保证学分替代工学结合模式的有效实施,我们确定了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工学结合社会实践的工作岗位与本专业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相结合,与本专业相关技能素质提高相结合的原则

学生进行工学结合的社会实践,是为提高职业能力而实践。要求学生的社会实践工作岗位必须与本专业理论与实训课程及技能素质提高相吻合。比如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社会实践岗位应该与其英语专业相关,但是也可以在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及办公室文员方面的工作,因为该专业理论课与实训课程中都安排计算机技术与办公自动化训练的内容。又比如法律事务专业学生的社会实践要求在法律相关部门进行,但是也可以在一般企事业单位办公室从事文员工作,因为该专业开设秘书原理与实务以及秘书写作方面的课程。

2.工学结合社会实践工作岗位的认定坚持严格审查,宁缺毋滥的原则

学生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单位可以由学生自行联系,也可以由各专业教研室帮助联系。学生申请的社会实践岗位是否合适,能否给予学分,由教研室负责认定。为了保证工学结合社会实践的效果与质量,必须严格进行岗位审查,与本专业理论与实训课程及技能素质无关的社会实践不予认定学分。如不少学生选择假期在超市、饭店打工,虽然获得报酬,但是由于其社会实践工作与专业课程不符,所以不予认定学分。

3.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坚持严格管理的原则

首先,对严格把握顶岗实习审批关,参加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学生,先由个人持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单位接收函,向专业教研室主任提出申请。经教研室审核并同意后,学生再填写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考核表,开始上岗实习。其次,严格监督管理实习过程。为了保证学生在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中得到有效的锻炼,实行学校管理和实习单位管理相结合,要求顶岗实习工作单位落实业务指导人员,对学生进行全程业务指导和工作纪律的考核管理,并在学生实习结束时给出考核鉴定。最后,要求各专业教研室要落实教师负责对实习学生的跟踪检查与管理,负责做好实习期间的监督考核和记录,并根据学生工作表现、实习单位考核鉴定、实习工作日志和实习报告四方面的内容,按照五级制评定学生顶岗实习成绩,学生综合考核及格等级以上者方可认定学分。

4.工学结合社会实践坚持便于管理与监督的原则

为了加强对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学生的监督检查与管理,要求学生尽可能就近联系实习岗位。但是在寒暑假期学生往往回到自己家乡,利用家乡的社会关系联系实习岗位。在远离学校的情况下,要求学生留下详细的工作岗位固定电话,责任教师要核实电话及单位的真实性,不定期通过实习岗位电话进行检查与管理。

5.工学结合社会实践工作获取报酬与无偿工作结合的原则

工学结合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指的是通过顶岗实习并且获得一定劳动报酬的实习。但是对于文科学生实习来说,顶岗实习有时获取报酬有困难。比如法律事务专业学生到律师事务所兼职,各地的律师事务所一般不会给报酬。但是学生无报酬也愿意实习,因为一是岗位与专业十分对口,自己可以得到切实的职业锻炼,二是可以通过实习获取学分。考虑到文科学生社会实践这些具体情况,我们对学生在社会实践工作中是否获取报酬作灵活处理,以社会实践效果为最高标准,对于岗位与学生专业完全对口的实习,在无报酬的情况下也认定其学分。

三、学分替代工学结合模式的优势

学分替代工学结合模式的实施以大幅度提高选修课比例、社会实践与理论课学分替代、实行完全学分制为基本前提条件。与目前全国职业院校普遍实行的其他工学结合方式相比较,实行理论与实践学分替代的工学结合新模式有其独特的优点。

1.实行学分替代为文科专业学生工学结合开辟了一种新的切实可行的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中文科与理工科专业的实习存在很大的区别,由于单个实习单位能够容纳的实习岗位有限,许多文科专业的实习以分散实习为主。实行学分替代工学结合模式,采用学分激励的机制,广泛地动员了学生与家长等社会关系开辟社会实习资源,极大地拓展了文科各专业的实习领域,变文科专业实习的劣势为优势,化解了文科专业顶岗实习岗位难联系,实习不好统一组织的难题。

2.实行学分替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

以往的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学生是被动的,实习积极性不高,学校安排的实习岗位学生也不一定感兴趣。采用学分激励的机制,变学生被动参与顶岗实习为主动,他们按照社会实践工作岗位与本专业理论实训课程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寻找真正能够锻炼自己职业能力的社会实践岗位,特别是利用周末和寒暑假期的课外时间,既可以通过社会实践获取一定的报酬,又积累了学分,可以替代选修理论课与毕业顶岗实习学分,创造提前毕业的条件,学生由以往的“要我实习”变为“我要实习”,学生的实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顶岗实习的被动局面得到改变。

3.实行学分替代为弹性学制创造了条件

我国传统的职业教育体制是学年制,同一专业的所有学生执行整齐划一的教学计划,按部就班地学习完成各门课程和各个实训教学环节。在这种教学计划中,每学期都开设必修课程,最后一学年或最后一学期的毕业顶岗实习也是必修课程。这样,学生完全没有学习的自主选择权,不可能提前完成学业而毕业。实行学分替代改革,所有理论与实训必修课在前四个学期完成,第6学期毕业顶岗实习学分也可以用平时社会实践学分替代,学生完全可以提前修满总学分而实现提前毕业,真正实现弹性学制。

4.实行学分替代为学生提供了学习与实训选择自由

实行学分替代模式,加大了学生课程学习与专业实训的选择自由,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志向少选理论选修课,而以社会实践学分替代,学生有了学习时间、学分获取方式的选择空间,在学生学习个性化与人才培养个性化方面迈出了一大步。

5.实行学分替代有助于家庭困难学生完成学业

在学分替代模式下,由于必修课学分大大压缩,从第3学期起,必修课只安排在上午,下午只安排选修课,这就为学生分配其余学习时间提供了多种选择余地。部分学生可以通过半天学习、半天兼职获取社会实践学分以替代选修理论课学分。家庭困难学生就有可能通过勤工俭学而一举两得——既通过兼职工作获取一份报酬,又不耽误学业。

四、学分替代工学结合模式需要进一步探索解决的问题

对于学分替代工学结合模式的探索我们才刚刚开始。这一模式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与完善。我们认为这一模式也适合部分工科专业。要完善学分替代工学结合模式,应该继续探索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学分替代工学结合模式的实施,需要对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进行多方面调整,构建一个适合学分替代工学结合模式的教学管理运行体系、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在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同时,如何保证正常教学秩序不受冲击,如何落实学校老师的指导责任以及教师工作量的计算,如何保证实习效果等,都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2)学分替代工学结合模式的实施,需要进一步进行教学理念的调整。因为要实行社会实践与理论课的学分替代,需要整合理论课程,压缩必修理论课教学课时,从而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创造条件。这就要求改变舍不得压缩必修理论课程,担心必修理论课程的减少会降低教学质量的观念障碍。要相信学生通过与专业吻合的社会实践比修几门理论课程的收获会更大。但是如何把握学分替代的“度”,还需要通过进一步的实践来回答。

(3)学分替代工学结合模式的实施,需要完全学分制的教学改革相配合。学生的社会实践学分,不仅可以替代专业理论选修课程,也应该允许替代全校性公共选修课,从而为学生课外顶岗实习创造更便利的条件。

(4)学分替代工学结合模式的实习管理需要进一步完善。在学生社会实践分散进行的条件下,学生顶岗实习的校方监督如何落实,学生实习时间的累计与学分换算如何做到客观公正,异地实习的如何有效管理与认定,如何避免弄虚作假套取学分等问题,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摸索。

(5)学分替代工学结合模式的深入展开,还将引起其他教学制度配套改革的必要。比如在实行学分替代模式后,部分学生完全可以提前修满总学分而实现提前毕业,那么对提前毕业学生的学费如何收取就成为新问题。这就要求改变按照学年收取学费的制度,实行按照学分收取学费。也需要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改变每年统一审核应届毕业生毕业证书的制度,实行更为灵活的毕业证书审核制度,使达到提前毕业条件的学生真正实现提前毕业。

参考文献:

[1]陈解放.“产学研结合”与“工学结合”解读[J].机械职业教育,2007(4).

[2]赵居礼.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聂建武.半工半读是培养高技能人才有效的职教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5).

此文发表于《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