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推行摘星评价制度

推行摘星评价制度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摘星评价制度是一项针对学生个体发展与行为养成的评价制度,是一项以“星星”为替代物,以“摘星”为激励手段,以“摘星多少”为衡量学生个体发展状况的即时性、激励性、过程性评价制度,是实现小学生品德评价与基础型课程学业评价整合的基本保障制度。从摘星评价制度的操作流程可以看出,这是一项注重过程性的评价制度,主要体现在教师将学生积累的“星数”作为品德评价与学业评价的重要依据。

推行摘星评价制度 促进学生快乐成长

秦 红

摘星评价制度是一项针对学生个体发展与行为养成的评价制度,是一项以“星星”为替代物,以“摘星”为激励手段,以“摘星多少”为衡量学生个体发展状况的即时性、激励性、过程性评价制度,是实现小学生品德评价与基础型课程学业评价整合的基本保障制度。其评价内容包括学生课内与课外的所有品德状况与学习状况;评价方式是自评与互评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结合;载体是学生人手一份的摘星卡。制度要求课课有评价、天天有小结、周周有反馈、月月有评选、年年有表彰。

一、摘星评价的基本流程和具体要求

摘星评价制度的基本操作流程和制度要求:

从摘星评价制度的操作流程(见下图)可以看出,这是一项全员参与的即时性评价制度。班主任从班级管理的角度对学生的品德行为给予及时评价,学科教师从学科教学的角度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过程、效果给予及时评价。评价内容广泛,从学生的思想品德、个性品质到学生的学习水平,涉及学生成长的各个方面。他们使用同样的强化替代物“星星”,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良好行为给予及时强化,使之固定下来,成为学生的行为习惯。

从摘星评价制度的操作流程(见下图)可以看出,这是一项体现小学生品德评价与基础型课程学业评价整合的评价制度。整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科的学习表现情况成为德育评选和表彰的依据;二是学科的学习表现情况成为学业评价的加分依据;三是学科的学习表现情况成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依据。

img46

从摘星评价制度的操作流程可以看出,这是一项注重过程性的评价制度,主要体现在教师将学生积累的“星数”作为品德评价与学业评价的重要依据。从品德评价的角度讲,教师将学生平时表现积累的“星数”作为《上海市中小学生成长记录册》每学期一次“思想品德与行为规范情况” 的评价依据,这种注重平时表现的量化评价,弥补了师生凭印象评价而有失客观公正的缺陷。从学业评价的角度讲,摘星评价制度体现了学业评价的过程性,增加了学业评价中对学习态度、学习表现的评价,克服了以往只重测验分数不重学习过程的缺陷,只重知识技能不重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缺陷,以一把尺子量学生不能体现个别差异前提下的发展性缺陷。

从摘星评价制度的操作流程还可以看出,这是一项具有导向功能的评价制度,开学伊始,师生共同商议制定摘星评价目标的过程就是导向过程;这是一项具有激励功能的评价制度,每一次奖星、评选与表彰都让学生体验了成功,树立了自信,在激励中学生品尝着成长的快乐。

二、摘星评价的基本目标与分科目标

人的品德包括外显和内隐两个方面,要衡量一个人的品德,唯有通过观察其外显行为的表现情况进行评价。学生的品德不是孤立的,它存在于一切活动之中。因此,学科教师在制定小学生品德评价与基础型课程学业评价整合的基本目标时,不能抽象概括,而要具体形象,否则在评价时无法衡量,直接影响到评价的真实客观性。

依据《上海市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学科教师对学生进行日常品德评价的基本行为目标如下表:

img47

(续表)

img48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在推行摘星评价制度的进程中,自上而下地对学生提出摘星评价目标固然可以更加全面与规范,但如果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共同制定则更容易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与奋斗目标。由于学生、学科以及教师的差异,在进行小学生品德评价与基础型课程学业评价整合的研究过程中,不同学段学生的分科即时性评价要求也必然有所不同。因此,在每学期之初,广大学科教师均会抓住契机,与学生一起商议制定出具有学科教学特征、满足学生发展实际需求的、个性化的、整合化的、具体化的、可观察与可检测的分科即时性摘星评价要求,使评价更具针对性。(详见下表)

各学科摘星评价目标与操作规则

img49

(续表)

img50

(续表)

img51

(续表)

img52

(续表)

img53

(续表)

img54

以上摘星目标和操作要求对各学科教师仅是参考。由于学情不同、教师风格不同,在具体操作时还可以进行个性化的调整。摘星评价制度的个性化、整合化落实,使学校的评价活动异彩纷呈。

三、摘星评价整合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在小学生品德评价与基础型课程学业评价整合的基本保障制度——摘星评价制度实施的过程中,我们遵循了以下几条操作性原则,使评价在价值取向上体现出教育性和发展性,在内容上体现出全面性和综合性,在评价主体上体现出多元性,在评价实施上侧重过程性,在评价方法上注重定量与定性的结合。

1.体现评价整合,促学生全面发展原则

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摘星评价制度落实的过程中,首先要实现内容的整合,即师生共同制定的摘星评价目标不仅要体现学科三维目标的要求,还要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体现出的品德行为目标。其次,载体上也要注重整合,要把“学科摘星卡”累积的过程性数据资料与学生的阶段性学科测验相整合,与《上海市中小学生成长记录册》的学科学期总评相整合。

2.发挥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评价原则

学生既是评价的对象,又是评价的主体,这不仅体现在上文所提及的评价目标的制定上,还体现在评价过程中。在推行摘星评价制度的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参与评价,让学生既评价自身,又评价别人,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接受评价结果、承载评价效用,教师也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评价需求。

3.关注个体差异,使人人体验成功原则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学业水平。要使评价真正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就要依据不同学生的背景和特点,正确判断每个学生的需求及其发展潜力,为每一个学生提出适合其发展的、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建议。虽然摘星评价制度中,基本操作流程的第一步是针对班级或学科差异制定共同摘星目标,但在具体实施中,我们还是不能用同一把尺子度量所有的学生,而要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特别是班级的后进学生,制订出个性化的摘星计划,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体验成功。

4.注重即时效应,使评价融于全程原则

现代心理学表明,当学生某种良好的行为出现之后,如能及时地得到强化或认可,就会产生一定的心理满足,进而形成愉悦的心境,推动个体做出积极努力,使同类行为继续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即时性摘星评价低起点、小目标、勤评价、快反馈的做法,学生最感兴趣,也最容易接受,更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因此,作为教师,要努力使摘星评价活动融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5.手段更加灵活,让激励维持功效原则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摘星评价制度有点类似于行为疗法中的代币法,虽然我们要求“课课有评价、天天有小结、周周有反馈、月月有评选、年年有表彰”,将摘星的多少与荣誉的评选、品德评价、学科评价挂钩,但时间久了,对于有些学生也会失去吸引力。怎样让摘星评价制度保持其持久的激励功效呢?实践中,我们有些老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需求采取了灵活多变的奖励手段,在开展每月一次评选的同时,通过根据摘星情况给学生换取多种多样的奖励物品或奖励学生参与最感兴趣的活动的机会,让“星”在学生学习、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带来更多的学习动力和生活乐趣。

总之,在开展小学生品德评价与基础型课程学业评价整合的实践研究中,我们进行了一定尝试,取得了一些经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校的内涵发展。我们相信,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评价改革一定会突破瓶颈,真正实现质的转变。

(作者单位:上海市嘉定区叶城小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